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自主学习单
1、课前预习(基础性目标)
1、走近作者: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经历,完成填空:
司马光(1019―1086),字_______,陕州夏县人。_______杰出的_______家、_______家和散文家,世称“________”。自幼嗜学,尤喜《左氏春秋》;及长,学识更为渊博。他在政治上是保守派,顽固反对王安石变法。后退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__________的编撰。后任尚书左仆射(yè)(即宰相),上任后立即废除新法,不久辞世,谥号_______。
2、作家作品:
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完成填空:
《资治通鉴》简称为《通鉴》,全书_______卷,是我国________________(体例),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记载了从_______到_______共1362年间的史事。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故命名为《资治通鉴》。对《资治通鉴》的称誉,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初读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划分节奏。
①为下列字标上正确的读音:
卿( ) 岂( ) 邪( ) 更( ) 遂( )
②小组讨论,划分节奏: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多种方式朗读:
提示:个人展示读、角色扮演读、齐读感悟。
2、 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提示:翻译课文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
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补:补充省略部分,使其意思完整。
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小组代表接龙翻译课文,填写重点字词。
卿:________________。 当涂:________________。
辞:________________。 治经:________________。
博士:________________。 涉猎:________________。
往事:________________。 乃:________________。
及:________________。 才略:________________。
非复:________________。 见事:________________。
二、梳理文言知识,完成填空练习 (基础性目标)
①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古今异义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古义: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
博士: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
及鲁肃过寻阳 及:古义: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
即更刮目相待 更:古义: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
但当涉猎 但:古义: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
见往事耳 往事:古义: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
③一词多义:
当:但当涉猎 ( )
当涂掌事 ( )
见:见往事耳 (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事:当涂掌事 ( )
见往事耳 ( )
④特殊句式:
非复吴下阿蒙 ( )
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蒙辞以军中多务 ( )
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友而别 ( )
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语气词:
邪: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耳: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乎: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成语积累:
吴下阿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士别三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分析人物形象(拓展性目标)
请大家用“从__________(典型事件)中,我感受到了一个__________(人物)”的句式分析人物形象。
【注意】可从正面(描写手法)和侧面(次要人物烘托)角度思考。
四、探究文章主题和启示(挑战性目标)
1、是什么改变了吕蒙的命运,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何启示?
2、从孙权和鲁肃的身上,你又获得了哪些启示?
孙权:
鲁肃:
五、学以致用:小华同学认为学习没有意思,尤其是不喜欢学习语文。作为他的好朋友,该如何劝说他呢?请你用课上所学,劝说小华。
六、拓展延伸
拓展阅读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这篇文章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人受之于天虽异,但还得受之于人,否则就将复为众人,进而说明未受之于天者,本来就是众人,如果不受之于人,恐怕连作“众人”也难,而且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原创名校精品资源21世纪教育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