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前、课后练
一、课前预学
1.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制度的基本矛盾。
【答案】资本主义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故答案为:
资本主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经济大危机相关知识的掌握。
2.预学本课知识,填写下列表格。
罗斯福新政 背景 年,美国发生经济大危机,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失败。 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开始施行“新政”
方式 采用 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内容 (1) 整顿 体系 (2) 加强对 的计划指导 (3) 调整 政策 (4) 推行 (5) 建立 制度
意义 积极意义:新政期间,美国 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 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_。 新政增强了政府的 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局限性:但是,新政是在 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 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答案】1929;1933;国家干预经济;金融;工业;农业;以工代赈;社会保障;经济;就业;宏观调控;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结合所学可知:
背景:1929年,美国发生经济大危机,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失败。1929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开始施行“新政”。
方式: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内容:(1) 整顿金融体系;(2)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3) 调整农业政策;(4) 推行以工代赈;(5)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意义:
积极意义: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局限性:但是,新政是在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故答案为:1929、1933、国家干预经济、金融、工业、农业、以工代赈、社会保障、经济、就业、宏观调控、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罗斯福新政。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
二、课中导学
3.(2023九下·四川期中)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识图回答问题
图一: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变化
图二:《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中1933年美国失业率达到高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此罗斯福实施新政,问罗斯福新政开始于哪一年?评价这一新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二反映了一个重要文件的签署场景,此文件签署在哪一年?此后二战中这种联合在军事上有哪两点表现?此文件签署意义何在?
【答案】(1)原因: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时间:1933年;评价: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经济缓慢的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2)时间:1942年;表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取得胜利;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意义: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 (1)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导致经济倒退、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为解决这些问题,美国于1933年开始实施罗斯福新。新政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危机,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危机。
(2)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1月,美、苏、中、英等国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在这种联合之下,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和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该宣言的签署,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并赢得了战争最后的胜利。
故答案为:(1)原因: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时间:1933年;
评价: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经济缓慢的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2)时间:1942年;
表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取得胜利;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意义: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和二战中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熟记知识点结合题干分析解答。
三、课后助学
4.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特点中,不包括( )
A.波及范围广 B.持续时间长
C.危机首先从英国爆发 D.破坏性特别大
【答案】C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解析】【分析】A: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席卷了这个资本主义世界,波及范围广,A项不符合题意;
B:经济大危机从1929—1933年,持续时间长,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1929年10月在美国爆发,迅速席卷了这个资本主义世界,C项符合题意;
D:1929年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贸易额减少三分之二,经济大危机破坏性特别大,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为逆向选择题,主要考查经济危机的特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经济危机的相关知识。
5.(2024·绥化)1933年,为了应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新政采用的手段是( )
A.余粮收集制 B.农业集体化 C.征收粮食税 D.国家干预
【答案】D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A项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B项农业集体化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推行的政策,不符合题意;
C项征收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D项国家干预是罗斯福新政采用的手段,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斯福新政。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应重点掌握罗斯福新政是特点。
6.(2024·高要二模)有学者提到:“计划经济是一门不仅为更早时期苏联的经验展现出来的,而且为当代资本主义本身证明的艺术。”其中利用“计划经济”调整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在( )
A.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第三次科技革命
【答案】B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计划经济是一门不仅为更早时期苏联的经验展现出来,而且为当代资本主义本身证明的艺术”可知,该材料说明计划经济的思想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可以采用。资本主义国家只是借鉴了计划经济的思想即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利用“计划经济”调整资本主义,B项正确;
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经济调整社会主义发展的体现,排除A项;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利用计划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的体现,排除C项;
第三次科技革命跟题干计划经济调整资本主义的发展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7.(2023九上·安次期末)下列有关罗斯福新政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进了社会生产的恢复 B.使美国消除了经济危机
C.巩固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 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答案】B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无法消除,B项符合题意,故选B项。
通过实施新政,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新政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新政消除了此次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巩固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罗斯福新政。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
8.(2024九下·黔西南)“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遵循的基本原则。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933年罗斯福新政 有利于美国扭转经济形势
B 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二战胜利结束
C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 亚洲国家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D 1993年欧盟成立 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完全消除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结合所学可知:
A: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的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扭转了美国的经济形势,故选A项。
B: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明盟建立,二战胜利结束在1945年,排除B项。
C:纳米比亚是非洲国家,排除C项。
D:“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完全消除”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罗斯福新政,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
9.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如下表所展示的是其新政期间颁布的部分法律及影响。结合世界现代史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 字的小短文,谈谈你对新政的看法。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时间 政府颁布关于经济调整的部分法律 影响
1933年 3月 《紧急银行法案》 罗斯福政府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 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资本主义体制经过自我扬弃, 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933 年 5 月 《农业调整法》
1933 年 6 月 《全国工业复兴法》
1935 年 7月 《全国劳工关系法》
1935 年 8月 《社会保障法》
【答案】论点:改革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论证:经济大危机爆发后,美国遭受了沉重打击。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宣布实行新政,针对金融业、工业、农业采取一系列措施,并实行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这些措施都是通过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的。另外,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充分推动市场经济正常运转来缓解危机。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国家政策关系国计民生,只有根据国情进行有针对性的变革,才能保持活力,维持国家的繁荣昌盛。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本题是历史小短文写作,为开放型试题。
解答此题首先依据材料拟定论题,其次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阐述,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论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结合表格材料中的影响“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结合所学可知,说明罗斯福新政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由此可提取信息为“改革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论证:依据材料信息,可从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影响等方面分析。众所周知,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美国遭受了沉重打击。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宣布实行新政,针对金融业、工业、农业采取一系列措施,并实行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这些措施都是通过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的。另外,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充分推动市场经济正常运转来缓解危机。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论:国家政策关系国计民生,只有根据国情进行有针对性的变革,才能保持活力,维持国家的繁荣昌盛。
故答案为:
论点:改革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论证:经济大危机爆发后,美国遭受了沉重打击。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宣布实行新政,针对金融业、工业、农业采取一系列措施,并实行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这些措施都是通过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的。另外,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充分推动市场经济正常运转来缓解危机。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国家政策关系国计民生,只有根据国情进行有针对性的变革,才能保持活力,维持国家的繁荣昌盛。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观点论述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拟定具体的论题,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1 / 1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前、课后练
一、课前预学
1.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制度的基本矛盾。
2.预学本课知识,填写下列表格。
罗斯福新政 背景 年,美国发生经济大危机,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失败。 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开始施行“新政”
方式 采用 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内容 (1) 整顿 体系 (2) 加强对 的计划指导 (3) 调整 政策 (4) 推行 (5) 建立 制度
意义 积极意义:新政期间,美国 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 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_。 新政增强了政府的 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局限性:但是,新政是在 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 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二、课中导学
3.(2023九下·四川期中)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识图回答问题
图一: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变化
图二:《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中1933年美国失业率达到高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此罗斯福实施新政,问罗斯福新政开始于哪一年?评价这一新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二反映了一个重要文件的签署场景,此文件签署在哪一年?此后二战中这种联合在军事上有哪两点表现?此文件签署意义何在?
三、课后助学
4.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特点中,不包括( )
A.波及范围广 B.持续时间长
C.危机首先从英国爆发 D.破坏性特别大
5.(2024·绥化)1933年,为了应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新政采用的手段是( )
A.余粮收集制 B.农业集体化 C.征收粮食税 D.国家干预
6.(2024·高要二模)有学者提到:“计划经济是一门不仅为更早时期苏联的经验展现出来的,而且为当代资本主义本身证明的艺术。”其中利用“计划经济”调整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在( )
A.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第三次科技革命
7.(2023九上·安次期末)下列有关罗斯福新政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进了社会生产的恢复 B.使美国消除了经济危机
C.巩固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 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8.(2024九下·黔西南)“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遵循的基本原则。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933年罗斯福新政 有利于美国扭转经济形势
B 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二战胜利结束
C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 亚洲国家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D 1993年欧盟成立 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完全消除
A.A B.B C.C D.D
9.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如下表所展示的是其新政期间颁布的部分法律及影响。结合世界现代史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 字的小短文,谈谈你对新政的看法。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时间 政府颁布关于经济调整的部分法律 影响
1933年 3月 《紧急银行法案》 罗斯福政府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 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资本主义体制经过自我扬弃, 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933 年 5 月 《农业调整法》
1933 年 6 月 《全国工业复兴法》
1935 年 7月 《全国劳工关系法》
1935 年 8月 《社会保障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资本主义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故答案为:
资本主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经济大危机相关知识的掌握。
2.【答案】1929;1933;国家干预经济;金融;工业;农业;以工代赈;社会保障;经济;就业;宏观调控;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结合所学可知:
背景:1929年,美国发生经济大危机,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失败。1929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开始施行“新政”。
方式: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内容:(1) 整顿金融体系;(2)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3) 调整农业政策;(4) 推行以工代赈;(5)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意义:
积极意义: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局限性:但是,新政是在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故答案为:1929、1933、国家干预经济、金融、工业、农业、以工代赈、社会保障、经济、就业、宏观调控、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罗斯福新政。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
3.【答案】(1)原因: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时间:1933年;评价: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经济缓慢的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2)时间:1942年;表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取得胜利;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意义: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 (1)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导致经济倒退、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为解决这些问题,美国于1933年开始实施罗斯福新。新政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危机,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危机。
(2)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1月,美、苏、中、英等国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在这种联合之下,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和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该宣言的签署,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并赢得了战争最后的胜利。
故答案为:(1)原因: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时间:1933年;
评价: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经济缓慢的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2)时间:1942年;
表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取得胜利;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意义: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和二战中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熟记知识点结合题干分析解答。
4.【答案】C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解析】【分析】A: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席卷了这个资本主义世界,波及范围广,A项不符合题意;
B:经济大危机从1929—1933年,持续时间长,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1929年10月在美国爆发,迅速席卷了这个资本主义世界,C项符合题意;
D:1929年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贸易额减少三分之二,经济大危机破坏性特别大,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为逆向选择题,主要考查经济危机的特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经济危机的相关知识。
5.【答案】D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A项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B项农业集体化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推行的政策,不符合题意;
C项征收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D项国家干预是罗斯福新政采用的手段,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斯福新政。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应重点掌握罗斯福新政是特点。
6.【答案】B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计划经济是一门不仅为更早时期苏联的经验展现出来,而且为当代资本主义本身证明的艺术”可知,该材料说明计划经济的思想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可以采用。资本主义国家只是借鉴了计划经济的思想即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利用“计划经济”调整资本主义,B项正确;
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经济调整社会主义发展的体现,排除A项;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利用计划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的体现,排除C项;
第三次科技革命跟题干计划经济调整资本主义的发展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7.【答案】B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无法消除,B项符合题意,故选B项。
通过实施新政,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新政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新政消除了此次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巩固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罗斯福新政。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
8.【答案】A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结合所学可知:
A: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的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扭转了美国的经济形势,故选A项。
B: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明盟建立,二战胜利结束在1945年,排除B项。
C:纳米比亚是非洲国家,排除C项。
D:“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完全消除”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罗斯福新政,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
9.【答案】论点:改革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论证:经济大危机爆发后,美国遭受了沉重打击。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宣布实行新政,针对金融业、工业、农业采取一系列措施,并实行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这些措施都是通过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的。另外,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充分推动市场经济正常运转来缓解危机。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国家政策关系国计民生,只有根据国情进行有针对性的变革,才能保持活力,维持国家的繁荣昌盛。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本题是历史小短文写作,为开放型试题。
解答此题首先依据材料拟定论题,其次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阐述,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论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结合表格材料中的影响“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结合所学可知,说明罗斯福新政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由此可提取信息为“改革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论证:依据材料信息,可从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影响等方面分析。众所周知,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美国遭受了沉重打击。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宣布实行新政,针对金融业、工业、农业采取一系列措施,并实行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这些措施都是通过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的。另外,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充分推动市场经济正常运转来缓解危机。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论:国家政策关系国计民生,只有根据国情进行有针对性的变革,才能保持活力,维持国家的繁荣昌盛。
故答案为:
论点:改革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论证:经济大危机爆发后,美国遭受了沉重打击。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宣布实行新政,针对金融业、工业、农业采取一系列措施,并实行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这些措施都是通过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的。另外,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充分推动市场经济正常运转来缓解危机。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国家政策关系国计民生,只有根据国情进行有针对性的变革,才能保持活力,维持国家的繁荣昌盛。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观点论述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拟定具体的论题,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