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
2、通过聆听与歌唱,让学生感受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体会与朋友分享快乐的愉快之情。
3、在活动中感受乐曲节奏和声音的强弱,培养感受力、创造力和良好的节奏感。
4、在合作学习和结伴表演中,培养友好的情感和协作的能力,享受交流与合作带来的欢乐。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活泼、开朗、学习积极性强,而且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探索与创造欲望强烈,结合本课特点,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到创造与成功的欢乐。
3重点难点
1、通过聆听与歌唱,让学生感受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体会与朋友分享快乐的愉快之情。
2、在合作学习和结伴表演中,培养友好的情感和协作的能力,享受交流与合作带来的欢乐。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组织教学,初步感受音乐《母鸡叫咯咯》
1、在准备上课之前,教连续播放《母鸡叫咯咯》的音乐,请“小志愿者”领着大家跟音乐做轻松愉快的模仿动作。【学生是在聆听中感受音乐的,所以教师首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活泼的音乐氛围,从学生进入教室开始,就进入了一个特定的音乐教学情景中,在音乐中自由作放松性的模仿动作,在无意识中听赏《母鸡叫咯咯》的音乐,使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走进音乐世界。】
2、欣赏《母鸡叫咯咯》的旋律音乐,引导学生倾听歌曲的节奏特点。
3、在《母鸡叫咯咯》旋律音乐伴奏下,学生并随着教师一起做二拍子的节奏律动,使学生感受二拍子的节奏特点。【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记忆能力是音乐活动的基础能力之一,教师用饱满的热情,根据歌曲的节奏与内容设计了简单有趣的节奏模仿动作,使学生不仅再次听赏了音乐,而且感受了二拍子的节奏特点。】
活动2【活动】(二)节奏游戏:拍拍说说
1、出示xx x | 的节奏卡片,用接龙的游戏方法让全体学生创编xx x |的节奏语言。如:红太 阳|【本环节的设计从学生最喜欢的节奏接龙游戏入手,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改变过去大部分学生都成为音乐课的旁观者,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引导学生用xx xx | xx x |的节奏创编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如:小猫 小猫|喵喵 喵|
3、导入母鸡的叫声,并请学生请学生和教师一起拍出母鸡 母鸡 |叫咯 咯|的节奏。
活动3【导入】(三)音乐游戏:听听敲敲
1、出示课题,安静倾听《母鸡叫咯咯》歌曲录音,并仔细听辨叫咯 咯|的节奏在歌曲中共出现了几次。【利用音乐的弥漫性的特点,让学生无意的感知音乐的旋律、情绪而获得整体的感知,为欣赏音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安静倾听的习惯。】
2、分组商议后,每一组派出一个代表说出正确答案,教师为个别认真倾听的学生颁发倾听奖——小耳机挂饰。【在合作与交往中培养学生的友好情感是音乐教育的目的之一,本节课中多次创设合作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合作的欢乐。首先是重视小组的合作,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选出代表的过程中又学会了谦让,培养了集体荣誉精神。】
3、再次安静倾听歌曲录音,并在叫咯 咯|处拍手伴奏。
4、请学生创造音源为歌曲伴奏,教给学生创造的方法:利用自己身体或者其它身边的物品(如:拍手、弹舌、敲击凳子、跺脚、和伙伴合作拍手等多种方式),在叫咯 咯|处伴奏。然后,教师为创编好的学生颁发创造奖—--小电脑挂饰。【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和学生从易到难的学习特点,从让学生创造xx x |的节奏语言开始,然后请学生创造音源为歌曲伴奏,在活动中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
5、在歌曲录音伴奏下,学生用自己创造的声音为歌曲伴奏。
活动4【讲授】(四)学习歌曲《母鸡叫咯咯》
1、 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的情绪。
(1)教师边放母鸡生蛋和母鸡向朋友们报喜时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唱愿望。
导语:“你们想不想知道母鸡为什么不停的叫咯咯,它为什么那么快乐吗?现在请小朋友仔细听老师唱一遍,看谁能从歌曲中找到答案。”
(2)引导学生观察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绪,并体会和家人、朋友在一起分享快乐的心情,重点指导学生用动作感受母鸡“脖子伸伸,两翼扑扑,向人报喜添快乐”时的神态。
导语:“母鸡为什么那么快乐?母鸡生了鸡蛋以后,会向谁报喜呢?母鸡为什么要向它的朋友们报喜?(它想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快乐)当你有特别高兴的事情时,你会怎么做呢?你的心情会怎么样?……谁能用动作来表现一下,母鸡时怎么样向它的朋友们报喜的?”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了以音乐的情感体验为主,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上,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结合日常生活体验,感受与家人、朋友共同分享快乐的愉快心情,引导学生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这也正是我们音乐教育的目的之一:在音乐中不仅让学生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学会生活。】
(3)学生和教师一起用愉快的情绪朗诵歌词。
2、处理与学唱歌曲
(1)出示黄色和红色两个圆形卡片,表示用比较弱的声音唱和比较强的声音来唱,然后请学生小组讨论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演唱才能表现出课件的内容。
导语:“老师这儿有黄色和红色两个图形,黄色表示用比较弱的声音来唱,红色表示用比较强的声音来唱,请小朋友小组讨论一下,这两个圆形应该放在张图片的下面才能表现出母鸡报喜时的欢乐心情。” 【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时间体现为组织者和引导着,并以这样的角色出现在学生群体中,使学生通过讨论自由表达对歌曲的理解与感受,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因此,对歌曲的处理和演唱完全按学生的理解去表现,打破了传统的教师给学生一个固定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自己的答案。使学生按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并在学习中有自己个性化的独立见解。】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倾听。
(3)、先请一组代表说出选择两种图形的理由,然后把黄色和红色两个图形分别贴在两段不同力度的歌词前,接着大家一起有表情的演唱,提示学生用不同的力度演唱。
(4)鼓励其它小组或个别学生找出更多的答案,然后按学生的不同意愿来演唱歌曲,同时为声音优美的学生颁发歌唱奖——小话筒挂饰。
3、自编动作表演歌曲
(1)激发创编愿望。
(2)学生自由创编动作,同时为舞姿优美的学生颁发表演奖——金孔雀挂饰。
(3)鼓励学生大胆在集体面前表演。
(4)学生自评与互评,然后教师对每一位同学的表现都提出肯定与建议。【重视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5)教师与学生一起跟着音乐愉快的表演。
活动5【活动】(五)音乐游戏:《找朋友》
1、导语:我看出来,小朋友都非常的快乐,那你们想不想让全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呢?现在我们就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让我们把欢乐带给所有的同学!【在音乐游戏中学会两两合作,运用游戏与音乐紧密结合,加深了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也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合作与分享。】
2、教师邀请一名学生示范游戏的玩法:
导语:“请两名学生扮演母鸡,准备找朋友们报喜,当《母鸡叫咯咯》前奏音乐结束时,小朋友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朋友面对面站立,歌声响起时,如果你唱的弱,就拍的轻,唱的强就拍的强,在最后一拍时请你和小伙伴对拍一次,并一起说“嗨!”来表示咱们的合作成功。当前奏音乐再次响起时,四名参加游戏的同学继续按同样的方法找朋友,直到越来越多的朋友都能和我们一起分享欢乐。”
3、提醒学生在游戏中要学会谦让与分享空间,不要拥挤。
4、在音乐伴奏下,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游戏。
5、延伸活动:鼓励学生课后合作创编《母鸡叫咯咯》的生活游戏,如:调皮筋、钻山洞等游戏。【此环节的游戏创编使个人的创造与集体的创造完美的结合,同时为了加强学生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教师不仅仅局限于两两学生的交往,而是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游戏和音乐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自由结伴交往与合作,使个人的创造与集体的创造完美的结合引导学生把音乐从课堂中搬到生活中,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为日常生活服务,使音乐更加生活化。】
活动6【练习】(六)集体舞:《母鸡叫咯咯》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学生跟随教师自由舞蹈,尽情表达音乐带给人们的欢乐。
活动7【测试】课后后记:
现代教育特别注重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作为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这种参与,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学过程成了创新的过程,它让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到发挥。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往、学会学习的能力。
本节课中从学生进入教室的那一刻开始,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音乐环境,使学生无意识的听赏音乐,不仅学生逐渐熟悉了音乐的旋律,而且让学生在音乐中体会到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接下来,用游戏的方法让全体学生参与节奏语言的创编、音源的创编、歌表演的创编;而且通过为学生创设合作机会,变化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这种创造性的音乐实践活动中,由于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始终保持高涨的气氛,教师和学生达到了“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效果。
新的课程标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是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不是被动的学唱一首歌,而是在这一过程中成为创造表现的小主人。本节课中对歌曲的处理和演唱改变了教师给学生一个固定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去表现音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自己的答案。这种教学观念的更新,会使学生按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并在学习中有自己个性化的独立见解。因此,在本节课上,学生把歌曲中“母鸡生蛋”和“母鸡报喜”的情节按自己的意愿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不同的力度唱出歌曲的情绪。在小组谈论和自由发表见解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成为创造歌曲的主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真正体现了自主学习。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除了积极参与歌唱、表演、思考、联想等活动外,教师还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游戏,把音乐贯穿于生活当中,使学生在音乐中学会生活、在生活中更加热爱音乐,并能把音乐融入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在本节课后,我也曾看到学生把这首歌曲编成了有趣的游戏,他们的创造性的游戏玩法,让我也深深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但是,由于本节课的各环节的内容设计比较简单易学,知识容量不够大,虽然能达到教学目的,但并不能满足学生对困难的挑战欲望,例如节奏游戏完全可以设计为xx xx|
的节奏语言的创编,在满足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还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总之,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要时刻鼓励学生的参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的学习、参与营造和谐的环境气氛,并于积极的指导,使音乐能充分发挥它的审美、创造、个体发展、社会交往等功能,让音乐装点学生丰富多彩的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