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4《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2 20:0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认识并理解诗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了解延安及延安精神的相关背景。
2.通过朗读、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诗的兴趣。
3.培养学生对革命圣地的敬仰之情,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壮志豪情。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诗中具体事物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理解诗歌表达的中心思想。
2.教学难点:理解“追寻”的真正意义,即追寻延安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历史意义和理想信念;将延安精神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理解其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简介背景,揭示课题。教师介绍延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地位,以及延安精神的内涵。然后引出课题《延安,我把你追寻》,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字词,结合图片理解词语
第一组:昔日 镢头 茅屋 窑洞 土炕
第二组:一旦 雨后春笋 满目琳琅 明媚春光
2.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指名逐节朗读,指导读正确,读通顺,读出诗歌的节奏。
3.划出诗中“追寻”的诗句,交流自己读不懂的地方。
4.读过全诗,我们知道了作者追寻的是延安,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追寻延河、枣庄、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呢?
朗读指导:四个“追寻”读的时候应该语气逐步上扬。
学生反馈交流。
明确: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
(三)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生自读第一节,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句的作用,体会作者用燕子对春光的追寻、小树对雨露和太阳的追寻来比喻自己对延安精神的追寻。
2.学生自读第二节,思考:诗人为什么要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
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这些地方的历史背景和象征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代表性事物所构成的鲜活画面,以及它们所引发的读者追忆和感怀。
3.学生自学三、四节,思考:这两节诗主要讲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和“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两句诗的含义。
学生讨论: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写的?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什么?我们已住进了“高楼大厦”进入了电子时代,为什么还不能丢掉延安精神?
(1)哪些词语告诉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现代化?(雨后春笋、满目琳琅)
(2)你怎样理解“温热的土炕”“老牛破车”“顶天立地的脊梁”?
“温热的土炕”代表的是延安的精神,“老牛破车”是指贫穷落后,“顶天立地的脊梁”是指延安精神。
4.学生自学五、六节,思考:这两节诗主要讲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性,以及失去延安精神会有什么后果。
学生讨论: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追寻延安精神就是追寻什么?
“追寻信念”是指(解放全中国)。
“追寻温暖”是指(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追寻光明”是指(只有拥有延安精神才能拥有光明)。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五、六节。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认读生字词,进行组词练习。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诗句,并尝试解释其含义。
3.讨论: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发扬延安精神?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例如,在学习中要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生活中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节约资源等。
(五)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延安精神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即使将来我们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苦奋斗。因为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必须把艰苦奋斗的精神继承和发扬下去。
(六)作业布置
1.抄写并背诵这首诗。
2.收集有关延安和延安精神的资料,准备下节课进行交流和分享。
板书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
1. 追寻延安精神(迫切心情)
2. 追寻代表性事物(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
3. 告别破旧与保留精神(对比)
4. 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通过朗读、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诗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延安精神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加深,因此我在课后布置了收集资料的作业,以便下节课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和分享。此外,我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