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3 17:1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忌(zōu)  昳丽(yǐ)  燕国(yān)
B.孰与(shú) 弗如(fú) 入朝(cháo)
C.窥镜(kuī) 期年(qī) 纳谏(jiàn)
D.间进(jiān) 旦日(dàn) 规劝(quàn)
2.下面对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今齐/地方/千里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徐公/何能及/君也 D.此/所谓/战胜于朝庭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旦日,客从外来(      )
(2)暮寝而思之(      )
(3)皆朝于齐(      )
(4)皆以美于徐公(      )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当余之从师也
B.上书谏寡人者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谓其妻曰 安陵君其许寡人
D.皆以美于徐公 俯身倾耳以请
5.下列加点词语属于词类活用现象,请结合语境解释。
(1)朝服衣冠( )
(2)私我也( )
(3)闻寡人之耳者( )
(4)吾妻之美我者( )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6.对句中“于”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 ③以其无礼于晋 ④皆以美于徐公 ⑤且贰于楚也⑥能诱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⑦燕、赵、魏闻之,皆朝于齐 ⑧此所谓战胜于朝庭
A.①③⑤/⑥⑦⑧/②/④ B.①③⑤⑦/②④/⑥⑧
C.①③⑤/②⑥⑧/④/⑦ D.①③⑤⑦/②⑥⑧/④
7.下面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例:忌不自信
①城中皆不之觉  ②秦城恐不可得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④莫用众人之议也  ⑤时人莫之许也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邹忌的妻、妾、客都在夸赞他,但是他们夸赞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B.邹忌讲究劝说策略,由己及君,类比说理,巧妙地使齐威王接受了自己的谏言。
C.齐威王用上、中、下三种不同等级的奖赏来激励大家提意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D.齐威王政令刚出,很多人当面谏言,后来则间接提建议,一年后无人再进谏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默写填空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 。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邹忌经过思索,找出妻、妾、客认为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的句子是: 。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齐王受邹忌启发,用悬赏的方法广泛征求臣民意见的句子是: 。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最后收到了效果的句子是: 。
11、综合性学习。
在语文学习的旅程中,我们可以感受自然山水的魅力,可以细品名胜古迹的意蕴……
(1)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
夏天是个好季节。假如我是诗人,我就要写一首长诗来赞美它的热情明朗;假如我是    ,我                    。
(2)在我国许多旅游胜地,精彩的对联比比皆是,自成一道风景。下面这副对联来自黄石市团城山公园的凝碧亭,上联已给出,下联有待整理,请将整理后的下联填到横线上。
上联:把酒问鲶鱼谁道磁湖水浅
下联:           
盛世 山高 声随月亮 歌 临风
阅读理解
(一)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 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早上) 皆朝于齐(朝见)
B.吾妻之美我者(助词,无实义) 臣之妻私臣(的)
C.闻寡人之耳者(传到) 不求闻达于诸侯(使……听到)
D.数月之后(几个) 扶苏以数谏故(很多次)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4.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主要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说明邹忌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迷惑。
B.文中齐威王的形象虽着墨不多,仅应答过程中的一个“善”字的语言描写,便使威王的气度、神韵尽现,表明齐王能客观冷静地认识自己。
C.由于妻、妾、客各自的身份与心理不同,所以回答邹忌问题时在语气和感情上有明显差异。妻的回答包含着由衷的偏爱与赞美;妾的回答包含着拘谨和勉强之意;客的回答包含着不得已的阿谀奉承。
D.本文在语言上运用了众多排比句和夸张句,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使之朗朗上口,造成了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给人无可辩驳之感。
15.俗话说:伴君如伴虎 。一言不慎便有性命之忧,可见进谏并非易事,而邹忌却能让齐威王欣然纳谏,令人佩服。邹忌的进谏颇有技巧,他是如何向齐威王进谏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五国约而攻秦,楚王为从长①,不能伤②秦,兵罢而留于成皋③。魏顺④谓市丘君⑤曰:“五国罢,必攻市丘,以偿兵费⑥。君资臣,臣请为君止天下之攻市丘。”市丘君曰:“善。”因遣之。
魏顺南见楚王曰:“王约五国而西伐秦,不能伤秦,天下且以是轻王而重秦,故王胡不卜⑦交乎?”楚王曰:“奈何?”魏顺曰:“天下罢,必攻市丘以偿兵费。王令之勿攻市丘。五国重王,且听王之言而不攻市丘;不重王,且反王之言而攻市丘。然则王之轻重必明矣。”故楚王卜交而市丘存。
(选自《战国策》)
[注]①从长:盟主。②伤:使……受到损害。此处意为“打败”。③成皋:地名。④魏顺:人名,战国时纵横家。⑤市丘君:韩国人,封地在市丘。⑥兵费:军费、战争经费。⑦卜:占卜。此处意为“检验”。
1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不宜偏私 (诸葛亮《出师表》)
B.于是入朝见威王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郦道元《三峡》)
C.因遣之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陶渊明《桃花源记》)
D.然则王之轻重必明矣 至若春和景明 (范仲淹《岳阳楼记》)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君资臣,臣请为君止天下之攻市丘。
1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开头以“修八尺有余”“形貌呋丽”极言邹忌之美,引出邹忌与徐公比美。
B.甲文两次描写邹忌“窥镜”,都刻画出邹忌对自身相貌的欣赏与自信。
C.乙文仅用一个“善”字,就让市丘君胆小怕事和善于纳谏的形象跃然纸上。
D.乙文详写魏顺向市丘君进言,略写向楚王进谏,材料剪裁得当,详略安排合理。
19、邹忌和魏顺都善于劝谏,请结合甲、乙两文探究其劝谏的艺术。
(三)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独游狼山记 [宋]刘弇①
白狼五山②,距通州城南十里。五山者,有以仙蜕其上者曰女仙山,有以阖庐曩军其傍者曰军山,有以形锐且中者,曰剑脊,曰马鞍。至临以庙宇,则号宝塔山,有好事者,谓狼尝扰而居也。
元丰四年冬,弇巡田于山旁,至则求观所谓五山者。至狼山,自堂折而少北,道左阁曰栖云,庵曰海桐,亭曰半山,曰望江,皆森然谽③豁,可荫以休。方是时,朝日初上,曈昽④如跃金。排天决云,吞嚼淮吴。稻畦葭泽,潮汐上下,疏篁茂木……皆得于转瞬之顷。于是忽疑从樊笼⑤出,而思古人之所谓登泰山而小天下者,亦宜有是。
剑脊、马鞍二山,游者罕至。军山宜山茶花,号多蕨薇。女仙山最外峙,有穴通中。或曰妪有自龙舒来者,年七十余,独食息其中,似得道者。山有拇指、鞭痕,皆著石。或云秦始皇履是山,且鞭之以投海中。
有僧语余曰:“今之山蚹⑥,虽皆平陆,然前五十载,海也。其深盖碇⑦丝千寻莫能测。'余闻而异焉。然五山当潮波撼一方,临高而觉宇宙之博大,指陆而骇溟海之变化。故揽其胜,作《独游狼山记》。
(选自《名山胜概记》,有删改)
[注释]①刘弇:宋代元丰年间进士。1081年途经狼山,写下我国历史上第一篇记狼五山之胜的游记。②白狼五山:即女仙山、军山、剑脊山、马鞍山和宝塔山。③谽(hān):指山谷空而大。④曈昽:形容太阳初升由暗而明。⑤樊笼:比喻受束缚而不自由的境地。⑥山跗(fū):山脚。⑦碇(dìng):船停泊时沉在水中以固定船身的石墩。
2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或云秦始皇履是山
2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方是时 (2)游者罕至
(3)有僧语余曰 (4)余闻而异焉
2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有好事者,谓狼尝扰而居也。
23、文章引述“妪有自龙舒来者”这一传说,有何作用?
24、作者一边记述所见所闻,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请找出作者表达感受的一处文字,并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1.B 2.C 3.(1)第二天 (2)躺着休息,睡觉 (3)朝见 (4)认为 4.A 5.(1)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2)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4)形容词用作动词,认为……美 (5)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6.C 7.D 8.D
9.(1)(邹忌)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2)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3)能够在公众场所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并使我听到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4)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取得胜利。
10、(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11、.(1)略(扣住“夏天是个好季节”这个中心句,可从画家、作曲家、雕刻家等角度去展开。)(2)临风歌盛世声随月亮山高
12.A.B.
13.略
14.D.
15.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喻国家大事,以小见大,自己及君,含蓄委婉。启发国君意识到自己受了蒙蔽,从而达到了进谏的目的。
16、C
17、(1)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2)如果你能资助我,我愿意为你制止六国进攻市丘。
18、A
19、考察劝谏的艺术,主要是找出劝谏的方式,比如现身说法等方式,需要结合文章的事例
加以分析。
20、或云/秦始皇/履是山
21、(1)正在,正当 (2)稀少 (3)告诉 (4)对……感到惊异(认为……惊异)
22、有好事的人,说群狼曾经侵占并群居(在这里)。
23、文章引述老妪在女仙山中独处后去世并得道的传说,语言简朴凝练,不仅记述了独游狼山所见之奇丽景色,表达了独游狼山的喜悦之情,又充满美丽幻想,给狼山增添了神秘色彩,饶有情趣,引人遐想,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4、示例:文末“余闻而异焉。然五山当潮波撼一方,临高而觉宇宙之博大,指陆而骇溟海之变化”一句记述了五山的壮阔,又对五山的作用做出评价,从而说明写此记之目的。这五座山位置险要,兀立江滨海畔,有力地挡住巨浪海啸。“临高而觉宇宙之博大,指陆面骇溟海之变化”,有幸到此,大开眼界,写成此文。照应前文“樊笼”之说,从海角天涯之奇山联想到朝廷内纷纭复杂之党争,隐遁思想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