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他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列宁
“他是十九世纪俄国的巨人。”
——鲁迅
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文中人物及写作背景,掌握传记有关文体知识,积累重点字词。
整体把握作者思路,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品析文中精彩语句,把握托尔斯泰独特外貌特征,探索其精神世界。
作者介绍:
茨威格:奥地利著名作家、评论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曾获诺贝尔文学奖,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
代表作: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作家》《罗曼·罗兰》
人物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出生于贵族家庭,曾在自己的领地上进行改革农奴制度的尝试,乐于从事体力劳动,力图按照农民的方式生活
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写作背景:
1928年茨威格访间苏联,正值列夫·托尔斯泰100周年诞辰,他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感受到他为揭示社会现实,反对农奴制度所做出的努力。回国后,写成传记《三作家》
文体知识:
传记:一种记述人物生平的文学体裁,体征:真实性、文学性
分类:叙述人称(自传、他传)
创作方法(历史性传记、文学性创作)
初读课文
黝黑
yǒu
脸庞
páng
崎岖
qí
qū
平庸
yōng
愚钝
dùn
蒙昧
mèi
粲然
càn
胆怯
qiè
肖像
xiào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文中比喻皮肤粗糙。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诚惶诚恐:形容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
检查主要内容(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刻画外貌: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1—5)
描写眼睛:透过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
表现其深邃的精神世界
(6—9)
由表及里
层层深入
欲扬先抑
深入研读
读1-5自然段
思考:试着归纳各段描写托尔斯泰面部的哪些特征?(边读边画)
须发特点——浓密
面部轮廓——平庸
面部表情——阴沉
长相特点——平常普通
外貌与人们心中的形象形成巨大反差
平庸
普通
品析句子: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基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比喻,夸张,把“须发”夸张地比作“热带森林”,“大胡子”比作“滔滔白浪”,极力铺排渲染,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他须发浓密的特点,使人印象深刻。
拓展:
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出”之一,是著名的雕塑家、画家和建筑家,也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生就一张乡野村夫的脸孔”为何用“陋屋”来比作外貌?
比喻,把脸部轮廓比作粗制滥造的小屋,生动形象地写出相貌的丑陋。
“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儿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要提到陀思妥耶夫斯基?
排比,对比。三个“找不到”构成排比,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面部表情。并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面部表情做对比,突出托尔斯泰面容的丑陋,毫无勇气与活力。并为下文揭示了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做铺垫。
拓展: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对人类心理和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至今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阅读和研究。
“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无法弥补,不是传播指挥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对于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明贬实褒,刻意强调托尔斯泰相貌的平庸,是为了突出它的智慧。
读6-9自然段
思考:试着归纳各段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哪些特征?(边读边画)
犀利的目光
眼睛里与藏着丰富的感情
眼睛的威力巨大
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
犀利
深邃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比喻,夸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目光犀利,且富有洞察力。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
比喻,揭示托尔斯泰的作品来自对社会人间百态的观察。
写作特色:
欲扬先抑
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传神的外貌描写
主旨:
本文通过对托尔斯泰外貌的细致刻画,为我们展现他独特的外貌特征,揭示其深邃的精神世界,表达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