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
第二章 古诗词鉴赏
课标解读
01
KE BIAO JIE DU
答题技巧
02
DA TI JI QIAO
课标解读
KE BIAO JIE DU
PART ONE
01
答题技巧
2025
课标解读
阅读古诗词,理解诗歌基本内容、思想感情,学会欣赏、品味诗歌语言、形象。(能力层级:理解和运用)
一、备考要求
1.题量及分值:2024年没有单独设题,而是和课内文言文《小石潭记》结合在一起,考查内容的关联,题量为1小题,4分。2023年考查对古诗文的鉴赏,题量为1小题,2分。
二、命题规律
2.命题形式:古诗词鉴赏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2023年广东考查了古诗词鉴赏题,设置了一个情景任务,要求回答为什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雁”要写作“雁”,而不能写作“燕”。这既考查了学生对诗句内容和诗歌主题的理解,也考查了对“雁”这个意象的解读。2022年在古诗文默写的最后一小题,作为理解性默写,考查了学生对“月”这个意象的理解。
3.考查内容:古诗词鉴赏题考查范围多为课内古诗词,兼顾少量课外古诗词。考查内容较多为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即情感把握、技巧分析、意象内涵、语言赏析等。
答题技巧
DA TI JI QIAO
PART TWO
02
2025
答题技巧
课标解读
诗歌的主题可分为: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思乡怀人诗、赠友送别诗、爱国忧民诗。
一、明确古诗词主题
主题 简介 边塞征战 (2021年) 总体特点 以边塞艰苦的军旅生活、壮丽奇异的塞外风光、残酷的战争等为抒写对象。
常见意象 烽火、霜、楼兰、玉门、轮台等。
情感主题 表现出诗人被排挤而产生的孤寂心情。如:王维《使至塞上》。
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和赞扬他们以身殉国的豪情壮志。如:李贺《雁门太守行》。
歌颂边塞大好风光或描写边塞的艰苦生活。
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如:《十五从军征》。
主题 简介 山水田园 (2024年) 总体特点 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表现返璞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致。
常见意象 风、山、花、云、草木、燕、东篱、桑麻、方塘等。
主题 简介 山水 田园 (2024年) 情感主题 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如:陶渊明《饮酒》(其五)。
表达对自然风光的热爱、赞美。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如:王绩《野望》。
歌颂劳动生活和淳朴民风以及与农民的深厚情谊。如:陆游《游山西村》(2024年与《小石潭记》结合,考查内容关联)。
主题 简介 思乡怀人 (2023年) 总体特点 古人或羁旅在外,或战乱难归,或贬谪失意,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战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
常见意象 月、雁、西风、羌笛、夕阳、长亭、柳、浮萍、客、故乡等。
情感主题 思亲念友。如:杜甫《月夜忆舍弟》。
漂泊流浪,羁旅愁思。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慨叹功业未建,但思念家乡的矛盾情感。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征人思乡。如:岑参《逢入京使》、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主题 简介 赠友送别 总体特点 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物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劝勉、
鼓励。
常见意象 杨、柳、流水、残阳、羌笛等。
情感主题 表达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抒发依依惜别之情。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表现乐观积极的情感和人生态度。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表达世事沧桑、人生凄凉的飘零之感。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主题 简介 爱国忧民 总体特点 这类诗歌多传达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同情。有的表现为激情澎湃、赞美国家,有的表现为对国势民生的担忧。
常见意象 山河、风雨、烽火、弓等。
情感主题 忧国伤时,念家悲己。如:杜甫《春望》。
表现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品格。如:文天祥《过零丁洋》。
表达对为国杀敌效力的渴望。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讽刺现实,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如:白居易《卖炭翁》。
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不畏挫折,为国奉献的决心。如: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例】(2021·广东省)从题材看,下列诗歌与右图古诗相同的一项是( )
A.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B. 《使至塞上》(王维)
C. 《黄鹤楼》(崔颢)
D. 《游山西村》(陆游)
【解析】右图古诗是王昌龄的《从军行》,从题材上讲属于边塞诗。
A.送别诗;B.边塞诗;C.乡愁诗;D.记游诗。
B
1.意象: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2.分析思路:分析诗歌意象要根据诗歌描绘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并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二、分析诗歌意象
3.课内古诗词常见意象:
意象 句子及出处 情感
鸿雁、青鸟 (2023年)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 多传达思乡、离愁、孤寂、相思相爱的情思。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秋思》 杜鹃(子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抒发凄凉、哀伤的情感。
意象 句子及出处 情感
飞鸟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饮酒》(其五) 表达悠然自得的心境。
燕、莺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 展示春天的勃勃生机,多表达喜悦之情。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意象 句子及出处 情感
落花 (落红、残红)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慨叹和哀愁之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其五)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 意象 句子及出处 情感
月(婵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无题》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意象 句子及出处 情感
斜阳 (夕阳、落日、 日暮)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渔家傲·秋思》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己亥杂诗》(其五) 意象 句子及出处 情感
草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观沧海》 意象 句子及出处 情感
风、霜、烟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雁门太守行》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 意象 句子及出处 情感
酒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其一) 多表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游山西村》 意象 句子及出处 情感
羌笛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边塞诗中经常提到此意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秋思》 意象 句子及出处 情感
舟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 表达离情别绪、思乡、愁苦之情。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次北固山下》 书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 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例】(2023·广东省)默写古诗时,“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雁”常被误写成“燕”。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解释为什么要写作“雁”。
知识卡片
《汉书·苏武传》记载:“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后以“雁足”或“雁”为书信的代称。
【参考答案】诗人因思乡想给远方亲人传递书信,而“雁”是书信的代称。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词句的理解、意象的解读。根据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可知,其意思是: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洛阳。根据知识卡片可知,“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而“燕”指的是“燕子”,古代的诗人往往会将“燕”作为春天的使者,传达春天到来的信息。
1.看诗题。许多诗歌的诗题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个“送”字,说明此诗表达的是惜别之情。
2.看意象。有些诗歌没有点明情感的字眼,而是借助意象,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
三、把握诗歌情感
3.看关键句。有些诗歌,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或句子)点明诗的情感。抓住关键词句往往能快速把握感情诗歌基调,如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暗示了对亲人美好的祝愿之情。
4.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和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5.看作者及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观点、艺术主张、作品风格,知人论世是鉴赏诗歌思想感情要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比如李白的豪放不羁之情、杜甫的忧国忧民之心、陆游的爱国情怀、王维的田园情思、孟浩然的怀才不遇等。
【例】(2021·广州)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此题考查结合重点诗句把握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将众山的小和泰山的高大进行对比,“凌绝顶”表露诗人决心有朝一日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参考答案】诗人决心有朝一日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古诗词表达方式
主要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2.古诗词常用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四、赏析诗歌语言
3.古诗词常用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比兴、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直抒胸臆等。
【例】(2023·北京)阅读《使至塞上》,完成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列出第二联构成对偶的词语,简要分析这一联运用对偶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征蓬”对“归雁”,“出”对“入”,“汉塞”对“胡天”。诗人选择“征蓬”“归雁”的意象,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句式工整,音韵和谐,营造出孤独飘零的意境,暗示诗人因为被排挤出朝廷而产生的激愤和抑郁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