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合下的情境教学】第1课《惠崇春江晚景》课件 教学设计 作业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整合下的情境教学】第1课《惠崇春江晚景》课件 教学设计 作业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2 11:26:5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文本分析】
本单元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多角度展现了大自然中生灵的可爱与美丽,旨在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生灵的兴趣,引导其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一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读出喜爱、赞美之情,并能描绘想象的情景,感受文中的画面美;二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学会关注、交流、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要求从填写观察记录卡,仿写文中语句开始,逐步过渡到独立习作。
《绝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写,是一首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歌颂了春光的美好。《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写的,这首诗描述了北宋名僧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中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三衢道中》是曾几游赏浙江衢州时写的,再现了诗人游览时愉悦的心情,抒写了游三衢山的见闻感受,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教学目标】
1.认识“鸳、鸯”等生字;会写“融、燕”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1.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2.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单元情境】
自然风光打卡
【本课情境】
第一处打卡:古诗里的自然美景
惠崇春江晚景
复习导入:
上节课学习写景古诗的方法,大家学会了吗?接下来我们就要用上这些方法去学习后面两首诗。先来学习苏轼的题画诗。
1. 这首诗的诗题该怎么断句?(读一读注释①,知道了这是苏轼题写在惠崇的画作上的一首诗,因此明确在“惠崇”后面停顿)再读诗题。跟老师一起写诗题,“惠崇”两个字是要书写的生字,“惠”字要注意上面的部件写紧凑写,“日”要压扁,最后的点不要忘,心字底压扁拉长;“崇”字上面是一个小小的“山”,下面是“宗”,宝盖头不能丢。
2. 出示苏轼诗人名片
姓名:苏轼
生活朝代:北宋
成就: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后人评价: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一、五言绝句,夯实诗中“字”
1. 这是一首题画诗,题画诗是在画上所写的诗。画上题诗,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一大特色,多为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艺术见解或咏叹画中之意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借助节奏线读出诗韵。
二、贰 以读为本,读懂诗中“意”
1.边读边想:惠崇《春江晚景》画作中画了哪些景物?用“○”圈画出来。
明确景物:竹、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
小组互说诗句意思,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画面。“我从 中(诗句)的 (词),仿佛看到/听到/闻到 。”
2.学习“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指名朗读这两句诗,然后学生合作解释重点词语。
三两枝:指两三枝桃花。
鸭先知:群鸭好像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迫不及待地到江水中嬉戏玩耍了。
(2)师生交流这两句诗的意思,并记在课本上。一句写的是江水岸边之景,第二句写的是江面之景。
小结:竹林外绽放了两三枝粉嫩的桃花。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3)结合画面想象诗句意境,指导朗读。
3.学习“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指名读、齐读这两句诗,然后借助注释理解词语。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一种肉味鲜美的鱼,有毒性。
蒌蒿:一种植物。 上:指逆江而上。河豚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学生自主理解诗意。
小结:岸边长满了初生的蒌蒿和刚发嫩芽的芦苇。这正是河豚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这是写水边和水中的景色。
(3.)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河豚是诗中真实的画面吗?
“正是河豚欲上时”在画面中是没有的,这是诗人苏轼通过观察岸上、水面动物所产生的联想。为什么会让他联想到美味的河豚呢?
这里就不得不说一说:北宋第一吃货---苏轼,就连被贬官到黄州,还是很愿意研究美食,当时人们不善于烹饪“猪肉”,而苏轼却说:
妥妥的一位乐天派,他创作的美食有: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豆腐.....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还有这样的记载:河豚宜与蒌蒿、荻笋同煮。蒌 蒿和芦芽可以解毒,所以要与河豚一起煮,难怪苏轼一见到蒌蒿、芦芽,就想到河豚。
三、启发想象,融化诗中“情”
总结:在这首诗中,诗人抓住画面上的竹林、桃花、鸭子、蒌蒿、芦芽这些景物,还想象了画面上没有的河豚,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春江美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记录在课本上)。来,我们一起借助插图,想象一下诗歌景象,再尝试着背一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类文阅读-1 古 诗 三 首
小 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1.选出下列词语在古诗中的意思。
惜:( )A.可惜 B.珍惜 C.爱惜 D.痛惜
尖尖角:( )A.蜻蜓尖尖的尾巴 B.还没有展开的嫩荷的尖端 C.尖尖的树枝 D.尖尖的莲蓬
2.诗中描写到了哪些景物?在后面的括号里画“√”;没有描写到哪些景物?在后面的括号里画“×”。
泉水( ) 柳枝( ) 树荫( )荷叶( ) 荷花( ) 蝴蝶( ) 蜻蜓( )
3.这首诗清新自然,写的景物虽不多,却勾画了一幅生动的小池风景图。你读出了怎样的感受?或者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 C B
2. 画“√”:泉水、树荫、荷叶、蜻蜓 画“×”:柳枝、荷花、蝴蝶
3.例:我体会到了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绝 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1.写出诗中下列字的读音。
系( ) 藜( ) 沾( )
2.试着用现代文写出后两句诗描写的景色。
3.从前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描写了作者( )时的所见所闻。
A.春日赏花 B.夏日淋雨 C.春日远足 D.夏日游园
4.从诗人的描述中,我们领略到了一个( )的春天(双选)。
A.草长莺飞 B.生机勃勃 C.色彩缤纷 D.花红柳绿
1.jì lí zhān
2.春日时雨时晴,杏花开时,小雨落在身上,衣服欲湿未湿,杨柳风最柔,吹到脸上也不觉得冷。
3.C
4.BC(共27张PPT)
鸟儿在空中翱翔,虫儿在花间嬉戏。大自然中,处处有可爱的生灵。
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









习作要求
语文要素
融融春光里,黄莺枝头欢唱,蝴蝶花间轻舞;炎炎夏日下,蜻蜓荷尖婷立;大自然里,这些生灵是多么可爱啊!
让我们跟随第一单元课文,一起走进大自然,想象作者眼中的画面,打卡大自然的奇妙景象吧~
大单元情境任务
#古诗里的美景
#春天的燕子
#夏日荷花
#昆虫备忘录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小瓶盖儿
《绝句》
《惠崇春江晚景》
《三衢道中》
壹 五言绝句,夯实诗中“字”
贰 以读为本,读懂诗中“意”
叁 启发想象,融化诗中“情”
/
苏 轼
题画诗是一种艺术形式。在中国画的空白处,由画家本人或他人创作一首诗,这种题在画上的诗就叫题画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诗中有画”。
任务一
五言绝句,夯实诗中“字”
走近作者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康宋八大家之一。
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读诗韵
惠 崇春江晚景
[宋]苏 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 崇春江晚
[宋]苏 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huì chónɡ
lú yá
tún
任务二
以读为本,读懂诗中“意”
圈画诗景
边读边想:惠崇《春江晚景》画作中画了哪些景物?用“○”圈画出来。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 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本诗描写的景物

春江
桃花

河豚
萎蒿
芦芽
理解诗意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两三枝桃花
小组互说诗句意思,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画面。“我从 中(诗句)的 (词),仿佛看到/听到/闻到 。”
绿色的竹林,掩映着几枝粉红的桃花。江上春水荡漾,一群鸭子在欢快地嬉戏,它们最先知道春天江水已经变暖了。
江岸景
江面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理解诗意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小组互说诗句意思,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画面。“我从 中(诗句)的 (词),仿佛看到/听到/闻到 。”
水边景
水中景
岸边长满初生的蒌蒿和刚刚发出嫩芽的芦苇。这正是河豚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蒌蒿
芦芽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一种肥而味美的鱼,有毒。


春季是河豚产卵的季节,每年初春,河豚都会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因为这气温已经开始回升了,有利于新出生小鱼的生长。


“正是河豚欲上时”在画面中是没有的,这是诗人苏轼通过观察岸上、水面动物所产生的联想。
观察课本插图,河豚是诗中真实的画面吗?
为什么诗人
从“蒌蒿”和“芦芽”联想到“河豚”呢?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河豚是一种很肥美的鱼,吃起来很鲜美,如果弄不干净会导致中毒,但因为它的味道实在太好,所以馋嘴的人总想吃,有一句话叫作“拼死吃河豚”。关于吃河豚,苏轼说:“也值一死”,
“河豚宜与蒌蒿、荻笋同煮。”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一本伟大的医药书。蒌蒿和芦芽可以解毒,所以要与河豚一起煮,难怪苏轼一见到蒌蒿、芦芽就想到河豚。
美食家
任务三
启发想象,融化诗中“情”
借助插图,想象一下诗歌景象,再尝试着背一背,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
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图,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