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自主学习单
一、重点字音字形词意。(基础性目标)
元xūn( ) diàn jī( ) 选pìn( ) yáo( )言
zhòu( )夜 kūn lún( ) zhì( )友
至死不xiè( ) jū gōng jìn cuì ( )
当之无kuì( ) 家yù( )户xiǎo( )
可gē可qì( )
词意:
xiǎn( )为人知
词意:
fēng máng bì lù( )
词意:
fù rú( )皆知
词意
存在问题的字词:
二、根据标题,概括出课文每部分内容,理清各部分关系。(基础性目标)
三、典型事件表现人物形象。(拓展性目标)
例: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四、文章中其他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拓展性目标)
五、资料补充(挑战性目标)
1、邓稼先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其研究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增强国防实力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和核威胁。邓稼先投身于核武器研究,成功领导设计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一,打破了核垄断与核讹诈,为国家筑起了坚实的核盾牌,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防安全系数,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提升国际地位
核武器的成功研制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象征。这一成就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使中国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尊重,为中国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发展空间。
推动科技进步
邓稼先在核研究过程中,带动了一系列相关学科和技术的发展,如核物理、材料科学、计算机技术等。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为中国科技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后续的核能利用、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储备和人才支持,促进了中国整体科技水平的提升。
铸就精神丰碑
邓稼先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们在艰苦条件下,展现出的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团结协作和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科技工作者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这种精神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着中国在各个领域不断前进。
2、“两弹一星”元勋: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 央军委决定,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 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们分别是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 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 甲、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
于敏:氢弹理论突破:在氢弹研制中,提出“于敏构型”,使我国氢弹研制从原理到构型均取得重大突破,大大缩短了研发时间,且该构型确保了氢弹的高效、稳定,为我国氢弹技术奠定坚实基础。攻克技术难题:带领团队解决了热核材料自持燃烧等关键问题,使氢弹从理论设想走向实际应用,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推动科技发展:为我国核武器小型化、中子弹等后续技术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还积极推动惯性约束聚变等高科技项目列入国家计划,促进相关领域发展。
王大珩:光学技术奠基:1953年主持熔炼出中国第一炉光学玻璃,结束我国无光学玻璃历史;1958年带领团队研制出高精光学仪器“八大件”。 国防光学贡献:参与中国第一次核爆试验,指导改装高速摄影机;任“150工程”总工程师,研制出第一台大型光测设备;为“东方红号”地面设备组负责人。推动科技发展:与他人联名提出“863”计划;促成中国工程院成立;主持编写全国第一个遥感科学规划。
3、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后来指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4、“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 精神形成于20世纪50—70年代,是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在自主完成原子弹和氢弹爆炸、 导弹飞行和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过程中,自觉培育践行的一种崇高精神。
5、他人评价
科学家介绍见“文化素养”
两弹是他的勋章,中国为他骄傲——邓小平
看到他,你会知道怎样才能一生无悔,什么才能称之为中国脊梁。当你面临同样的选择时,你是否会像他那样义无反顾。——黄大年
《邓稼先》自主学习单答案
一、元勋 奠基 选聘 谣言 昼夜 昆仑 挚友
至死不懈 鞠躬尽瘁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妇孺皆知:连妇女小孩都知道,表示众所周知。
二、交代背景 “两弹元勋” 名人对比(补充)
严谨求实 献身奉献 坚守阵地(具体)
高度评价(总结)
三、①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②“两弹元勋”、功勋卓著。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
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④没有私心。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
⑤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最高奉献。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⑥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1982年,艰难时刻,邓稼先说“我不能走”。
四、对比。作者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精神品质,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引用。引用《吊古战场文》,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说明邓稼先工作条件的艰苦,同时把读者引入中国历史的深处,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结尾处引用儿时学到的一首歌,说明了邓稼先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儿,赞扬了他为祖国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邓稼先
________(____)
直面谣言(扩展)
________(____)
不凡经历(简介)
________(小引)
忠厚平实 ——
永恒骄傲 ——
________ ——
________ ——
百年屈辱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原创名校精品资源21世纪教育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