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历史 教学设计4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历史 教学设计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4-29 21:2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要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多角度地、持续地收集地球运动的证据,如:资料、理论、模拟实验的结果等,需要对证据进行批判性的逻辑加工,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这些都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一个全面的挑战。
而本课“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是一节研究地球历史的课程,所以我设计以时间轴为线索来展开本课的教学。主要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地心说和日心说,关注并讨论两种学说的主要内容,反思自己有关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在这课的教学中,并不对两种学说进行简单的评价,希望这两种学说和学生的认识产生积极的碰撞,促进学生更理性的思考地球是如何运动的。但既然讲历史光只了解两位科学家的成就还是不够的,学生学习会感到有点儿突兀,所以想要达成教学目标有必要增加与他们相关联的另外两位极具代表性并且学生相对熟知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谈谈现在对地球的认识情况,然后再辅以图片欣赏,感受卫星、飞船等先进观察工具和技术让人类对地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既而以时光轴为线索,去探索以前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逐步通过资料了解,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有无数位科学家在研究关于地球及其运动的知识。除了让学生了解哥白尼和托勒密两位著名的人物在研究中所提出的观点之外,还让他们知道了在托勒密之前的人物和哥白尼之后一些科学家的伟大成就。通过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实验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到这些科学家为人类认识地球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同时激发学生体会科学家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研究的。本课重点主要是突出以生为本,让学生自主探究这一段历史,并能体会到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断创新才能有所成就,严谨的科学态度也是我们今后学习的重要守则。
2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了解几位科学家在研究中提出的观点以及证据,学会对资料有选择性地筛选。
2、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知道“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3、体会到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都是不怕权威、持之以恒、坚定不移的,从而学习他们这种精神。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对资料的讨论过程中了解几位科学家对地球认识的观点以及证据。
教学难点:对提供的几位科学家的资料进行筛选,有选择性的概括出主要观点。
4教学准备
教师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模拟演示用具(地球仪、手电筒、白炽灯)
学生用具准备:相关阅读资料、模拟演示用具(地球仪、手电筒)
5教学过程
5.1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对地球的形状和运动方式知道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2、提问:你怎么知道的?你怎么去证明?(学生继续畅所欲言:上网、电视、卫星、飞船等,板书:卫星、飞船)
师:确实我们现在的科技发展很快,卫星、飞船等先进观察工具让我们对地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图片欣赏一些卫星、飞船)
3、那古代的人们没有那么先进的观察工具和技术,他们对地球及其运动有哪些认识?今天就让我们沿着这条长长的时光隧道回到过去,一起揭开这段历史!(课件揭示课题: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元认知,以他们的认知起点出发,开始本课的教学,并引导学生在过去年代没有先进的科学工具,只能依靠观察作为手段,他们通过观察都有哪些发现呢?自然而然激发了学生想一探究竟的兴趣。)
活动2【活动】二、阅览资料,引导探究
(一)探究活动一
1、首先,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借助书本和阅读资料,讨论一下。出示活动要求,学生自行默读,共同指出要按照时间顺序,学生分组看书第75页、76页和阅读资料1、 2,进行讨论,完成记录单,教师巡视指导。
2、请四个小组代表进行交流展示(实物投影的方式),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可以进行补充。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进行肯定、表扬,提高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设计意图: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讲到哪儿就开始哪个板块的学习,关注更多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抓住这些生成性资源让课堂活起来。)
3、问:(齐看黑板)根据我们刚才的概括,这四位科学家的观点中相同的是什么?(地球是球形的)
如果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其实他们主要就提出了两种核心观点,分别是(生:地心说)和(生:日心说)。
学生看板书提炼这四位科学家的核心观点(地心说、日心说)
4、出示两种学说的示意图,提问: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能否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生:能或不能)
为什么?你能利用模拟实验证明吗?
(二)探究活动二
1、出示活动要求,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性
2、学生领取实验器材,分组进行模拟实验证明。
3、两组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展示交流。(根据实际情况,可增加展示组,提醒表述说明要完整)
4、师小结:通过刚才简单的模拟,我们知道了哥白尼的“日心说”的观点和托勒密的“地心说”的观点都是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
(设计意图:类似的内容,提出不同的学习问题,使学生不会感到一味地枯燥学习,并能参照之前的学习方法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自主模拟研究,能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日心说”和“地心说”的核心观点的理解,从而去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5、谈话:在伽利略之后还有许多科学家用自己的方式对地球进行了研究。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科学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为大地测量开辟了多种途径,高精度的微波测距,激光测距,特别是人造卫星上天,再加上电子计算机的运用和国际间的合作,使人们可以精确地测量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了。
人们通过测量发现地球的形状并非是正圆的球体,准确意义上来说地球是两端略扁,中间略鼓的椭球体。(机动)
活动3【讲授】三、情感渗入,小结本课
今天我们沿着时光轴回到了过去,了解了四位科学家(师指黑板,生: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哥白尼、伽利略)对地球及其运动的研究成果,未来还会有许多科学家继续深入研究地球及其运动,未来要靠你们!(板书:…… 未来 …… )
希望我们都能做“小哥白尼”、“小伽利略”,在学习上持之以恒、不断创新,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