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集云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返校考科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集云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返校考科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2-13 08:38:38

文档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集云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返校考科学试题
1.(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只吃肉,不吃蔬菜 B.不吸烟、不酗酒、远离毒品
C.不运动,多看书 D.不与父母交流、痴迷网络游戏
【答案】B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1)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和发育的黄金时期,生理和心理等方面都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2)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解答】A、只吃肉类,不吃蔬菜,会造成营养失衡,对健康不利,故A错误。
B、不吸烟、不酗酒、远离毒品,都对身体有益,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故B正确。
C、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利于身心健康,多读书能丰富自己的知识,有利于身心发展,故C错误。
D、不与父母交流,会造成性格孤僻,不利于身心健康,痴迷网络游戏,放任自己,会丧失斗志,损害身体健康,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我国科考队于2023年5月在珠峰地区再次发现“喜马拉雅鱼龙”化石,珠峰地区出现海洋生物化石的可能原因是(  )
A.海平面下降 B.地壳运动 C.大陆漂移 D.人类活动
【答案】B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的形态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变化之中,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可以变成海洋。
【解答】喜马拉雅山脉上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这说明了喜马拉雅山脉在很久以前曾经是海洋,后来经过地壳变动抬升为陆地。
故答案为:B。
3.(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2024年3月,我国植物学家在大别山区开展植物多样性科学考察时,收集了某种植物的花、果和种子等信息,确认其是一种植物的新物种,命名为大别山天门冬(如图)。该植物属于(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被子植物
【答案】D
【知识点】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对植物进行分类,主要是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从中发现它们共同的或不同的特征,从而确定它们的亲缘关系。花、果实、种子是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因为它们的形态和结构比较稳定,生存时间短,受环境影响小。
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主要特征: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种子有果皮包被;受精过程不需要水,具有双受精现象;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解答】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根据题意科考人员对其进行了长期观察,采集了该植物的花、果实等并进行了研究,可判断此植物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规范的实验操作有助于达成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操作中规范的是(  )
A.测量体积 B.滴加液体
C.倾倒液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A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A、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D、根据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操作要求进行分析。
【解答】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图示操作正确;
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C、向试管中倒入液体,试管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未倒放,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二氧化硫,为防止污染空气,集气瓶的底部要放少量的水,以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不能使用沙子,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故答案为:A。
5.(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2024年1月,我国自主研制的“引力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创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纪录。固体火箭推进剂中加入硝酸钾,硝酸钾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规律进行分析。
【解答】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硝酸钾(KNO3)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为-2价,

故答案为:C。
6.(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小科在鉴别氢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四瓶无色气体时,对它们的部分性质进行归纳梳理并编制了检索表(如图)。检索表中R代表的是(  )
A.氢气 B.氮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根据表中的信息,结合氢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在氢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四种无色气体中,氢气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氮气没有可燃性,也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由表中信息可知,R指的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D。
7.(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小科用透明塑料盒设计了一个昆虫标本观察器,在盒底上放标本,盒盖上阴影处(如图)最好应嵌入一枚(  )
A.平面镜 B.玻璃板 C.凸透镜 D.凹透镜
【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把小的物体放大便于观察,就是放大镜,放大镜实际上是一个凸透镜,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在盒底上放标本,为了看清标本,需要将标本放大,所以需要一个凸透镜;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放大物体;玻璃板不能放大物体;凹透镜成的是缩小的虚像,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8.(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小科在爸爸的带领下进行了多项劳动,下列科学知识解释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劳动内容 劳动方法 科学知识解释
A 浇水 给绿植浇水 植物呼吸作用需要大量水
B 晾衣 将衣服晾在通风处 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越大,蒸发越快
C 生火 往炉灶内吹气或用扇子扇 加速空气流动增加氧气助燃
D 除尘 用干毛巾擦拭插座上的灰尘 干毛巾擦拭,避免触电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安全用电原则
【解析】【分析】A、根据水在植物体内的作用进行分析;
B、根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进行分析;
C、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D、根据触电及触电事故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A、给绿植浇水不是因为植物呼吸作用需要大量水,而是因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水分参与。 浇水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满足植物的光合作用需求。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水分的参与,故A解释不合理;
B、将衣服晾在通风处,通风处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越大,蒸发越快,则衣服干的更快,故B解释合理;
C、往炉灶内吹气或用扇子扇,可以加速空气流动,增加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促进燃烧,故C解释合理;
D、除尘用干毛巾擦拭插座上的灰尘,避免发生触电危险,故D解释合理;
故答案为:A。
9.(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小科利用如图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通过注射器的刻度变化来计算气体体积。若要继续探究水的组成,还应获取的信息(  )
A.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注射器内的气体成分
C.实验时的通电时间 D.通过电极的电流大小
【答案】B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
【解答】A、NaOH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会影响反应的速率,与探究水的组成无关,不符合题意;
B、若要通过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需要知道甲、乙两端产生的是何种气体,再根据气体的组成以及质量守恒定律来推断水的组成,符合题意;
C、实验时的通电时间对探究水的组成不是关键因素,不符合题意;
D、通过电极的电流大小对确定水的组成没有直接帮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在足球运动中,足球入网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足球在飞行和触网时惯性不变
B.足球在飞行时受到脚的作用力和重力
C.触网前,足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D.触网时,足球对网的力大于网对足球的力
【答案】A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惯性
【解析】【分析】(1)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
(2)足球飞行时不受脚的作用力;
(3)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处于非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的力是非平衡力;
(4)一对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解答】A、足球的惯性仅与足球的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无关,即在飞行和触网时足球的惯性不变,故A正确;
B、足球在飞行时不受脚的作用力,仅受重力和空气阻力,故B错误;
C、根据生活经验知道,触网前,足球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这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所以足球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触网时足球对网的力和网对足球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1.(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科学方法是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中用到“转换法”的是(  )
A.图甲:模拟日食的实验
B.图乙:研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C.图丙: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D.图丁: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答案】B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声音传播的条件;压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分析】“转换法”是指在研究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时,将其转化为能够直接观察或测量的现象或量来研究的方法。
【解答】A、图甲模拟日食的实验,运用了实验法,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乙研究声音传播的条件,通过抽出气体后所听到闹铃的声音大小来得到,运用了转换法。故B符合题意;
C、图丙探究种子萌发与温度、空气、水分是否有关,运用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丁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2.(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密闭容器一正一反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同的不同液体,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和,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和。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据液体的质量相等,而后结合容器内的体积关系,可判断出容器内部液体的密度关系,而后据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计算即可;
(2)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自身的重力。
【解答】由图知道,液体的深度相同,正放容器内部液体的体积小于倒放容器内部液体的体积,故由知道,由于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所以
由p=ρgh知道,即
此时桌面所受杯子的压力等于杯和液体的总重力,由题知道,液体的质量相同,杯子的质量相同,可得总质量相同,即总重力相同,所以两杯对桌面的压力相同,即
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3.(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小科同学在完成“酸的性质”实验后,将试管①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③中(如图),若试管②中的碳酸钠溶液过量,烧杯③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无沉淀、无气泡 B.无沉淀、有气泡
C.有沉淀、无气泡 D.有沉淀、有气泡
【答案】A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要求和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解答】A、如果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后,稀盐酸过量,过量的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产生气泡,如果反应后稀盐酸仍然过量,则无沉淀,故选项不可能出现。
B、由A分析可知,可能出现无沉淀、有气泡现象,故选项可能出现。
C、有沉淀、无气泡,例如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后,恰好完全反应或氢氧化钙过量,碳酸钠能和氯化钙、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故选项可能出现。
D、有沉淀、有气泡,例如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后,稀盐酸过量,过量的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产生气泡,如果反应后稀盐酸完全反应,碳酸钠仍然过量,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故选项可能出现。
故答案为:A。
14.(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自动售货机可通过手机扫码(闭合)或扫脸(闭合),启动电动机完成自动售货。在光线较暗时光控开关自动闭合,接通灯泡照明。图中电路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通过手机扫码和投币都可以启动电动机完成自动售货,说明开关S1和开关S2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即为并联;再由照明灯泡与电动机工作时互不影响可知电动机与照明灯并联,且照明灯泡只由光控开关控制,据此分析进行解答。
【解答】由题意可知,通过手机扫码使开关闭合或通过投币使开关闭合,都能启动电动机完成自动售货,说明开关和开关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则开关和开关应并联,再与电动机串联;由题知,在光线较暗时光控开关自动闭合,接通灯泡照明(即灯泡只由光控开关控制),因灯泡与电动机工作时互不影响,则两用电器应并联;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一定条件下,未知物质X,在一密闭容器内发生化学反应,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质量 X 氧气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水
反应前的质量/g 6 12.8 0 0 0
反应后的质量/g 0 0 8.8 a 7.2
A.表中a值为3.8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C.物质X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 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由表中数据可知,a=6+12.8-8.8-7.2=2.8,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2.8g;
8.8g二氧化碳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含氧元素的质量为:8.8g-2.4g=6.4g;
2.8g一氧化碳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含氧元素的质量为:2.8g-1.2g=1.6g;
7.2g水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含氧元素的质量为:7.2g-0.8g=6.4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
则6g物质X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2.4g+1.2g=3.6g,含氢元素的质量为:0.8g,
含氧元素的质量为:6.4g+1.6g+6.4g-12.8g=1.6g,
所以x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则X的化学式可能是C3H8O;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8.8+a+7.2=6+12.8,a=2.8,选项错误;
B、根据表格数据,X和氧气反应后质量减少则是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一氧化碳反应后质量都增加,因此是生成物,则该反应是X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不属于一变多的形式,因此不是分解反应,选项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反应后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是,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是,水中氧元素的质量是,则X中氧元素的质量是,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选项错误;
D、x中氢元素的质量是,则碳元素的质量是,根据上述解析,X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个数比是,则X是C3H8O,根据化学方程式配平得化学方程式是,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16.(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2024年2月,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新飞行器名称公布,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在未来的载人登月任务中,将采用两枚长征十号运载火箭先后将两个飞行器送至地月转移轨道。
(1)“梦舟”和“揽月”进入环月轨道时进行交会对接,对接后,“揽月”相对于“梦舟”是   的,月球属于   (填“行星”、“卫星”或“恒星”);
(2)“揽月”在月面着陆前,需要减速。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填序号)。
①打开降落伞 ②面向月球一侧喷气 ③背向月球一侧喷气
【答案】静止;卫星;②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月球的概况;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分析】(1)根据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及行星与卫星的区别进行分析;
(2)根据月球表面的特点进行分析。
【解答】(1)[1] 对接后,“揽月”相对于“梦舟”位置不再发生变化,故是静止的。
[2]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太阳是一颗恒星,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行星,而月亮是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
(2)[3]“揽月”在月面着陆前,想减速,需要一个向上的力,所以需要面对月球向下喷射气体,气体对“揽月”的反作用力向上,故②符合题意,①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②。
17.(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2023年4月26日我国通过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如图,藏羚羊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保护动物。自2001年青藏铁路开工建设以来,铁路设计、施工的相关单位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为保护区藏羚羊的迁徙专门设置了动物通道,并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严禁惊扰藏羚羊等管理措施。
(1)珠穆朗玛峰的形成主要是板块   的结果(填“碰撞”或“张裂”);
(2)藏羚羊在分类上属于脊椎动物的   动物。
【答案】碰撞;哺乳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1)根据板块运动的相关知识分析解答。
(2)根据动物分类知识及哺乳动物的特征分析解答。
【解答】(1)珠移朗玛峰的形成主要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2)藏羚羊属于脊椎动物,藏羚羊体表被毛,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属于脊椎动物中的哺乳动物。
18.(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C919,是中国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中程干线客机,2023年5月28日,C919完成首次商业飞行。
(1)C919大范围采用铝锂合成材料,该材料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机翼设计成上凸下平的形状,飞机飞行时,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   (填“大”或“小”),在飞机离地加速爬升时,飞机受到的上下压力差   飞机受到的重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混合物;小;大于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根据合金材料的组成进行分析;
(2)根据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大进行分析。
【解答】(1)由两种或以上的成分组成物质属于混合物,因此铝锂合成材料属于混合物;
(2)飞机的机翼做成上凸下平的形状,飞机起飞时,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大,从而产生向上的压强差,且飞机受到的上下压力差大于飞机受到的重力,使飞机获得升力,飞机能够向上爬升。
19.(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2024年5月3日,我国成功发射嫦娥六号探测器,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某火箭助推剂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乙的化学式为   ;
(2)该反应的生成物   对大气造成污染(填“会”或“不会”);
(3)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则生成的丙、丁分子个数比为   。
【答案】(1)N2H4
(2)不会
(3)3:4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观察反应的微观过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解答】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
化学方程式为:;
(1)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1个乙分子由2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其化学式为N2H4;
(2)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为氮气和水,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3)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生成的丙、丁分子个数比为3:4。
(1)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1个乙分子由2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其化学式为N2H4;
(2)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为氮气和水,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3)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生成的丙、丁分子个数比为3:4。
20.(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生活中常见的牙刷可用于研究摩擦力相关的实验活动。
(1)小科将牙刷水平压在木板表面上,向右拉动牙刷,观察到牙刷的刷毛向左弯曲,如图甲,说明牙刷受到摩擦力的方向是   (填“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
(2)两支牙刷刷毛交叉压紧后能产生多大的摩擦力呢?如图乙,把6对涂上牙膏后的牙刷刷毛交叉压紧,并排固定后能吊起重为1500牛的物体,则每对牙刷间产生的摩擦力是   牛。如果撤去两边各一组牙刷,仍能吊起该重物,则剩下每对牙刷间的摩擦力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水平向左;250;变大
【知识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摩擦力是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其方向与发生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分析。
【解答】(1)向右拉动牙刷,有一个阻碍牙刷运动的力,这个力是摩擦力,刷毛向左弯曲,表明刷毛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水平向左的。
(2)[1]6对涂上牙膏后的牙刷刷毛交叉压紧,产生摩擦力,并排固定后能吊起重为1500牛的物体,根据二力平衡知识,摩擦力大小为1500牛,则每对牙刷间产生的摩擦力是.
[2]如果撤去两边各一组牙刷,仍能吊起该重物,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摩擦力仍等于重力,则剩下每对牙刷间的摩擦力将变大。
21.(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2023年9月7日中国科学家在《细胞—干细胞》杂志上发布,他们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和人类干细胞在试管内培养胚胎,一段时间后再将胚胎植入代孕母猪体内继续生长发育,最终得到对发育阶段而言功能正常的肾脏。这是世界首例,有朝一日可能有助于解决捐献器官短缺问题。
(1)人类干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位于   内(填细胞结构名称);
(2)在猪胚胎中加入人类干细胞来培育肾脏,主要是因为干细胞具有   功能;
(3)试管内培养一段时间后的胚胎应植入代孕母猪的   内继续生长发育。
【答案】细胞核;分裂、分化;子宫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解析】【分析】1、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2、细胞分裂: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细胞分化: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相似,都具有分裂能力,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如保护、营养、输导等功能,形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即细胞分。
【解答】(1)人类干细胞作为细胞的一种,其遗传物质主要位于细胞核内。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它包含了细胞的遗传信息,这些信息以DNA的形式存在,并通过基因来指导细胞的生长、发育和代谢等过程。
(2)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它们能够不断地分裂增殖,同时保持未分化的状态,即具有发育成多种组织细胞的潜能。在猪胚胎中加入人类干细胞来培育肾脏,正是利用了干细胞的这种分裂、分化功能。通过特定的条件诱导,人类干细胞可以在猪胚胎中分化为肾脏细胞,进而形成具有功能的肾脏组织。
(3)在试管内培养一段时间后的胚胎,需要植入到代孕母猪的子宫内继续生长发育。子宫是哺乳动物孕育新生命的场所,它提供了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和环境条件。因此,将试管内培养的胚胎植入代孕母猪的子宫内,是实现胚胎在体外培养后成功发育为个体的关键步骤。
22.(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是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赛场上,任子威以1分27秒获得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冠军的冲线瞬间。若以时间与路程的比值定义速度,则任子威比赛时的平均速度为   秒/米;
(2)观看天宫第二课堂后,很多同学对空间站“失重”环境很感兴趣。如图乙是同学们讨论在“失重”环境下进行的实验:用力将小球静止压在弹簧上方(小球和弹簧不相连),突然松手后(且不考虑空气阻力),则小球将   (填“静止”、“匀速直线运动”或“向上加速后匀速直线运动”);
(3)小科用如图丙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滑动变阻器规格未知,电源电压不变。小科将10欧定值电阻接入电路中,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到适当位置,电流表示数是0.4安,若第二次实验将20欧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就直接读出电流表的示数,该电流表示数I取值范围是   。
【答案】11.5;向上加速后匀速直线运动;0~0.2A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利用速度公式得出他在决赛中的平均速度;
(2)根据没有重力,只有弹力结合牛顿第一定律分析解答;
(3)根据欧姆定律结合滑动变阻器的可能得阻值分析解答。
【解答】(1)任子威比赛时的平均速度为
(2)在“失重”环境下,用力将小球静止压在弹簧上方,突然松手后,小球只受到竖直向上的弹簧弹力,将向上加速后匀速直线运动。
(3)当小科将10欧定值电阻接入电路中,电流表示数是0.4安时,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0, 则电源电压最小,是
若第二次实验将20欧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则直接读出电流表的示数,该电流表示数最大
所以,该电流表示数I取值范围是0~0.2A。
23.(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为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小科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①将毛巾铺在斜面和水平面上,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并记录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②用棉布、塑料板替换毛巾,重复上述实验。
(1)上述实验操作中,错误之处是   ;
(2)纠正错误后,重新进行实验。图乙是小车先后三次在水平面上运动时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由图可知:相同情况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改变的越   (填“快”或“慢”);
(3)若水平面光滑,小车再次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请在图乙中画出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像   ;
(4)下表是三位不同时代科学家在探索“力和运动关系”历程中提出的主要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序号 科学家 主要观点
1 亚里士多德 物体运动需要借助外力维持
2 伽利略 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力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
3 牛顿 一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A.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没有任何价值
B.伽利略认为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C.通过实验可以直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D.目前被认同的理论今后可能会被另一种理论取代
【答案】见解析;慢;;D
【知识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控制小车下滑到水平面的速度相同,结合实验目的回答;
(2)根据实验现象分析;
(3)根据(2)推理得出结论,据此作图;
(4)物体运动不需要外力维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出的。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只将毛巾、棉布、塑料铺在水平面上,不要铺在斜面上,否则没有控制好变量。
(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路程越长,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3)推理:在光滑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的速度不会变小,即做匀速直线运动,小车的速度时间图像如下所示:
(4)A、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虽然是错误的,但是对于后面理论的进步是有巨大价值的,故A错误;
B、伽利略认为: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力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故B错误;
C、牛顿第一定律因为没有绝对光滑的物体,所以无法通过实验可以直接验证,故C错误;
D、随着时代的进步,目前被认同的理论今后可能会被另一种理论取代,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4.(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小科为研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3只注射器分别吸取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插在橡胶塞上;
②收集一塑料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塞紧橡胶塞。向塑料瓶内缓缓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观察到塑料瓶明显变瘪;
③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注射器活塞缓缓向外拉,发现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④将稀盐酸推入塑料瓶内,发现塑料瓶鼓起;
⑤再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注射器活塞缓缓向外拉,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1)为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小科可选择下列仪器中的   (填字母序号);
(2)小科认为仅根据步骤②的现象,就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请你评价小科的观点   ;
(3)若将步骤⑤中“向外拉”的操作改为“向里推”,请预测可能出现的现象   。
【答案】(1)BCDE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也能导致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塑料瓶变瘪,故仅根据步骤②的现象,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3)溶液变浑浊,塑料瓶变瘪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
(2)根据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分析。
【解答】 (1)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为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可选择下列仪器中的锥形瓶、长颈漏斗、集气瓶、双孔塞,故填:BCDE;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也能导致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塑料瓶变瘪,故仅根据步骤②的现象,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3)步骤③中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注射器活塞缓缓向外拉,发现石灰水没有变浑浊;说明瓶内二氧化碳已经完全反应,步骤④将稀盐酸推入塑料瓶内,发现塑料瓶鼓起,说明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若将步骤⑤中“向外拉”的操作改为“向里推”,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溶液变浑浊,由于消耗了二氧化碳,瓶内压强减小,塑料瓶变瘪,故填:溶液变浑浊,塑料瓶变瘪。
(1)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为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可选择下列仪器中的锥形瓶、长颈漏斗、集气瓶、双孔塞,故填:BCDE;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也能导致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塑料瓶变瘪,故仅根据步骤②的现象,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3)步骤③中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注射器活塞缓缓向外拉,发现石灰水没有变浑浊;说明瓶内二氧化碳已经完全反应,步骤④将稀盐酸推入塑料瓶内,发现塑料瓶鼓起,说明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若将步骤⑤中“向外拉”的操作改为“向里推”,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溶液变浑浊,由于消耗了二氧化碳,瓶内压强减小,塑料瓶变瘪,故填:溶液变浑浊,塑料瓶变瘪。
25.(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小科用透明气球、蓝色气球、软管、注射器、溢水杯、烧杯、量筒、小钢珠、细线等器材模拟鱼类在水中上浮过程。
【制作模拟器】用透明气球模拟鱼体,内放少许小钢珠模拟鱼体质量;蓝色气球模拟鱼鳔,放入透明气球;将1根软管的一端插入蓝色气球,用细线系上,作为进气管。
【模拟上浮】
①小科按图甲所示方法测出模拟器浸在水中的体积,即为透明气球的初始体积为45.0毫升,求得浮力牛;
②用注射器向进气管中缓慢注入气体,在透明气球离开瓶底的瞬间,测出此时透明气球的体积为65.8毫升,求得浮力牛;
③继续缓慢充气,在透明气球即将浮出水面时,停止充气,测出透明气球的体积为73.6毫升,求得浮力牛。
(1)用天平正确测模拟器的质量,平衡时所用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乙,则模拟器总质量为   克;
(2)请写出测量透明气球的初始体积的具体操作   ;
(3)小科认为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说明鱼类在水中上浮的原理。请你写出推理过程   ;
(4)下列课本中的实验所采用的科学方法与本实验相同的是   。
①研究地球形状 ②研究水和沙子的比热
③研究分子间隙 ④研究光合作用条件
【答案】;见解析;见解析;④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所对应的刻度,注意游码的最小刻度值;
(2)测物体的体积通常采用转换法,测量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即为物体体积;
(3)鱼类在水中上浮时,自身重力不变,通常采吸气来改变排开液体的体积方法增大浮力实现上浮;
(4)模拟鱼类上浮,属于模拟实验方法,根据选项依次判断实验方法。
【解答】(1)由图可知,质量是
(2)测量透明气球的初始体积的具体操作是:将溢水杯中的水加满至溢水口,将烧杯放在溢水口下方,放入组装好的模拟器,读出烧杯中溢出水的体积就是透明气球的初始体积。
(3)根据实验数据,充气过程中,透明气球的体积逐渐增大,根据可知,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液体密度不变,浮力变大,这说明了鱼类的在水中上浮主要靠鱼鳔的吸入空气。
(4)实验所采用的科学方法是模型法。①研究地球形状,利用观察船远离的过程证明地球是圆的;②研究水和沙子的比热,主要是控制变量法;③研究分子间隙,不是模拟实验;④研究光合作用条件是建立模型法,与本实验相同。
26.(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小科利用两支规格相同的注射器A和B(带有刻度)、橡胶导管、水(滴有红墨水)、食品包装袋内的吸附剂等,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
步骤一:将注射器A与橡胶导管一端相连,抽取一定体积的水,并用止水夹夹紧橡胶导管的另一端;用药匙将2毫升刚拆封的小纸袋内的药品(不吸水)快速送入注射器B内,然后将活塞拉至刻度线处;连接A、B,如甲图所示。
步骤二:静置20分钟后,打开止水夹。上下调节注射器B的位置,使两支注射器的液面高度相同,读出注射器B内液面位于刻度线处,如乙图。
步骤三:重复上述实验,实验数据如表。
组别 /毫升 /毫升 /毫升 /毫升
1 52 13 50 11
2 50 12 48 10
3 48 11 46 9
(1)小科利用小纸袋内的药品进行测量实验,说明该药品具有的特点是   ;
(2)步骤二中“调节注射器的液面高度相同”目的是   ;
(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精确到0.1%);
(4)科学上有很多“通过增大表面积以提高物质反应或交换效率”的例子,请你结合本实验的操作步骤,为小科提出一条建议   。
【答案】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且生成物不是气体;防止液面差产生的压强影响实验结果;20.8%;药品均匀平铺在注射器内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1)根据本实验的目的分析该药品的性质;
(2)从压强和减小实验误差角度分析;
(3)根据表格中数据结合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4)根据增大物质表面积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1)小科利用小纸袋内的药品进行测量实验,说明该药品具有的特点是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且生成物不是气体;
(2)步骤二中“调节注射器的液面高度相同”目的是防止液面差产生的压强影响实验结果;
(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V1为空气的体积加上药品体积,V2为氧气体积加上药品体积,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组别1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组别2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组别3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4)科学上有很多“通过增大表面积以提高物质反应或交换效率”的例子,结合本实验的操作步骤,可以将药品均匀平铺在注射器内,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7.(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收集到的氧气有时会闻到有刺激性气味。这一现象引起了小科的兴趣,于是他对收集到的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以单质形式存在;②氯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建立猜想】
(1)猜想:该气体为   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操作 现象 结论
小科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瓶。 A瓶:木条复燃 猜想成立
B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为蓝色
(2)B瓶中使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的实验目的是   ;
【拓展解释】进一步查阅资料,一般认为加热和混合物的反应机理如下:
第1步:
第2步:
第3步:
(3)实验发现加热后剩余固体中的质量总小于加热前的质量,可能的原因是   ;
【继续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小丽继续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换用排水法收集C、D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C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D瓶。 C瓶:木条复燃 有氧气
D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 没有氯气
(4)小组讨论后认为没有检验出氯气的原因是   。
【答案】氯气与氧气;检验氯气;在反应中少量氯气随着氧气排出,使得第3步反应没有发生完全;氯气能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不到氯气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分析;
(2)根据氯气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分析;
(3)根据发生的反应分析;
(4)根据氯气能溶于水分析。
【解答】(1)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收集到的氧气有时会闻到有刺激性气味,已知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以单质形式存在,且氯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该气体为氯气与氧气的混合物;
(2)已知氯气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则B瓶中使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的实验目的是检验氯气;
(3)在反应中少量氯气随着氧气排出,使得第3步反应没有发生完全,所以导致剩余固体中的质量总小于加热前的质量;
(4)小组讨论后认为没有检验出氯气的原因是氯气能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不到氯气。
28.(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某学校以“探究拔河取胜的技巧”为主题开展大单元实践学习活动。
【力量选拔】
(1)如图甲,小组同学用相同的拉力器选拔出力量大的同学,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体重比较】
(2)拔河比赛时选择体重大的同学,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是通过   的方法,增大了脚与地面的摩擦力;
【取胜秘诀】
(3)如图乙,两同学进行拔河比赛,因为B同学最大静摩擦力为200牛,若使出最大拉力400牛,则B同学处于   (填“平衡状态”或“非平衡状态”),所以B同学输掉比赛。由此可知:拔河比赛取胜的关键因素是人与地面的摩擦力;
【姿势要领】
(4)如图丙,专业拔河运动员在拔河时身体向后倾倒,跟地面的夹角很小,为什么要采取后仰的姿势呢?小科想探究拔河运动员受到的拉力大小与身体后仰角度的关系,请你帮忙写出简明的实验步骤。(提供的实验器材:木制人、弹簧测力计、绳子等)
【答案】大小;非平衡状态;设拔河运动员在拔河时身体向后倾倒,跟地面的夹角为θ,如图所示,有Fcosθ=Tθ越小,产生的拉力T越大,所以夹角很小。将弹簧测力计一段固定,保持水平,另一端通过绳子与木制人连接,使木制人身体后仰不同的角度度数,观察木制人移动相同距离时,弹簧秤的示数。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4)通过改变木制人的倾斜角度,测量力的大小,进行探究。
【解答】(1)实验中,通过比较拉力器的形变的大小程度来比较拉力作用效果,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由图乙知道,A同学对B同学的拉力是300N, B同学最大静摩擦力为200牛,此时B同学受到的合外力不等于0,故处于非平衡状态,所以B同学输掉比赛。
29.(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小科为测定实验室里一瓶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分别在5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相同质量的样品,并加入不同质量的稀盐酸,测得数据如下。(其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实验组别 一 二 三 四 五
稀盐酸质量/克 20 40 60 80 100
石灰石样品质量/克 12.5 12.5 12.5 12.5 12.5
烧杯中剩余物质总质量/克 31.4 50.3 69.2 88.1 108.1
(1)分析表中数据:第一组实验中   过量(填“稀盐酸”或“石灰石样品”);
(2)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石灰石样品;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80g+12.5g-88.1g=4.4g;设:生成4.4g需碳酸钙的质量为x。 x=1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逸出,反应过程中减少的质量为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
【解答】(1)根据图表数据可知,第一组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20g+12.5g-31.4g=1.1g,第二组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40g+12.5g-50.3g=2.2g,由这两组实验可知,随盐酸增加,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增大,则12.5g与20g盐酸反应时,石灰石样品过量;
(2)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80g+12.5g-88.1g=4.4g;
设生成4.4g需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2HCl= CaCl2+H2O+ CO2↑
100 44
x 4.4g
x=10g;

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30.(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电动车因其环保、低碳广受市民喜爱。为了提高安全系数,电动车在充电时,电池温度过高会报警。图甲是小科设计的模拟报警装置示意图,电磁铁(电阻不计)与热敏电阻、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在电压为4伏的“电源1”两端。当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I大于或等于20毫安时,衔铁被吸合,开始报警。热敏电阻可监测电池温度,其阻值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0欧。
(1)根据上述设计原理,报警器应接入图甲中的处   (填“1”或“2”);
(2)若设置电池的温度为60℃时启动报警器,求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   
(3)若要使报警温度更低,以下方法可行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移动滑片使减小
B.增大电源1的电压
C.增大线圈匝数
【答案】2;170Ω;A
【知识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1)因为温度高时接通报警电路,由图乙知,温度高时热敏电阻Rt阻值较小,电磁继电器线圈中电流较大,衔铁被吸下,接通了报警电路;
(2)从图乙可知60℃热敏电阻对应的电阻,控制电路中电流为20mA时就报警,可知控制电路此时的总电阻,总电阻减去热敏电阻就是滑动变阻器接入的电阻;
(3)要使报警温度更低,由图乙可知热敏电阻的最值变大,要吸下衔铁,电磁铁线圈的磁性强弱不变,从影响通电螺线管强弱的因素考虑;
【解答】(1)[1]根据题意,由图甲知道,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I大于或等于20毫安时,衔铁被吸合,此时由于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变大,磁性增强,吸引衔铁的作用力变大,衔铁向下运动,接通报警器,开始报警,故报警器应接入图甲中的2处。
(2)[2]衔铁被吸合时,控制电路的总电阻
由图乙知道,当温度为60℃时,Rt=70Ω,所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
(3)[3]当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等于20mA时,控制电路电压,电路总电阻不变,由图乙知道,温度降低,热敏电阻阻值增大,由知道,在R总不变时,Rt增大需要减小R0,故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1.(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项目化学习小组同学准备设计一个自动雨刮器控制系统,能使汽车挡风玻璃上的雨刮器随着单位时间降雨量的变化而自动改变摆动的速度。雨停后,雨刮器自动停止工作,如图所示。
(1)原理:图甲是自动控制系统的模拟电路,表示电动机,将雨水检测金属网接入电路,他们可以通过观察   的变化来判断电动机转速的变化,从而反映出雨刮器刮水速度的变化;
(2)设计:该组同学准备用平行金属电阻丝来设计控制系统,如图乙。将检测金属网浸入雨水中进行实验(如图丙),在不同深度处记录数据如下:
检测网浸入雨水中部分 未浸入 1/3浸入 2/3浸入 全部浸入
电流表的示数/安 0 0.16 0.20 0.32
根据表中的现象和数据,可知浸入雨水的过程中相当于是通过改变电阻丝的   来改变电阻大小(填“长度”或“横截面积”),实现电动机的转速变化;
(3)评测:对模拟电路测试时,其“指标一”为优秀。请结合评价量表,判断该模拟电路的“指标二”评价等级为   。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包含电路基本元件且电路连接正确 包含电路基本元件 缺少电路基本元件
指标二 雨天雨刮器摆动速度随雨量的变化而变化,无雨时能自动停止 雨天雨刮器摆动速度随雨量的变化而变化 有雨时雨刮器能摆动,但摆动速度无法改变
【答案】电流表示数;横截面积;优秀
【知识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电流表和电动机串联接入电路,电动机转速的变化与电流大小有关;
(2)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另外还与温度有关;
(3)根据指标要求分析。
【解答】(1)电流表和电动机串联接入电路,由题意可知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电流表示数(电流)的变化来判断电动机转速的变化,电流越大,转速越快。
(2)根据欧姆定律知道,在电压一定时,电流表的示数增大时,电路中电阻减小,这说明a、b间接入电路的电阻在变小;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另外还与温度有关;根据题意知道,a、b间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化是由导体的横截面积变化引起的。
(3)对模型测试时,其“指标一”为优秀。雨天雨刮器摆动速度随雨量的变化而变化,无雨时能自动停止,故为优秀。
32.(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为研究“不同物质在敞口容器久置后的质量变化”,某科学兴趣小组将10.00g下列物质分别盛放于规格相同的烧杯中,将它们敞口放置在恒温实验室。一段时间后,测得烧杯中物质减小的质量情况见下表。
放置时间/小时 烧杯中物质减小的质量/g
水 饱和氯化钠溶液 饱和硝酸钾溶液 7.3%的稀盐酸
24 1.85 0.61 0.72 1.35
48 3.70 ? 1.44 2.80
请回答:
(1)表格中“?”的值是   g;
(2)与原饱和硝酸钾溶液相比较,敞口放置24小时的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分析上表中水、饱和硝酸钾溶液和稀盐酸敞口放置后的质量减小程度随时间变化不一样,为进一步研究稀盐酸在敞口容器久置后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小丽进行了下列操作:取敞口放置时间48小时的稀盐酸5.00g于锥形瓶中,滴入两滴指示剂,用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稀盐酸中,至恰好完全反应,共消耗了5.50g氢氧化钠溶液。
通过计算,确定敞口放置48小时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是“变大”、“变小”还是“不变”?
【答案】(1)1.22
(2)不变
(3)变大
解:设敞口放置48小时的5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敞口放置48小时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8.03%>7.3%;
因此敞口放置48小时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答:敞口放置48小时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学方程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因为时间是24小时的2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挥发出来水的质量也应该是0.61的2倍,因此?=1.22;
(2)因为是恒温放置,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变,敞口放置24小时的硝酸钾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1)因为时间是24小时的2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挥发出来水的质量也应该是0.61的2倍,因此?=1.22,故填:1.22;
(2)因为是恒温放置,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变,敞口放置24小时的硝酸钾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填:不变;
(3)见答案。
1 / 1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集云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返校考科学试题
1.(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只吃肉,不吃蔬菜 B.不吸烟、不酗酒、远离毒品
C.不运动,多看书 D.不与父母交流、痴迷网络游戏
2.(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我国科考队于2023年5月在珠峰地区再次发现“喜马拉雅鱼龙”化石,珠峰地区出现海洋生物化石的可能原因是(  )
A.海平面下降 B.地壳运动 C.大陆漂移 D.人类活动
3.(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2024年3月,我国植物学家在大别山区开展植物多样性科学考察时,收集了某种植物的花、果和种子等信息,确认其是一种植物的新物种,命名为大别山天门冬(如图)。该植物属于(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被子植物
4.(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规范的实验操作有助于达成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操作中规范的是(  )
A.测量体积 B.滴加液体
C.倾倒液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
5.(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2024年1月,我国自主研制的“引力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创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纪录。固体火箭推进剂中加入硝酸钾,硝酸钾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B. C. D.
6.(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小科在鉴别氢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四瓶无色气体时,对它们的部分性质进行归纳梳理并编制了检索表(如图)。检索表中R代表的是(  )
A.氢气 B.氮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7.(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小科用透明塑料盒设计了一个昆虫标本观察器,在盒底上放标本,盒盖上阴影处(如图)最好应嵌入一枚(  )
A.平面镜 B.玻璃板 C.凸透镜 D.凹透镜
8.(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小科在爸爸的带领下进行了多项劳动,下列科学知识解释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劳动内容 劳动方法 科学知识解释
A 浇水 给绿植浇水 植物呼吸作用需要大量水
B 晾衣 将衣服晾在通风处 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越大,蒸发越快
C 生火 往炉灶内吹气或用扇子扇 加速空气流动增加氧气助燃
D 除尘 用干毛巾擦拭插座上的灰尘 干毛巾擦拭,避免触电
A.A B.B C.C D.D
9.(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小科利用如图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通过注射器的刻度变化来计算气体体积。若要继续探究水的组成,还应获取的信息(  )
A.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注射器内的气体成分
C.实验时的通电时间 D.通过电极的电流大小
10.(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在足球运动中,足球入网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足球在飞行和触网时惯性不变
B.足球在飞行时受到脚的作用力和重力
C.触网前,足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D.触网时,足球对网的力大于网对足球的力
11.(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科学方法是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中用到“转换法”的是(  )
A.图甲:模拟日食的实验
B.图乙:研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C.图丙: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D.图丁: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2.(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密闭容器一正一反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同的不同液体,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和,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和。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13.(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小科同学在完成“酸的性质”实验后,将试管①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③中(如图),若试管②中的碳酸钠溶液过量,烧杯③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无沉淀、无气泡 B.无沉淀、有气泡
C.有沉淀、无气泡 D.有沉淀、有气泡
14.(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自动售货机可通过手机扫码(闭合)或扫脸(闭合),启动电动机完成自动售货。在光线较暗时光控开关自动闭合,接通灯泡照明。图中电路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15.(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一定条件下,未知物质X,在一密闭容器内发生化学反应,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质量 X 氧气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水
反应前的质量/g 6 12.8 0 0 0
反应后的质量/g 0 0 8.8 a 7.2
A.表中a值为3.8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C.物质X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6.(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2024年2月,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新飞行器名称公布,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在未来的载人登月任务中,将采用两枚长征十号运载火箭先后将两个飞行器送至地月转移轨道。
(1)“梦舟”和“揽月”进入环月轨道时进行交会对接,对接后,“揽月”相对于“梦舟”是   的,月球属于   (填“行星”、“卫星”或“恒星”);
(2)“揽月”在月面着陆前,需要减速。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填序号)。
①打开降落伞 ②面向月球一侧喷气 ③背向月球一侧喷气
17.(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2023年4月26日我国通过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如图,藏羚羊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保护动物。自2001年青藏铁路开工建设以来,铁路设计、施工的相关单位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为保护区藏羚羊的迁徙专门设置了动物通道,并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严禁惊扰藏羚羊等管理措施。
(1)珠穆朗玛峰的形成主要是板块   的结果(填“碰撞”或“张裂”);
(2)藏羚羊在分类上属于脊椎动物的   动物。
18.(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C919,是中国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中程干线客机,2023年5月28日,C919完成首次商业飞行。
(1)C919大范围采用铝锂合成材料,该材料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机翼设计成上凸下平的形状,飞机飞行时,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   (填“大”或“小”),在飞机离地加速爬升时,飞机受到的上下压力差   飞机受到的重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9.(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2024年5月3日,我国成功发射嫦娥六号探测器,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某火箭助推剂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乙的化学式为   ;
(2)该反应的生成物   对大气造成污染(填“会”或“不会”);
(3)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则生成的丙、丁分子个数比为   。
20.(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生活中常见的牙刷可用于研究摩擦力相关的实验活动。
(1)小科将牙刷水平压在木板表面上,向右拉动牙刷,观察到牙刷的刷毛向左弯曲,如图甲,说明牙刷受到摩擦力的方向是   (填“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
(2)两支牙刷刷毛交叉压紧后能产生多大的摩擦力呢?如图乙,把6对涂上牙膏后的牙刷刷毛交叉压紧,并排固定后能吊起重为1500牛的物体,则每对牙刷间产生的摩擦力是   牛。如果撤去两边各一组牙刷,仍能吊起该重物,则剩下每对牙刷间的摩擦力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1.(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2023年9月7日中国科学家在《细胞—干细胞》杂志上发布,他们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和人类干细胞在试管内培养胚胎,一段时间后再将胚胎植入代孕母猪体内继续生长发育,最终得到对发育阶段而言功能正常的肾脏。这是世界首例,有朝一日可能有助于解决捐献器官短缺问题。
(1)人类干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位于   内(填细胞结构名称);
(2)在猪胚胎中加入人类干细胞来培育肾脏,主要是因为干细胞具有   功能;
(3)试管内培养一段时间后的胚胎应植入代孕母猪的   内继续生长发育。
22.(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是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赛场上,任子威以1分27秒获得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冠军的冲线瞬间。若以时间与路程的比值定义速度,则任子威比赛时的平均速度为   秒/米;
(2)观看天宫第二课堂后,很多同学对空间站“失重”环境很感兴趣。如图乙是同学们讨论在“失重”环境下进行的实验:用力将小球静止压在弹簧上方(小球和弹簧不相连),突然松手后(且不考虑空气阻力),则小球将   (填“静止”、“匀速直线运动”或“向上加速后匀速直线运动”);
(3)小科用如图丙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滑动变阻器规格未知,电源电压不变。小科将10欧定值电阻接入电路中,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到适当位置,电流表示数是0.4安,若第二次实验将20欧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就直接读出电流表的示数,该电流表示数I取值范围是   。
23.(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为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小科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①将毛巾铺在斜面和水平面上,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并记录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②用棉布、塑料板替换毛巾,重复上述实验。
(1)上述实验操作中,错误之处是   ;
(2)纠正错误后,重新进行实验。图乙是小车先后三次在水平面上运动时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由图可知:相同情况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改变的越   (填“快”或“慢”);
(3)若水平面光滑,小车再次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请在图乙中画出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像   ;
(4)下表是三位不同时代科学家在探索“力和运动关系”历程中提出的主要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序号 科学家 主要观点
1 亚里士多德 物体运动需要借助外力维持
2 伽利略 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力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
3 牛顿 一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A.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没有任何价值
B.伽利略认为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C.通过实验可以直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D.目前被认同的理论今后可能会被另一种理论取代
24.(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小科为研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3只注射器分别吸取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插在橡胶塞上;
②收集一塑料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塞紧橡胶塞。向塑料瓶内缓缓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观察到塑料瓶明显变瘪;
③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注射器活塞缓缓向外拉,发现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④将稀盐酸推入塑料瓶内,发现塑料瓶鼓起;
⑤再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注射器活塞缓缓向外拉,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1)为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小科可选择下列仪器中的   (填字母序号);
(2)小科认为仅根据步骤②的现象,就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请你评价小科的观点   ;
(3)若将步骤⑤中“向外拉”的操作改为“向里推”,请预测可能出现的现象   。
25.(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小科用透明气球、蓝色气球、软管、注射器、溢水杯、烧杯、量筒、小钢珠、细线等器材模拟鱼类在水中上浮过程。
【制作模拟器】用透明气球模拟鱼体,内放少许小钢珠模拟鱼体质量;蓝色气球模拟鱼鳔,放入透明气球;将1根软管的一端插入蓝色气球,用细线系上,作为进气管。
【模拟上浮】
①小科按图甲所示方法测出模拟器浸在水中的体积,即为透明气球的初始体积为45.0毫升,求得浮力牛;
②用注射器向进气管中缓慢注入气体,在透明气球离开瓶底的瞬间,测出此时透明气球的体积为65.8毫升,求得浮力牛;
③继续缓慢充气,在透明气球即将浮出水面时,停止充气,测出透明气球的体积为73.6毫升,求得浮力牛。
(1)用天平正确测模拟器的质量,平衡时所用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乙,则模拟器总质量为   克;
(2)请写出测量透明气球的初始体积的具体操作   ;
(3)小科认为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说明鱼类在水中上浮的原理。请你写出推理过程   ;
(4)下列课本中的实验所采用的科学方法与本实验相同的是   。
①研究地球形状 ②研究水和沙子的比热
③研究分子间隙 ④研究光合作用条件
26.(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小科利用两支规格相同的注射器A和B(带有刻度)、橡胶导管、水(滴有红墨水)、食品包装袋内的吸附剂等,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
步骤一:将注射器A与橡胶导管一端相连,抽取一定体积的水,并用止水夹夹紧橡胶导管的另一端;用药匙将2毫升刚拆封的小纸袋内的药品(不吸水)快速送入注射器B内,然后将活塞拉至刻度线处;连接A、B,如甲图所示。
步骤二:静置20分钟后,打开止水夹。上下调节注射器B的位置,使两支注射器的液面高度相同,读出注射器B内液面位于刻度线处,如乙图。
步骤三:重复上述实验,实验数据如表。
组别 /毫升 /毫升 /毫升 /毫升
1 52 13 50 11
2 50 12 48 10
3 48 11 46 9
(1)小科利用小纸袋内的药品进行测量实验,说明该药品具有的特点是   ;
(2)步骤二中“调节注射器的液面高度相同”目的是   ;
(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精确到0.1%);
(4)科学上有很多“通过增大表面积以提高物质反应或交换效率”的例子,请你结合本实验的操作步骤,为小科提出一条建议   。
27.(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收集到的氧气有时会闻到有刺激性气味。这一现象引起了小科的兴趣,于是他对收集到的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以单质形式存在;②氯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建立猜想】
(1)猜想:该气体为   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操作 现象 结论
小科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瓶。 A瓶:木条复燃 猜想成立
B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为蓝色
(2)B瓶中使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的实验目的是   ;
【拓展解释】进一步查阅资料,一般认为加热和混合物的反应机理如下:
第1步:
第2步:
第3步:
(3)实验发现加热后剩余固体中的质量总小于加热前的质量,可能的原因是   ;
【继续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小丽继续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换用排水法收集C、D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C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D瓶。 C瓶:木条复燃 有氧气
D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 没有氯气
(4)小组讨论后认为没有检验出氯气的原因是   。
28.(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某学校以“探究拔河取胜的技巧”为主题开展大单元实践学习活动。
【力量选拔】
(1)如图甲,小组同学用相同的拉力器选拔出力量大的同学,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体重比较】
(2)拔河比赛时选择体重大的同学,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是通过   的方法,增大了脚与地面的摩擦力;
【取胜秘诀】
(3)如图乙,两同学进行拔河比赛,因为B同学最大静摩擦力为200牛,若使出最大拉力400牛,则B同学处于   (填“平衡状态”或“非平衡状态”),所以B同学输掉比赛。由此可知:拔河比赛取胜的关键因素是人与地面的摩擦力;
【姿势要领】
(4)如图丙,专业拔河运动员在拔河时身体向后倾倒,跟地面的夹角很小,为什么要采取后仰的姿势呢?小科想探究拔河运动员受到的拉力大小与身体后仰角度的关系,请你帮忙写出简明的实验步骤。(提供的实验器材:木制人、弹簧测力计、绳子等)
29.(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小科为测定实验室里一瓶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分别在5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相同质量的样品,并加入不同质量的稀盐酸,测得数据如下。(其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实验组别 一 二 三 四 五
稀盐酸质量/克 20 40 60 80 100
石灰石样品质量/克 12.5 12.5 12.5 12.5 12.5
烧杯中剩余物质总质量/克 31.4 50.3 69.2 88.1 108.1
(1)分析表中数据:第一组实验中   过量(填“稀盐酸”或“石灰石样品”);
(2)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0.(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电动车因其环保、低碳广受市民喜爱。为了提高安全系数,电动车在充电时,电池温度过高会报警。图甲是小科设计的模拟报警装置示意图,电磁铁(电阻不计)与热敏电阻、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在电压为4伏的“电源1”两端。当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I大于或等于20毫安时,衔铁被吸合,开始报警。热敏电阻可监测电池温度,其阻值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0欧。
(1)根据上述设计原理,报警器应接入图甲中的处   (填“1”或“2”);
(2)若设置电池的温度为60℃时启动报警器,求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   
(3)若要使报警温度更低,以下方法可行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移动滑片使减小
B.增大电源1的电压
C.增大线圈匝数
31.(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项目化学习小组同学准备设计一个自动雨刮器控制系统,能使汽车挡风玻璃上的雨刮器随着单位时间降雨量的变化而自动改变摆动的速度。雨停后,雨刮器自动停止工作,如图所示。
(1)原理:图甲是自动控制系统的模拟电路,表示电动机,将雨水检测金属网接入电路,他们可以通过观察   的变化来判断电动机转速的变化,从而反映出雨刮器刮水速度的变化;
(2)设计:该组同学准备用平行金属电阻丝来设计控制系统,如图乙。将检测金属网浸入雨水中进行实验(如图丙),在不同深度处记录数据如下:
检测网浸入雨水中部分 未浸入 1/3浸入 2/3浸入 全部浸入
电流表的示数/安 0 0.16 0.20 0.32
根据表中的现象和数据,可知浸入雨水的过程中相当于是通过改变电阻丝的   来改变电阻大小(填“长度”或“横截面积”),实现电动机的转速变化;
(3)评测:对模拟电路测试时,其“指标一”为优秀。请结合评价量表,判断该模拟电路的“指标二”评价等级为   。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包含电路基本元件且电路连接正确 包含电路基本元件 缺少电路基本元件
指标二 雨天雨刮器摆动速度随雨量的变化而变化,无雨时能自动停止 雨天雨刮器摆动速度随雨量的变化而变化 有雨时雨刮器能摆动,但摆动速度无法改变
32.(2024九上·瑞安开学考)为研究“不同物质在敞口容器久置后的质量变化”,某科学兴趣小组将10.00g下列物质分别盛放于规格相同的烧杯中,将它们敞口放置在恒温实验室。一段时间后,测得烧杯中物质减小的质量情况见下表。
放置时间/小时 烧杯中物质减小的质量/g
水 饱和氯化钠溶液 饱和硝酸钾溶液 7.3%的稀盐酸
24 1.85 0.61 0.72 1.35
48 3.70 ? 1.44 2.80
请回答:
(1)表格中“?”的值是   g;
(2)与原饱和硝酸钾溶液相比较,敞口放置24小时的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分析上表中水、饱和硝酸钾溶液和稀盐酸敞口放置后的质量减小程度随时间变化不一样,为进一步研究稀盐酸在敞口容器久置后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小丽进行了下列操作:取敞口放置时间48小时的稀盐酸5.00g于锥形瓶中,滴入两滴指示剂,用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稀盐酸中,至恰好完全反应,共消耗了5.50g氢氧化钠溶液。
通过计算,确定敞口放置48小时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是“变大”、“变小”还是“不变”?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1)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和发育的黄金时期,生理和心理等方面都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2)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解答】A、只吃肉类,不吃蔬菜,会造成营养失衡,对健康不利,故A错误。
B、不吸烟、不酗酒、远离毒品,都对身体有益,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故B正确。
C、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利于身心健康,多读书能丰富自己的知识,有利于身心发展,故C错误。
D、不与父母交流,会造成性格孤僻,不利于身心健康,痴迷网络游戏,放任自己,会丧失斗志,损害身体健康,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答案】B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的形态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变化之中,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可以变成海洋。
【解答】喜马拉雅山脉上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这说明了喜马拉雅山脉在很久以前曾经是海洋,后来经过地壳变动抬升为陆地。
故答案为:B。
3.【答案】D
【知识点】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对植物进行分类,主要是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从中发现它们共同的或不同的特征,从而确定它们的亲缘关系。花、果实、种子是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因为它们的形态和结构比较稳定,生存时间短,受环境影响小。
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主要特征: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种子有果皮包被;受精过程不需要水,具有双受精现象;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解答】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根据题意科考人员对其进行了长期观察,采集了该植物的花、果实等并进行了研究,可判断此植物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答案】A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A、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D、根据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操作要求进行分析。
【解答】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图示操作正确;
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C、向试管中倒入液体,试管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未倒放,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二氧化硫,为防止污染空气,集气瓶的底部要放少量的水,以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不能使用沙子,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故答案为:A。
5.【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规律进行分析。
【解答】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硝酸钾(KNO3)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为-2价,

故答案为:C。
6.【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根据表中的信息,结合氢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在氢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四种无色气体中,氢气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氮气没有可燃性,也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由表中信息可知,R指的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D。
7.【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把小的物体放大便于观察,就是放大镜,放大镜实际上是一个凸透镜,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在盒底上放标本,为了看清标本,需要将标本放大,所以需要一个凸透镜;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放大物体;玻璃板不能放大物体;凹透镜成的是缩小的虚像,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8.【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安全用电原则
【解析】【分析】A、根据水在植物体内的作用进行分析;
B、根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进行分析;
C、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D、根据触电及触电事故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A、给绿植浇水不是因为植物呼吸作用需要大量水,而是因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水分参与。 浇水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满足植物的光合作用需求。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水分的参与,故A解释不合理;
B、将衣服晾在通风处,通风处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越大,蒸发越快,则衣服干的更快,故B解释合理;
C、往炉灶内吹气或用扇子扇,可以加速空气流动,增加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促进燃烧,故C解释合理;
D、除尘用干毛巾擦拭插座上的灰尘,避免发生触电危险,故D解释合理;
故答案为:A。
9.【答案】B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
【解答】A、NaOH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会影响反应的速率,与探究水的组成无关,不符合题意;
B、若要通过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需要知道甲、乙两端产生的是何种气体,再根据气体的组成以及质量守恒定律来推断水的组成,符合题意;
C、实验时的通电时间对探究水的组成不是关键因素,不符合题意;
D、通过电极的电流大小对确定水的组成没有直接帮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答案】A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惯性
【解析】【分析】(1)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
(2)足球飞行时不受脚的作用力;
(3)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处于非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的力是非平衡力;
(4)一对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解答】A、足球的惯性仅与足球的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无关,即在飞行和触网时足球的惯性不变,故A正确;
B、足球在飞行时不受脚的作用力,仅受重力和空气阻力,故B错误;
C、根据生活经验知道,触网前,足球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这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所以足球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触网时足球对网的力和网对足球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1.【答案】B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声音传播的条件;压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分析】“转换法”是指在研究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时,将其转化为能够直接观察或测量的现象或量来研究的方法。
【解答】A、图甲模拟日食的实验,运用了实验法,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乙研究声音传播的条件,通过抽出气体后所听到闹铃的声音大小来得到,运用了转换法。故B符合题意;
C、图丙探究种子萌发与温度、空气、水分是否有关,运用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丁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2.【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据液体的质量相等,而后结合容器内的体积关系,可判断出容器内部液体的密度关系,而后据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计算即可;
(2)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自身的重力。
【解答】由图知道,液体的深度相同,正放容器内部液体的体积小于倒放容器内部液体的体积,故由知道,由于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所以
由p=ρgh知道,即
此时桌面所受杯子的压力等于杯和液体的总重力,由题知道,液体的质量相同,杯子的质量相同,可得总质量相同,即总重力相同,所以两杯对桌面的压力相同,即
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3.【答案】A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要求和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解答】A、如果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后,稀盐酸过量,过量的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产生气泡,如果反应后稀盐酸仍然过量,则无沉淀,故选项不可能出现。
B、由A分析可知,可能出现无沉淀、有气泡现象,故选项可能出现。
C、有沉淀、无气泡,例如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后,恰好完全反应或氢氧化钙过量,碳酸钠能和氯化钙、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故选项可能出现。
D、有沉淀、有气泡,例如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后,稀盐酸过量,过量的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产生气泡,如果反应后稀盐酸完全反应,碳酸钠仍然过量,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故选项可能出现。
故答案为:A。
14.【答案】D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通过手机扫码和投币都可以启动电动机完成自动售货,说明开关S1和开关S2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即为并联;再由照明灯泡与电动机工作时互不影响可知电动机与照明灯并联,且照明灯泡只由光控开关控制,据此分析进行解答。
【解答】由题意可知,通过手机扫码使开关闭合或通过投币使开关闭合,都能启动电动机完成自动售货,说明开关和开关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则开关和开关应并联,再与电动机串联;由题知,在光线较暗时光控开关自动闭合,接通灯泡照明(即灯泡只由光控开关控制),因灯泡与电动机工作时互不影响,则两用电器应并联;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 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由表中数据可知,a=6+12.8-8.8-7.2=2.8,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2.8g;
8.8g二氧化碳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含氧元素的质量为:8.8g-2.4g=6.4g;
2.8g一氧化碳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含氧元素的质量为:2.8g-1.2g=1.6g;
7.2g水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含氧元素的质量为:7.2g-0.8g=6.4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
则6g物质X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2.4g+1.2g=3.6g,含氢元素的质量为:0.8g,
含氧元素的质量为:6.4g+1.6g+6.4g-12.8g=1.6g,
所以x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则X的化学式可能是C3H8O;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8.8+a+7.2=6+12.8,a=2.8,选项错误;
B、根据表格数据,X和氧气反应后质量减少则是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一氧化碳反应后质量都增加,因此是生成物,则该反应是X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不属于一变多的形式,因此不是分解反应,选项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反应后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是,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是,水中氧元素的质量是,则X中氧元素的质量是,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选项错误;
D、x中氢元素的质量是,则碳元素的质量是,根据上述解析,X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个数比是,则X是C3H8O,根据化学方程式配平得化学方程式是,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16.【答案】静止;卫星;②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月球的概况;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分析】(1)根据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及行星与卫星的区别进行分析;
(2)根据月球表面的特点进行分析。
【解答】(1)[1] 对接后,“揽月”相对于“梦舟”位置不再发生变化,故是静止的。
[2]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太阳是一颗恒星,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行星,而月亮是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
(2)[3]“揽月”在月面着陆前,想减速,需要一个向上的力,所以需要面对月球向下喷射气体,气体对“揽月”的反作用力向上,故②符合题意,①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②。
17.【答案】碰撞;哺乳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1)根据板块运动的相关知识分析解答。
(2)根据动物分类知识及哺乳动物的特征分析解答。
【解答】(1)珠移朗玛峰的形成主要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2)藏羚羊属于脊椎动物,藏羚羊体表被毛,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属于脊椎动物中的哺乳动物。
18.【答案】混合物;小;大于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根据合金材料的组成进行分析;
(2)根据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大进行分析。
【解答】(1)由两种或以上的成分组成物质属于混合物,因此铝锂合成材料属于混合物;
(2)飞机的机翼做成上凸下平的形状,飞机起飞时,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大,从而产生向上的压强差,且飞机受到的上下压力差大于飞机受到的重力,使飞机获得升力,飞机能够向上爬升。
19.【答案】(1)N2H4
(2)不会
(3)3:4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观察反应的微观过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解答】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
化学方程式为:;
(1)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1个乙分子由2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其化学式为N2H4;
(2)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为氮气和水,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3)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生成的丙、丁分子个数比为3:4。
(1)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1个乙分子由2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其化学式为N2H4;
(2)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为氮气和水,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3)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生成的丙、丁分子个数比为3:4。
20.【答案】水平向左;250;变大
【知识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摩擦力是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其方向与发生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分析。
【解答】(1)向右拉动牙刷,有一个阻碍牙刷运动的力,这个力是摩擦力,刷毛向左弯曲,表明刷毛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水平向左的。
(2)[1]6对涂上牙膏后的牙刷刷毛交叉压紧,产生摩擦力,并排固定后能吊起重为1500牛的物体,根据二力平衡知识,摩擦力大小为1500牛,则每对牙刷间产生的摩擦力是.
[2]如果撤去两边各一组牙刷,仍能吊起该重物,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摩擦力仍等于重力,则剩下每对牙刷间的摩擦力将变大。
21.【答案】细胞核;分裂、分化;子宫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解析】【分析】1、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2、细胞分裂: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细胞分化: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相似,都具有分裂能力,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如保护、营养、输导等功能,形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即细胞分。
【解答】(1)人类干细胞作为细胞的一种,其遗传物质主要位于细胞核内。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它包含了细胞的遗传信息,这些信息以DNA的形式存在,并通过基因来指导细胞的生长、发育和代谢等过程。
(2)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它们能够不断地分裂增殖,同时保持未分化的状态,即具有发育成多种组织细胞的潜能。在猪胚胎中加入人类干细胞来培育肾脏,正是利用了干细胞的这种分裂、分化功能。通过特定的条件诱导,人类干细胞可以在猪胚胎中分化为肾脏细胞,进而形成具有功能的肾脏组织。
(3)在试管内培养一段时间后的胚胎,需要植入到代孕母猪的子宫内继续生长发育。子宫是哺乳动物孕育新生命的场所,它提供了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和环境条件。因此,将试管内培养的胚胎植入代孕母猪的子宫内,是实现胚胎在体外培养后成功发育为个体的关键步骤。
22.【答案】11.5;向上加速后匀速直线运动;0~0.2A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利用速度公式得出他在决赛中的平均速度;
(2)根据没有重力,只有弹力结合牛顿第一定律分析解答;
(3)根据欧姆定律结合滑动变阻器的可能得阻值分析解答。
【解答】(1)任子威比赛时的平均速度为
(2)在“失重”环境下,用力将小球静止压在弹簧上方,突然松手后,小球只受到竖直向上的弹簧弹力,将向上加速后匀速直线运动。
(3)当小科将10欧定值电阻接入电路中,电流表示数是0.4安时,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0, 则电源电压最小,是
若第二次实验将20欧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则直接读出电流表的示数,该电流表示数最大
所以,该电流表示数I取值范围是0~0.2A。
23.【答案】见解析;慢;;D
【知识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控制小车下滑到水平面的速度相同,结合实验目的回答;
(2)根据实验现象分析;
(3)根据(2)推理得出结论,据此作图;
(4)物体运动不需要外力维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出的。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只将毛巾、棉布、塑料铺在水平面上,不要铺在斜面上,否则没有控制好变量。
(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路程越长,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3)推理:在光滑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的速度不会变小,即做匀速直线运动,小车的速度时间图像如下所示:
(4)A、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虽然是错误的,但是对于后面理论的进步是有巨大价值的,故A错误;
B、伽利略认为: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力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故B错误;
C、牛顿第一定律因为没有绝对光滑的物体,所以无法通过实验可以直接验证,故C错误;
D、随着时代的进步,目前被认同的理论今后可能会被另一种理论取代,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4.【答案】(1)BCDE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也能导致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塑料瓶变瘪,故仅根据步骤②的现象,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3)溶液变浑浊,塑料瓶变瘪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
(2)根据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分析。
【解答】 (1)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为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可选择下列仪器中的锥形瓶、长颈漏斗、集气瓶、双孔塞,故填:BCDE;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也能导致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塑料瓶变瘪,故仅根据步骤②的现象,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3)步骤③中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注射器活塞缓缓向外拉,发现石灰水没有变浑浊;说明瓶内二氧化碳已经完全反应,步骤④将稀盐酸推入塑料瓶内,发现塑料瓶鼓起,说明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若将步骤⑤中“向外拉”的操作改为“向里推”,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溶液变浑浊,由于消耗了二氧化碳,瓶内压强减小,塑料瓶变瘪,故填:溶液变浑浊,塑料瓶变瘪。
(1)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为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可选择下列仪器中的锥形瓶、长颈漏斗、集气瓶、双孔塞,故填:BCDE;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也能导致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塑料瓶变瘪,故仅根据步骤②的现象,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3)步骤③中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注射器活塞缓缓向外拉,发现石灰水没有变浑浊;说明瓶内二氧化碳已经完全反应,步骤④将稀盐酸推入塑料瓶内,发现塑料瓶鼓起,说明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若将步骤⑤中“向外拉”的操作改为“向里推”,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溶液变浑浊,由于消耗了二氧化碳,瓶内压强减小,塑料瓶变瘪,故填:溶液变浑浊,塑料瓶变瘪。
25.【答案】;见解析;见解析;④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所对应的刻度,注意游码的最小刻度值;
(2)测物体的体积通常采用转换法,测量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即为物体体积;
(3)鱼类在水中上浮时,自身重力不变,通常采吸气来改变排开液体的体积方法增大浮力实现上浮;
(4)模拟鱼类上浮,属于模拟实验方法,根据选项依次判断实验方法。
【解答】(1)由图可知,质量是
(2)测量透明气球的初始体积的具体操作是:将溢水杯中的水加满至溢水口,将烧杯放在溢水口下方,放入组装好的模拟器,读出烧杯中溢出水的体积就是透明气球的初始体积。
(3)根据实验数据,充气过程中,透明气球的体积逐渐增大,根据可知,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液体密度不变,浮力变大,这说明了鱼类的在水中上浮主要靠鱼鳔的吸入空气。
(4)实验所采用的科学方法是模型法。①研究地球形状,利用观察船远离的过程证明地球是圆的;②研究水和沙子的比热,主要是控制变量法;③研究分子间隙,不是模拟实验;④研究光合作用条件是建立模型法,与本实验相同。
26.【答案】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且生成物不是气体;防止液面差产生的压强影响实验结果;20.8%;药品均匀平铺在注射器内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1)根据本实验的目的分析该药品的性质;
(2)从压强和减小实验误差角度分析;
(3)根据表格中数据结合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4)根据增大物质表面积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1)小科利用小纸袋内的药品进行测量实验,说明该药品具有的特点是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且生成物不是气体;
(2)步骤二中“调节注射器的液面高度相同”目的是防止液面差产生的压强影响实验结果;
(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V1为空气的体积加上药品体积,V2为氧气体积加上药品体积,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组别1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组别2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组别3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4)科学上有很多“通过增大表面积以提高物质反应或交换效率”的例子,结合本实验的操作步骤,可以将药品均匀平铺在注射器内,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7.【答案】氯气与氧气;检验氯气;在反应中少量氯气随着氧气排出,使得第3步反应没有发生完全;氯气能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不到氯气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分析;
(2)根据氯气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分析;
(3)根据发生的反应分析;
(4)根据氯气能溶于水分析。
【解答】(1)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收集到的氧气有时会闻到有刺激性气味,已知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以单质形式存在,且氯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该气体为氯气与氧气的混合物;
(2)已知氯气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则B瓶中使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的实验目的是检验氯气;
(3)在反应中少量氯气随着氧气排出,使得第3步反应没有发生完全,所以导致剩余固体中的质量总小于加热前的质量;
(4)小组讨论后认为没有检验出氯气的原因是氯气能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不到氯气。
28.【答案】大小;非平衡状态;设拔河运动员在拔河时身体向后倾倒,跟地面的夹角为θ,如图所示,有Fcosθ=Tθ越小,产生的拉力T越大,所以夹角很小。将弹簧测力计一段固定,保持水平,另一端通过绳子与木制人连接,使木制人身体后仰不同的角度度数,观察木制人移动相同距离时,弹簧秤的示数。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4)通过改变木制人的倾斜角度,测量力的大小,进行探究。
【解答】(1)实验中,通过比较拉力器的形变的大小程度来比较拉力作用效果,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由图乙知道,A同学对B同学的拉力是300N, B同学最大静摩擦力为200牛,此时B同学受到的合外力不等于0,故处于非平衡状态,所以B同学输掉比赛。
29.【答案】石灰石样品;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80g+12.5g-88.1g=4.4g;设:生成4.4g需碳酸钙的质量为x。 x=1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逸出,反应过程中减少的质量为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
【解答】(1)根据图表数据可知,第一组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20g+12.5g-31.4g=1.1g,第二组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40g+12.5g-50.3g=2.2g,由这两组实验可知,随盐酸增加,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增大,则12.5g与20g盐酸反应时,石灰石样品过量;
(2)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80g+12.5g-88.1g=4.4g;
设生成4.4g需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2HCl= CaCl2+H2O+ CO2↑
100 44
x 4.4g
x=10g;

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30.【答案】2;170Ω;A
【知识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1)因为温度高时接通报警电路,由图乙知,温度高时热敏电阻Rt阻值较小,电磁继电器线圈中电流较大,衔铁被吸下,接通了报警电路;
(2)从图乙可知60℃热敏电阻对应的电阻,控制电路中电流为20mA时就报警,可知控制电路此时的总电阻,总电阻减去热敏电阻就是滑动变阻器接入的电阻;
(3)要使报警温度更低,由图乙可知热敏电阻的最值变大,要吸下衔铁,电磁铁线圈的磁性强弱不变,从影响通电螺线管强弱的因素考虑;
【解答】(1)[1]根据题意,由图甲知道,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I大于或等于20毫安时,衔铁被吸合,此时由于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变大,磁性增强,吸引衔铁的作用力变大,衔铁向下运动,接通报警器,开始报警,故报警器应接入图甲中的2处。
(2)[2]衔铁被吸合时,控制电路的总电阻
由图乙知道,当温度为60℃时,Rt=70Ω,所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
(3)[3]当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等于20mA时,控制电路电压,电路总电阻不变,由图乙知道,温度降低,热敏电阻阻值增大,由知道,在R总不变时,Rt增大需要减小R0,故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1.【答案】电流表示数;横截面积;优秀
【知识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电流表和电动机串联接入电路,电动机转速的变化与电流大小有关;
(2)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另外还与温度有关;
(3)根据指标要求分析。
【解答】(1)电流表和电动机串联接入电路,由题意可知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电流表示数(电流)的变化来判断电动机转速的变化,电流越大,转速越快。
(2)根据欧姆定律知道,在电压一定时,电流表的示数增大时,电路中电阻减小,这说明a、b间接入电路的电阻在变小;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另外还与温度有关;根据题意知道,a、b间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化是由导体的横截面积变化引起的。
(3)对模型测试时,其“指标一”为优秀。雨天雨刮器摆动速度随雨量的变化而变化,无雨时能自动停止,故为优秀。
32.【答案】(1)1.22
(2)不变
(3)变大
解:设敞口放置48小时的5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敞口放置48小时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8.03%>7.3%;
因此敞口放置48小时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答:敞口放置48小时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学方程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因为时间是24小时的2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挥发出来水的质量也应该是0.61的2倍,因此?=1.22;
(2)因为是恒温放置,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变,敞口放置24小时的硝酸钾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1)因为时间是24小时的2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挥发出来水的质量也应该是0.61的2倍,因此?=1.22,故填:1.22;
(2)因为是恒温放置,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变,敞口放置24小时的硝酸钾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填:不变;
(3)见答案。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