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课前预学
1.三国同盟( 、 、 )和三国协约( 国、 国、 国):在 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为夺取更多的 、 、和 ,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
【答案】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英;法;俄;两次工业革命;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1882年,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20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
故答案为: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英;法;俄;两次工业革命;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知识的掌握。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标志:1914年,奥匈帝国向 宣战;1918年, 投降。
【答案】塞尔维亚;德国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8年11月,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故答案为:
塞尔维亚;德国。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知识的掌握。
3.一战进程
①1916年,德、法进行的 ,因此战役异常惨烈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成为一战的转折点。
②1917年 参战,增强了协约国一方的力量;俄国爆发 ,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③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一战以 失败而结束。
【答案】凡尔登战役;美国;十月革命;同盟国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故答案为:第1空、凡尔登战役。
(2)到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各国都已精疲力竭。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同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不久,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故答案为:第2空、美国;第3空、十月革命。
(3)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历时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这场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超过一千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参战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因此一战的性质是一次帝国主义战争。
故答案为:第4空、同盟国。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二、课中导学
4.(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到:“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材料三: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法国的运兵车上也涂有藐视对方的字句和“在圣诞节回家”的口号。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兴高采烈地从火车站出发,“枪尖上插着鲜花”,脸上露着微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
(1)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
(3)请用一战的有关史实穿材料三中“战争会迅速结束”以及战争是“令人振奋的旅行”的谎言。
(4)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请你设计一条以“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
【答案】(1)萨拉热窝事件。
(2)凡尔登战役;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
(3)一战从1914年持续到1918年,战争并没有迅速结束。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战争是残酷的和灾难性的。
(4)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等。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 (1)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指的是萨拉热窝事件。1919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在萨拉热窝枪杀了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对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因此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1916年,凡尔登战役,德法投入重兵作战,双方伤亡人员超过70万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因此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凡尔登战役。 这次战役被为“绞肉机”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
(3) 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从1914年持续到1918年,并没有迅速结束;凡尔登战役中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凡尔登战役因此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这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这些戳穿了材料三中“战争会迅速结束”以及战争是“令人振奋的旅行”的谎言。
(4)开放性题目,符合题意即可,“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故答案为:
(1)萨拉热窝事件。
(2) 凡尔登战役;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
(3) 一战从1914年持续到1918年,战争并没有迅速结束。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战争是残酷的和灾难性的。
(4) 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等。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三、课后助学
5.《欧洲史》中写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欧洲强回在战争中失去了世界霸权。人们从此转向华盛顿和莫斯科。”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这里的”时代”是资本主义时代
B.欧洲因一战完全失去国际政治话语权
C.美国、苏联因参加一战实力大增
D.一战使传统的国际格局发生改变
【答案】D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欧洲强国在战争中失去了世界霸权。人们从此转向华盛顿和莫斯科。”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欧洲国家实力下降,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格局开始改变,形成了战后新的世界格局,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以D项符合题意;
A项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仍在发展,排除;
B项说法不准确,实力只是受到削弱,但话语权没有失去,排除;
C项美国因参加一战实力大增,俄国在一战中损失巨大,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重点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6.(2024九下·重庆市模拟)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重要方法。下列属于揭示历史本质的是( )
A.英国曾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B.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C.巴黎和会决定建立国际联盟
D.美、英盟军登陆诺曼底开辟第二战场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属于历史评价,揭示了一战的性质特点,属于揭示历史本质问题的表述,B项正确;故选B项。
英国曾自诩为“日不落帝国”属于历史叙述,排除A项。
巴黎和会决定建立国际联盟属于历史叙述,排除C项。
美、英盟军登陆诺曼底开辟第二战场属于历史叙述,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历史本质。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史学理论的相关史实。
7.(2024九上·文山期末)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
A.日本偷袭珍珠港 B.凡尔登战役
C.萨拉热窝事件 D.德国突袭波兰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萨拉热窝事件是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一个月后,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日本偷袭珍珠港 ,日本偷袭珍珠港使二战最大化,不符合题意;
B.凡尔登战役,凡尔登战役是一战转折点,不符合题意;
D.德国突袭波兰,德国突袭波兰标志二战全面爆发,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8.下列所示为1890——1914年欧洲主要国家国防预算的变化(单位:千万英镑),该表说明( )
德国 奥匈帝国 意大利 英国 法国 俄国
1890年 2.88 1.28 1.48 3.14 3.74 2.90
1914年 11.08 3.66 2.82 7.68 5.74 8.82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发展极不平衡
B.军备竞赛促成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C.对世界霸权的争夺引发了列强的军备竞赛
D.两大军事集团国防预算相差无几
【答案】C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据材料“1890——1914年欧洲主要国家国防预算的变化”可知,1890-1914年,欧洲主要国家的国防预算急剧增长,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为争夺霸权,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彼此之间矛盾重重,纷纷扩军备战,引发了激烈的军备竞赛,故选C项。
材料信息是主要国家的国防预算,无法说明资本主义国家间发展极不平衡,排除A项。
材料信息是主要国家的国防预算,没有体现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排除B项。
材料表明,德俄英国防预算较高,法奥意国防预算稍低些,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数据材料的分析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9.(2023九上·安次期末)凡尔登是法国的军事要塞,防御工事复杂坚固。它俯瞰着马斯河上游,像一个拳头,深入德军阵地,也是通往巴黎的门户和法军战线的中枢。1916年2月德军进攻凡尔登,用炮弹不断轰击法军阵地,还使用了毒气弹。法军顽强抵抗,从8月开始反攻,挫败了德军的进攻。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德国实力强大 B.法国善于防御
C.一战异常激烈 D.英国从中得利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据题干“凡尔登是法国的军事要塞,防御工事复杂坚固。”、“用炮弹不断轰击法军阵地,还使用了毒气弹。法军顽强抵抗”并结合所学可知,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因此材料主要反映了一战异常激烈,故选C项。
材料主要反映了一战异常激烈,没有体现德国实力强大,排除A项;
材料涉及法国的顽强抵抗,不能表明法国善于防御,排除B项;
材料没有题英国,没有表现英国从中得利,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10.(史料实证)“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战争给人们留下无数的震撼与伤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对比表。
国家 英 法 德 美
工业产值位次 3 4 2 1
材料二 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注:指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它们是现代战争的祸根。”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
材料四 双方参战兵力众多,伤亡惨重,法军损失54.3万人,德军损失43.3万人。有“绞肉机”之称。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出现了什么现象?
(2)结合材料一,你同意材料二中德国官员的观点吗?请加以说明。
(3)材料三所示历史事件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什么?你如何评价这个塞尔维亚族青年的行为?
(4)材料四中的“绞肉机”指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
(5)战争,对人类来说是一场醒不了的噩梦,脚下的白骨告诉我们:战争是残酷的。墓碑里的灵魂告诉我们:战争的代价是沉痛的。面对战争,我们有无限的感慨……请你以史为鉴,设计一条宣传语,呼吁世界和平。
【答案】(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观点:不同意。
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联盟体系(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3)最重要影响: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评价:他是爱国的,但他的行为是不理智的,是恐怖行为,扰乱了社会秩序,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4)战役:凡尔登战役。
说明:战争死伤人数很多,战争很残酷。
(5)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珍爱生命,远离战争。(答出一条,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一战的原因。根据材料一“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对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帝国主义间力量对比出现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本题考查对一战的看法。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同意材料二中德国官员的观点,因为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1882年,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20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3)本题考查一战的爆发。根据材料三“斐迪南大公遇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因此材料所示历史事件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评价这个塞尔维亚青年的行为,可以说他是爱国的,但他的行为是不理智的,是恐怖行为,扰乱了社会秩序,严重威胁了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
(4)本题考查一战的主要战役。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登战役爆发于1916年,历时约10个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耗时最长、伤亡最重,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因此“绞肉机”指的是凡尔登战役。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战争死伤人数很多,说明战争的残酷性。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战争,我们有无限的感慨,设计一条宣传语,呼吁世界和平,我们可以说,“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和平让战争走开”“珍爱生命,远离战争”。
故答案为:
(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观点:不同意。
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联盟体系(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3)最重要影响: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评价:他是爱国的,但他的行为是不理智的,是恐怖行为,扰乱了社会秩序,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4)战役:凡尔登战役。
说明:战争死伤人数很多,战争很残酷。
(5)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珍爱生命,远离战争。(答出一条,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一战原因、看法、爆发、主要战役、认识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 / 1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课前预学
1.三国同盟( 、 、 )和三国协约( 国、 国、 国):在 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为夺取更多的 、 、和 ,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标志:1914年,奥匈帝国向 宣战;1918年, 投降。
3.一战进程
①1916年,德、法进行的 ,因此战役异常惨烈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成为一战的转折点。
②1917年 参战,增强了协约国一方的力量;俄国爆发 ,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③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一战以 失败而结束。
二、课中导学
4.(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到:“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材料三: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法国的运兵车上也涂有藐视对方的字句和“在圣诞节回家”的口号。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兴高采烈地从火车站出发,“枪尖上插着鲜花”,脸上露着微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
(1)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
(3)请用一战的有关史实穿材料三中“战争会迅速结束”以及战争是“令人振奋的旅行”的谎言。
(4)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请你设计一条以“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
三、课后助学
5.《欧洲史》中写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欧洲强回在战争中失去了世界霸权。人们从此转向华盛顿和莫斯科。”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这里的”时代”是资本主义时代
B.欧洲因一战完全失去国际政治话语权
C.美国、苏联因参加一战实力大增
D.一战使传统的国际格局发生改变
6.(2024九下·重庆市模拟)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重要方法。下列属于揭示历史本质的是( )
A.英国曾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B.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C.巴黎和会决定建立国际联盟
D.美、英盟军登陆诺曼底开辟第二战场
7.(2024九上·文山期末)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
A.日本偷袭珍珠港 B.凡尔登战役
C.萨拉热窝事件 D.德国突袭波兰
8.下列所示为1890——1914年欧洲主要国家国防预算的变化(单位:千万英镑),该表说明( )
德国 奥匈帝国 意大利 英国 法国 俄国
1890年 2.88 1.28 1.48 3.14 3.74 2.90
1914年 11.08 3.66 2.82 7.68 5.74 8.82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发展极不平衡
B.军备竞赛促成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C.对世界霸权的争夺引发了列强的军备竞赛
D.两大军事集团国防预算相差无几
9.(2023九上·安次期末)凡尔登是法国的军事要塞,防御工事复杂坚固。它俯瞰着马斯河上游,像一个拳头,深入德军阵地,也是通往巴黎的门户和法军战线的中枢。1916年2月德军进攻凡尔登,用炮弹不断轰击法军阵地,还使用了毒气弹。法军顽强抵抗,从8月开始反攻,挫败了德军的进攻。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德国实力强大 B.法国善于防御
C.一战异常激烈 D.英国从中得利
10.(史料实证)“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战争给人们留下无数的震撼与伤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对比表。
国家 英 法 德 美
工业产值位次 3 4 2 1
材料二 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注:指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它们是现代战争的祸根。”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
材料四 双方参战兵力众多,伤亡惨重,法军损失54.3万人,德军损失43.3万人。有“绞肉机”之称。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出现了什么现象?
(2)结合材料一,你同意材料二中德国官员的观点吗?请加以说明。
(3)材料三所示历史事件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什么?你如何评价这个塞尔维亚族青年的行为?
(4)材料四中的“绞肉机”指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
(5)战争,对人类来说是一场醒不了的噩梦,脚下的白骨告诉我们:战争是残酷的。墓碑里的灵魂告诉我们:战争的代价是沉痛的。面对战争,我们有无限的感慨……请你以史为鉴,设计一条宣传语,呼吁世界和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英;法;俄;两次工业革命;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1882年,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20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
故答案为: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英;法;俄;两次工业革命;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知识的掌握。
2.【答案】塞尔维亚;德国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8年11月,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故答案为:
塞尔维亚;德国。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知识的掌握。
3.【答案】凡尔登战役;美国;十月革命;同盟国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故答案为:第1空、凡尔登战役。
(2)到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各国都已精疲力竭。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同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不久,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故答案为:第2空、美国;第3空、十月革命。
(3)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历时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这场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超过一千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参战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因此一战的性质是一次帝国主义战争。
故答案为:第4空、同盟国。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4.【答案】(1)萨拉热窝事件。
(2)凡尔登战役;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
(3)一战从1914年持续到1918年,战争并没有迅速结束。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战争是残酷的和灾难性的。
(4)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等。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 (1)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指的是萨拉热窝事件。1919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在萨拉热窝枪杀了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对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因此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1916年,凡尔登战役,德法投入重兵作战,双方伤亡人员超过70万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因此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凡尔登战役。 这次战役被为“绞肉机”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
(3) 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从1914年持续到1918年,并没有迅速结束;凡尔登战役中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凡尔登战役因此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这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这些戳穿了材料三中“战争会迅速结束”以及战争是“令人振奋的旅行”的谎言。
(4)开放性题目,符合题意即可,“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故答案为:
(1)萨拉热窝事件。
(2) 凡尔登战役;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
(3) 一战从1914年持续到1918年,战争并没有迅速结束。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战争是残酷的和灾难性的。
(4) 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等。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5.【答案】D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欧洲强国在战争中失去了世界霸权。人们从此转向华盛顿和莫斯科。”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欧洲国家实力下降,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格局开始改变,形成了战后新的世界格局,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以D项符合题意;
A项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仍在发展,排除;
B项说法不准确,实力只是受到削弱,但话语权没有失去,排除;
C项美国因参加一战实力大增,俄国在一战中损失巨大,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重点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6.【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属于历史评价,揭示了一战的性质特点,属于揭示历史本质问题的表述,B项正确;故选B项。
英国曾自诩为“日不落帝国”属于历史叙述,排除A项。
巴黎和会决定建立国际联盟属于历史叙述,排除C项。
美、英盟军登陆诺曼底开辟第二战场属于历史叙述,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历史本质。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史学理论的相关史实。
7.【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萨拉热窝事件是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一个月后,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日本偷袭珍珠港 ,日本偷袭珍珠港使二战最大化,不符合题意;
B.凡尔登战役,凡尔登战役是一战转折点,不符合题意;
D.德国突袭波兰,德国突袭波兰标志二战全面爆发,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8.【答案】C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据材料“1890——1914年欧洲主要国家国防预算的变化”可知,1890-1914年,欧洲主要国家的国防预算急剧增长,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为争夺霸权,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彼此之间矛盾重重,纷纷扩军备战,引发了激烈的军备竞赛,故选C项。
材料信息是主要国家的国防预算,无法说明资本主义国家间发展极不平衡,排除A项。
材料信息是主要国家的国防预算,没有体现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排除B项。
材料表明,德俄英国防预算较高,法奥意国防预算稍低些,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数据材料的分析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9.【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据题干“凡尔登是法国的军事要塞,防御工事复杂坚固。”、“用炮弹不断轰击法军阵地,还使用了毒气弹。法军顽强抵抗”并结合所学可知,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因此材料主要反映了一战异常激烈,故选C项。
材料主要反映了一战异常激烈,没有体现德国实力强大,排除A项;
材料涉及法国的顽强抵抗,不能表明法国善于防御,排除B项;
材料没有题英国,没有表现英国从中得利,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10.【答案】(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观点:不同意。
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联盟体系(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3)最重要影响: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评价:他是爱国的,但他的行为是不理智的,是恐怖行为,扰乱了社会秩序,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4)战役:凡尔登战役。
说明:战争死伤人数很多,战争很残酷。
(5)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珍爱生命,远离战争。(答出一条,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一战的原因。根据材料一“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对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帝国主义间力量对比出现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本题考查对一战的看法。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同意材料二中德国官员的观点,因为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1882年,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20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3)本题考查一战的爆发。根据材料三“斐迪南大公遇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因此材料所示历史事件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评价这个塞尔维亚青年的行为,可以说他是爱国的,但他的行为是不理智的,是恐怖行为,扰乱了社会秩序,严重威胁了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
(4)本题考查一战的主要战役。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登战役爆发于1916年,历时约10个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耗时最长、伤亡最重,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因此“绞肉机”指的是凡尔登战役。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战争死伤人数很多,说明战争的残酷性。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战争,我们有无限的感慨,设计一条宣传语,呼吁世界和平,我们可以说,“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和平让战争走开”“珍爱生命,远离战争”。
故答案为:
(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观点:不同意。
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联盟体系(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3)最重要影响: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评价:他是爱国的,但他的行为是不理智的,是恐怖行为,扰乱了社会秩序,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4)战役:凡尔登战役。
说明:战争死伤人数很多,战争很残酷。
(5)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珍爱生命,远离战争。(答出一条,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一战原因、看法、爆发、主要战役、认识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