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学年七下期中学业评价语文模拟卷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语文知识积累(29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七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文精彩纷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见识了老和尚能吸蛇脑suǐ 的飞蜈蚣;《土地的誓言》中,我们感受了端木蕻良对东北土地chì 痛的热爱;《邓稼先》中,我们体会到邓稼先对中国核事业qiè 而不舍的追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我们感悟到闻一多先生jiǒng 乎不同的言行。
2.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
(2) ,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3)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
(4)子曰:“ ,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 颜渊》)
(5)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 。
(6)五月,梅子黄了,江南的雨季来了,田野的歌声也想起来了,赵师秀将这种美丽诗化成这样的句子:“ , 。”
(7)青春,因梦想而绚丽,因奋斗而精彩,我们应该以“ , ”的诗句勉励自己,积极进取,实现自己的青春梦。(填赵翼《论诗》中连续两句诗)
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稍稍宾客其父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及鲁肃过寻阳
4.选择与下列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4分)
(1)一蹴而就( ) 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B.蒙乃始就学
(2)闻风而逃( ) A.不能称前时之闻 B.不闻机杼声
5.名著阅读。(7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括号里的提示填空。(4分)
经典不朽,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在我们的心灵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在 (作者)的《童年》里,慈祥善良、胸怀宽大的 (人物身份)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在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里,小说叙述者飞行员讲了六年前他因飞机故障迫降在 (具体地名)遇见小王子故事,其中 (动物)是“纯洁、友情、智慧”的化身,他让小王子明白了爱的真谛。
(2)著名作家杨朔曾说:“作为一个人,要是不经历过人世上的悲欢离合,不跟生活打过手仗,就不可能懂得人生的意义。”请你从以下备选人物中选择其中一个,并结合他的相关故事加以分析。(3分)
备选人物:阿廖沙(《童年》) 小王子(《小王子》) 小英子(《城南旧事》)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百度百科:布鲁克林有棵树
《布鲁克林有棵树》是作家贝蒂·史密斯的力作,它与《安琪拉的灰烬》属于同类小说——是“成长小说”,也可称为“家小说”。它写了弗兰西一家子的故事。一个感人的大故事里镶嵌着无数的小故事,而所有这些故事都围绕着一个词:感动。
书 名 布鲁克林有棵树 页 数 434
作 者 贝蒂·史密斯(Betty Smith) 定 价 28.00元
译 者 方柏林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
【内容梗概】
这是一本关于生存的书,讲述阅读如何让卑微的生命变得高贵,讲述知识如何改变人的修为与命运,讲述家庭的力量如何支撑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十世纪初的纽约布鲁克林,是一片宁静的乐土,而在这里,一颗本应无忧无虑的幼小心灵却要被迫去面对艰辛的生活,体味成长过程中的无奈百味:母亲偏爱她的弟弟,深爱她的父亲却英年早逝,家境清贫,在学校饱受轻鄙……面对如此坎坷人生,她也曾苦闷、忧愁,却始终保持着那份尊严和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人生的另一扇大门终于为她打开。
【成就影响】
青少年必读成长经典,曹文轩教授作序推荐,多次入选美国中学课本,美国各大书店假期推荐必读图书,纽约公共图书馆“世纪之书”,亚马逊书店“20世纪最佳青少年读物”,与《小王子》、《夏洛的网》齐名,传阅半个世纪,温暖无数心灵!
本书曾被改编为电影、电视、音乐剧等多种形式,并曾获得过奥斯卡奖。
【作者简介】
“活着,奋斗着,爱着我们的生活,爱着生活馈赠的一切悲欢,那就是一种实现。生活的充实常在,人人皆可获得。”贝蒂·史密斯(1896—1972),德国移民的女儿,成长于纽约布鲁克林的威廉斯堡。《布鲁克林有棵树》是其最主要作品。她的经历与这部小说主人公弗兰西相似,早年也是靠自学完成了初步的知识积累。后来她进入大学学习新闻、戏剧、写作和文学。她还是一位剧作家,一生写过多部独幕剧和完整的长篇戏剧,曾获洛克菲勒基金会和戏剧家协会基金会资助。
【点评鉴赏】
我想,在我成长过程中让我最受感动的一本书就是《布鲁克林有棵树》了。 ——奥普拉·温弗瑞
如果错过了《布鲁克林有棵树》,你将失去一次重要的人生体验……这是一个深刻理解童年与家庭关系的动人故事。 ——《纽约时报》
布鲁克林有棵树(节选)
(1)学校有个惯例,女生毕业都能收到鲜花。礼堂里不能带鲜花进来,所以花都送到了教室,老师会将这些花放到毕业生的课桌上。
(2)弗兰西必须回到教室,才能拿到成绩单,还有她的铅笔盒、纪念册。她站在门外,在踌躇、挣扎。她想一定只有她的课桌上没有鲜花。她知道家里没什么闲钱,也就没有把这惯例告诉妈妈。
(3)她硬着头皮进去,径直走到老师的讲课桌前,根本不敢看自己的课桌。空气中散发出浓郁的花香。她听到了女孩们在叽叽喳喳,为自己收到的鲜花而开心。她听到同学之间在夸奖这些鲜花之美,个个都是自豪的语气。
(4)她拿到了成绩单,上面有三个A,一个C-。得C-的是她的英语成绩。过去,她可是全校写作最好的学生呢,现在差点不及格。突然间,她恨起了这个学校,恨所有老师,尤其是佳思达小姐。她不指望收到鲜花了。无所谓,反正这个传统也挺傻。“我就去自己的课桌,拿我的东西。”她决定,“要是有人跟我说话,我就叫他们闭嘴。然后我永远离开学校,不跟任何人道别。”她抬眼一看。“没有鲜花的就是我的课桌。”可是没有一张课桌是空着的。每张课桌上都有鲜花。
(5)弗兰西走到自己的课桌前,心想是不是哪个女孩把自己多得的鲜花拿出一束,暂时放她这儿了。她决定走过去,拿起来,还给主人,冷冷地跟她说:“不介意我把花拿开吧?我要从桌子里拿东西。
(6)她将花拿起来——两打暗红色的玫瑰,插在一束厥叶中。弗兰西像其它女孩一样,将花捧在怀里,仿佛这就是自己的鲜花。她在卡片上找花主人的名字。怪了,是她自己的名字!她的名字!卡片上写着:献给弗兰西,恭贺毕业。爱你的爸爸。
(7)爸爸!
(8)笔迹是他那工整、漂亮的笔迹,是用自家壁橱里的黑墨水写的。看来这是个梦,一个让人不知究竟的梦境。在麦克加里蒂家打工是梦,毕业话剧是梦,英语成绩不好也是梦。她现在才醒,一切都会好的。爸爸一定就在外面大厅等着自己。
(9)可是大厅里只有茜茜.
(10)“那么爸爸还是去世了。”她说。
(11)“是的,”茜茜说,“都六个月了。”
(12)“可是这不可能啊,茜茜姨妈。爸爸给我送花了。”
(13)“弗兰西,大约一年前,他就给了我这张卡,卡都写好了,还有两块钱。他说:‘等弗兰西毕业的时候,你给她送束花——我怕自己忘记。’”
(14)弗兰西哭了起来。现在她知道一切都不是梦,都是真实的。这些日子的辛劳,对妈妈的担心,没能写毕业戏剧的失望,英语低分的委屈,对收不到鲜花的过度操心,这一切,全涌上心头。她的情绪霎时间如破堤之水,一泻千里。
(15)茜茜将她她带到女厕所,将她推到一个隔间。“好好哭,大声哭出来。”她命令到,“快点,不然你妈妈就会问我们怎么磨蹭了这么久。”弗兰西站在隔间里,抓着玫瑰,哭着。很快,她这一阵伤心劲就过了。出来的时候,茜茜递给她一块用冷水打湿过的手帕。弗兰西擦着自己的眼睛,并要茜茜等等,好让她去跟每个人告别。
(16)弗兰西从课桌里拿出了铅笔盒与纪念册。她开始跟其他女孩道别。她们围到她身边。一个女孩伸手搂着她的腰,另外两个女孩亲吻她的脸。她们大声说着道别的话……
(17)到了大厅里,她跟茜茜说:“还有一个人我要去道个别。”
(18)佳恩达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后,屋子里光线明亮,但是就她一个人。她并不怎么受欢迎,所以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人来跟她道别。
(19)“你是来跟你的英语老师道别的吧。”她满意地说。
(20)“是的,老师。”
(21)“我本来让你不及格的,可是最后一想,还是让你及格,好让你和其它同学一起毕业。你怎么这么倔,没让你写剧本就不上交作业?”
(22)弗兰西无言以对。个中究竟,她无从和佳恩达小姐说。她伸出手。“再见了,佳恩达小姐。”
(23)“好了,再见吧。”她说。她们握了个手。
(24)弗兰西走出了屋子,她不再恨佳恩达小姐了。
(25)詹娒森先生站在学校的台阶上。他用双手和每个学生握手,嘴里说:“再见了,上帝保佑你。”他还特地和弗兰西多说了一句:“好好过,好好干,给母校增光。”弗兰西答应说她会的。 (有删改)
6.下列表达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布鲁克林有棵树》围绕弗兰西一家子向读者讲述了无数个感人的小故事。
B.《布鲁克林有棵树》由曹文轩作序推荐,在中国传阅半个世纪以来,温暖无数心灵。
C.《布鲁克林有棵树》与《小王子》、《夏洛的网》一样,是一本非常有影响的书。
D.《布鲁克林有棵树》的作者贝蒂·史密斯与小说主人公弗兰西的成长历程相似。
7.【选文】第(24)段写到弗兰西“不再恨佳恩达小姐”,根据文意简要概括其原因。(3分)
8.结合上下文,说说【选文】第(2)段加点词语“踌躇、挣扎”的表达效果。(3分)
9.联系上下文,分析【选文】第(6)段划线句子的作用。(4分)
10.结合【内容梗概】与【选文】内容,谈谈你对【作者简介】中画线句子的理解。(6分)
11.曹文轩在《布鲁克林有棵树.序》中写道:“弗兰西在毕业典礼上收到鲜花和卡片。那卡片上写着:献给弗兰西,恭贺毕业。爱你的爸爸。读到此处,无论是弗兰西还是我们,心都会微微颤动。”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成才经历描述你读到此处时的感受。(不少于80字,6分)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甲】客至① 杜甫
舍②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③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④。 肯⑤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⑥尽余杯⑦。
【注释】①客至:客指崔明府,明府,县令的美称。②舍:指家。③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 ④市远:离市集远。兼味:多种美味佳肴。旧醅:隔年的陈酒。樽酒句: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⑤肯:能否允许。⑥呼取:叫,招呼⑦馀杯:余下来的酒。
【乙】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馔(zhuàn):准备食物④果蔬:泛指菜肴。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⑥脔:切成块的肉。
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但见群鸥日日来 (2)因谒公,公约之饭
(3)觉饥甚而不敢去 (4)其人已心怪之
13.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3处)
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
15.仔细阅读【甲】文,我们会发现首联、颔联内容为 客,颈联、尾联为 客。(各填一动词)(2分)
16.请结合【甲】【乙】两则材料内容,说说杜甫和王安石各有什么传统美德?(4分)
四、语言运用(30分)
17.根据要求作文。(30分)
旋律起伏的音乐,琅琅上口的诗篇,娓娓的谈话,由衷的赞叹,自然的交响,街巷的人声……这些声音都可能拨动你的心弦,深深地触动你。
请你以“我心中的‘好声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016学年七年级下册期中学业评价语文模拟卷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27分)
1.(4分)髓 炽 锲 迥
2.(10分)(1)弹琴复长啸 (2)荷笠带斜阳 (3)影入平羌江水流 (4)君子成人之美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7)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3.(4分)(1)以宾客之礼相待 (2)通“攀”,牵,引,拉 (3)历史 (4)等到,到了
4.(4分)(1)A (2)B
5.(7分)
(1)(4分)高尔基 外祖母 撒哈拉沙漠 狐狸
(2)阿廖沙:原本是个不太懂事的孩子,经历了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外祖父破产后、他捡破烂养家糊口,迅速成长。小王子:小王子由于一开始并不懂得如何去爱,和玫瑰负气而离开了自己的星球, 周游于各星球之间。又因为狐狸而懂得生活的真理,决定回到他的家,去为他的玫瑰负责。 小英子:在爸爸的教导下,在爱的鼓励下,一个人到银行给在日本读书的叔叔寄钱。面对家庭变故,爸爸去世,英子明白“长大”的真正含义,要勇敢地挑起家庭重担。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6.B
7.弗兰西收到了父亲生前让茜茜姨妈送给她毕业鲜花,她对人生充满了感动与感恩。改变了对人生的态度,唤起她勇敢面对生活的勇气。(2分)同时因为佳恩达老师最终给了她及格的英语分数,她在心里原谅了她。(1分)
8.“踌躇、挣扎”两词写出了弗兰西心中矛盾、痛苦的心理。(1分)一方面她担心进入教室会因没有收到毕业鲜花而让人耻笑,另一方面又因为不进入教室就拿不到成绩单、铅笔盒和纪念册而痛苦。(3分)
9.通过反复写“她的名字!”突出了弗兰西收到鲜花时的意外和惊喜,呼应了前文弗兰西担心收不到鲜花的情节,也为下文爸爸生前托茜茜姨妈送鲜花的情节埋下伏笔。(写出3点4分,2点3分,一点2分)
10.本题答案有三个要点: ①活着,奋斗着;②爱着我们的生活,爱着生活馈赠的一切悲欢;③那就是一种实现。前两个要点是条件,第三个要点是结论,三个要点构成内在的逻辑关系。本题采用分层赋分的方式。
第一层(6-5分):结合具体内容,阐明三个要点, 并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示例:弗兰西家境清贫,饱受轻鄙,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坚强的活着,并为之作出不懈的努力;她坦然接受父亲去世、老师责难等生活给她带来的不幸,也珍惜父亲、姨妈、詹娒森校长给她的关爱,以宽容和感恩的心态去拥抱生活,这都是成长的历程,也是人生的一种自我实现。
第二层(4分):结合具体内容,阐明两个要点, 并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示例:弗兰西坦然接受父亲去世、老师责难等生活给她带来的不幸,也珍惜父亲、姨妈、詹娒森校长给她的关爱,以宽容和感恩的心态去拥抱生活,这都是成长的历程,也是人生的一种自我实现。
第三层(3分):结合具体内容,阐明两个要点。
示例:弗兰西家境清贫,饱受轻鄙,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坚强的活着,并为之作出不懈的努力;她坦然接受父亲去世、老师责难等生活给她带来的不幸,也珍惜父亲、姨妈、詹娒森校长给她的关爱,以宽容和感恩的心态去拥抱生活。
第四层(2分):结合具体内容,阐明一个要点。
示例:弗兰西坦然接受父亲去世、老师责难等生活给她带来的不幸,也珍惜父亲、姨妈、詹娒森校长给她的关爱,以宽容和感恩的心态去拥抱生活。
第五层(1分):有所阐述。
示例:弗兰西爱着父亲送给她的毕业鲜花。
11.曹文轩在《布鲁克林有棵树.序》中写道:“弗兰西在毕业典礼上收到鲜花和卡片。那卡片上写着:献给弗兰西,恭贺毕业。爱你的爸爸。读到此处,无论是弗兰西还是我们,心都会微微颤动。”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成才经历描述你读到此处时的感受。(不少于80字,7分)
示例:弗兰西父亲在家庭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提前为她准备毕业礼物,并在临终前委托茜茜姨妈给弗兰西献上毕业鲜花,在女儿人生的关键时刻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她撑起一片蓝天。父爱绵绵不绝,令人唏嘘。在我的成才历程中父母从未缺席,毕业考试时的紧张等待,参加演出时的默默守候……一路走来,有爱陪伴,让我能够坦然面对生活,茁壮成才。(既要有对弗兰西父亲临终送鲜花的感受,也要结合自己的经历。)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12.(4分)(1)只 (2)拜访 (3)离开 ((4)以……为怪,对……感到奇怪
13.(3分)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
14.(3分)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
15.(2分)迎(接) B、待
16.(4分)杜甫:纯朴好客。王安石:生活朴素,作风简朴,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结合材料2分,传统美德2分)
译文参考:王安石在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达京城,于是去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过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果品蔬菜类的菜都没有准备,萧氏的儿子心里对王安石的做法感到奇怪。他们喝了几杯酒,先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小块的猪肉。一会儿就上饭了,一旁安置着菜汤罢了。萧氏的儿子很骄横放纵,不再动筷子,只吃了胡饼中间的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了。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十分羞愧地回去了。
七下语文资料(六)参考答案
一、积累
(一)躁、叮嘱、徘徊、讪笑、沮丧、嫉妒、伫立、涉足、尴尬、荒草萋萋、哽咽、懊悔、祈祷、崎岖、阻抑、深邃、嗥鸣、默契
(二)(1)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2)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3)学而不思则罔。(4)老骥伏枥(5)似曾相识燕归来(6)为渠那得清如许(7)弹琴复长啸(8)择不处仁(9)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11)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三)名著阅读:(1)好事情,爱孩子,勇于面对世俗的讥讽,一心钻研科学,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2)法国、圣埃克。絮佩里 ,玫瑰,爱是一种责任和行动。
二、现代文阅读
(1)(5分)E C (选E得3分,选C得2分,选B得1分;选A、D不得分。) 【解析】A“一见钟情”错误,D与主旨不符。 (2)(3分)玛莎小姐心地善良,热情,富有同情心;(1分)对爱情渴望、浪漫、充满幻想;
(1 分)仅凭主观想象办事,结果“好心办坏事”,反而害人害己。(1分) (3)(4分)作者借蓝点丝绸背心巧妙地表现女主人公玛莎小姐从满怀憧憬,到失落、痛悔、悲
伤 的巨大心理落差。(2分,意思对即可),如①玛莎对画家萌生好感之后,玛莎小姐开始穿上她的蓝点绸背心站在柜台后面,含蓄地点出了女主人公恋情初萌时的欢快。(1分)②玛莎在见到布拉姆伯格发火时,她“有气无力地靠在货架上,一只手摸着她的蓝点绸背心”,巧妙地点明了她在明白真相后的震惊及悔痛。(1分)(4)伏笔:①他继续来买陈面包,从来不买蛋糕和馅饼,从来不买她那美味的热茶点。(或他从来不要别的,只买陈面包。②“宫殿,”顾客说,“画得不好,图画各部分的比例也不对。
以上例子充分说明了他是一个建筑制图员。(5)示例一:同情,a.她很善良,她乐于帮助一位看似“贫穷”的艺术家,敢于从实际行动去表达自己的爱慕之心。b.她喜好艺术,购得一幅不错的画,虽然鉴赏能力有限。C.她很细心,对于表达爱的方式很含蓄。对这样的一个人,而结果却遭到了命运的玩笑,值得同情。
示例二:嫌恶。a.她做事冒失,虽然是出于好心,却总是从自己的主观臆断出发,不和别人沟通,从而闹出误会让人厌嫌。b.她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搬出画来吸引注意力,还说自己爱好艺术,显得做作。c.她还常常向别人谈起自己的存款和店面,显得庸俗。
三、文言文阅读
16.(1)粗略地阅读(2)到了……的时候(3)离开(4)才
C (3分) 18.(4分)A.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吴下阿蒙了。
B.(那人)顿时觉得惭愧,于是返回继续学习,直到自己精通书法技艺为止。 19. D(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