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冀少版(2024)生物七下 3.2.1.3 心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冀少版(2024)生物七下 3.2.1.3 心脏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9.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冀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2-12 21:39: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名称 3.2.1.3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第三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河北少年出版社(2024)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第三课时《心脏》。是是冀少版七年级下册血液循环系统组成的关键部分。它上承血液、血管知识,下启血液循环过程,是理解人体血液循环机制的核心,为后续学习人体生理功能奠定基础。 2、教学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河北少年出版社(2024)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章第一节第三课时。教材介绍心脏结构与功能抽象复杂,需结合模型、图片助学生理解。通过实验与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及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心脏健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心脏的位置与结构、心脏的功能、工作原理。 难点:心脏瓣膜的作用;心脏工作原理的理解。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生物有兴趣,具一定观察与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弱。对心脏有感性认知,需深入探究结构与功能。
学情目标 生命观念: 阐述心脏结构与功能的联系,构建结构决定功能的观念。 科学思维: 分析心脏结构特点,培养逻辑思维;理解心脏工作原理,发展抽象思维。 探究实践: 借助观察哺乳动物心脏的形态与结构、心脏模型等活动,提升观察与实践能力。 态度责任: 通过学习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理解心脏健康对生命的重要性。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理解心脏的结构及位置。
2 理解心脏的功能以及心率。
探究能力 通过观察哺乳动物心脏的形态与结构,提升观察与实践能力。
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关注心脏健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结果展示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
设计思路 以问题为导向,引发兴趣。借助模型、动画与实验,化抽象为直观。小组合作探究,培养思维与合作能力。结合生活链接,强化知识应用与健康意识。。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温固知新 【回顾旧知识】“我们之前学习了血液和血管,一起来回顾一下血液成分及血管的类型特点。”引导学生回忆作答。点评并引入新课。 思考回答问题,回顾旧知。 巩固旧知,衔接新课。
探究实践 【提出问题】“古代战争中,将士们穿的铠甲有护心镜,现在警察在执行特殊任务时,要穿上防弹背心,以保护心脏部位。这些都说明心脏是人体极为重要的器官。心脏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 【实验探究】观察哺乳动物心脏的形态与结构。分发心脏模型和解剖材料,讲解观察方法和注意事项;巡回指导,解答疑问;引导学生观察心脏外形、大小,触摸心脏壁厚度,观察各腔室及瓣膜,强调用刀切心壁时用力不可过猛,腔室露出后,用镊子夹起切口,用剪刀开扩,掀开心壁即可观察。 【提出问题】心脏的形态有何特点 心房壁与心室壁的厚度和弹性有何不同 血液在心脏各腔及相连血管之间是怎样流动的 【新知探究】结合实验观察、心脏结构示意图,讲解心脏各部分结构名称、位置和功能;提问:“心脏位于什么位置?心脏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呢?心脏壁厚度不同与功能有什么关系?瓣膜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 【新知探究】介绍心脏的四个腔分别和血管相连。心脏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血管之间有瓣膜。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是左房室瓣,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是右房室瓣,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是主动脉瓣,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是肺动脉瓣。这些瓣膜只能单向开闭,心脏内的血液只能朝一个方向流动,不会倒流。强调血液循环系统包括血液、血管和心脏。 【新知探究】介绍心率、脉搏以及不同状态下和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即人在情绪激动、从事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时,心率明显加快,从而增大心输出量,增加对人体血液的供应。人的心脏质量只有300克左右,而完成的工作量却十分惊人。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每搏输出量约70毫升,心输出量,心输出量约为5250毫升。体育锻炼可使心肌发达,心脏搏动有力,每搏输出量大在安静状态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只要较少的心脏搏动次数就能达到普通人的心输出量,所以心率比普通人慢些。 【开眼界】介绍人工心脏和脉诊。 【课堂练习】展示练习题,巡视学生答题情况,对共性问题集中讲解。 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分组观察心脏模型和解剖材料,记录观察结果,讨论交流,推选代表发言。 认真听讲,观察示意图,思考回答问题,小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对照模型、图片,认识心脏结构;观察图片,理解瓣膜作用与血液流动。 观看资料,认真听讲,分享自己知道的有关心脏知识。 阅读资料,了解人工心脏和脉诊。 独立完成练习,核对答案,订正错误 激发兴趣,引发思考。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和合作能力,直观认识心脏结构。 助学生理解心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化抽象为直观,助学生认识心脏的结构。 联系生活,培养健康意识。 认识中国优秀文化,培养健康意识。 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反馈学习情况。
课堂小结 引导回顾心脏位置、结构、功能,强调重点。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心脏结构简图。 总结发言,完善知识体系。 记录作业,课后完成。 加深记忆,构建知识网络。 巩固知识,培养综合能力。
作业设计 绘制心脏结构简图。
板书设计 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第三课时 心脏 一、心脏的位置与外形 二、心脏的结构 三、心脏的功能 四、心率
教学反思 通过实验探究和直观教学,学生对心脏结构有了直观认识,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利用动画和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培养了健康意识。但实验环节部分学生操作不熟练,时间把控欠佳;心脏工作过程较复杂,部分学生理解困难,讲解应更细致。应提前指导学生预习实验,合理安排实验时间;针对难点内容,增加动画演示和模拟活动,加强个别辅导,确保学生掌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