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州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答案及简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开州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答案及简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3 13:4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重庆市开州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语文知识与运用(30分)
1.(12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四季更迭,美不胜收。春天,花团锦簇,每一朵花都在毫不吝啬地zhàn放,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诉说着春天的秘密;夏季的雨热烈粗犷,万物争先恐后地成长;秋叶在空中各得其所地翻飞,既有“断肠人”的凄美秋思,也有“歌以咏志”的豪迈情怀;冬日,我们踏雪而行,在人迹罕至的雪地里寻mì着生命的踪迹,那些冰雪覆盖下的生命,或藏匿于枝头未化的雪花之下,或静待于地下蓄势待发的种子之中。
聆听自然,万物有情,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流转与生命的奇迹。瘫痪的史铁生在落叶纷纷中与母亲诀别,却将“好好儿活”的勇气深植心底;莫怀戚在初春散步时的分歧中,用爱和包容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于漪徜徉于山水之间,将老师的zhūn zhūn教导铭刻在心;当两代白鸽掠过气象万千的一道道山岭飞上开阔的天空,那便是陈忠实的全部世界;而泰戈尔和冰心则用诗意的大自然,诉说着对母亲最真挚的热爱与祝福……
(1)文段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吝啬(lìng sè)
B.粗犷(cū kuǎng)
C.踪迹(zhōng jì)
D.徜徉(cháng yáng)
(2)请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汉字。(3分)
①zhàn    放
②寻mì    
③zhūn zhūn    教导
(3)文段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弥漫
B.各得其所
C.人迹罕至
D.气象万千
(4)下列分析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春天”“翻飞”“热烈”“覆盖”几个词语的词性完全不同。
B.“豪迈”“奇迹”“落叶”“真挚”几个词语的感彩是一样的。
C.“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诉说着春天的秘密”一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D.“夏季的雨热烈粗犷,万物争先恐后地成长”一句宜读得缓慢低沉,以突出夏雨的气势磅礴。
2.(4分)请根据例句进行创意表达。
例句:阅读是精神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阅读是洒落在久旱土地上的一场甘霖,使孤苦无依的人即刻获得心灵的抚慰。
请仿照例句,以“阅读”为话题,续写两个句子。
3.(3分)下列对《朝花夕拾》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猖会》写鲁迅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文中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与儿子的隔膜,以及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都给我们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B.《狗 猫 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作者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C.鲁迅最反感“二十四孝”中“子路负米”“黄香扇枕”“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虚伪、残酷的孝道故事。
D.《父亲的病》一文回忆了所谓“名医”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揭露了他们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行径。
4.(3分)《西游记》第一回共五千五百字左右,而对联(含回目)就有近九十副。其中有一副上联是“千株老柏,带雨半空青冉冉”,请将下列打乱顺序的词语组合成下联,写在横线上。
词语:一壑 万节 含烟 色苍苍 修篁
上联:千株老柏,带雨半空青冉冉
下联:   ,   。
5.(8分)学校语文组正在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2)下面是小明同学为本次活动画的一幅关于“读书”的漫画,请你根据画面内容,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说说多读书有什么好处。(3分)
(3)下面是关于读书方法的四则材料,请你从中选取一条,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3分)
①学者陈善的“出入法”——既能钻得进去,又要跳得出来。
②理学家朱意的“三到法”——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③思想家伏尔泰的“再读法”——重新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与老友重逢。
④孟子的“独立思考法”——尽信书不如无书。
我选择(填写序号):   。我的理解和体会是:   。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6.(10分)根据批注提示,完成默写填空。
诗句 作者及出处 批注
①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一动一静,借荡漾的海水与耸立的山岛,显现出大海的辽阔与威严。
②回乐烽前沙似雪,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描写了大漠似雪、月华如霜的景色,让人感受到古战场苍凉旷远、凄神寒骨的况味。
③潮平两岸阔,   。 王湾《次北固山下》 描绘了春潮涨涌、江水浩荡、江面开阔、波平浪静的景象。
④   ,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通过描写杨花的飘落和子规的啼鸣,渲染了一种愁苦、凄凉的气氛。
⑤   ,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 表达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对饱经战
长安故园》 乱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⑥自古逢秋悲寂寥,   。 刘禹锡《秋词》(其一) 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
⑦   ,   。 李商隐《夜雨寄北》 通过想象与亲人团聚的温馨场景,反衬出当前独自面对巴山夜雨的孤寂。
⑧枯藤老树昏鸦,   ,   。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
7.(15分)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问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迨③能倍诵乃止。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①司马温公:即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②下帏(wéi):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帏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③迨(dài):等到。
(1)参考表格中的推断方法,解释加点词语。(4分)
淫慢则不能励精 查阅法:形容词,傲慢,不敬;动词,懈怠;形容词,缓慢。 ①   
险躁则不能治性 联想法:心浮气躁 ②   
患记问不若人 迁移法:未若柳絮因风起 ③   
独下帷绝编 语境法:联系上文“众兄弟既成诵”和下文“书不可不成诵”。 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4分)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书不可不成诵。
(3)下列对两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
B.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双重否定来论述: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可能学有所成。
C.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应为“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D.甲、乙两文都与学习有关,乙文中年幼的司马光做到了甲文所说的“非志无以成学”。
(4)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如何成为一名有才干的人”的主题班会,请你结合甲、乙两文的具体内容分享你从中得到的启示。(4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8.(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谷煜
①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②我十来岁时,读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不管生疏与否,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安安静静的,不声不响,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
③看着看着,身子要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④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⑤当时,除了课本之外,我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然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慢慢地,很多人都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可我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⑥我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⑦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的。我便再三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⑧我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⑨夜深了,我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
放鞭炮,很多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地涌动而来,真好。
⑩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使我通身清透。
我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我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去,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过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看不完的时候,想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怎么办?
偷呗。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被一顿暴揍的。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慢慢地,条件好了,可读的书多了起来。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但这样电池耗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书,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在少年的记忆里,使我飘飘欲仙。
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的光芒。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这样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文章有删改)
(1)仔细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认为“读书是好玩的事”都有哪些事情。(4分)
(2)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第 段画线句中“座上客”的理解。(4分)
(3)请从词性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4分)
我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4)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写道“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5)请你为本文拟写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4分)
9.(20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问题。
夜雨的留言
项丽敏
①一场雨后,山谷里涌出许多好看的云。
②雨是夜里下的,凌晨雨止,鸟儿们叫得甚是起劲。
③夜里下的雨如同远客,悄没声儿,担心自己的到来会打扰到你,只在走了之后,留言说,我来过你住的地方。
④从山谷里涌出的云就是夜雨的留言。
⑤出门就看见那些云,浸着雨后的湿意与清新,被山谷一骨朵儿一骨朵儿地繁衍出来,长出各种形状。
⑥云聚在山间,并不急着到哪里去,像在等什么。山谷繁衍出更多的云,云堆在一起,把青色山峰变成白色雪山,眼看着快把山给遮没了。
⑦就在这时,太阳光跳出来,跳到哪朵云上,哪朵云就发出光,白荷花一样的光,由内而外渗透的光。
⑧山谷又繁衍出一朵心形云。太阳光跳进这朵云里,心形云荡了荡,从中间拉开一扇窗子,露出山峰的模样。
⑨太阳光从一朵云跳到另一朵云上,又从云上流到荷塘里。碧绿的荷叶上、粉白与粉红的荷花上、岸边翠生生的新竹和绛紫的芭茅花上、白色的一年蓬上,到处淌着光。
⑩坐在廊前,看看天空的云,又看看荷塘里的花。
有风跑过来,轻轻摇动树上的风铃。
风铃是半个月前挂到树上的,呈现出比树叶略深的绿色,松果形。
这样的夏日光景,值得用一首诗来留存。
诗不应该是写出来的,而应该像那些云一样,自己冒出来,长出来。
聚在山腰的云在太阳光里躺了一会儿,变轻了,排着队,向天空奔过去。有一朵小白狗形状的云,跑着跑着变成骆驼,跑着跑着又变成小猪。前后不过两分钟。
仰头看着,期待那朵云变成奔马的形状,但它跑进一棵树的树冠后,就散开了,不见了。从树冠另一边又跑出一朵四不像的云来。
那些跑着跑着就不见了的云,本身就是一首诗。
空空荡荡,心无挂碍,也是一首诗。
(选自《文学报》,有删改)
(1)作者笔下雨后的云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回答。(4分)
(2)下面关于文本的分析有误的一项    (4分)
A.《夜雨的留言》是一篇充满诗意和哲理的文章,通过描写雨后山谷的云来传达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B.在朗读《夜雨的留言》时,要注意语调和节奏的变化。夜雨的悄无声息可以用轻柔、缓慢的语调来表现,而雨后的痕迹则可以用稍微提高的语调来强调。
C.《夜雨的留言》这个题目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夜雨人格化,将雨后山谷里涌出的云比作夜雨的留言,形象地将云与夜雨联系起来,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云是夜雨留下的某种印记或信息,从而引发读者对云的关注和对夜雨的想象。
D.“雨是夜里下的,凌晨雨止,鸟儿们叫得甚是起劲”这句描写让人充分感受到了雨后的凄凉和喧闹。
(3)品味文中划线语句,体会句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4分)
聚在山腰的云在太阳光里躺了一会儿,变轻了,排着队,向天空奔过去。有一朵小白狗形状的云,跑着跑着变成骆驼,跑着跑着又变成小猪。前后不过两分钟。
(4)请结合文本,说说你对第 段画线句“空空荡荡,心无挂碍,也是一首诗”这句话的理解。(4分)
(5)联读:顾名思义,就是将两篇或者多篇文章放在一起联系阅读,同中求异,异中看同。下面两则链接材料是课内文章《春》《雨的四季》的节选,请你将《夜雨的留言》《春》《雨的四季》三篇文章进行联读,谈谈它们的共同之处。(4分)
【链接材料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节选自朱自清《春》)
【链接材料二】
①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
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②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大的雨点就打下来了。可这时雨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爽,可光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索索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饶而展示它无边的美,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切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鸣一起奏起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节选自刘湛秋《雨的四季》)
四、写作(55分)
10.(55分)作文。
独立收拾自己的房间,是一种长大;为刚刚下班回家的父母沏上一杯热茶,是一种长大;把堵在盲道上的自行车搬开,也是一种长大……长大意味着学会承担,长大意味着学会感恩和回报,长大意味着学会为他人着想……请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书写工整,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500字左右;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任何文章,也不能从试卷中摘录句子拼凑成文。
11.作文。
升入初中以来,我们遇到了许多新鲜的人和事,经历了不少难忘的时刻。请你以小明的身份给小学的班主任王老师写一封信,分享你丰富多彩的初中生活以及心中的喜悦和感动。
要求:①书写工整,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500字左右;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任何文章,也不能从试卷中摘录句子拼凑成文。
  重庆市开州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答案及简析
  一、语文知识与运用
  1.-(1)答案:D
  简析:A选项中,“吝啬”应读“lìnsè”;B选项“粗犷”应读“cūguǎng”;C选项“踪迹”应读“zōngjì”;D选项“徜徉(chángyáng)”读音正确。
  -(2)答案:①绽;②觅;③谆谆
  简析:“绽放”指花朵开放,“绽”易错写成同音字;“寻觅”意为寻找,“觅”不要写错;“谆谆教导”中“谆谆”形容恳切、耐心地教导。
  -(3)答案:B
  简析:“各得其所”原指各自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不能用来形容秋叶在空中翻飞的状态,使用对象错误;“弥漫”形容花香等充满空间,合适;“人迹罕至”形容雪地少有人来,恰当;“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壮观而多变化,符合语境。
  -(4)答案:C
  简析:A选项中,“翻飞”和“覆盖”都是动词;B选项里,“豪迈”“真挚”是褒义词,“奇迹”是中性词,“落叶”也是中性词,感彩不完全相同;C选项“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诉说着春天的秘密”把花香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正确;D选项“夏季的雨热烈粗犷,万物争先恐后地成长”应读得高昂激越,才能突出夏雨的气势磅礴,而不是缓慢低沉。
  2.答案示例:阅读是冬日里的一缕暖阳,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阅读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使疲惫不堪的人看到生活的希望。
  简析:按照例句“阅读是……,使……的人……”的句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且前后半句要体现阅读对人的积极作用,表达合理即可。
  3.答案:C
  简析:鲁迅最反感“二十四孝”中“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体现的是正常的孝道,鲁迅并未反感,C选项表述错误;A、B、D选项对《朝花夕拾》中相关篇目的表述均正确。
  4.答案:万节修篁,含烟一壑色苍苍
  简析: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对。“千株”对“万节”(数量词相对),“老柏”对“修篁”(名词相对),“带雨”对“含烟”(动宾结构相对),“半空”对“一壑”(数量词加方位词相对),“青冉冉”对“色苍苍”(形容词相对)。
  5.-(1)答案示例:读书如登山,一步一阶步步高。(运用比喻修辞)
  简析:宣传标语紧扣“少年正是读书时”的主题,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读书比作登山,形象地表达出读书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过程,富有感染力和号召力。
  -(2)答案示例:多读书可以开阔眼界,漫画中读书的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我在阅读《西游记》时,仿佛跟着唐僧师徒四人一起历经九九八十一难,领略了神奇的神话世界,增长了见识。
  简析:结合漫画内容,从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启迪思维等方面阐述多读书的好处,并联系自己的阅读经历,如读某本书的收获来具体说明,增强说服力。
  -(3)答案示例:选择④。我感受最深的是孟子的“独立思考法”——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书中的知识、道理虽然有很大一部分是对人有益的,可以开阔人们的视野,提高人们的修养。但是难免有一些不良书籍,因此不能一味依赖书上的主张,应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和生活实践辩证地吸收。
  简析:选择一种读书方法,先解释该方法的含义,再联系实际,如遇到的书籍内容与生活实际不符的情况,阐述自己对这种方法的理解和体会,言之有理即可。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6.答案:①山岛竦峙;②受降城外月如霜;③风正一帆悬;④杨花落尽子规啼;⑤遥怜故园菊;⑥我言秋日胜春朝;⑦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⑧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简析:根据批注提示和平时的背诵积累填写诗句,注意“竦峙”“悬”“遥”“剪”“瘦”等易错字的写法。
  7.-(1)答案:①懈怠;②浮躁;③如,比得上;④独自
  简析:①“淫慢则不能励精”中“慢”结合语境和查阅法,应是“懈怠”之意;②“险躁则不能治性”通过联想法,与“心浮气躁”相关,“躁”就是“浮躁”;③“患记问不若人”运用迁移法,“未若柳絮因风起”中“若”是“如,比得上”,此处同理;④“独下帷绝编”结合语境,“众兄弟既成诵”后他独自留下读书,“独”是“独自”。
  -(2)答案:①君子的行为操守,依靠内心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来培养品德。②读书不能不背诵。
  简析:①句中,“夫”是发语词,“行”指操守、品德,“静”是内心宁静专一,“修身”“养德”分别是修养身心、培养品德;②句中,“诵”是背诵,双重否定表肯定。
  -(3)答案:C
  简析:C选项中,乙文“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正确断句应为“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原句断句错误;A、B、D选项对两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均正确。
  -(4)答案示例:我认为想要成为一名有才干的人,要从三个方面努力:第一,要明确志向。比如诸葛亮劝诫儿子要淡泊名利,静心读书,明确远大的志向;第二,要珍惜时光。在甲文中写道“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就是劝诫我们要趁早学习,不要浪费青春;第三,要勤奋学习。只有学习才能增长才干,学习就要像司马光一样严格要求自己,勤奋致学,才能有所成就。
  简析:结合甲乙两文内容,从立志(如诸葛亮强调的淡泊明志)、惜时(甲文中时光易逝的警示)、勤学(司马光刻苦读书的事例)等方面阐述成为有才干的人的方法,观点明确,结合文本合理。
  三、现代文阅读
  8.-(1)答案:读“报纸墙”;借小人书;阅读鞭炮碎片上的字;捡包鞭炮的纸张;在废品收购人家读书;想尽办法读书。
  简析:文章按时间顺序,依次讲述作者小时候在同学家读贴在墙上的报纸,即读“报纸墙”;为了看小人书,央求妈妈去借;过年时阅读鞭炮炸开后碎片上的字;捡到包鞭炮的纸张也会阅读上面的内容;村里有废品收购人家后,去那里读书;后来条件变好但读书受限制,想尽各种办法读书。
  -(2)答案:“座上客”原指受邀请的客人,在文中指作者没有被邀请,却经常主动到做废品收购买卖的人家院子里读书,表现出作者对读书的极度热爱和渴望,在那里作者如同受到欢迎的客人一样,可以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在那个特殊环境下对书籍的珍视。
  简析:先解释“座上客”的本义,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在文中的特殊含义,从作者主动去读书、对读书的热爱和对书籍的珍视等角度作答。
  -(3)答案:句中运用了一系列动词,“抱”“飞奔”生动地表现出作者借到小人书后迫不及待、欣喜若狂的心情,想要快点回家阅读;“放”“扎”“看”等动词,细致描绘出作者对小人书的珍视,回家后立刻开始专注阅读的状态,“小心翼翼”“赶紧”“一声不吭”“仔仔细细”这些副词进一步强调了作者读书时的认真、专注,突出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简析:从词性角度,先分析动词“抱”“飞奔”等体现的心情,再分析“放”“扎”“看”等展现的状态,最后阐述副词对突出作者读书态度和热爱之情的作用。
  -(4)答案:句中的“花”指的是书中的知识和读书带来的美好体验。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深厚情感,将读书比作与故人重逢,生动地体现出作者在读书过程中与书籍建立起的亲密关系,书籍如同老朋友一般,给予作者精神上的滋养和慰藉,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的怀念和珍视之情。
  简析:结合文章中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读书带来的收获,理解“花”的象征意义,从对读书的情感、与书籍的关系以及对读书时光的态度等方面分析句子表达的情感。
  -(5)答案:标题:《好玩的读书时光》。理由:文章开篇点明“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接着围绕这一观点,详细叙述了作者从小到大各种有趣的读书经历,如读“报纸墙”、借小人书、在废品收购处读书等,这些经历都体现了读书时光的好玩之处,标题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题,突出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简析:标题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且点明主题。“好玩的读书时光”能涵盖作者读书的种种有趣经历,与文章开头呼应,突出读书带给作者的乐趣和作者对读书的喜爱,理由阐述合理。
  9.-(1)答案:形态多样:被山谷“一骨朵儿一骨朵儿地繁衍出来,长出各种形状”,如心形云、小白狗形状的云、骆驼、小猪、四不像等。变化迅速:小白狗形状的云,跑着跑着变成骆驼,跑着跑着又变成小猪,前后不过两分钟。色彩美丽:在太阳光的照耀下,云发出白荷花一样的光,由内而外渗透着光芒。数量众多:山谷繁衍出大量的云,云堆在一起,能把青色山峰变成白色雪山,眼看着快把山给遮没了。
  简析:从文中找出描写云的语句,从形态(各种形状的描述)、变化(短时间内形状的改变)、色彩(太阳光下云的光)、数量(云堆如山的描述)等方面概括云的特点。
  -(2)答案:D
  简析:D选项中,“雨是夜里下的,凌晨雨止,鸟儿们叫得甚是起劲”描绘的是雨后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场景,没有凄凉的感觉,该选项分析错误;A、B、C选项对文本的分析均正确。
  -(3)答案:该句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躺”“变轻”“排队”“奔”等词语将云拟人化,赋予了云人的动作和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云在太阳光下的变化和动态美;“有一朵小白狗形状的云,跑着跑着变成骆驼,跑着跑着又变成小猪”则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突出了云的变化之快和形态之多变,给读者带来了奇妙的视觉感受。
  简析: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拟人、排比修辞手法,再分别分析拟人手法中赋予云的动作体现的云的变化和动态美,以及排比手法对突出云的变化和形态特点的作用,还有带给读者的感受。
  -(4)答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一种空灵、纯净、无拘无束的心境的赞美和向往。在文中,作者描绘了雨后山谷中云的自由自在和变幻无常,它们不受任何束缚,随心而变,这种状态让作者联想到一种“空空荡荡,心无挂碍”的心境。作者认为这样的心境就像一首诗,充满了自然、纯真和美好,没有世俗的烦恼和杂念,让人能够以一种纯净的心态去感受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本真。
  简析:结合文章中云的自由状态,理解作者由云联想到的心境,从这种心境的特点(空灵、纯净等)以及对感受自然和生命的意义等方面分析句子含义。
  -(5)答案: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与描写:都对雨或雨后的自然景象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写。《夜雨的留言》描写了雨后山谷的云的形态、变化和光影;《春》中对春雨中树叶、小草、傍晚的灯光、行人等进行了细腻的刻画;《雨的四季》则分别描写了春雨和夏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如春雨后树叶、花苞、小草的变化,夏雨时的乌云、雨点以及雨后大地的丰饶。对自然之美的赞美:都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由衷赞美。《夜雨的留言》通过对云的描写展现了雨后山谷的清新、美丽和神奇;《春》描绘了春雨中生机勃勃、安静和平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雨的四季》通过描写四季雨给世界带来的不同美丽变化,表达对雨以及自然的赞美之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夜雨的留言》将云比作各种形状,如心形云、小白狗、骆驼、小猪等,还运用了拟人手法描写云的动作;《春》中把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运用夸张,“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突出树叶和小草的颜色;《雨的四季》运用拟人,“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荷叶铺满了河面,迫切地等待着雨点”;运用比喻,“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简析:从对自然的观察描写(具体指出各篇观察描写的对象)、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分析各篇如何赞美自然)、运用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各篇使用的修辞)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三篇文章的共同之处,条理清晰,内容准确。
  四、写作
  10.(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