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课标解读
01
KE BIAO JIE DU
真题探究
02
ZHEN TI TAN JIU
答题技巧
03
DA TI JI QIAO
课标解读
KE BIAO JIE DU
PART ONE
01
真题探究
答题技巧
2025
课标解读
“非连续性文本”是一个新名词,它来自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阅读素养测试项目。它通常会围绕一个主题把相关的文字、图片、表格等相关材料组合在一起,要求考生通过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定义
1.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3.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4.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
二、备考要求
广东省中考分别于2021年、2022年、2024年考查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主要题型为选择题、简答题。2021年考查的材料是数字技术在传统文物挖掘保护中的应用,2022年考查的材料是关于高度融合数字技术与生活的有声阅读,2024年考查的材料则以“护革命文物,传红色精神”为主题。
三、考情分析
四、命题规律
1.考查形式灵活多样。非连续性文本蕴含丰富的信息资源,数据表格、图片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等,皆可以点化入题。其话题鲜活,信息量大,概括性强,言语理解与表达问法新颖,题目设置机动灵便。
2.具有较强的探究性。阅读材料有的题材相似但体裁不同,有的题材不同但体裁相同,有的题材、体裁都不相同,跨度较大。明显的信息容易获取,而分辨隐含信息较为困难,考生要善于抓住文中负载信息的关键词句,快速梳理、汲取与阅读目的相关的有效信息。
3.注重个性阅读体验。考生阅读材料时,要求具有一定的转换认知能力,即必须联系积累的知识经验及生活体验去解释文本的意义,注重提高个性思考和判断能力,并提出自己对文本的形式和内容的反思与评价。
真题探究
ZHEN TI TAN JIU
PART TWO
02
2025
真题探究
答题技巧
课标解读
(2024·广东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0 分)
学校拟开展“护革命文物,传红色精神”主题活动,提供了以下材料。请你根据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在湖南汝城“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讲解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三名女红军借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晚上她们拿出仅有的一条被子与徐解秀母子合盖,临走时剪下一半留给他们母子过冬。后来,徐解秀常讲,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半条被子”的故事,让我们领悟到这段历史所蕴含的精神,得到心灵的洗礼和启迪。
(摘编自胡革平《讲好“半条被子”故事,凝聚追梦前行力量》)
材料二
近些年,红色博物馆对公众的吸引力显著增强,一些展馆不断丰富陈列手段,努力提高展陈设计水平,使陈列展示更加丰富,留住许多年轻观众。在讲解方式上,一些红色博物馆注重把握“物”与“史”的关系,物配合史,在讲“物”的同时,更注重“史”,把史作为展示的中心,以突出文物蕴含的革命精神。以“物”说史,渐渐让红色博物馆成为传承红色精神的历史课堂,成为民众日常出游的热门选项。
(摘编自余玮《讲述博物馆里的红色故事》)
材料三
革命文物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让革命文物焕发恒久光彩,需要加快革命文物资源数字化进程。广州市上线“花城红图:广州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数字化展示应用系统”小程序,打开地图,革命文物分布一目了然,点击图标,还能查看文物现状照片、文物简介与讲解视频。在科技助力下,日益丰富多元的体验与互动方式,拉近了革命文物与人们的距离,增强了革命文物的吸引力、感染力。
(摘编自尹双红《让革命文物焕发恒久光彩》)
材料四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的不可移动文物受到了重视,并得到妥善保护,但仍有部分不可移动文物亟待保护。1936 年,红十五军团在攻下下马关城后,军团长徐海东将指挥部设在下马关的南门城墙箭楼上。如今箭楼已经不复存在,下马关古城墙因村民修便道被凿开一条豁口。未得到妥善保护的革命“家址”也是革命文物的一部分,需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
从合理利用的方式上看,目前有些地区革命文物保护仅有建设基地、红色旅游、阅读红色经典等几种有限的利用方式。各地应根据革命文物的实际情况,创新革命文物的合理利用方式,如红色皮影戏、红色实景演出、红色节日庆祝等方式,鼓励民众对革命文物保护的有效参与,进而增强革命文物的教育效果。
从革命文物的资源整合角度讲,革命文物与其他类型文物,以及相关的非物质资源的协同保护机制尚未建立。这不利于对革命文物价值的深入发掘和阐释,也不利于对革命精神的弘扬。
(摘编自田艳、李帅《革命文物保护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研究》)
任务一:辨“材”析意
1.下列是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3分)
A.红色博物馆丰富陈列手段,优化展陈设计,有利于吸引更多年轻人。
B.“花城红图”小程序为市民了解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提供了便捷的渠道。
C.下马关古城墙、箭楼没有得到妥善的保护,主要与其不可移动有关。
D.红色旅游、红色皮影戏及红色实景演出都是对革命文物合理利用的
方式。
【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与辨析。根据材料四第一段“如今箭楼已经不复存在,下马关古城墙因村民修便道被凿开一条豁口”可知,下马关古城墙未得到妥善保护主要是因为村民修建便道,破坏了原有城墙。材料并未介绍箭楼消失的原因,选项中“主要与其不可移动有关”理解有误;故选C。
任务二:以“物”说史
2.请用材料二“以‘物'说史”的方法,向同学们阐述材料一中“半条被子”故事所蕴含的精神。(3分)
【参考答案】半条被子”讲述的是长征途中红军战士把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一半留给百姓的故事, (1 分)反映了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和为民本质(军民的鱼水深情)。(2 分) (意思答对,即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根据材料二“在讲解方式上,一些红色博物馆注重把握‘物'与‘史'的关系,物配合史,在讲‘物'的同时,更注重‘史',把史作为展示的中心,以突出文物蕴含的革命精神”可知,以“物”说“史”的方法侧重于强调“物”背后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将“史”作为其展示的中心。联系材料一“三名女红军借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晚上她们拿出仅有的一条被子与徐解秀母子合盖,临走时剪下一半留给他们母子过冬。
后来,徐解秀常讲,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可知,“半条被子”是“物”,而其中蕴含的宝贵的共产党人精神就是“史”,即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鱼水深情,是共产党始终依靠群众、始终为了群众的不变初心。所以,“半条被子”所蕴含的不单是红军与人民间的深厚情谊,更是在艰苦环境中,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和为民本质(军民的鱼水深情)。
任务三:护“物”有我
3.为更好地传承红色精神,请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提出保护利用革命文物的建议。(4 分)、
【参考答案】 ①加快革命文物资源数字化进程。 ②保护亟待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③创新革命文物的合理利用方式,鼓励民众参与。
④建立革命文物与相关资源的协同保护机制。 (答对1 点,给1分,共
4分)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材料提建议。解答此题,结合材料内容概括并拟写合理建议即可。根据材料三“让革命文物焕发恒久光彩,需要加快革命文物资源数字化进程”“在科技助力下,日益丰富多元的体验与互动方式,拉近了革命文物与人们的距离,增强了革命文物的吸引力、感染力”可知,保护利用革命文物,需要以科技助力,利用数字化、现代化手段,加快革命文物资源数字化进程;根据材料四第一段“如今箭楼已经不复存在,下马关古城墙因村民修便道被凿开一条豁口。
未得到妥善保护的革命‘家址'也是革命文物的一部分,需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可知,一些不可移动文物因社会发展需要而受到破坏,我们应该对它们额外关注,建立健全革命文物保护机制,严惩恶意破坏行为,加强民众的保护意识,减少人为损坏;根据材料四第二段“各地应根据革命文物的实际情况,创新革命文物的合理利用方式,如红色皮影戏、红色实景演出、红色节日庆祝等方式,鼓励民众对革命文物保护的有效参与,进而增强革命文物的教育效果”可知,
对待革命文物最好的保护方式就是开发利用,因此,各地应因地制宜,创新革命文物的合理利用方式,设立文物基地,发展旅游,鼓励民众参与,从而增强革命文物的教育效果;根据材料四第三段“从革命文物的资源整合角度讲,革命文物与其他类型文物,以及相关的非物质资源的协同保护机制尚未建立”可知,我们应加快建立革命文物与相关的非物质资源的协同保护机制,全方位保护革命文物。
答题技巧
DA TI JI QIAO
PART THREE
03
2025
真题探究
答题技巧
课标解读
解答此类题目,最重要的是要关注生活。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密切相关,在中考语文中就有所体现。近几年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常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考查考生学用语文的能力。基于此变化,要树立“大语文”的学习观,拓宽语文学习范畴,报刊、工具书、教学挂图,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两耳多听天下事,心中自有生活流,身系家国,做一个有心人,在理解感悟中不断提升语文素养。同时,要掌握题型。从本质上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题型和考点与实用类文本阅读大体相同。对不同类型的文本要学会抓住文本的特点进行解答。如对于文字类文本,要关注标题、中心句、结构等,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本内容,探究文本所持的态度、观点或揭示的主要问题。
对于表格、图画、图示类文本,要学会分析图表数据,抓住变化规律,能按照一定顺序客观说明构图要素,学会根据示意图说明方位路线,根据图表或漫画指出其含义,领会其寓意。因此,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要熟悉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各类题型,掌握其命题特征和解题规律,摸索其相应的解法。
1.典型试题
【例1】(2024·广东省)下列是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例2】(2022·广东省)下列表述与上述材料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考点一 筛选信息、印证判断
2.答题方法
筛选信息:定位信息的位置(关注材料的标题、首尾句、总括句中的提示性词语,以便快速准确定位),筛选有用的信息(注意区分归纳出的要点及阐述内容)。
印证判断:将每个选项和文中相关联的语句仔细比对,寻找差异,辨别正误。找不到原句时,要先弄清选项的意思,再找出与其相关联的段落或句子仔细比对判断。
1.典型试题
【例1】(2024·广东省)请用材料二“以‘物'说史”的方法,向同学们阐述材料一中“半条被子”故事所蕴含的精神。
【例2】(2022·广东省)材料二提到有声阅读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请你用材料三的相关信息对这一提法加以
说明。
考点二 提取信息、概括归纳
2.答题方法
关注文章题目。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题目就是针对某个现象提出的一些问题,根据文章标题从文中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归纳起来,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直接提取主要信息或提取关键词语。按照题目要求,从阅读材料中直接提取相关语句进行回答。提取的语句要能概括相关的内容,或者表现出人物的态度或特点、事物的属性或特征等。
1.典型试题
【例1】(2022·广东省)即将升入七年级的小文准备在暑假用一周时间读完《西游记》。他想采用听书的方式阅读,你是否赞成?请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理由。
【例2】(2021·广东省)某地发现了一个宋窑遗址,其中部分珍稀瓷器已经破碎。如何运用数字技术让这些瓷器完整地呈现在大众面前?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
考点三 分析材料、探究结果
2.答题方法
(1)概括类。从题干中捕捉有效信息,找准材料中相关的关键词,概括出来。
(2)分析类。根据题干要求,先筛选再比较,找出材料之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或相关性。
(3)表述类。在比较的基础上联系现实和生活规律,发现材料提示的现象、规律、哲理等,并将其用精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1.典型试题
【例1】(2024·广东省)为更好地传承红色精神,请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提出保护利用革命文物的建议。
【例2】(2022·广东清远模拟)“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办奥理念当中,绿色位居首位。”你认为做好低碳管理,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我们还可以有哪些实际行动?请补充3条。(从场馆建设角度,或从日常生活的实际行动角度,抑或其他角度都可)
考点四 看法建议、思考感悟
2.答题方法
认真审题,明确题目中的问题指向。紧密联系材料中与此相关的内容,并联系实际,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思考,提出独特见解或解决方法。答案要全面、完整,与文本内涵一致,符合正确的价值
取向。
1.典型试题
【例1】(2022·广东省)材料二提到有声阅读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请你用材料三的相关信息对这一提法加以说明。
有声阅读相关热点话题热度图
考点五 图文转述
[注]热度指数:指舆论在公开社交场景中对有声阅读相关话题的讨论和传播,由各平台公开渠道信息传播量综合加权计算并归一化处理后获得,满分100分。
2.答题方法
认真读图,读懂图意,从图中寻找与文本相关的内容,运用文本的观点描述或解释图片的内容。答案要全面、完整,与文本内涵
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