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自测卷解析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课文自学笔记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哺育(fǔ) 鸣咽(yè) 挚痛(zhì) 辔头(pèi)
B.金柝(tuò) 嗥鸣(háo) 咀嚼(jué) 骨碌(lú)
C.鞍鞯(jiān) 机杼(zhù) 亘古(ɡèn) 澎湃(pài)
D.可汗(hàn) 谰语(lán) 蜷曲(juǎn) 酣睡(hān)
【答案】C
【解析】 A项中“哺育”的“哺”应读“bǔ”;B项中“骨碌”的“碌”应读轻声“lu”;D项中“可汗”的“汗”应读“hán”,“蜷曲”的“蜷”应读“quán”。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懊诲 字帖 回环曲折 B.斑谰 戎尺 九曲连环
C.田笼 镐头 扑朔迷离 D.摩损 体魄 一泻万丈
【答案】B
【解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A项中“懊诲”应为“懊悔”;B项中“斑谰”应为“斑斓”,“戎尺”应为“戒尺”;C项中“田笼”应为“田垄”;D项中“摩损”应为“磨损”。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们二人配合默契,终于赢得了这场双打比赛的冠军。
B.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C.古有替父从军,今有背母求学,孝顺的美德重蹈覆辙,引发了人们对传统美德更深层的思考。
D.虽然这个特大传销集团的案情扑朔迷离,但警察明察秋毫,终将传销团伙一网打尽。
【答案】 C
【解析】“重蹈覆辙”指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4. 下面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事迹将为愈来愈多的人所了解和传颂。
②他为这个事业奉献了全部精力,在刚过六十二岁的时候,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③这个英雄群体不计名利、舍生忘死、默默无闻地奋斗了几十年。
④人们愈来愈深切地怀念着他,他对祖国的贡献永载史册。
⑤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核物理学家邓稼先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A.①②③④⑤ B.③②①④⑤ C.⑤③②④① D.③⑤②①④
【答案】 D
【解析】先说“群体”③,第⑤句中“其中的一员”承接上文的“群体”;第②句中的“他”承接上句中的邓稼先;接着才是一个转折句。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改正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将“努力”与“随时”调换位置。
B.这件事的具体详情,我以后再告诉你。
删掉“具体”。
C.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应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传统。
将“传统”改为“作用”。
D.经过共同努力,使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删掉“使”。
【答案】C
【解析】C项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其他三项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6.下面对句子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分析、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河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和弯曲延伸的雄姿。】
B.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
【运用了拟人、反问的修辞手法,对不去前线抗日,反而围追红军的国民党军队进行了讽刺,也侧面表现了红军战士面临敌人围追堵截的艰难处境和豪迈的乐观主义精神。】
C.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
【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作者把土地当作自己的母亲,强调了“我”与土地不可分离的关系,表达出“我”对故乡的土地深深的爱恋之情。】
D.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运用了对偶、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战争的频繁持久和战斗的激烈残酷。也烘托出了木兰的英勇善战。】
【答案】C
【解析】
C项没有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7.课文识记及文学常识填空。(6分)
(1)“啊,黄河!你抚育着我们民族的成长;你亲眼看见,这五千年的古国遭受过多少灾难!”该诗句选自大型音乐《黄河大合唱》的第三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是我们走过了__________、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 ——《老山界》
(3)课文《木兰诗》选自自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_编得《乐府诗集》。
(4)李白《春夜洛阳城闻笛》一诗中表现作者对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黄河之水天上来》。 (2) 金沙江。
(3)宋;郭茂倩。 (4)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文学常识的识记。
8.综合性学习(6分)
同学们看到了陈列在圆明园展览馆里的“雨果的一封信”。下面是这封信中的部分内容,请你阅读这段文
字,完成(1)(2)题。(共6分)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1)这封信的作者雨果是十九世纪 ① 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 ② 》 。(2分)
(1)法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外国作家作品的掌握。维克多·雨果是法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诗人,其代表作有著名的《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
(2)看过这封信,同学们纷纷在微信群里发表感想。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
A.烧名园,掠珍宝,恬不知耻两强盗;作书信,斥罪行,仗义执言一作家。
B.面对焚烧圆明园的卑劣行径,雨果没有一点奴颜媚骨,表现了凛然正气。
C.读过雨果的这封信,我们仿佛仍能感受到圆明园在哭泣,在流血,在控诉。
D.圆明园遗址是侵略者给我们留下的课堂,它让我们永远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2)B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和词语使用。B项“奴颜媚骨”一词使用错误,其释义应为:形容卑躬屈膝、谄媚讨好的样子;“凛然正气”一词与语境不符,感彩过重,故B项错误。
阅读理解(45分)
文言文阅读(10分)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策勋十二转( ) ②当户理红妆( )
【答案】①记功 ②窗户
【解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10.第①段画线句意在表达什么?(4分)
答:
【答案】体现出战争的旷日持久与战斗队激烈悲壮。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11.从遣词造句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4句)
答:
【答案】“霍霍”是拟声词。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小弟磨刀时内心急切的情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小弟抑制不住的欣喜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的能力。解答时从关键词语的词性、色彩、修辞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要结合诗句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分析。
记叙文阅读(15分)
暖心粥
①来到爱心粥铺时,天刚亮,太阳还没露头。一下车,一股寒风袭来,脸上刀割似的。我不由得打了个寒战。
②掀起棉门帘,走进屋,热气扑面。只见右边是餐厅,五张长条桌,能坐下一二十人的样子。左边矮墙边放着两个粥桶。我掀开桶盖,粥香扑鼻。一桶是小米粥,金黄金黄的;另一桶是大米粥,雪白雪白的。桶边有两盆拌好的咸菜,一盆芹菜,一盆芥菜疙瘩。
③矮墙里面是厨房,两个大蒸锅冒着缕缕热气。两个穿着白大褂的中年女人,一个低头揉面,一个低头切菜,看样子两人都很忙。
④“环卫清洁工、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贫困残疾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我不在免费喝粥范围呢。”我看着墙上红纸上写的免费就餐范围,嘴里念叨着。切菜的女人转身打量我说:“第一次来吧?自己拿碗盛粥,随便喝,不在范围内也不向你要钱。”
⑤正说着,进来三个戴棉帽、穿棉袄的女人,帽子前檐上挂着白霜,棉衣外面套着橘黄色马甲。打头的女人摘下帽子,搓着手说:“这天,真冷啊!”看这身打扮,我猜她们是环卫工人。
⑥一问,果然是。我洗过手,盛了三碗粥,端到她们面前:“喝碗粥暖暖身子。”高个子说声谢谢,接着问我:“以前没见过你,是新来的义工吧?”我笑了笑,说:“算是吧,临时帮忙。”她笑着应道:“热乎乎的粥,喝一口热在身上、暖在心里,我们姐妹把这粥叫暖心粥!”
⑦矮个子接过话茬:“我们每天凌晨四点多出来干活,抡着大扫帚,干活时没感到冷,扫完停下来就冷了,特别是后背冰凉冰凉的,又冷,又累,又饿。”停一会儿,她指着碗里的粥说:“你看,这时热乎乎的粥馇好了,还是免费的,喝上一碗,是不是特别暖心?”
⑧此时,陆续有人进来喝粥吃饭,人多了起来。顾客自己盛,吃多少盛多少。忙完手中活,两个中年女人从厨房出来,坐在木凳上歇息。趁着空闲,我与她俩聊了起来。
⑨原来这个粥铺是一个叫老李的人在2012年开办的,她们是这里的义工,其间来来走走的有三十多人。她们说起了老李办爱心粥铺的初衷:有一次,老李起早外出谈业务,三九天特别冷,车出了点故障停在路边,见一名女环卫工在干活,眉毛上都是白霜。聊几句,她说干完活,大冷天就想喝碗热乎乎的粥。还有,老李居住的小区,有些七八十岁的老人,独自生活,手脚不大利落,做饭困难。小时候老李家困难,读书时没少得到好心人的帮助,就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于是老李就开了这个免费粥铺。
⑩粥铺开办初期,只限环卫工人和孤寡老人用餐,后来扩大到现在的用餐人员范围。每天来喝粥的有五六十人,主要还是环卫工人和附近的老人。
以环卫工人为主的就餐高峰过了。其中一个女人说:“咱们把米粥和馒头热热,再拌个豆腐咸菜,老人们该来了。”说完,俩人又忙了起来……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餐桌上。窗外凛凛寒风,屋内融融暖意……
(作者:车承金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2.请以文中“我”的视角,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答:
13.第⑨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4.如何理解最后一段画线句子中“暖意”的含义?(4分)
答:
15.“爱心粥”让环卫工人感受到了温暖,在你的学习生活中,肯定也遇到过令你感到温暖的事,请把它写下来。(4分)
答:
【答案】12.“我”来到爱心粥铺,通过和爱心粥铺的三个环卫工人的谈话,了解到了老李办爱心粥铺的初衷,并见证了爱心粥铺的爱心行为。
插叙。作用:交代老李办爱心粥铺的初衷,说明老李是个知恩图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照应上文第⑥段环卫工人喝粥的内容。
“暖意”既指照进屋里的阳光让人感觉温暖,又指爱心粥铺的爱心行为让人感到很温暖。
15.示例:有一次我摔断了腿,只能坐轮椅。在校期间,有两个同学一直照顾我,无论我是去上厕所还是去吃饭,他们都无怨无悔地推着我去,一直照顾我到我的脚完全痊愈。他们的行为让我感到十分温暖。
【解析】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结合第①段“来到爱心粥铺时,天刚亮,太阳还没露头”可知,第①段写“我”来到爱心粥铺。②③段写“我”看到的爱心粥铺的样子。④-⑧段写写“我”看到环卫工人在爱心粥铺就餐的情形,以及“我”和爱心粥铺的切菜的女人、三个环卫工人谈话,⑨段写“我”了解到了老李办爱心粥铺的初衷,文章结尾写“我”感到爱心粥铺的融融暖意。据此可知,以“我”的视角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为:“我”来到爱心粥铺,通过和爱心粥铺的三个环卫工人的谈话,了解到了老李办爱心粥铺的初衷,并见证了爱心粥铺的爱心行为。
13.本题考查记叙顺序。
结合第⑨段“原来这个粥铺是一个叫老李的人在2012年开办的,她们是这里的义工,其间来来走走的有三十多人。她们说起了老李办爱心粥铺的初衷:有一次,老李起早外出谈业务,三九天特别冷,车出了点故障停在路边,见一名女环卫工在干活,眉毛上都是白霜。聊几句,她说干完活,大冷天就想喝碗热乎乎的粥。还有,老李居住的小区,有些七八十岁的老人,独自生活,手脚不大利落,做饭困难。小时候老李家困难,读书时没少得到好心人的帮助,就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于是老李就开了这个免费粥铺”可知,本段交代了老李办爱心粥铺的初衷:为满足环卫工人在三九天的愿望和解决独居老人的做饭困难,也为回报社会,他办了这个免费粥铺;由此可知,第⑨段运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
从老李办爱心粥铺的初衷可看出老李的知恩图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此这一段表现了老李的知恩图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结合第⑥段“她笑着应道:‘热乎乎的粥,喝一口热在身上、暖在心里,我们姐妹把这粥叫暖心粥’”、第⑦段“矮个子接过话茬:‘我们每天凌晨四点多出来干活,抡着大扫帚,干活时没感到冷,扫完停下来就冷了,特别是后背冰凉冰凉的,又冷,又累,又饿。’停一会儿,她指着碗里的粥说:‘你看,这时热乎乎的粥馇好了,还是免费的,喝上一碗,是不是特别暖心’”可知,第⑨段还照应了第⑥⑦段环卫工作喝粥的内容。
14.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首先需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语境义。“暖意”的本义是温暖的感觉。句中指作者在屋内感到的温暖。
结合第 段“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餐桌上。”可知此处“暖意”指阳光让人感觉温暖。
结合全文内容可知,爱心粥铺是一个免费粥铺,为满足环卫工人在三九天的愿望和解决独居老人的做饭困难,也为回报社会,再结合第 段“以环卫工人为主的就餐高峰过了。其中一个女人说:“咱们把米粥和馒头热热,再拌个豆腐咸菜,老人们该来了。”说完,俩人又忙了起来……”可知,此处“暖意”还指爱心粥铺里的“爱心粥”让环卫工人和老人感受到了温暖,爱心粥铺的爱心行为让人感到很温暖。
15.本题考查阅读拓展。是开放性题目,只要写出在你的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令你感到温暖的事即可。
示例:有一次我坐公交车忘了带零钱,一位站在我后面的阿姨帮我付了钱,使我能顺利坐车回家。这件事让我感到十分温暖。
( 三) 散文阅读 (12分)
阅读《故乡的冰凌花》一文,回答小题。
①一个人不论离开故乡多久,对故乡的“一花一世界”那种眷恋之情大都放不下。
②冰凌花是我童年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一种花,它主要生长在我国东北地区,是较为普遍且在早春最先开放在雪地里的草本花朵。其别名众多,如报春花、冰了花、冰凉花、顶冰花、福寿花和雪莲花等,至于它的学名叫侧金盏花,中医称之为福寿草。
③我在童年的时候,就对冰凌花有着特殊的情结。那时我家住在屯子中间,屯子不大,四面环山。彼时那里还是山连着山,很多高大的树木也是一望无际。仅是那些能长出野果的树就有樱桃树、榛子树、山梨树、臭李树、杏树、山核桃树……当然还有山葡萄之类的藤蔓植物。
④每个人的童年都会有最纯真、最美好的记忆,可以说那种纯真能伴随自己一生。每年春季开学,残雪初融、乍暖犹寒的时候,放学后,我们几个小伙伴都不走人们常规走出来的山路,而是特别喜欢在雪野里穿行,走那种穷岭荒坡,即所谓的“抄近道”。在春雪还没有完全融化前,雪野还是我们嬉闹的乐园。倘若能够遇到可爱的冰凌花在残冬里顶着冰碴生长出来,迎接我们这群天真快乐的孩子,这也满足了我们对北国春天美好的向往。
⑤山中的雪深浅不一,阳面的山里,雪融化得快一些,走这样的“近道”,一走一呲溜;走那种半阴半阳的地方,相对来说不容易摔倒,也会更容易遇到冰凌花。我们在雪野里深一脚浅一脚走着,那些雪就从脚踝处顺着棉鞋帮往鞋窠里灌,冰凉凉地刺激着我们的脚丫,几乎每天回到家,我们都要将鞋子放在火炉旁烘烤,不然湿漉漉的第二天就没得穿。因为年龄小,正是贪玩的时候,大人们也不会数落我们。
⑥每天放学,我们这些小孩子都会努力寻找冰凌花,然后采摘几把带回家。采摘冰凌花,就要采摘那些待开未开的圆圆的花骨朵。有一些花骨朵微微张开笑脸,露出了一点点蛋黄色,娇羞的样子像刚出嫁的新娘,怯生生的,令人爱怜。每一次我都蹑手蹑脚地,生怕吓着娇嫩的它们。那时候我不懂大自然是怎样恩赐它们,让它们在这样的季节里给东北大地装点着美丽,不畏严寒绽放着异彩,成为早春里的一道胜景。
⑦我采摘到冰凌花,就把它们放进书包里,到家后立即将它们插在空酒瓶或者罐头瓶里,再在瓶中灌入三分之二容积的井水。一夜之后,那些含苞待放褐色紧实的小花蕾就会绽放出花朵。家中只要有摆放的地方,就会有这些采摘来的冰凌花,那股清新的气息和淡淡的芳香就会弥漫整个屋子。
⑧冰凌花生长的环境,有的地方,人们一辈子都未曾去过。它却能从北方春雪覆盖的一片片枯叶衰草当中,在坚硬的冻土之上,甚至会带着冰碴执着地傲然生长出来,独自绽放,不屈不挠,就连残冰积雪都被它们不畏春寒的精神一点点击退,我认为它是花中的伟丈夫。
⑨如今,我在江南,故乡的山里,那些即将生长出来的冰凌花对我而言遥不可及,只好用心来感受那一簇一簇的冰凌花的开放。我似乎看到了童年求学时途经的山坡处有灿灿的冰凌花绽开了……
(有删改)
16.简要概括作者对冰凌花有哪些特殊情结。(3分)
答:
17.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的划线语句。(3分)
答:
18.请理解第⑨段中加点词语“灿灿”的含义。(2分)
答:
19.花木有情,岁月生香。在你的记忆里也会有一朵花灿灿地绽开:课文里顽强美好的紫藤萝,“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或是校园里你亲手种下的向日葵,倾听过你少年心事的紫丁香……请你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将记忆中的这朵花描写出来,不少于30字。(4分)
答:
【答案】
16.①冰凌花承载着童年最纯真、最美好的记忆,满足了我对北国春天美好的向往,使我难忘;②冰凌花寄托了我对故乡的眷恋之情;③冰凌花傲然生长,独自绽放,不屈不挠,不畏春寒的精神使我敬佩。
17.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花骨朵”比作“新娘”,赋予冰凌花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凌花的美丽和令人爱怜,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18.①“灿灿”的意思是灿烂明亮,在文中既指冰凌花颜色亮丽,光彩耀眼;②又指我记忆中的冰凌花精神可贵,令人难忘,我对童年和故乡的回忆也因它而闪闪发光。
19.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第④段“每个人的童年都会有最纯真、最美好的记忆,可以说那种纯真能伴随自己一生”“在春雪还没有完全融化前,雪野还是我们嬉闹的乐园”“这也满足了我们对北国春天美好的向往”可知,在北国的春天,乍暖还寒时候,雪野里穿行是孩子们最愉快的时光,雪野也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如果能在遇上冰凌花就更满足了。由此可知,冰凌花承载着童年最纯真、最美好的记忆,满足了我对北国春天美好的向往,使我难忘;
根据第①段“一个人不论离开故乡多久,对故乡的‘一花一世界’那种眷恋之情大都放不下”第⑥段“让它们在这样的季节里给东北大地装点着美丽,不畏严寒绽放着异彩,成为早春里的一道胜景”可知,故乡的冰凌花装点着东北大地,不论离开故乡多久都会放不下故乡的花花草草,可见冰凌花寄托了我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根据第⑧段“它却能从北方春雪覆盖的一片片枯叶衰草当中……独自绽放,不屈不挠,就连残冰积雪都被它们不畏春寒的精神一点点击退,我认为它是花中的伟丈夫”可知,冰凌花可以在春雪覆盖下,在冻土之上,依然执着地傲然生长,不畏春寒,我觉得他时花中的伟丈夫,由此可知,冰凌花傲然生长,独自绽放,不屈不挠,不畏春寒的精神使我敬佩。
17.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画线句中“微微张开笑脸”“娇羞的样子”“怯生生的”等语句赋予冰凌花人的情态,属于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凌花的冰凌花的美丽与娇羞;“像刚出嫁的新娘”把冰凌花娇羞的样子比作刚出嫁的新娘,属于比喻的修辞手法,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冰凌花的娇羞之态,还增加了文学的色彩和美感。“令人爱怜”写出了作者对冰凌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8.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理解。
“灿灿”意为:闪闪发亮,色彩鲜艳。根据语境“途经的山坡处有灿灿的冰凌花绽开了”可知,此处主要用来形容冰凌花绽放时的光彩夺目、明亮耀眼。让人仿佛看到了山坡上那些盛开的冰凌花,在阳光或雪光的映照下,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根据第⑧段“甚至会带着冰碴执着地傲然生长出来,独自绽放,不屈不挠,就连残冰积雪都被它们不畏春寒的精神一点点击退,我认为它是花中的伟丈夫”可知,冰凌花傲然生长,独自绽放,不屈不挠,不畏春寒的精神难能可贵,光鲜璀璨;此外,“灿灿”一词也暗含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与怀念。通过“灿灿”这个词,作者将冰凌花的美丽与童年的回忆紧密相连,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因对过去时光的回忆而闪闪发光。
19.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根据题干要求,选择一种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花,进行简单描绘,阐述其象征意义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示例:在青春的校园里,那株我亲手栽下的向日葵,迎着朝阳热烈绽放,金黄的花瓣犹如阳光洒落,每一片都承载着我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向往。
(四)名著阅读(8分)
阅读《骆驼祥子》选段,完成题目。
街上越来越热闹了,祭灶的糖瓜摆满了街,走到哪里也可以听到“糖来,糖”的声音。祥子本来盼着过年,现在可是一点也不起劲,街上越乱,他的心越紧,那可怕的二十七就在眼前了!他的眼陷下去,连脸上那块疤都有些发暗。拉着车,街上是那么乱,地上是那么滑,他得分外的小心。心事和留神两气夹攻,他觉得精神不够用的了,想着这个便忘了那个,时常忽然一惊,身上痒刺刺的象小孩儿在夏天炸了痱子似的。
祭灶那天下午,溜溜的东风带来一天黑云。天气忽然暖了一些。到快掌灯的时候,风更小了些,天上落着稀疏的雪花。卖糖瓜的都着了急,天暖,再加上雪花,大家一劲儿往糖上撒白土子,还怕都粘在一处。雪花落了不多,变成了小雪粒,刷刷的轻响,落白了地。七点以后,铺户与人家开始祭灶,香光炮影之中夹着密密的小雪,热闹中带出点阴森的气象。三街上的人都显出点惊急的样子,步行的,坐车的,都急于回家祭神,可是地上湿滑,又不敢放开步走。卖糖的小贩急于把应节的货物掏出去,上气不接下气的喊叫,听着怪震心的。
20.选段中“可怕的二十七”指的是什么事?(2分)
答:
21.祭灶这一天,祥子拉着曹先生回家时,被侦缉队的一个人跟上了,这个人是谁?他做了一件什么事,让祥子的希望再次破灭?(2分)
答: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情节的把握能力。由原著内容可知,虎妞曾对祥子说过,赶到二十七呀,老头子的生日,你得来一趟。所以,二十七那天是刘四爷的生日。因为虎妞让祥子去给他磕三个头,所以,祥子感觉非常可怕。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把握能力。祭灶这一天,祥子拉着曹先生回家时,被侦缉队的了孙侦探跟上,并且他把祥子辛辛苦苦攒的准备买车的钱敲诈走了,使祥子买车的希望再次破灭。
【答案】
(1)二十七那天是刘四爷的生日,虎妞让祥子去给他磕三个头。
(2)孙侦探,他把祥子辛辛苦苦攒的准备买车的钱敲诈走了。
22下面是小语同学阅读《骆驼样子》时对所读语段做的批注,请你将批注内容补充完整。(4分)
原文 批 注
A.这可绝不是件客易的事。一年。二年,至少有三四年:①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挣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微章。B②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他不能再等了。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③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再丢失几块呢!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作而没钱取货的)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④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 ①”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体现出 ②这是小说中样子去车行买第 辆车时的情形(3)句可看出样子对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的渴望和对意外情况的担心。④处通过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体现出祥子内心怎样的情感?
【答案】.①祥子为了买这辆车经过了坚持不懈的奋斗②一④体现出祥子买车时的激动和兴奋中夹杂着的紧张情绪。
写作(50分)
23.题目:情味浸润的时光
作文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答案】例文:
情味浸润的时光
每个人的生命中,总有那么一段时光,被特定的情感深深浸润,如同茶香缭绕,久久不散。对我而言,这样的时光便是我与爷爷在田间劳作的那些日子。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爷爷早早地便叫醒了我,带着我去田间劳作。那时的我,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尤其喜欢与爷爷并肩走在田间小道上,感受那来自大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爷爷是个地道的农民,他对土地的热爱几乎融入了他的血液。他总是说:“这片土地养活了我们祖祖辈辈,我们得好好照顾它。”因此,每当农忙时节,他总是带着我一起劳作,让我体验耕种的辛苦与收获的喜悦。
那天,我们在田间种下了一排排嫩绿的秧苗。爷爷仔细地指导我如何插秧,告诉我每一株秧苗都承载着我们的希望与梦想。在劳作的过程中,我们谈笑风生,谈论着田间的趣事,也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那些看似简单的劳作,却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谛——辛勤付出后的收获总是格外甜美。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秧苗渐渐长成了金黄的稻谷。当我们站在田埂上,望着那片金黄的稻田时,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爷爷告诉我:“这就是我们的劳动成果,是我们用汗水和智慧换来的。”那一刻,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那段时光虽然短暂,但却被深深的亲情所浸润。每当我回想起那些日子,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那不仅是因为那段时光让我学会了如何劳动、如何珍惜每一粒粮食,更是因为那段时光让我感受到了爷爷对我深深的爱和期望。
如今,爷爷已经离世多年,但那段情味浸润的时光却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它让我懂得了珍惜与感恩,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我走到哪里,那段时光都会成为我前进的动力和心灵的港湾。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从题目中,我们可以提取到两个核心词汇:“情味”和“时光”。“情味”暗示着作文需要展现某种深刻的情感或情绪,这种情感需要是具体、真实且能够打动人心的。它可能来自于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等,也可能源于对某个特定事件的深情回忆。“时光”则限定了作文的时间背景,要求作者回忆并描绘一段过去的、具体的、有情感色彩的时间段。立意上,作文应该表达作者对某段特定时光的深刻感受和对其中蕴含的情感的珍视。通过对那段时光的描绘,展现作者的情感世界和价值观,引发读者的共鸣。
第二:选材构思。本文适合写作记叙文。可从日常生活或学习生活中选择典型的材料进行作文。可以选择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一段时光,如与家人的温馨时光、与朋友的快乐时光、与老师的学习时光等。详细描绘那段时光的具体情景,包括环境、人物、事件等,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段时光的氛围和情感。同时,要突出其中的情感色彩,表达作者对那段时光的珍视和对其中情感的感悟。可以适当地升华主题,表达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和愿景。写作时要注重情感的真实性和感染力,通过细节描写和流畅的结构来打动读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自测卷原卷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课文自学笔记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哺育(fǔ) 鸣咽(yè) 挚痛(zhì) 辔头(pèi)
B.金柝(tuò) 嗥鸣(háo) 咀嚼(jué) 骨碌(lú)
C.鞍鞯(jiān) 机杼(zhù) 亘古(ɡèn) 澎湃(pài)
D.可汗(hàn) 谰语(lán) 蜷曲(juǎn) 酣睡(hān)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懊诲 字帖 回环曲折 B.斑谰 戎尺 九曲连环
C.田笼 镐头 扑朔迷离 D.摩损 体魄 一泻万丈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们二人配合默契,终于赢得了这场双打比赛的冠军。
B.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C.古有替父从军,今有背母求学,孝顺的美德重蹈覆辙,引发了人们对传统美德更深层的思考。
D.虽然这个特大传销集团的案情扑朔迷离,但警察明察秋毫,终将传销团伙一网打尽。
4. 下面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事迹将为愈来愈多的人所了解和传颂。
②他为这个事业奉献了全部精力,在刚过六十二岁的时候,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③这个英雄群体不计名利、舍生忘死、默默无闻地奋斗了几十年。
④人们愈来愈深切地怀念着他,他对祖国的贡献永载史册。
⑤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核物理学家邓稼先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A.①②③④⑤ B.③②①④⑤ C.⑤③②④① D.③⑤②①④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改正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将“努力”与“随时”调换位置。
B.这件事的具体详情,我以后再告诉你。
删掉“具体”。
C.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应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传统。
将“传统”改为“作用”。
D.经过共同努力,使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删掉“使”。
6.下面对句子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分析、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河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和弯曲延伸的雄姿。】
B.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
【运用了拟人、反问的修辞手法,对不去前线抗日,反而围追红军的国民党军队进行了讽刺,也侧面表现了红军战士面临敌人围追堵截的艰难处境和豪迈的乐观主义精神。】
C.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
【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作者把土地当作自己的母亲,强调了“我”与土地不可分离的关系,表达出“我”对故乡的土地深深的爱恋之情。】
D.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运用了对偶、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战争的频繁持久和战斗的激烈残酷。也烘托出了木兰的英勇善战。】
7.课文识记及文学常识填空。(6分)
(1)“啊,黄河!你抚育着我们民族的成长;你亲眼看见,这五千年的古国遭受过多少灾难!”该诗句选自大型音乐《黄河大合唱》的第三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是我们走过了__________、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 ——《老山界》
(3)课文《木兰诗》选自自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_编得《乐府诗集》。
(4)李白《春夜洛阳城闻笛》一诗中表现作者对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6分)
同学们看到了陈列在圆明园展览馆里的“雨果的一封信”。下面是这封信中的部分内容,请你阅读这段文
字,完成(1)(2)题。(共6分)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1)这封信的作者雨果是十九世纪 ① 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 ② 》 。(2分)
(2)看过这封信,同学们纷纷在微信群里发表感想。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
A.烧名园,掠珍宝,恬不知耻两强盗;作书信,斥罪行,仗义执言一作家。
B.面对焚烧圆明园的卑劣行径,雨果没有一点奴颜媚骨,表现了凛然正气。
C.读过雨果的这封信,我们仿佛仍能感受到圆明园在哭泣,在流血,在控诉。
D.圆明园遗址是侵略者给我们留下的课堂,它让我们永远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阅读理解(45分)
文言文阅读(10分)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策勋十二转( ) ②当户理红妆( )
10.第①段画线句意在表达什么?(4分)
答:
11.从遣词造句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4句)
答:
记叙文阅读(15分)
暖心粥
①来到爱心粥铺时,天刚亮,太阳还没露头。一下车,一股寒风袭来,脸上刀割似的。我不由得打了个寒战。
②掀起棉门帘,走进屋,热气扑面。只见右边是餐厅,五张长条桌,能坐下一二十人的样子。左边矮墙边放着两个粥桶。我掀开桶盖,粥香扑鼻。一桶是小米粥,金黄金黄的;另一桶是大米粥,雪白雪白的。桶边有两盆拌好的咸菜,一盆芹菜,一盆芥菜疙瘩。
③矮墙里面是厨房,两个大蒸锅冒着缕缕热气。两个穿着白大褂的中年女人,一个低头揉面,一个低头切菜,看样子两人都很忙。
④“环卫清洁工、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贫困残疾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我不在免费喝粥范围呢。”我看着墙上红纸上写的免费就餐范围,嘴里念叨着。切菜的女人转身打量我说:“第一次来吧?自己拿碗盛粥,随便喝,不在范围内也不向你要钱。”
⑤正说着,进来三个戴棉帽、穿棉袄的女人,帽子前檐上挂着白霜,棉衣外面套着橘黄色马甲。打头的女人摘下帽子,搓着手说:“这天,真冷啊!”看这身打扮,我猜她们是环卫工人。
⑥一问,果然是。我洗过手,盛了三碗粥,端到她们面前:“喝碗粥暖暖身子。”高个子说声谢谢,接着问我:“以前没见过你,是新来的义工吧?”我笑了笑,说:“算是吧,临时帮忙。”她笑着应道:“热乎乎的粥,喝一口热在身上、暖在心里,我们姐妹把这粥叫暖心粥!”
⑦矮个子接过话茬:“我们每天凌晨四点多出来干活,抡着大扫帚,干活时没感到冷,扫完停下来就冷了,特别是后背冰凉冰凉的,又冷,又累,又饿。”停一会儿,她指着碗里的粥说:“你看,这时热乎乎的粥馇好了,还是免费的,喝上一碗,是不是特别暖心?”
⑧此时,陆续有人进来喝粥吃饭,人多了起来。顾客自己盛,吃多少盛多少。忙完手中活,两个中年女人从厨房出来,坐在木凳上歇息。趁着空闲,我与她俩聊了起来。
⑨原来这个粥铺是一个叫老李的人在2012年开办的,她们是这里的义工,其间来来走走的有三十多人。她们说起了老李办爱心粥铺的初衷:有一次,老李起早外出谈业务,三九天特别冷,车出了点故障停在路边,见一名女环卫工在干活,眉毛上都是白霜。聊几句,她说干完活,大冷天就想喝碗热乎乎的粥。还有,老李居住的小区,有些七八十岁的老人,独自生活,手脚不大利落,做饭困难。小时候老李家困难,读书时没少得到好心人的帮助,就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于是老李就开了这个免费粥铺。
⑩粥铺开办初期,只限环卫工人和孤寡老人用餐,后来扩大到现在的用餐人员范围。每天来喝粥的有五六十人,主要还是环卫工人和附近的老人。
以环卫工人为主的就餐高峰过了。其中一个女人说:“咱们把米粥和馒头热热,再拌个豆腐咸菜,老人们该来了。”说完,俩人又忙了起来……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餐桌上。窗外凛凛寒风,屋内融融暖意……
(作者:车承金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2.请以文中“我”的视角,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答:
13.第⑨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4.如何理解最后一段画线句子中“暖意”的含义?(4分)
答:
15.“爱心粥”让环卫工人感受到了温暖,在你的学习生活中,肯定也遇到过令你感到温暖的事,请把它写下来。(4分)
答:
( 三) 散文阅读 (12分)
阅读《故乡的冰凌花》一文,回答小题。
①一个人不论离开故乡多久,对故乡的“一花一世界”那种眷恋之情大都放不下。
②冰凌花是我童年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一种花,它主要生长在我国东北地区,是较为普遍且在早春最先开放在雪地里的草本花朵。其别名众多,如报春花、冰了花、冰凉花、顶冰花、福寿花和雪莲花等,至于它的学名叫侧金盏花,中医称之为福寿草。
③我在童年的时候,就对冰凌花有着特殊的情结。那时我家住在屯子中间,屯子不大,四面环山。彼时那里还是山连着山,很多高大的树木也是一望无际。仅是那些能长出野果的树就有樱桃树、榛子树、山梨树、臭李树、杏树、山核桃树……当然还有山葡萄之类的藤蔓植物。
④每个人的童年都会有最纯真、最美好的记忆,可以说那种纯真能伴随自己一生。每年春季开学,残雪初融、乍暖犹寒的时候,放学后,我们几个小伙伴都不走人们常规走出来的山路,而是特别喜欢在雪野里穿行,走那种穷岭荒坡,即所谓的“抄近道”。在春雪还没有完全融化前,雪野还是我们嬉闹的乐园。倘若能够遇到可爱的冰凌花在残冬里顶着冰碴生长出来,迎接我们这群天真快乐的孩子,这也满足了我们对北国春天美好的向往。
⑤山中的雪深浅不一,阳面的山里,雪融化得快一些,走这样的“近道”,一走一呲溜;走那种半阴半阳的地方,相对来说不容易摔倒,也会更容易遇到冰凌花。我们在雪野里深一脚浅一脚走着,那些雪就从脚踝处顺着棉鞋帮往鞋窠里灌,冰凉凉地刺激着我们的脚丫,几乎每天回到家,我们都要将鞋子放在火炉旁烘烤,不然湿漉漉的第二天就没得穿。因为年龄小,正是贪玩的时候,大人们也不会数落我们。
⑥每天放学,我们这些小孩子都会努力寻找冰凌花,然后采摘几把带回家。采摘冰凌花,就要采摘那些待开未开的圆圆的花骨朵。有一些花骨朵微微张开笑脸,露出了一点点蛋黄色,娇羞的样子像刚出嫁的新娘,怯生生的,令人爱怜。每一次我都蹑手蹑脚地,生怕吓着娇嫩的它们。那时候我不懂大自然是怎样恩赐它们,让它们在这样的季节里给东北大地装点着美丽,不畏严寒绽放着异彩,成为早春里的一道胜景。
⑦我采摘到冰凌花,就把它们放进书包里,到家后立即将它们插在空酒瓶或者罐头瓶里,再在瓶中灌入三分之二容积的井水。一夜之后,那些含苞待放褐色紧实的小花蕾就会绽放出花朵。家中只要有摆放的地方,就会有这些采摘来的冰凌花,那股清新的气息和淡淡的芳香就会弥漫整个屋子。
⑧冰凌花生长的环境,有的地方,人们一辈子都未曾去过。它却能从北方春雪覆盖的一片片枯叶衰草当中,在坚硬的冻土之上,甚至会带着冰碴执着地傲然生长出来,独自绽放,不屈不挠,就连残冰积雪都被它们不畏春寒的精神一点点击退,我认为它是花中的伟丈夫。
⑨如今,我在江南,故乡的山里,那些即将生长出来的冰凌花对我而言遥不可及,只好用心来感受那一簇一簇的冰凌花的开放。我似乎看到了童年求学时途经的山坡处有灿灿的冰凌花绽开了……
(有删改)
16.简要概括作者对冰凌花有哪些特殊情结。(3分)
答:
17.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的划线语句。(3分)
答:
18.请理解第⑨段中加点词语“灿灿”的含义。(2分)
答:
19.花木有情,岁月生香。在你的记忆里也会有一朵花灿灿地绽开:课文里顽强美好的紫藤萝,“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或是校园里你亲手种下的向日葵,倾听过你少年心事的紫丁香……请你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将记忆中的这朵花描写出来,不少于30字。(4分)
答:
(四)名著阅读(8分)
阅读《骆驼祥子》选段,完成题目。
街上越来越热闹了,祭灶的糖瓜摆满了街,走到哪里也可以听到“糖来,糖”的声音。祥子本来盼着过年,现在可是一点也不起劲,街上越乱,他的心越紧,那可怕的二十七就在眼前了!他的眼陷下去,连脸上那块疤都有些发暗。拉着车,街上是那么乱,地上是那么滑,他得分外的小心。心事和留神两气夹攻,他觉得精神不够用的了,想着这个便忘了那个,时常忽然一惊,身上痒刺刺的象小孩儿在夏天炸了痱子似的。
祭灶那天下午,溜溜的东风带来一天黑云。天气忽然暖了一些。到快掌灯的时候,风更小了些,天上落着稀疏的雪花。卖糖瓜的都着了急,天暖,再加上雪花,大家一劲儿往糖上撒白土子,还怕都粘在一处。雪花落了不多,变成了小雪粒,刷刷的轻响,落白了地。七点以后,铺户与人家开始祭灶,香光炮影之中夹着密密的小雪,热闹中带出点阴森的气象。三街上的人都显出点惊急的样子,步行的,坐车的,都急于回家祭神,可是地上湿滑,又不敢放开步走。卖糖的小贩急于把应节的货物掏出去,上气不接下气的喊叫,听着怪震心的。
20.选段中“可怕的二十七”指的是什么事?(2分)
答:
21.祭灶这一天,祥子拉着曹先生回家时,被侦缉队的一个人跟上了,这个人是谁?他做了一件什么事,让祥子的希望再次破灭?(2分)
答:
22下面是小语同学阅读《骆驼样子》时对所读语段做的批注,请你将批注内容补充完整。(4分)
原文 批 注
A.这可绝不是件客易的事。一年。二年,至少有三四年:①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挣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微章。B②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他不能再等了。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③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再丢失几块呢!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作而没钱取货的)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④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 ①”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体现出 ②这是小说中样子去车行买第 辆车时的情形(3)句可看出样子对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的渴望和对意外情况的担心。④处通过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体现出祥子内心怎样的情感?
写作(50分)
23.题目:情味浸润的时光
作文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