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六年级下册科学大象版 第三单元复习《物质的变化》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六年级下册科学大象版 第三单元复习《物质的变化》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大象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2-13 10:2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复习《物质的变化》
一、填空题
1.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   。
2.钢铁的生产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每年世界上钢铁的产量都很高,但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试举两种减缓钢铁锈蚀的方法:   、   。
3.铁生锈与   、   、   等因素有关。
4.正常人如果吸入高浓度氧气的时间过长,会出现   ,可能造成全身组织伤害。
5.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剩下的主要是   。
二、判断题
6.铁生锈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因此,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对我们只有害处没有好处。(  )
7.铁的生锈与水的多少有关, 与空气无关。
8.铁生锈只是形态发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
9.敞口的空瓶里有空气。 (  )
10.砖块放入水中冒出气泡,说明砖块中有空气。
三、单选题
11.小科学习“空气”单元时,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了以下表格。
记录表中的小圆圈代表空气微粒,当向上拉注射器活塞时,我们观察到活塞指向18毫升,比原来多了8毫升,这是因为(  )。
A.空气微粒变多了
B.空气微粒变大了
C.空气微粒之间的间隙变大了
12. 下列属于空气的特点的是(  )。
A.有固定的形状 B.无色、无味 C.不可以被压缩
13.铁钉生锈也是一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右图所示三根试管中,铁钉最容易生锈的是(  )。
A.①号试管 B.②号试管 C.③号试管
14.下列属于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是(  )。
A.放在阴暗潮湿的角落里
B.刷上一层油漆
C.浸入水中
15.木料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使用,下面木料使用时产生了新物质的是(  )。
A.燃烧木柴取暖 B.用木头来做课桌 C.用大圆木做独木舟
四、连线题
16.把下列物质变化与伴随的现象用线连起来。
水结冰 颜色变化
火柴燃烧 产生气体
在米饭上滴碘酒 状态变化
小苏打与白醋混合 发光发热
五、综合题
17.某科学小组研究铁钉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将①号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②号铁钉放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10多天之后,观察生锈情况。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到的现象是:①号铁钉   ;②号铁钉   。
(2)实验结论:铁生锈的原因是   。
(3)这个实验属于   (填“对比”或“模拟")实验。
(4)生产生活中为了防止铁生锈,采用了哪些方法?请你举两个例子。
六、简答题
18.生活中,很多铁制品容易生锈,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防锈呢 请写出四种方法。
七、解答题
19.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是怎么研究“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请完善以下实验记录。
(1)如图1,请给下列打乱的实验操作排序:   . (写序号即可)
①观察杯内水位并记录 ②把杯子慢慢地竖直倒扣入水槽中
③在塑料杯底部粘一个纸团 ④取出纸团,记录干湿状态;图1中的纸团   (选填“会”或“不会”)湿,因为塑料杯里的空间被   占据了。
(2)如图2,在塑料杯底部扎小孔后,手指堵住小孔,将杯子慢慢地竖直倒扣入水槽中,然后移开手指,会发现杯内的水位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纸团   
(选填“变湿"或“没变湿”),说明杯内的空间被   占据了。
(3)如图3,用打气筒从杯底向塑料杯内打入空气,会发现杯内的水位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因为   重新占据了杯内的空间。.
八、实验探究题
20.实验探究题。
(1)制作过程中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请连一连。
橙子去皮 在水里加糖
把橙子榨成汁 物理变化 在水里加糖和柠檬汁
往橙汁里加糖 化学变化 在含有柠檬汁的水中加小苏打
(2)“柠檬汽水”中的气泡是柠檬汁中的柠檬酸与小苏打混合产生的,与前面课时做过的混合   与   产生气体的实验相似,都属于   变化。
答案解析部分
1.新的物质
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2.刷油漆;涂油
铁生锈的本质是铁在氧气和水的作用下,发生了一系列化学变化,阻止铁生锈只要隔绝这三者中任意一个即可。涂油、刷油漆均可。
本题考的是阻止铁生锈的办法。
3.空气;水;盐
根据分析可知,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再加上盐会加快化学反应,因此铁生锈与水、空气、盐等因素有关系。
4.氧中毒
有些人由于机体适应了高海拔地区的低氧环境,进入氧气含量相对高的地区会产生一系列不适应症状,如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等。这种现象被称为醉氧。正常人如果吸入高浓度氧气的时间过长,会出现氧中毒,可能造成全身组织伤害。
5.氮气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它的成分是很复杂的,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等其他气体约占1%。
6.错误
铁生锈是化学变化,因为铁生锈生成了一种新的物质,被称为四氧化三铁,可以用于制底漆和面漆,也是常用的磁性材料,题目观点错误。
7.错误
考查铁生锈的影响因素,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8.错误
铁生锈产生了新的物质。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铁生锈的原理是铁在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生成氧化铁的过程。
9.正确
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能够流动并占据一定的空间。由于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因此即使容器内部看似空无一物,实际上仍然充满了空气 。
10.正确
该题干的内容是正确的。有气泡从水中冒出,是因为砖块中有空气。
砖瓦陶瓷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
11.C
空气是一种由大量微粒组成的物质,在封闭的空间中,微粒本身的数量和大小不会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当向上拉注射器活塞时,注射器内部体积增大,空气微粒之间的间隙也变大了,从而使活塞指向18毫升。选项C最符合空气在注射器中变化的实际情况,即空气微粒之间的间隙变大了,而不是微粒本身的数量或大小发生改变。
12.B
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13.B
观察实验设置,1号试管的铁钉暴露在空气中,水分条件不充分;2号试管的铁钉空气和水条件充分,生锈最严重;3号试管的铁钉完全浸没在水中,表面有一层柴油,隔绝空气,铁钉不容易生锈,由此判断2号试管中的铁钉最容易生锈。
14.B
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
15.A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木柴燃烧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用木头来做课桌和用大圆木做独木舟都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16.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水结冰,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状态改变,属于物理变化;火柴燃烧,发光发热,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在米饭上滴碘酒,米饭变成蓝色,颜色变化,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小苏打与白醋混合,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17.(1)没有生锈;生锈了
(2)水和空气共同作用
(3)对比
(4)擦干水分、覆盖搪瓷、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制成不锈钢等
(1)1号铁钉没有空气和水,不生锈。
(2)铁生锈需要空气和水共同作用。
(3)1、2条件不同,在对比。
(4)隔绝空气和水即可。
18.答: (1)擦去水分,抹点油。(2)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3)喷漆。
(4)覆盖瓷釉。(5)加入其他物质,制成不锈钢。(任选四个或生活实际中可行的即可)
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铁生锈的条件是:水和氧气。铁制品表面涂油、刷漆或镀铬等都能防止铁生锈,是阻止与氧气的接触,来防止氧化而生锈。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也是防止铁制品生锈的一种很好方法。
19.(1)③②①④;不会;空气
(2)上升;变湿;水
(3)下降;空气
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1)根据研究“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的实验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在塑料杯底部粘一个纸团,②把杯子慢慢地竖直倒扣入水槽中;①观察杯内水位并记录;④取出纸团,记录干湿状态。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图1中的纸团不会湿,因为塑料杯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了,水不能进入杯子。
(2)如图2所示,在塑料杯底部扎小孔后,手指堵住小孔,将杯子慢慢地竖直倒扣入水槽中,然后移开手指,会发现杯内的水位上升,纸团变湿,最后纸团会变湿,这是因为空气从杯底的小孔泄漏出去,然后水填补了原来被空气占据的空间。
(3)如图3所示,用打气筒从杯底向塑料杯内打入空气,会发现杯内的水位下降,因为刚才被水占据的空间,空气重新占据了杯内的空间。
20.(1)
(2)白醋;小苏打;化学
(1)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橙子去皮、把橙子榨成汁、往水里加糖,都属于物理变化;在水里加柠檬汁和糖,属于化学变化,在含有柠檬汁的水中加入小苏打,属于化学变化。
(2)柠檬汽水中的气泡是柠檬酸与小苏打混合反应产生的,与这一单元做过的混合大理石与稀盐酸产生气体的实验相似,都属于化学变化,它们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名称是二氧化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