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真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真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2 16:43:39

文档简介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真卷
一、积累·运用(40分)
1.(2024四上·武侯期末)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kuān kuò jiāng yìng huàn xiǎng shū fu
jìng pèi bó zi wēi jī qiú ráo
【答案】宽阔;僵硬;幻想;舒服;敬佩;脖子;危机;求饶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 kuān kuò 应为宽阔; jiāng yìng 应为僵硬; huàn xiǎng 应为幻想; shū fu 应为舒服; jìng pèi 应为敬佩; bó zi 应为脖子; wēi jī 应为危机; qiú ráo 应为求饶
故答案为: 宽阔;僵硬;幻想;舒服;敬佩;脖子;危机;求饶
【点评】考查学生的拼音辨识能力与词语书写能力。通过给出拼音,要求学生根据拼音正确地填写相应的汉字词语。此类题型常见于语文学习中的基础知识部分,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拼音与汉字的对应关系,同时提升他们的识字能力与语感。
2.(2024四上·武侯期末)照样子,写出汉字并组词。
蛙—洼(水洼) 暖—       笼—      
真—慎(慎重) 侯—       文—      
【答案】缓;缓慢;茏;葱茏;喉;喉咙;纹;波纹
【知识点】词语搭配
【解析】【分析】“暖” 字将 “日” 字旁换成 “纟”,构成 “缓” 字。组词“缓慢” ;“笼 — 茏(葱茏)”:把 “笼” 的 “竹” 字头换成 “艹” 头,成为 “茏” 字。组词“葱茏”;“侯 — 喉(喉咙)”:在 “侯” 字左边加上 “口” 字旁,组成 “喉” 字。组词“喉咙” ;“文 — 纹(波纹)”:在 “文” 字左边加上 “纟”,形成 “纹” 字。组词“波纹” ;
故答案为:缓;缓慢;茏;葱茏;喉;喉咙;纹;波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结构和构字规律的理解与运用能力。通过让学生对给定汉字进行变形并组词,检验学生是否明白形声字通过改变形旁可以创造新字,以及新字与原字形、义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汉字构造的认识。
3.(2024四上·武侯期末)下面每个词语中都有1个错别字,请圈出来,并改正在田字格里。
筋疲力竭 呼风晚雨 手舞足蹈
【答案】晚—唤
【知识点】汉字结构;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呼风晚雨:晚应为唤; 原指传说中的神仙道士施展法力能使天刮风下雨。后多比喻人具有支配大自然或社会的力量,能造成某种局势。也比喻坏人兴风作浪的破坏能力。
故答案为:晚—唤
【点评】考查的是词语的正确书写,要求考生从多个选项中辨别出完全正确书写的词语组合。其命题意图不仅在于考查学生对常见词汇的正确掌握,还注重对一些易混淆或容易出错的词语进行区分和识别。
4.(2024四上·武侯期末)选择正确的注音或词语。(填序号)
(1)①xì ②jì
拇指姑娘用裙子上的飘带把蝴蝶系   在树叶上。
(2)①报复 ②抱负
魏校长没有想到,一个小孩子居然有这样的   和胸怀。
【答案】(1)②
(2)②
【知识点】字音;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1)在 “拇指姑娘用裙子上的飘带把蝴蝶系在树叶上” 这句话中,“系” 表示打结、拴的意思,当 “系” 表达这个含义时,读音为 “jì”,所以此处应选②;
(2)“报复” 指对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进行反击,是一种负面的行为。而 “抱负” 指远大的志向、理想。句子中描述的是小孩子拥有的远大志向和胸怀,所以应该用 “抱负”,选②。
故答案为:(1)②;(2)②
【点评】(1)本题考查对多音字的正确认读与辨析能力。涉及的知识点是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下的读音区分,有助于准确把握汉字读音,提升汉语基础能力,避免在语言运用中出现读音错误 。
(2)本题考查对近义词语的辨析与正确运用能力。涉及的知识点是对字形相近、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词语的理解区分。这类题目考查对近义词细微差别把握,提升在具体语境中精准用词的能力,使语言表达更准确、恰当。
5.(2024四上·武侯期末)按要求写句子。
(1)仿照例子,改写句子。
那条狗高兴、紧张、发怒的时候都叫。
那条狗高兴的时候叫,紧张的时候叫,发怒的时候也叫。眼前是一片沙漠,没有水、树和人烟。
(2)冬冬的钢笔不出墨水了,他用力一甩,墨水甩到了丁丁的校服上。这时丁丁会对冬冬说:   (用反问句)
(3)从“碰钉子、栽跟头、敲边鼓、挑大梁”几个词语中选择一个,说说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它。
(4)正确、工整地抄写下面的句子。
园里的花朵是它们的家吗 花朵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
【答案】(1)眼前是一片沙漠,没有水,没有树,也没有人烟。
(2)难道你一定要在这里甩吗?
(3)示例1:挑大梁 一个人承担关键的任务,承担对全局有主要作用的工作时,用“挑大梁”这个词。(示例2:栽跟头 做事失败或者丢丑时,可以用“栽跟头”这个词。)
(4)园里的花朵是它们的家吗 花朵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
【知识点】句式转换;词汇运用;仿写
【解析】【分析】(1)参照例句,将原句中 “没有水、树和人烟” 这样把并列事物简单罗列的表述,改写成以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的句式,通过重复 “没有”,强化对沙漠中各种缺失要素的强调,突出其荒凉,依此完成改写;
(2)在冬冬墨水甩到丁丁校服这一情境下,反问句更能表达丁丁的不满与指责。“难道你一定要在这里甩吗?” 此反问句通过反问语气,实际意思是 “你不应该在这里甩”,增强了表达的力度,符合当时丁丁的情绪和情境需求;
(3)依据词语的常见语义和生活语言习惯来阐述使用场景。像 “挑大梁”,其语义核心就是在工作、活动等情境中,某人承担起关键、重要职责,所以在描述这类情况时会用到;“栽跟头” 指做事受挫、出丑,在遇到此类事件描述时会使用该词;
(4)严格按照汉字书写规范,保证每个字的笔画、结构书写正确,标点符号准确无误,字间距均匀,整体书写工整,从而完成句子抄写。
故答案为:(1)眼前是一片沙漠,没有水,没有树,也没有人烟;(2)难道你一定要在这里甩吗?(3)示例1:挑大梁 一个人承担关键的任务,承担对全局有主要作用的工作时,用“挑大梁”这个词。(示例2:栽跟头 做事失败或者丢丑时,可以用“栽跟头”这个词。);(4) 园里的花朵是它们的家吗 花朵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
【点评】(1)考查学生对句子结构变化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让学生明白不同句式对表达效果的影响,学会通过改变句式增强表达的丰富性与感染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写反问句的题目,考查学生在特定情境下运用合适句式准确表达情感的能力,使学生理解不同句式在交际中的作用,提高语言交际的灵活性与准确性,增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语言应对能力。
(3)对词语使用场景的说明,考查学生对俗语含义的理解以及在实际情境中运用俗语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储备,加深对汉语俗语文化的理解,提升学生运用俗语准确表达思想的能力。
(4)抄写句子旨在考查学生的书写基本功,包括对汉字书写规范的遵循、书写的工整度与认真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6.(2024四上·武侯期末)根据积累填空。
(1)《暮江吟》的作者是唐朝诗人   ,诗句“   九月初三夜,露似   月似弓”写出了对美景的赞叹。
(2)《精卫填海》是个神话故事,从“常衔   之木石,以堙于   ”一句可以看出精卫坚持不懈的精神。
(3)“   则裕,   则小”这句话的意思是喜欢问问题就会知识渊博,自以为是就会变得狭隘。
(4)我积累了描写人精神风貌的四字词语,如慈眉善目、   、   等。
【答案】(1)白居易;可怜;真珠
(2)西山;东海
(3)好问;自用
(4)眉清目秀;神采奕奕
【知识点】词汇运用;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出自白居易的《暮江吟》,诗句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其中 “可怜” 意为可爱,描绘出九月初三夜晚的美好,“真珠” 即珍珠,形象地写出露珠圆润晶莹的状;
(2)由《精卫填海》可知精卫填海的具体行为,即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展现出精卫日复一日、坚持不懈地衔石填海的精神;
(3)“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出自《尚书》,其含义是倡导人们要善于提问,避免自以为是;
(4)根据积累写出符合题意的四字词语
故答案为:(1)白居易;可怜;珍珠;(2)西山;东海;(3)好问;自用;(4)眉清目秀;神采奕奕
【点评】(1)考查学生对经典古诗词的背诵、理解和记忆能力。通过对《暮江吟》的填空,让学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体会古代文学的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审美能力。
(2)《精卫填海》的填空,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情况,强化对神话故事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感受神话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和不畏困难的精神品质。
(3)“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这类名句的考查,一方面检验学生对古代经典名句的积累量,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善于提问、虚心学习。
(4)要求填写描写人精神风貌的四字词语,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和运用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储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能够更加准确、生动地描绘人物形象。
二、阅读·理解(24分)
(2024四上·武侯期末)阅读《陀螺》选文,完成练习。
我的陀螺刚一露面,就招来了一顿嘲笑。的确,在各色帅气的陀螺面前,它长得不伦不类,该平的地方不平,该尖的地方不尖,看不出一丝一毫与同伴相斗的能力。这使我士气大减,只是在一旁抽打,不敢向任何人(挑战 挑衅)。
然而世间许多事都是不可预料的,追求“和平”只是我的个人愿望,小伙伴们不甘寂寞,一个大陀螺的主人开始傲慢地向我(挑战 挑衅)。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我的“鸭蛋”则不动声色地闪躲。一次次冲击,一次次闪躲,终于无法避开,它们狠狠地撞上了!
奇怪的是,我的陀螺个头小,却顽强得出奇! 明明被撞翻在一边,一扭身又照样旋转起来。它圆头圆脑,好像上下左右都能找到支撑点似的。结果呢,大陀螺在这个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对手面前,彻底溃(guì kuì)败了。
7.在文中选择正确的词语和注音。(共3处)
8.为词语加上引号,有时会改变词语的意思。文中“追求‘和平’”的意思是   ,“鸭蛋”则是指   。
9.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从加点部分可以看出,作者将陀螺当作人来写。运用同样的方法,改写下面的句子。
我的小陀螺撞翻了大陀螺。
改写:   
10.新思维开放探究以下两个句子都写出了作者对自己陀螺的感受。比一比,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刚露面时:它长得不伦不类,该平的地方不平,该尖的地方不尖,看不出一丝一毫与同伴相斗的能力。
打不败时:它圆头圆脑,好像上下左右都能找到支撑点似的。
【答案】7.挑战;挑衅;kuì
8.各自抽打自己的陀螺游戏;叔叔送给“我”的丑陀螺
9.我圆头圆脑的小陀螺把摇头晃脑的大陀螺撞翻了。
10.两句的心情不一样。第一句觉得陀螺没有战斗力,而且不伦不类,当时“我”的心情是尴尬难过的。第二句写出了小陀螺战胜大陀螺的情景,表达了“我”对陀螺的喜爱之情。
【知识点】字音;双引号的作用;拟人修辞手法;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点评】(1)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以及对汉字字音的准确掌握。让学生理解不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恰当用法,提升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同时强化对汉字读音的记忆。
(2)理解文中特殊词语的含义,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细致解读能力。引导学生明白词语在不同语境中可能具有特殊意义,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含义的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让学生学会通过赋予物体人的特征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提升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增强写作能力。
(4)考查学生对文本情感的感知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从文字描述中体会作者情感变化的能力,提升对文学作品的感悟深度,增强文学鉴赏能力。
7.“挑战” 通常指主动向对方发起竞赛、比试等,是一种相对友好且带有竞争意味的行为,“挑衅” 则带有故意找茬、引发冲突的恶意。文中 “我” 只是不敢主动与他人比试,所以用 “挑战”;而大陀螺的主人是带着傲慢且不友好的态度,所以用 “挑衅”;“溃” 在 “溃败” 一词中,读音为 “kuì”。
故答案为: 挑战;挑衅;kuì
8.结合前文 “只是在一旁抽打,不敢向任何人挑战” 可知,“我” 只是想自己玩自己的陀螺,不与他人争斗,所以 “追求‘和平’” 指各自抽打自己的陀螺游戏;根据前文 “我的陀螺刚一露面…… 它长得不伦不类” 以及后文描述它与大陀螺战斗的情节可知,“鸭蛋” 是叔叔送给 “我” 的丑陀螺。
故答案为:各自抽打自己的陀螺游戏;叔叔送给“我”的丑陀螺
9.原句画横线部分将陀螺当作人来写,如 “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不动声色” 等赋予了陀螺人的动作和神态。改写 “我的小陀螺撞翻了大陀螺” 时,为体现拟人手法,可添加 “圆头圆脑” 形容小陀螺,“摇头晃脑” 形容大陀螺,让句子更具拟人化特点。
故答案为: 我圆头圆脑的小陀螺把摇头晃脑的大陀螺撞翻了。
10.第一句从 “不伦不类”“看不出一丝一毫与同伴相斗的能力” 等表述,能明显感受到作者因陀螺外观不好看且看似无战斗力而产生的尴尬难过心情;第二句 “圆头圆脑”“好像上下左右都能找到支撑点似的” 描绘出小陀螺在战斗中的顽强,结合它战胜大陀螺的情节,可体会到作者此时对陀螺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两句的心情不一样。第一句觉得陀螺没有战斗力,而且不伦不类,当时“我”的心情是尴尬难过的。第二句写出了小陀螺战胜大陀螺的情景,表达了“我”对陀螺的喜爱之情。
(2024四上·武侯期末)阅读《伏羲造渔网》,完成练习。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世间一天比一天热闹起来。刚开始,人们只知道采摘树上的果子来充饥,后来慢慢地会猎取一些野物。若是打不到野物,就只能饿肚子。能不能填饱肚子成了人们的一个大问题。
伏羲看到这些,心里特别难受。他想:要是总这样下去,岂不是要饿死一些人吗 他冥思苦想了三天三夜也没想出填饱肚子的好方法。
这天,伏羲在河边转悠,突然扑通一声,他看到一条又肥又大的鲤鱼从水里跳起来,蹦得很高。伏羲心里一阵高兴,他想:这些鲤鱼又大又肥,弄来吃不是很好吗 ①他打定主意后就下河捉鱼。
伏羲把鱼肉撕下来分给大家吃,大家吃了,都觉得味道不错。伏羲说:“既然好吃,那以后我们就动手捉鱼,这样我们就不用担心会饿肚子了。”
伏羲开始教大家捉鱼。没多久,差不多每个人都学会了这项本领。
正当伏羲和大伙儿高兴的时候,龙王忽然带了乌龟丞相跑来兴师问罪。他对伏羲说:“你好大胆子! 竟敢来捉我的龙子龙孙,赶快给我住手!”
伏羲理直气壮地反问龙王:“你不准我们捉鱼,那我们吃什么 ”
龙王气冲冲地说:“我不管你们吃什么,只要别再来捉我的龙子龙孙就行!”
伏羲想了想,说:“好啊,我们不捉,以后我们饿了就来喝水,把水喝干,那你们水族也活不了。”
乌龟丞相给龙王出了个主意:“你和他们定个规矩,只要他们不喝干河水,就让他们去捉鱼,但是不许用手捉。”
伏羲听了,想了想,就同意了。
龙王一走,伏羲靠着大树躺了下来。这时正好是正午,阳光透过树叶洒落下来。两个树杈之间有个小小的蜘蛛正在织网。只见它不紧不慢,绕着一个方向一圈又一圈地牵出细细的银丝,不一会儿就把圆圆的网织好了。蜘蛛把网织好后就跑到角落里躲了起来,没多一会儿,那些远远飞来的蚊子啊,苍蝇啊,都被网子网住了。蜘蛛这才不慌不忙地从角落里爬出来饱餐一顿。
聪明的伏羲看见蜘蛛织网,心里突然开了窍。他急忙跑到山上找了一些藤条充当绳子,像蜘蛛织网那样把它们编成了一张粗糙的大网,然后又砍了两根木棍交叉起来,绑到网上,又拿了根长一些的木棍绑在中间,网就做好了。
他把网拿到河边往河里一放,自己就站在岸边,手里握着长棍静静地等候着。隔了一会儿,伏羲把网往上一拉,哎哟,网里净是些欢蹦乱跳的鱼! 伏羲赶紧俯下身,小心地捧起鱼,飞奔回家去了。
伏羲把结网的方法教给大伙儿。渐渐地,编网捕鱼的人越来越多,大伙儿再也不缺吃的了。
11.伏羲为了解决人们吃不饱的问题,先教大家   ,在龙王阻挠的情况下,他   ,造出了渔网,最终解决了人们填不饱肚子的问题。
12.“开了窍”的“窍”有两个义项:①窟窿,孔洞;②事情的关键。本文中的“窍”应选择第   个义项。(填序号)文中伏羲“开了窍”是指   。
13.疑难点乌龟丞相出的主意本来是想起到什么作用 这个主意有什么漏洞
14.读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伏羲赶紧俯下身,小心地捧起鱼,飞奔回家去了。
①句子表现了伏羲   的心情。
②我也能仿照着写一句话,用几个动作来表现同样的心情:   
15.伏羲之所以能解决人们吃不饱的问题,是因为他具有以下品质。仿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为后两个品质找到依据,勾画下来,并把对应的编号批注在句子旁边。
①爱动脑筋 ②动手能力强 ③善于观察
16.你还能想到其他办法解决“不能用手捉鱼”的难题吗
【答案】11.用手捉鱼;观察蜘蛛织网捕食
12.②;看到蜘蛛织网受到了启发,想出了用渔网捕鱼的方法
13.阻止人们用手捉鱼。
没有说不可以用工具捉鱼。
14.喜悦;他回到家,看到妈妈买了他想要很久的玩具,他快步接过玩具,端详起来,还开心地对妈妈说了声“谢谢”。
15.他急忙跑到山上找了一些藤条充当绳子,像蜘蛛织网那样把它们编成了一张粗糙的大网,然后又砍了两根木棍交叉起来,绑到网上,又拿了根长一些的木棍绑在中间,网就做好了。②;龙王一走,伏羲靠着大树躺了下来。这时正好是正午,阳光透过树叶洒落下来。两个树杈之间有个小小的蜘蛛正在织网。只见它不紧不慢,绕着一个方向一圈又一圈地牵出细细的银丝,不一会儿就把圆圆的网织好了。蜘蛛把网织好后就跑到角落里躲了起来,没多一会儿,那些远远飞来的蚊子啊,苍蝇啊,都被网子网住了。蜘蛛这才不慌不忙地从角落里爬出来饱餐一顿;③
16.用鱼钩钓鱼。
【知识点】神话故事阅读;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点评】(1)检验学生从文本中精准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能否快速梳理出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与关键节点。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情节的概括和理解能力,能否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来梳理事情发展的过程。
(2)通过对 “开了窍” 这一关键表述的理解,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把握人物的思维转变和情节发展的内在逻辑,提升文本解读深度。考查学生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含义的理解,以及对文中关键语句的解读能力。
(3)考查学生对文本中人物行为动机和事件逻辑的分析能力,能否理解故事中的矛盾冲突和解决办法。通过分析这一情节,促使学生更深入理解故事中的矛盾冲突以及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加深对文本的整体理解和把握。
(4)通过对句子的分析,培养学生敏锐感知文本中人物情感变化的能力,从细微的动作描写中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考查学生对人物动作描写所表达情感的理解,以及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情感的写作能力。
(5)考查学生对人物品质的分析和从文中寻找依据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理解人物形象的思维。引导学生建立从文本内容到人物品质的逻辑联系,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能够清晰地阐述人物品质与具体事例之间的因果关系。
(6)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能否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文中明确提到 “伏羲开始教大家捉鱼。没多久,差不多每个人都学会了这项本领”,结合前文 “他打定主意后就下河捉鱼” 以及当时的情境,可推断出在最初阶段,伏羲教大家的捉鱼方式就是用手捉鱼,这是他为解决人们吃不饱问题所采取的初步行动。所以第一个空应填 “用手捉鱼”。在龙王阻挠大家用手捉鱼后,故事进入了新的阶段。文中描述 “聪明的伏羲看见蜘蛛织网,心里突然开了窍。他急忙跑到山上找了一些藤条充当绳子,像蜘蛛织网那样把它们编成了一张粗糙的大网”,清晰地表明了伏羲是在观察蜘蛛织网捕食的过程中获得灵感,从而造出了渔网。这一系列情节的发展顺理成章,展现了伏羲的聪明才智和为解决问题积极探索的精神。因此,第二个空填 “观察蜘蛛织网捕食”。故答案为:用手捉鱼;观察蜘蛛织网捕食
12.“开了窍” 在这里是指伏羲想到了办法,找到了事情的关键,所以 “窍” 应选 “事情的关键” 这一义项。文章中明确描述了伏羲看到蜘蛛织网的过程,“只见它不紧不慢,绕着一个方向一圈又一圈地牵出细细的银丝,不一会儿就把圆圆的网织好了。蜘蛛把网织好后就跑到角落里躲了起来,没多一会儿,那些远远飞来的蚊子啊,苍蝇啊,都被网子网住了。蜘蛛这才不慌不忙地从角落里爬出来饱餐一顿”,随后 “聪明的伏羲看见蜘蛛织网,心里突然开了窍。他急忙跑到山上找了一些藤条充当绳子,像蜘蛛织网那样把它们编成了一张粗糙的大网”。从这些描述可以清晰地看出,伏羲 “开了窍” 指的就是他看到蜘蛛织网受到了启发,进而想出了用渔网捕鱼的方法,解决了龙王阻挠用手捉鱼后人们获取食物的难题。
故答案为:②;看到蜘蛛织网受到了启发,想出了用渔网捕鱼的方法
13.从文中乌龟丞相给龙王出主意的内容 “只要他们不喝干河水,就让他们去捉鱼,但是不许用手捉” 可以看出,其本来的作用是阻止人们用手捉鱼。而漏洞在于只说不许用手捉,没说不可以用工具捉鱼,这就给了伏羲想办法用渔网捕鱼的机会。
故答案为: 阻止人们用手捉鱼;没有说不可以用工具捉鱼。
14.①“赶紧俯下身”“小心地捧起”“飞奔回家” 这一系列紧凑且充满活力的动作,生动地展现出伏羲捕到鱼后内心的喜悦和急切与他人分享的心情;②仿写时,需围绕 “喜悦” 这一心情,通过连贯的动作描写来体现。
故答案为:喜悦;他回到家,看到妈妈买了他想要很久的玩具,他快步接过玩具,端详起来,还开心地对妈妈说了声“谢谢”。
15.文中 “他急忙跑到山上找了一些藤条充当绳子…… 网就做好了” 体现了伏羲的动手能力强,所以标注②;“龙王一走,伏羲靠着大树躺了下来…… 蜘蛛这才不慌不忙地从角落里爬出来饱餐一顿” 这部分内容体现了伏羲善于观察,所以标注③。
故答案为: 他急忙跑到山上找了一些藤条充当绳子,像蜘蛛织网那样把它们编成了一张粗糙的大网,然后又砍了两根木棍交叉起来,绑到网上,又拿了根长一些的木棍绑在中间,网就做好了。②;龙王一走,伏羲靠着大树躺了下来。这时正好是正午,阳光透过树叶洒落下来。两个树杈之间有个小小的蜘蛛正在织网。只见它不紧不慢,绕着一个方向一圈又一圈地牵出细细的银丝,不一会儿就把圆圆的网织好了。蜘蛛把网织好后就跑到角落里躲了起来,没多一会儿,那些远远飞来的蚊子啊,苍蝇啊,都被网子网住了。蜘蛛这才不慌不忙地从角落里爬出来饱餐一顿;③
16.题目要求想出除了用渔网之外解决 “不能用手捉鱼” 的难题的办法,根据生活常识和捕鱼知识,用鱼钩钓鱼是一种常见且合理的方法。
故答案为:用鱼钩钓鱼。
三、生活·习作(36分)
17.(2024四上·武侯期末)整本书阅读。
(1)这学期,你读过的关于中国神话的书籍是《   》。书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故事是《   》,用2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的特点:   、   。
(2)以下词语,使你想到了书中的哪个人物
勇敢———    无私———   
【答案】(1)中国古代神话;大禹治水;恪尽职守;舍己为人
(2)后羿;盘古
【知识点】其他中国名著
【解析】【分析】(1)《中国古代神话》是常见的中国神话书籍;“大禹治水” 是其中经典故事,根据自身阅读经历,选择熟悉的书籍和故事作答;大禹在治水过程中,三过家门而不入,全身心投入治水工作,体现了 “恪尽职守”;他为了拯救百姓免受洪水之灾,不惜牺牲个人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具有 “舍己为人” 的品质。
(2)后羿射日的故事中,面对天空中十个太阳给大地带来的灾难,后羿毫不畏惧,勇敢地拿起弓箭射落太阳,拯救了人类,所以 “勇敢” 让人联想到后羿;盘古开天辟地,他用自己的身体支撑天地,死后身体各个部分化为世间万物,将一切都奉献给了世界,这种行为体现了无私的精神,所以 “无私” 让人想到盘古。
故答案为:(1)中国古代神话;大禹治水;恪尽职守;舍己为人 ;(2)后羿;盘古
【点评】(1)考查学生对中国神话书籍的阅读量以及对其中故事的熟悉程度,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经典神话故事,积累文化知识。通过用四字词语概括故事主人公特点以及将特定品质与人物对应,考查学生对神话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从故事中提炼人物的核心品质。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神话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感受神话人物身上的精神品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8.(2024四上·武侯期末)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选一件你印象深刻的事情,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要求:⑴可以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个,也可以自拟题目;⑵将这件事有顺序地写下来,重点部分要写清楚;⑶书写工整,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那次,我哭了 一件奇怪的事 在学校“做生意”掌声
【答案】那次,我哭了
在我的记忆长河中,有一件事让我刻骨铭心,那次,我哭了。
那是一次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我满怀期待地报名参加,一心想要在舞台上展现自己。为了这次比赛,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在房间里反复练习演讲稿,从语音语调、肢体动作到表情管理,我都认真琢磨。
比赛那天,我信心满满地走上舞台。一开始,一切都很顺利,我流畅地讲述着内容。然而,突然,我大脑一片空白,忘记了接下来的台词。我站在台上,尴尬得满脸通红,台下的目光像聚光灯一样射向我,让我无所适从。慌乱之中,我勉强拼凑着讲完了后面的内容,匆匆走下舞台。
比赛结果公布,我没有获得任何奖项。那一刻,我的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我为自己的失误感到懊恼,为付出的努力没有得到回报而难过。
但在哭泣之后,我也开始反思。我明白了,一次的失败并不能定义我,重要的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这次经历让我更加坚强,也让我懂得了在面对挑战时,要保持更稳定的心态。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次作文的中心话题是 “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体裁为记叙文,要求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素材,通过叙述一件具体的事情,展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题干分析】材料意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细节,学会从日常琐事中发现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培养观察力和对生活的感悟能力。题目中的 “印象深刻” 强调事情对自己的触动,无论是情感上的冲击、认知上的改变,还是经历的独特性,都能成为印象深刻的原因。写作思路:是什么:明确要写的具体事件,比如 “那次,我哭了”,要交代清楚是因为什么事情而哭;“一件奇怪的事” 则要描述事情奇怪在哪里。为什么:思考这件事为什么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是因为事情的结果出乎意料,还是在事件中自己收获了成长等。怎么做:按照一定顺序,如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或时间顺序,详细叙述事件的经过,包括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作误区方面,学生容易出现详略不当的问题,比如平均用力,没有突出重点部分。作文开头可以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点明要写的事情,如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件奇怪的事,至今让我难以忘怀”;事例素材可从家庭、学校、社会等生活场景中选取;结尾可以总结这件事给自己带来的影响或感悟,升华主题,如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坚持的重要性,它将一直激励着我前行” 。
【立意提取】
1.那次考试,我明白了努力的意义:通过描述考试失利后努力学习,最终取得进步的经历,阐述努力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公交车上的温暖一幕:讲述在公交车上看到陌生人之间互相帮助的场景,展现人性的美好和社会的温暖。
【点评】选择学校演讲比赛忘词失利这一事件,符合 “印象深刻” 的要求,具有典型性,容易引发学生共鸣。对准备比赛的过程,如 “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在房间里反复练习演讲稿,从语音语调、肢体动作到表情管理,我都认真琢磨”,以及比赛时忘词的状态 “大脑一片空白,忘记了接下来的台词。我站在台上,尴尬得满脸通红” 等细节描写生动,使读者能感同身受。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叙述报名参赛、准备比赛、比赛失利、反思成长的过程,层次分明,逻辑连贯。开头点明 “那次,我哭了”,结尾通过反思成长升华主题,与开头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1 / 1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真卷
一、积累·运用(40分)
1.(2024四上·武侯期末)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kuān kuò jiāng yìng huàn xiǎng shū fu
jìng pèi bó zi wēi jī qiú ráo
2.(2024四上·武侯期末)照样子,写出汉字并组词。
蛙—洼(水洼) 暖—       笼—      
真—慎(慎重) 侯—       文—      
3.(2024四上·武侯期末)下面每个词语中都有1个错别字,请圈出来,并改正在田字格里。
筋疲力竭 呼风晚雨 手舞足蹈
4.(2024四上·武侯期末)选择正确的注音或词语。(填序号)
(1)①xì ②jì
拇指姑娘用裙子上的飘带把蝴蝶系   在树叶上。
(2)①报复 ②抱负
魏校长没有想到,一个小孩子居然有这样的   和胸怀。
5.(2024四上·武侯期末)按要求写句子。
(1)仿照例子,改写句子。
那条狗高兴、紧张、发怒的时候都叫。
那条狗高兴的时候叫,紧张的时候叫,发怒的时候也叫。眼前是一片沙漠,没有水、树和人烟。
(2)冬冬的钢笔不出墨水了,他用力一甩,墨水甩到了丁丁的校服上。这时丁丁会对冬冬说:   (用反问句)
(3)从“碰钉子、栽跟头、敲边鼓、挑大梁”几个词语中选择一个,说说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它。
(4)正确、工整地抄写下面的句子。
园里的花朵是它们的家吗 花朵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
6.(2024四上·武侯期末)根据积累填空。
(1)《暮江吟》的作者是唐朝诗人   ,诗句“   九月初三夜,露似   月似弓”写出了对美景的赞叹。
(2)《精卫填海》是个神话故事,从“常衔   之木石,以堙于   ”一句可以看出精卫坚持不懈的精神。
(3)“   则裕,   则小”这句话的意思是喜欢问问题就会知识渊博,自以为是就会变得狭隘。
(4)我积累了描写人精神风貌的四字词语,如慈眉善目、   、   等。
二、阅读·理解(24分)
(2024四上·武侯期末)阅读《陀螺》选文,完成练习。
我的陀螺刚一露面,就招来了一顿嘲笑。的确,在各色帅气的陀螺面前,它长得不伦不类,该平的地方不平,该尖的地方不尖,看不出一丝一毫与同伴相斗的能力。这使我士气大减,只是在一旁抽打,不敢向任何人(挑战 挑衅)。
然而世间许多事都是不可预料的,追求“和平”只是我的个人愿望,小伙伴们不甘寂寞,一个大陀螺的主人开始傲慢地向我(挑战 挑衅)。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我的“鸭蛋”则不动声色地闪躲。一次次冲击,一次次闪躲,终于无法避开,它们狠狠地撞上了!
奇怪的是,我的陀螺个头小,却顽强得出奇! 明明被撞翻在一边,一扭身又照样旋转起来。它圆头圆脑,好像上下左右都能找到支撑点似的。结果呢,大陀螺在这个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对手面前,彻底溃(guì kuì)败了。
7.在文中选择正确的词语和注音。(共3处)
8.为词语加上引号,有时会改变词语的意思。文中“追求‘和平’”的意思是   ,“鸭蛋”则是指   。
9.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从加点部分可以看出,作者将陀螺当作人来写。运用同样的方法,改写下面的句子。
我的小陀螺撞翻了大陀螺。
改写:   
10.新思维开放探究以下两个句子都写出了作者对自己陀螺的感受。比一比,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刚露面时:它长得不伦不类,该平的地方不平,该尖的地方不尖,看不出一丝一毫与同伴相斗的能力。
打不败时:它圆头圆脑,好像上下左右都能找到支撑点似的。
(2024四上·武侯期末)阅读《伏羲造渔网》,完成练习。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世间一天比一天热闹起来。刚开始,人们只知道采摘树上的果子来充饥,后来慢慢地会猎取一些野物。若是打不到野物,就只能饿肚子。能不能填饱肚子成了人们的一个大问题。
伏羲看到这些,心里特别难受。他想:要是总这样下去,岂不是要饿死一些人吗 他冥思苦想了三天三夜也没想出填饱肚子的好方法。
这天,伏羲在河边转悠,突然扑通一声,他看到一条又肥又大的鲤鱼从水里跳起来,蹦得很高。伏羲心里一阵高兴,他想:这些鲤鱼又大又肥,弄来吃不是很好吗 ①他打定主意后就下河捉鱼。
伏羲把鱼肉撕下来分给大家吃,大家吃了,都觉得味道不错。伏羲说:“既然好吃,那以后我们就动手捉鱼,这样我们就不用担心会饿肚子了。”
伏羲开始教大家捉鱼。没多久,差不多每个人都学会了这项本领。
正当伏羲和大伙儿高兴的时候,龙王忽然带了乌龟丞相跑来兴师问罪。他对伏羲说:“你好大胆子! 竟敢来捉我的龙子龙孙,赶快给我住手!”
伏羲理直气壮地反问龙王:“你不准我们捉鱼,那我们吃什么 ”
龙王气冲冲地说:“我不管你们吃什么,只要别再来捉我的龙子龙孙就行!”
伏羲想了想,说:“好啊,我们不捉,以后我们饿了就来喝水,把水喝干,那你们水族也活不了。”
乌龟丞相给龙王出了个主意:“你和他们定个规矩,只要他们不喝干河水,就让他们去捉鱼,但是不许用手捉。”
伏羲听了,想了想,就同意了。
龙王一走,伏羲靠着大树躺了下来。这时正好是正午,阳光透过树叶洒落下来。两个树杈之间有个小小的蜘蛛正在织网。只见它不紧不慢,绕着一个方向一圈又一圈地牵出细细的银丝,不一会儿就把圆圆的网织好了。蜘蛛把网织好后就跑到角落里躲了起来,没多一会儿,那些远远飞来的蚊子啊,苍蝇啊,都被网子网住了。蜘蛛这才不慌不忙地从角落里爬出来饱餐一顿。
聪明的伏羲看见蜘蛛织网,心里突然开了窍。他急忙跑到山上找了一些藤条充当绳子,像蜘蛛织网那样把它们编成了一张粗糙的大网,然后又砍了两根木棍交叉起来,绑到网上,又拿了根长一些的木棍绑在中间,网就做好了。
他把网拿到河边往河里一放,自己就站在岸边,手里握着长棍静静地等候着。隔了一会儿,伏羲把网往上一拉,哎哟,网里净是些欢蹦乱跳的鱼! 伏羲赶紧俯下身,小心地捧起鱼,飞奔回家去了。
伏羲把结网的方法教给大伙儿。渐渐地,编网捕鱼的人越来越多,大伙儿再也不缺吃的了。
11.伏羲为了解决人们吃不饱的问题,先教大家   ,在龙王阻挠的情况下,他   ,造出了渔网,最终解决了人们填不饱肚子的问题。
12.“开了窍”的“窍”有两个义项:①窟窿,孔洞;②事情的关键。本文中的“窍”应选择第   个义项。(填序号)文中伏羲“开了窍”是指   。
13.疑难点乌龟丞相出的主意本来是想起到什么作用 这个主意有什么漏洞
14.读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伏羲赶紧俯下身,小心地捧起鱼,飞奔回家去了。
①句子表现了伏羲   的心情。
②我也能仿照着写一句话,用几个动作来表现同样的心情:   
15.伏羲之所以能解决人们吃不饱的问题,是因为他具有以下品质。仿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为后两个品质找到依据,勾画下来,并把对应的编号批注在句子旁边。
①爱动脑筋 ②动手能力强 ③善于观察
16.你还能想到其他办法解决“不能用手捉鱼”的难题吗
三、生活·习作(36分)
17.(2024四上·武侯期末)整本书阅读。
(1)这学期,你读过的关于中国神话的书籍是《   》。书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故事是《   》,用2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的特点:   、   。
(2)以下词语,使你想到了书中的哪个人物
勇敢———    无私———   
18.(2024四上·武侯期末)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选一件你印象深刻的事情,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要求:⑴可以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个,也可以自拟题目;⑵将这件事有顺序地写下来,重点部分要写清楚;⑶书写工整,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那次,我哭了 一件奇怪的事 在学校“做生意”掌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宽阔;僵硬;幻想;舒服;敬佩;脖子;危机;求饶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 kuān kuò 应为宽阔; jiāng yìng 应为僵硬; huàn xiǎng 应为幻想; shū fu 应为舒服; jìng pèi 应为敬佩; bó zi 应为脖子; wēi jī 应为危机; qiú ráo 应为求饶
故答案为: 宽阔;僵硬;幻想;舒服;敬佩;脖子;危机;求饶
【点评】考查学生的拼音辨识能力与词语书写能力。通过给出拼音,要求学生根据拼音正确地填写相应的汉字词语。此类题型常见于语文学习中的基础知识部分,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拼音与汉字的对应关系,同时提升他们的识字能力与语感。
2.【答案】缓;缓慢;茏;葱茏;喉;喉咙;纹;波纹
【知识点】词语搭配
【解析】【分析】“暖” 字将 “日” 字旁换成 “纟”,构成 “缓” 字。组词“缓慢” ;“笼 — 茏(葱茏)”:把 “笼” 的 “竹” 字头换成 “艹” 头,成为 “茏” 字。组词“葱茏”;“侯 — 喉(喉咙)”:在 “侯” 字左边加上 “口” 字旁,组成 “喉” 字。组词“喉咙” ;“文 — 纹(波纹)”:在 “文” 字左边加上 “纟”,形成 “纹” 字。组词“波纹” ;
故答案为:缓;缓慢;茏;葱茏;喉;喉咙;纹;波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结构和构字规律的理解与运用能力。通过让学生对给定汉字进行变形并组词,检验学生是否明白形声字通过改变形旁可以创造新字,以及新字与原字形、义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汉字构造的认识。
3.【答案】晚—唤
【知识点】汉字结构;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呼风晚雨:晚应为唤; 原指传说中的神仙道士施展法力能使天刮风下雨。后多比喻人具有支配大自然或社会的力量,能造成某种局势。也比喻坏人兴风作浪的破坏能力。
故答案为:晚—唤
【点评】考查的是词语的正确书写,要求考生从多个选项中辨别出完全正确书写的词语组合。其命题意图不仅在于考查学生对常见词汇的正确掌握,还注重对一些易混淆或容易出错的词语进行区分和识别。
4.【答案】(1)②
(2)②
【知识点】字音;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1)在 “拇指姑娘用裙子上的飘带把蝴蝶系在树叶上” 这句话中,“系” 表示打结、拴的意思,当 “系” 表达这个含义时,读音为 “jì”,所以此处应选②;
(2)“报复” 指对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进行反击,是一种负面的行为。而 “抱负” 指远大的志向、理想。句子中描述的是小孩子拥有的远大志向和胸怀,所以应该用 “抱负”,选②。
故答案为:(1)②;(2)②
【点评】(1)本题考查对多音字的正确认读与辨析能力。涉及的知识点是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下的读音区分,有助于准确把握汉字读音,提升汉语基础能力,避免在语言运用中出现读音错误 。
(2)本题考查对近义词语的辨析与正确运用能力。涉及的知识点是对字形相近、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词语的理解区分。这类题目考查对近义词细微差别把握,提升在具体语境中精准用词的能力,使语言表达更准确、恰当。
5.【答案】(1)眼前是一片沙漠,没有水,没有树,也没有人烟。
(2)难道你一定要在这里甩吗?
(3)示例1:挑大梁 一个人承担关键的任务,承担对全局有主要作用的工作时,用“挑大梁”这个词。(示例2:栽跟头 做事失败或者丢丑时,可以用“栽跟头”这个词。)
(4)园里的花朵是它们的家吗 花朵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
【知识点】句式转换;词汇运用;仿写
【解析】【分析】(1)参照例句,将原句中 “没有水、树和人烟” 这样把并列事物简单罗列的表述,改写成以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的句式,通过重复 “没有”,强化对沙漠中各种缺失要素的强调,突出其荒凉,依此完成改写;
(2)在冬冬墨水甩到丁丁校服这一情境下,反问句更能表达丁丁的不满与指责。“难道你一定要在这里甩吗?” 此反问句通过反问语气,实际意思是 “你不应该在这里甩”,增强了表达的力度,符合当时丁丁的情绪和情境需求;
(3)依据词语的常见语义和生活语言习惯来阐述使用场景。像 “挑大梁”,其语义核心就是在工作、活动等情境中,某人承担起关键、重要职责,所以在描述这类情况时会用到;“栽跟头” 指做事受挫、出丑,在遇到此类事件描述时会使用该词;
(4)严格按照汉字书写规范,保证每个字的笔画、结构书写正确,标点符号准确无误,字间距均匀,整体书写工整,从而完成句子抄写。
故答案为:(1)眼前是一片沙漠,没有水,没有树,也没有人烟;(2)难道你一定要在这里甩吗?(3)示例1:挑大梁 一个人承担关键的任务,承担对全局有主要作用的工作时,用“挑大梁”这个词。(示例2:栽跟头 做事失败或者丢丑时,可以用“栽跟头”这个词。);(4) 园里的花朵是它们的家吗 花朵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
【点评】(1)考查学生对句子结构变化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让学生明白不同句式对表达效果的影响,学会通过改变句式增强表达的丰富性与感染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写反问句的题目,考查学生在特定情境下运用合适句式准确表达情感的能力,使学生理解不同句式在交际中的作用,提高语言交际的灵活性与准确性,增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语言应对能力。
(3)对词语使用场景的说明,考查学生对俗语含义的理解以及在实际情境中运用俗语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储备,加深对汉语俗语文化的理解,提升学生运用俗语准确表达思想的能力。
(4)抄写句子旨在考查学生的书写基本功,包括对汉字书写规范的遵循、书写的工整度与认真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6.【答案】(1)白居易;可怜;真珠
(2)西山;东海
(3)好问;自用
(4)眉清目秀;神采奕奕
【知识点】词汇运用;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出自白居易的《暮江吟》,诗句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其中 “可怜” 意为可爱,描绘出九月初三夜晚的美好,“真珠” 即珍珠,形象地写出露珠圆润晶莹的状;
(2)由《精卫填海》可知精卫填海的具体行为,即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展现出精卫日复一日、坚持不懈地衔石填海的精神;
(3)“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出自《尚书》,其含义是倡导人们要善于提问,避免自以为是;
(4)根据积累写出符合题意的四字词语
故答案为:(1)白居易;可怜;珍珠;(2)西山;东海;(3)好问;自用;(4)眉清目秀;神采奕奕
【点评】(1)考查学生对经典古诗词的背诵、理解和记忆能力。通过对《暮江吟》的填空,让学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体会古代文学的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审美能力。
(2)《精卫填海》的填空,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情况,强化对神话故事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感受神话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和不畏困难的精神品质。
(3)“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这类名句的考查,一方面检验学生对古代经典名句的积累量,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善于提问、虚心学习。
(4)要求填写描写人精神风貌的四字词语,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和运用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储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能够更加准确、生动地描绘人物形象。
【答案】7.挑战;挑衅;kuì
8.各自抽打自己的陀螺游戏;叔叔送给“我”的丑陀螺
9.我圆头圆脑的小陀螺把摇头晃脑的大陀螺撞翻了。
10.两句的心情不一样。第一句觉得陀螺没有战斗力,而且不伦不类,当时“我”的心情是尴尬难过的。第二句写出了小陀螺战胜大陀螺的情景,表达了“我”对陀螺的喜爱之情。
【知识点】字音;双引号的作用;拟人修辞手法;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点评】(1)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以及对汉字字音的准确掌握。让学生理解不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恰当用法,提升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同时强化对汉字读音的记忆。
(2)理解文中特殊词语的含义,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细致解读能力。引导学生明白词语在不同语境中可能具有特殊意义,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含义的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让学生学会通过赋予物体人的特征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提升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增强写作能力。
(4)考查学生对文本情感的感知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从文字描述中体会作者情感变化的能力,提升对文学作品的感悟深度,增强文学鉴赏能力。
7.“挑战” 通常指主动向对方发起竞赛、比试等,是一种相对友好且带有竞争意味的行为,“挑衅” 则带有故意找茬、引发冲突的恶意。文中 “我” 只是不敢主动与他人比试,所以用 “挑战”;而大陀螺的主人是带着傲慢且不友好的态度,所以用 “挑衅”;“溃” 在 “溃败” 一词中,读音为 “kuì”。
故答案为: 挑战;挑衅;kuì
8.结合前文 “只是在一旁抽打,不敢向任何人挑战” 可知,“我” 只是想自己玩自己的陀螺,不与他人争斗,所以 “追求‘和平’” 指各自抽打自己的陀螺游戏;根据前文 “我的陀螺刚一露面…… 它长得不伦不类” 以及后文描述它与大陀螺战斗的情节可知,“鸭蛋” 是叔叔送给 “我” 的丑陀螺。
故答案为:各自抽打自己的陀螺游戏;叔叔送给“我”的丑陀螺
9.原句画横线部分将陀螺当作人来写,如 “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不动声色” 等赋予了陀螺人的动作和神态。改写 “我的小陀螺撞翻了大陀螺” 时,为体现拟人手法,可添加 “圆头圆脑” 形容小陀螺,“摇头晃脑” 形容大陀螺,让句子更具拟人化特点。
故答案为: 我圆头圆脑的小陀螺把摇头晃脑的大陀螺撞翻了。
10.第一句从 “不伦不类”“看不出一丝一毫与同伴相斗的能力” 等表述,能明显感受到作者因陀螺外观不好看且看似无战斗力而产生的尴尬难过心情;第二句 “圆头圆脑”“好像上下左右都能找到支撑点似的” 描绘出小陀螺在战斗中的顽强,结合它战胜大陀螺的情节,可体会到作者此时对陀螺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两句的心情不一样。第一句觉得陀螺没有战斗力,而且不伦不类,当时“我”的心情是尴尬难过的。第二句写出了小陀螺战胜大陀螺的情景,表达了“我”对陀螺的喜爱之情。
【答案】11.用手捉鱼;观察蜘蛛织网捕食
12.②;看到蜘蛛织网受到了启发,想出了用渔网捕鱼的方法
13.阻止人们用手捉鱼。
没有说不可以用工具捉鱼。
14.喜悦;他回到家,看到妈妈买了他想要很久的玩具,他快步接过玩具,端详起来,还开心地对妈妈说了声“谢谢”。
15.他急忙跑到山上找了一些藤条充当绳子,像蜘蛛织网那样把它们编成了一张粗糙的大网,然后又砍了两根木棍交叉起来,绑到网上,又拿了根长一些的木棍绑在中间,网就做好了。②;龙王一走,伏羲靠着大树躺了下来。这时正好是正午,阳光透过树叶洒落下来。两个树杈之间有个小小的蜘蛛正在织网。只见它不紧不慢,绕着一个方向一圈又一圈地牵出细细的银丝,不一会儿就把圆圆的网织好了。蜘蛛把网织好后就跑到角落里躲了起来,没多一会儿,那些远远飞来的蚊子啊,苍蝇啊,都被网子网住了。蜘蛛这才不慌不忙地从角落里爬出来饱餐一顿;③
16.用鱼钩钓鱼。
【知识点】神话故事阅读;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点评】(1)检验学生从文本中精准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能否快速梳理出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与关键节点。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情节的概括和理解能力,能否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来梳理事情发展的过程。
(2)通过对 “开了窍” 这一关键表述的理解,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把握人物的思维转变和情节发展的内在逻辑,提升文本解读深度。考查学生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含义的理解,以及对文中关键语句的解读能力。
(3)考查学生对文本中人物行为动机和事件逻辑的分析能力,能否理解故事中的矛盾冲突和解决办法。通过分析这一情节,促使学生更深入理解故事中的矛盾冲突以及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加深对文本的整体理解和把握。
(4)通过对句子的分析,培养学生敏锐感知文本中人物情感变化的能力,从细微的动作描写中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考查学生对人物动作描写所表达情感的理解,以及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情感的写作能力。
(5)考查学生对人物品质的分析和从文中寻找依据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理解人物形象的思维。引导学生建立从文本内容到人物品质的逻辑联系,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能够清晰地阐述人物品质与具体事例之间的因果关系。
(6)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能否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文中明确提到 “伏羲开始教大家捉鱼。没多久,差不多每个人都学会了这项本领”,结合前文 “他打定主意后就下河捉鱼” 以及当时的情境,可推断出在最初阶段,伏羲教大家的捉鱼方式就是用手捉鱼,这是他为解决人们吃不饱问题所采取的初步行动。所以第一个空应填 “用手捉鱼”。在龙王阻挠大家用手捉鱼后,故事进入了新的阶段。文中描述 “聪明的伏羲看见蜘蛛织网,心里突然开了窍。他急忙跑到山上找了一些藤条充当绳子,像蜘蛛织网那样把它们编成了一张粗糙的大网”,清晰地表明了伏羲是在观察蜘蛛织网捕食的过程中获得灵感,从而造出了渔网。这一系列情节的发展顺理成章,展现了伏羲的聪明才智和为解决问题积极探索的精神。因此,第二个空填 “观察蜘蛛织网捕食”。故答案为:用手捉鱼;观察蜘蛛织网捕食
12.“开了窍” 在这里是指伏羲想到了办法,找到了事情的关键,所以 “窍” 应选 “事情的关键” 这一义项。文章中明确描述了伏羲看到蜘蛛织网的过程,“只见它不紧不慢,绕着一个方向一圈又一圈地牵出细细的银丝,不一会儿就把圆圆的网织好了。蜘蛛把网织好后就跑到角落里躲了起来,没多一会儿,那些远远飞来的蚊子啊,苍蝇啊,都被网子网住了。蜘蛛这才不慌不忙地从角落里爬出来饱餐一顿”,随后 “聪明的伏羲看见蜘蛛织网,心里突然开了窍。他急忙跑到山上找了一些藤条充当绳子,像蜘蛛织网那样把它们编成了一张粗糙的大网”。从这些描述可以清晰地看出,伏羲 “开了窍” 指的就是他看到蜘蛛织网受到了启发,进而想出了用渔网捕鱼的方法,解决了龙王阻挠用手捉鱼后人们获取食物的难题。
故答案为:②;看到蜘蛛织网受到了启发,想出了用渔网捕鱼的方法
13.从文中乌龟丞相给龙王出主意的内容 “只要他们不喝干河水,就让他们去捉鱼,但是不许用手捉” 可以看出,其本来的作用是阻止人们用手捉鱼。而漏洞在于只说不许用手捉,没说不可以用工具捉鱼,这就给了伏羲想办法用渔网捕鱼的机会。
故答案为: 阻止人们用手捉鱼;没有说不可以用工具捉鱼。
14.①“赶紧俯下身”“小心地捧起”“飞奔回家” 这一系列紧凑且充满活力的动作,生动地展现出伏羲捕到鱼后内心的喜悦和急切与他人分享的心情;②仿写时,需围绕 “喜悦” 这一心情,通过连贯的动作描写来体现。
故答案为:喜悦;他回到家,看到妈妈买了他想要很久的玩具,他快步接过玩具,端详起来,还开心地对妈妈说了声“谢谢”。
15.文中 “他急忙跑到山上找了一些藤条充当绳子…… 网就做好了” 体现了伏羲的动手能力强,所以标注②;“龙王一走,伏羲靠着大树躺了下来…… 蜘蛛这才不慌不忙地从角落里爬出来饱餐一顿” 这部分内容体现了伏羲善于观察,所以标注③。
故答案为: 他急忙跑到山上找了一些藤条充当绳子,像蜘蛛织网那样把它们编成了一张粗糙的大网,然后又砍了两根木棍交叉起来,绑到网上,又拿了根长一些的木棍绑在中间,网就做好了。②;龙王一走,伏羲靠着大树躺了下来。这时正好是正午,阳光透过树叶洒落下来。两个树杈之间有个小小的蜘蛛正在织网。只见它不紧不慢,绕着一个方向一圈又一圈地牵出细细的银丝,不一会儿就把圆圆的网织好了。蜘蛛把网织好后就跑到角落里躲了起来,没多一会儿,那些远远飞来的蚊子啊,苍蝇啊,都被网子网住了。蜘蛛这才不慌不忙地从角落里爬出来饱餐一顿;③
16.题目要求想出除了用渔网之外解决 “不能用手捉鱼” 的难题的办法,根据生活常识和捕鱼知识,用鱼钩钓鱼是一种常见且合理的方法。
故答案为:用鱼钩钓鱼。
17.【答案】(1)中国古代神话;大禹治水;恪尽职守;舍己为人
(2)后羿;盘古
【知识点】其他中国名著
【解析】【分析】(1)《中国古代神话》是常见的中国神话书籍;“大禹治水” 是其中经典故事,根据自身阅读经历,选择熟悉的书籍和故事作答;大禹在治水过程中,三过家门而不入,全身心投入治水工作,体现了 “恪尽职守”;他为了拯救百姓免受洪水之灾,不惜牺牲个人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具有 “舍己为人” 的品质。
(2)后羿射日的故事中,面对天空中十个太阳给大地带来的灾难,后羿毫不畏惧,勇敢地拿起弓箭射落太阳,拯救了人类,所以 “勇敢” 让人联想到后羿;盘古开天辟地,他用自己的身体支撑天地,死后身体各个部分化为世间万物,将一切都奉献给了世界,这种行为体现了无私的精神,所以 “无私” 让人想到盘古。
故答案为:(1)中国古代神话;大禹治水;恪尽职守;舍己为人 ;(2)后羿;盘古
【点评】(1)考查学生对中国神话书籍的阅读量以及对其中故事的熟悉程度,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经典神话故事,积累文化知识。通过用四字词语概括故事主人公特点以及将特定品质与人物对应,考查学生对神话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从故事中提炼人物的核心品质。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神话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感受神话人物身上的精神品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8.【答案】那次,我哭了
在我的记忆长河中,有一件事让我刻骨铭心,那次,我哭了。
那是一次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我满怀期待地报名参加,一心想要在舞台上展现自己。为了这次比赛,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在房间里反复练习演讲稿,从语音语调、肢体动作到表情管理,我都认真琢磨。
比赛那天,我信心满满地走上舞台。一开始,一切都很顺利,我流畅地讲述着内容。然而,突然,我大脑一片空白,忘记了接下来的台词。我站在台上,尴尬得满脸通红,台下的目光像聚光灯一样射向我,让我无所适从。慌乱之中,我勉强拼凑着讲完了后面的内容,匆匆走下舞台。
比赛结果公布,我没有获得任何奖项。那一刻,我的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我为自己的失误感到懊恼,为付出的努力没有得到回报而难过。
但在哭泣之后,我也开始反思。我明白了,一次的失败并不能定义我,重要的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这次经历让我更加坚强,也让我懂得了在面对挑战时,要保持更稳定的心态。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次作文的中心话题是 “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体裁为记叙文,要求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素材,通过叙述一件具体的事情,展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题干分析】材料意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细节,学会从日常琐事中发现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培养观察力和对生活的感悟能力。题目中的 “印象深刻” 强调事情对自己的触动,无论是情感上的冲击、认知上的改变,还是经历的独特性,都能成为印象深刻的原因。写作思路:是什么:明确要写的具体事件,比如 “那次,我哭了”,要交代清楚是因为什么事情而哭;“一件奇怪的事” 则要描述事情奇怪在哪里。为什么:思考这件事为什么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是因为事情的结果出乎意料,还是在事件中自己收获了成长等。怎么做:按照一定顺序,如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或时间顺序,详细叙述事件的经过,包括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作误区方面,学生容易出现详略不当的问题,比如平均用力,没有突出重点部分。作文开头可以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点明要写的事情,如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件奇怪的事,至今让我难以忘怀”;事例素材可从家庭、学校、社会等生活场景中选取;结尾可以总结这件事给自己带来的影响或感悟,升华主题,如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坚持的重要性,它将一直激励着我前行” 。
【立意提取】
1.那次考试,我明白了努力的意义:通过描述考试失利后努力学习,最终取得进步的经历,阐述努力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公交车上的温暖一幕:讲述在公交车上看到陌生人之间互相帮助的场景,展现人性的美好和社会的温暖。
【点评】选择学校演讲比赛忘词失利这一事件,符合 “印象深刻” 的要求,具有典型性,容易引发学生共鸣。对准备比赛的过程,如 “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在房间里反复练习演讲稿,从语音语调、肢体动作到表情管理,我都认真琢磨”,以及比赛时忘词的状态 “大脑一片空白,忘记了接下来的台词。我站在台上,尴尬得满脸通红” 等细节描写生动,使读者能感同身受。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叙述报名参赛、准备比赛、比赛失利、反思成长的过程,层次分明,逻辑连贯。开头点明 “那次,我哭了”,结尾通过反思成长升华主题,与开头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