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第五课黄河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课文自学笔记
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愿意为保家卫国奉献自己的一切...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七年级下册救材,第二单元有光未然的《黄河颂》,陆定一的《老山界》,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警言》和选自《乐府诗集》的《木兰诗》。这些课文表达了不同时代的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山河,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愿意为保家卫国奉献一切的思想感情,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本单元,要在精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作品所歌咏的伟大精神,体会蕴含舍其中的深挚情感。精读时应注重涵泳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之中,调动起体验与想象。要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还要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对于家国,我们总是怀着极深的情谊,家国情怀,是民族存亡关头的一曲黄河颂。是红军勇攀高山的革命斗志,是志愿军战士拥有杀敌的无畏精神,是我们面对成长的乐土被践踏时发出的铮铮誓言,是木兰代夫从军,巾帼不让须眉的忠孝之行。《黄河颂》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老山界》场面描写具体形象,》《谁是最可爱的人》,主题鲜明,选材典型,《土地的誓言》寄情于物,波澜起伏。《木兰诗》叙述叙事,详略得当。
课文题目 文体 作者/出处 整体感知 每课一得 彩图
《黄河颂》 诗歌 光未然 《黄河颂》是一首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颂歌的形式塑造了黄河的形象,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直接抒情的作用
《老山界》 散文 陆定一 《老山界》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真实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表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人称的作用
《谁是最可爱的人》 通讯 魏巍 这篇通讯以生动的笔触、感人至深的三个典型事例,真实地报道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事迹,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强烈的国际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告诉我们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并号召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热爱我们的志愿军战士。 精心选择典型材料表现主题
《土地的誓言》 抒情散文 端木蕻良 《土地的誓言》以倾诉式的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沦丧的故乡昔日的美丽、丰饶及自己在故乡的成长足迹,抒发了作者对沦陷了十年的关东原野的怀念、费美和甘愿为其牺牲一切的决心。 拟人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木兰诗 《北朝民歌》 《乐府诗集》 《木兰诗》是乐府民歌中的名篇,叙写了女主人公花木兰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体现了中华儿女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的优秀品质,表达了北方人民憎恶战乱、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 赏析诗歌语言
学习抒情 写作
我的语文生活 综合性学习
1939年春,光未然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冼星海谱曲后,这部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激
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如有条件,欣赏《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
在家国存亡的关头,在抗日的烽火燃遍祖国大地的时候,诗人站在高山之巅,向黄河母亲
唱出了豪迈的颂歌。想象这一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这嘴诗,要读出气势。
不妨从以下方面着手
1.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主旨。
2.学习通过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表达丰富内涵的写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作家作品
光未然 ,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5年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诗包括《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文题解说
“黄河颂”是对黄河的颂歌,是对我们伟大祖国的歌颂。题目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黄河”点明了诗歌的写作对象,“颂”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题目简洁明了,点明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
写作背景
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在中华民族到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入高潮, 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这首组诗也是异常激动,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和光未然合作,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这组歌随后唱过大江上下,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
学法导读
首先,查阅视频资料,感受黄河的汹涌气势,在感受黄河气势的基础上进行朗诵,读出情感,读出气势;其次,在诵读的基础上,可为文章中的“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等关键语句、描写黄河形象等精彩内容作分析式、概括式、评价式、感想式等多种类型的批注;最后,联系时代背景,把握黄河源远流长、胸襟博大、气势宏伟的特点,感受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
字词归纳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巅(diān) 屏障(píng zhàng) 狂澜(lán) 劈(pī)哺(bǔ)育 澎湃(péng pài) 九曲连环(qū) 榜样(bǎng)流 xiè(泻) 发 yuán(源) zhuó(浊)流 wǎn (宛) 转
(2)解释下面的词语。
(1)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源地。
(2)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3)起源。形容黄河孕育了中华的文化。
(4)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5)狂澜:巨大的波浪。
(6)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
(7)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结构图示
黄河颂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 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民族精神
黄河颂
光未然
(朗诵词)
啊,朋友![句解;诗人先以呼告的方法,称读者为“朋友”,引出下文的颂歌,创设出宏大的气势,]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句解;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馨强![句解;赋予黄河以“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内涵.进一步揭示了黄河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紧密联系]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句解;用直白的语言表明要歌颂黄河,也就歌颂了其丰厚的精神内涵,即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
第一部分:序曲部分,开门见山地表达了“歌颂黄河”的主题。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顺,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句解:“望”字,引出对黄河形象的描写,为下文“领”黄河蓄势}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句解;俯瞰全景式的总结。]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句解: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句解;横向描写黄河宏大的气势,]
第二部分第一层:描写黄河奔腾澎湃、不可阻档的气势
啊!黄河![句解:直抒胸臆,充满激情。]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句解;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对中华民族历代子孙的哺育]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句解:歌频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句解;歌项黄河的历史贡献]
段解:歌颂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历史贡献
啊!黄河![句解,反复呈现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之美}。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国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维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句解,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
段解:写黄河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句解;运用比喻的修种手法,把黄河比作巨人,黄河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歌领了黄河的宽广和气势的磅礴.]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句解;黄河将继续滋养我们民族的精神。]
段解:歌颂黄河流域宽广。
第二部分第二层:从养育、保卫、激励中华民族三个方面歌颂黄河的伟大精神,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句解;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的决心。]
第二部分第三层:直抒胸臆,发出学习黄河精神的誓言。
第二部分:歌词部分,是全诗的主体。
1.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大家想一想,我们朗读诗歌应注意些什么?
【合作探究】1.要注意感情,语音和停顿。歌词与朗颂词之间要有较长的停顿。2.要读出“赞”“颂”的语气,可以从关键的词、短语式的句、呼告语以及层意来把握。3.还有一些动词要重读,如:“掀、奔、劈”读出赞颂之情。4.文章最后两句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5.感情要深沉、悲壮。
2.请按“序曲——主体——尾声”划分诗的层次。
【合作探究】绘黄河——颂黄河——学黄河。
3.作者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望”统领哪些内容?说说作者笔下的黄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合作探究】“望”统领的内容:望黄河滚滚……劈成南北两面。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波涛滚滚、气势恢宏的黄河奔流图。
4.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几句话?
【合作探究】摇篮(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屏障(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臂膀(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三个“啊!黄河!”
5.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
【合作探究】诗人从黄河的自然特点、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
6.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合作探究】内容是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7.诗歌中黄河的惊涛澎湃的磅礴气势。为什么最后一段要与中华儿女联系上呢?
【合作探究】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抗日救国。诗歌最后道出的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8.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合作探究】诗人借歌颂黄河,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9.歌词主体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啊!黄河!”反复出现,把诗歌的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即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10.作者把黄河比作是“摇篮”、“屏障”;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些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合作探究】把黄河比作摇篮,形象生动地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把黄河比作屏障,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歌颂黄河保卫着中华民族;把黄河比作臂膀,是承接巨人的比喻,主流是巨人的躯干,支流是“铁的臂膀”。如此的巨人,一泻万里,浩浩荡荡,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勇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足以激发我们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11.品析下面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1)(黄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合作探究】用“劈成”能够渲染出黄河贯穿于中原大地的宏大的气势。
(2)啊!黄河!你一泻万丈,……
【合作探究】用“泻”字可以形象地表现黄河水滚滚奔腾,不可阻挡的气势。
12.“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合作探究】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人们对黄河的敬仰,更表达人们对黄河深情的依恋。
13.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举出一二例吗?
【合作探究】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处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1 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中华民族。把黄河作“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2 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首先,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作一个巨人,黄河的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1 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
对黄河的”颂”是通过三类比喻逐层展开的。作者首先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播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的发源地,高度赞扬了黄河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业有作用:无少类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出黄在历史程中的伟大影响力、接着作者把黄河比作“民族的开陵"“像一个巨人”,写出了黄河的形象。“筑皮我们民族的障”具体化了黄河的呵护作用。最后作者把资河比作"民族的伟大精神“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写出了黄河不可阻挡的气势,“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体现了黄河在精神上对中华民族的微润作用。
2音韵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
全诗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目错落有致。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形成了自然和谐的律。如三个“啊!黄河!“反复出现,与后面的比喻句结合,体现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全篇语言律响、节奏铿铭读起来朗朗上口。尤其独特的是巧妙地运用了双声叠的词,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造成了给声绘形、美妙动听的特殊艺术效果
3. 注重刻画黄河形象的气势美。
诗中“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澎湃(pài) 发源(yuán) 屏障(zhàng)B.浊流(zhú) 流泻(xiè) 构筑(zhù)
C.哺育(bǔ) 山巅(diān) 劈开(pī) D.体魄(pò) 宛转(wǎn) 扮演(bàn)
【答案】B
【解析】考查字音的识记。B项,浊流(zhú)-(zhuó),ACD三项正确。故答案为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掀起万丈狂澜。(巨大的波浪)B.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即精神的城防)
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雄壮、雄伟)D.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里是比喻支流)
【答案】C
【解析】“气魄”这里意思应为气势。
3.下列诗句在朗读时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B.我/站在/高山之巅
C.掀起/万丈狂澜 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答案】D
【解析】D项,朗读停顿有误。应为: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此题注意要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谓语部分与宾语部分划分开。
4.指出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
(2)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3)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
(4)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
【答案】(1)对偶(2)比喻(3)比喻(4)反复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如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特点。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对比: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反复: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对偶:语句整齐、意韵铿锵。反问:增强语气,强烈抒情。学生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5.按照要求,改正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处的错误。
“五四”青年节前夕,①为了关注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提高青年人的责任意识,②幸福社区举行《青春与责任》主题演讲比赛。③大学生周思宇演讲时虚情假意,激起阵阵掌声。最后,经组委会评选,周思宇同学获得本次比赛一等奖。
(1)第①处有语病,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处标点使用有误,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处成语使用不恰当,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提高”改为“增强”(2)书名号改为引号(3)“虚情假意”可改为“情真意切”
【解析】该题考核病句辨析、标点符号与成语的运用。(1)病句辨析。动词“提高”与宾语“责任意识”搭配不当。(2)标点符号运用。书名号主要用于书报杂志、文章篇目名称等,公告、声明、法律、决议、通知等作为一个完整的明称出现也可用书名号。双引号的作用有引用、强调、否定、特殊含义、特定称谓等用法。(3)成语运用。“虚情假意”感彩为贬义,语境中需要的是褒义词,所以可改为“情真意切”。
6.学习了《黄河颂》以后,遵义某学校七年级(3)班打算开展以“黄河,母亲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结合材料,说说你对“黄河”的理解。
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个开场白。
请你就保护黄河的主题拟写一份倡议书,向各位同学发出号召。
【答案】(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
(2)【示例】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奔腾不息,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就让我们作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去捡拾那些积淀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
(3)示例:
倡议书
各位同学: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污染日趋严重的今天,保护母亲河迫在眉睫,为此特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
1.珍视花草树木,爱护生态环境。
2.节约水电、节约粮食、节约资源。
3.不用一次性筷子,为保护森林做贡献。
4.宣传环保,加强教育,提高全体人民保护环境的意识。
我们相信,在爱心的汇集下,我们的母亲河将更加清澈,我们的城市将更加美丽,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缔造一个绿色家园,打造一个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世界。
×××
2018年×月×日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作答时,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根据材料可知,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黄河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据此可作答。
(2)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开场白的特点:内容要紧扣主题;语言要亲切,要有激情,以点燃观众的热情;语言的形式要生动活泼。结合活动的拟人进行拟写,首先是称呼和问候语,然后介绍活动的意义,最后写活动开始。语意要连续,要有文采,不能有语病。
(3)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倡议书的能力。倡议书指的是由某一组织或社团拟定,就某事向社会提出建议或提议社会成员共同去做某事的书面文章。它作为日常应用写作中的一种常用文体,在现实社会中有着较广泛的使用。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注意写明倡议对象、倡议原因、倡议内容。
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黄河颂
(朗诵词)
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6.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两节诗的大意。
7.诗中加点的“望”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8.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9.诗歌通篇用了第几人称的口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0.歌词中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答案】6、这两节诗从不同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和民族精神,抒发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7、统领全诗,表现诗人站在高山远望黄河的见闻、感受
8、句中把“黄河”比喻成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
9、采用了第二人称的口吻,便于直接抒情
10、“啊!黄河!”的反复出现把歌词的主体部分分成了三个层次:(1)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2)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3)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习作引导
刻画黄河形象。在描写时,诗人还综合运用了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尽情抒发诗人热爱黄河、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作者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民族的屏障”、“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就把黄河的形象和精神生动地展示在了读者面前。
随课微写训练点: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品读感悟:
《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冼星海说过:“《黄河颂》是用‘颂’的方法写的。”所谓“颂”,在中国古代是诗歌的一种体裁。全篇文采横溢,古风犹存,显示着一种独特的语体风格。诗人适当吸收了一些富于色彩、十分凝练的文言词语,造成语言的丰富多变,生动涵厚,从而形成宏伟、壮丽的艺术特色。全篇的句式长度悬殊甚大,短则三字,长则十七字。这种自由诗体的句式所产生的语言节奏,强烈而富于变化,自由而充分地表现了特定的感情内容。《黄河颂》的语言,韵律响亮、节奏铿锵,朗诵起来,琅琅上口,极富音乐美。尤其独特的是,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双声叠韵词,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热情歌颂了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
课文链接
诗中综合运用了呼告、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热情歌颂了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例如,诗的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呼告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诗人对黄河的赞美;诗人反复运用“啊!黄河!”的句式来抒发热爱黄河、热爱祖国的感情;“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你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歌颂黄河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
情境创设:
(1)请写一段文字,对夏雨进行描写,要求使用多种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表达对夏雨的情感。(200字左右)
(2)请以“啊,黄河”为开头,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歌颂黄河。
师长点睛
选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恰当的修辞是使文字生动化、形象化的必要方法。写景物时为了把静态的景物写活、写传神,很有必要选用一些修辞。《春》中作者在描绘春花竟相争春用了拟人手法“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又用了排比列举春花的颜色“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描绘春风轻柔、温暖的特点时就用了这样的一个句子:“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本句用了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将景物特点通过感官传神地表现出来。另外,对比、对偶、反问等也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我能创写
100
200
微写感悟
参考答案
(1)当倾盆大雨送走毛毛细雨时。她穿着拖地的长裙,来到人间。夏天的雨,时而声势浩大,时而平缓低沉;时而激昂,时而舒缓,如同领着千军万马奔腾而来,骑着一匹矫健之马匆匆而去。 你会情不自禁地笑起来,呀! 调皮的雨点,让我们狂燥炙热的心在她的轻吟低颂中渐恢复往日的平静。家乡的夏雨,活力,娇柔,像一位大师,奏出美妙的夏之变奏曲
点评:用排比、比喻修辞手法写出夏雨来去之快、之凶用拟人和比喻修辞手法,抓住夏雨的凶猛、凉爽的特点。从两个方面写夏雨。
(2)啊,黄河!你用有力的大手,推动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向前奔腾。啊,黄河!你用滔滔河水,清洗了一代又一代不屈的中华魂。啊,黄河!你用浑厚的歌声,唱响着炎黄子孙勇往直前的进行曲。
一、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静下心来想一想,体会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迸发出来的磅礴的爱国激情。
诗人从三个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①黄河的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万丈狂澜;
②黄河的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
③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文化摇篮,英雄辈出,民族屏障。。
二、诗歌既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间接抒情。你认为这首诗主要采取的是哪种抒情方式?你还能从自己读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本诗属于直接抒情。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闻一多的《太阳吟》属于直接抒情,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则属于间接抒情。
三、举办诗歌朗诵比赛。可采用合唱式朗诵的形式,设计好领诵、男女生分声部朗诵、合诵等,以小组为单位认真练习,在班里展示。
四、课外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阅读链接
黄河之水天上来
朗诵词
黄河!我们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里,我们要在你的面前,献一首长诗,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
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
黄河之水天上来,排山倒海,汹涌澎湃,奔腾叫啸,使人肝胆破裂!
它是中国的大动脉,在它的周身,奔流着民族的热血。
红日高照,水上金光迸裂。月出东山,河面银光似雪。
它震动着,跳跃着,像一条飞龙,日行千里,注入浩浩的东海。
虎口龙门,摆成天上的奇阵;人,不敢在它的身边挨近,就是毒龙也不敢在水底存身。
在十里路外,仰望着它的浓烟上升,像烧着漫天大火,使你感到热血沸腾;其时凉气逼来,你会周身感到寒冷。
它呻吟着,震荡着,发出十万万匹马力,摇动了地壳,冲散了天上的乌云。
啊,黄河!河中之王!它是一匹疯狂的猛兽,发起怒来,赛过千万条毒蟒,它要作浪兴波,冲破人间的堤防;于是黄河两岸,遭到可怕的灾殃:它吞食了两岸的人民,削平了数百里外的村庄,使千百万同胞扶老携幼,流亡他乡,挣扎在饥饿线上,死亡线上!如今两岸的人民,又受到了空前的灾难:东方的海盗,在亚洲的原野伸张着杀人的毒焰;于是饥饿和死亡,像黑热病一样,在黄河的两岸传染!
啊,黄河!你抚育着我们民族的成长:你亲眼看见,这五千年来的古国遭受过多少灾难!自古以来,在黄河边上展开了无数血战,让垒垒白骨堆满你的河身,殷殷鲜血染红你的河面!但你从没有看见敌人的残暴如同今天这般;也从来没有看见黄帝的子孙像今天这样开始了全国动员。在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散布在敌人后面;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展开了英勇血战!
啊,黄河!你记载着我们民族的年代,古往今来,在你的身边兴起了多少英雄豪杰!但是,你从不曾看见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他们的热血;英雄的故事,像黄河怒涛,山岳般地壮烈!
啊,黄河!你可曾听见在你的身旁响彻了胜利的凯歌?你可曾看见祖国的铁军在敌人后方布成了地网天罗?他们把守着黄河两岸,不让敌人渡过!他们要把疯狂的敌人埋葬在滚滚的黄河!
啊,黄河!你奔流着,怒吼着,替法西斯的恶魔唱着灭亡的葬歌!你怒吼着,叫啸着,向着祖国的原野,响应我们伟大民族的胜利的凯歌!向着祖国的原野,响应我们伟大民族的胜利的凯歌!
概文
览线文题
元惠
单题文
提文
示线文题
习惠
预题文
在文
线线文题
慧惠
智题文
批文
注线文题
文惠
课题文
研读文
读线文题
题惠
问题文
探文
究线文题
难惠
疑题文
特文
色线文题
作惠
写题文
积文
累线文题
础惠
基题文
阅文
读线文题
内惠
课题文
微微文
写线文题
新惠
创题文
作文
本微文
习线文题
课惠
附题文
题文
答文
案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