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联考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
1.(2025五上·龙岗期末) 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
A.发光水母 B.萤火虫 C.熄灭的蜡烛 D.太阳
【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光源是指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选项A中的发光水母、选项B中的萤火虫以及选项D中的太阳都能够自行发光,属于光源。而选项C中熄灭的蜡烛不能自行发光,不属于光源。
2.(2025五上·龙岗期末) 以下吸管中,用手电筒在一端照射,能在另一端看到光斑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手电筒在一端照射,光会沿着吸管直线传播,能在另一端看到光斑。
3.(2025五上·龙岗期末) 下面的物体中,不能产生影子的是 ( )。
A.一层保鲜膜 B.一本科学书 C.一块石头 D.一块砖头
【答案】A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影子的形成需要物体能够遮挡光线,当光照射到不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上时,在物体的后方会形成一个光无法到达的区域,即影子。一本科学书、一块石头、一块砖头都属于不透明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阻挡光线,从而产生影子。而一层保鲜膜通常是透明的,光线可以几乎无阻碍地穿过,很难形成明显的影子,所以不能产生影子的是一层保鲜膜,答案选A。
4.(2025五上·龙岗期末) 下列现象中,光的传播路线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传播路线不会发生变化。光在均匀的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中传播时,只要介质是均匀的,光就会沿直线传播。光垂直射入水中不会发生折射。
5.(2025五上·龙岗期末) 快速旋转涂有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彩色轮,会看到彩色轮( )。
A.变成了白色 B.变成了红色 C.变成了黑色 D.没有变化
【答案】A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将涂有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彩色轮快速旋转时,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这三种颜色的光会混合在一起进入人眼,而红、绿、蓝三种光等比例混合后会形成白色光,所以会看到彩色轮变成了白色。
6.(2025五上·龙岗期末) 如图,镜面反射时,向下移动手电筒改变光的射入角度,反射光的位置会( )。
A.向上偏移 B.保持不变 C.向下偏移 D.不确定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在镜面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向下移动手电筒改变光的射入角度时,入射角增大,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也会随之增大,所以反射光会向下偏移。
7.(2025五上·龙岗期末) 小龙写作业时,总是会打开台灯,经过长期观察,他发现灯罩是利用( )使他看得更清楚。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沿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
【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台灯的灯罩通常是具有一定反射性能的材料制成。其作用是将灯泡发出的光进行反射,使光线能够更集中地照射在需要照明的区域,比如小龙的作业本上,从而让他看得更清楚。这种利用反射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和分布的方式,是灯罩的主要工作原理。而光的折射是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在灯罩的工作原理中并不主要涉及;光沿直线传播主要体现在光从灯泡发出后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但这不是灯罩使小龙看得更清楚的直接原理;光的色散是指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与灯罩的作用无关。
8.(2025五上·龙岗期末) 从侧面观察玻璃鱼缸中的枯木,我们观察到枯木“折断”了,这是( )造成的。
A.光的直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
【答案】B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从侧面观察玻璃鱼缸中的枯木时,光从水中射向空气,由于水和空气是两种不同的介质,光在界面处发生折射,使得我们看到的枯木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从而感觉枯木 “折断” 了。而光的直射是指光沿直线传播,在这种情况下光沿直线传播不会导致枯木看起来 “折断”;光的反射是指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与看到枯木 “折断” 的现象无关;光的色散是指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也与该现象无关。
9.(2025五上·龙岗期末) 以下关于右图潜望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光的传播方向被改变了2次 B.光的传播方向被改变了 1 次
C.潜望镜里的光沿曲线传播 D.潜望镜只需要用到一面平面镜
【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通常由两面平行放置的平面镜组成。光线进入潜望镜时,先在第一面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一次;然后反射光线射向第二面平面镜,再次发生反射,光的传播方向又改变一次,所以光的传播方向总共被改变了2次,故A选项正确。
10.(2025五上·龙岗期末)小科做了一个地球模型(分别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代表不同的圈层),以下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 。
地壳: 蓝色 地幔: 黄色 地核: 橙色
A.蓝色的橡皮泥放最外面 B.蓝色的橡皮泥要做得最薄
C.黄色的橡皮泥要放最里面 D.橙色的橡皮泥要放最里面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到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黄色代表地幔,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而不是最里面,所以该做法不合理。
11.(2025五上·龙岗期末)发生地震时,如果刚好在户外,正确的做法是 ( )。
A.赶快返回室内
B.躲到建筑物或高大的树木旁
C.躲到电梯里
D.选择开阔平坦的地方蹲下或趴下
【答案】D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发生地震时,如果刚好在户外,应选择开阔平坦的地方蹲下或趴下,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被掉落的物体砸伤,以及防止因地面晃动而摔倒导致受伤等情况发生。
12.(2025五上·龙岗期末)观察中国地形图,我们可以发现:我国 ( )。
A.西部多盆地,东部多山地 B.西部多山地,东部多平原
C.西部多丘陵,东部多海洋 D.西部多海洋,东部多丘陵
【答案】B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中国的地形呈现出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特点。西部主要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如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地势较高且地形复杂,多高山峻岭。 东部地区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如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东南丘陵等,地势相对低平,平原广阔。
13.(2025五上·龙岗期末)右边简图中,③最有可能表示的是 ( )。
A.山地 B.高原 C.平原 D.盆地
【答案】D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图中①为山脉,②为高原,③为盆地,④为丘陵,⑤为平原。
14.(2025五上·龙岗期末)下列选项中,能够减少水土流失的是 ( )。
A.乱砍乱伐 B.退耕还林 C.开山采矿 D.过度开垦
【答案】B
【知识点】地形、地貌;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退耕还林是将不适宜耕种的土地恢复为林地。种植树木等植被后,植被的根系能够深入土壤,增强土壤的稳定性,像 “绿色卫士” 一样紧紧抓住土壤,防止其被雨水冲走。同时,植被还能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增加雨水的下渗,减少地表径流,从而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之一。
15.(2025五上·龙岗期末)如图是黄河第一湾——乾坤湾,根据监测,发现它的凸岸泥沙逐渐增多,越来越凸,这是因为它的凸岸主要受到了( )作用。
A.水的沉积 B.风的沉积 C.水的侵蚀 D.风的侵蚀
【答案】A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水流在流经凸岸时,流速较慢。根据流水作用的原理,流速慢时,水流携带泥沙的能力减弱,泥沙就会逐渐沉积下来,导致凸岸的泥沙逐渐增多,凸岸也就越来越凸。所以黄河乾坤湾的凸岸主要受到了水的沉积作用。 水流在流经凹岸时,流速较快,对河岸的侵蚀作用较强,会不断地冲刷河岸,使凹岸不断后退。
16.(2025五上·龙岗期末)小雅将橡皮泥做成片状,平放在桌面上,然后分别进行下图中的操作。以下哪个地形地貌与图中实验有关 ( )
A.唐家湾堰塞湖 B.雅丹地貌
C.长白山天池 D.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答案】A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唐家湾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由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是堵塞河道形成的。
17.(2025五上·龙岗期末)提及火山,人们往往认为它们与我们相隔遥远。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深圳市内竟然存在三座“死火山”。其中一座,便是位于大鹏半岛的七娘山,下列关于火山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深圳的三座火山因长期不喷发已丧失了活动能力
B.火山喷发会产生火山地热,它是一种清洁能源
C.火山喷发的原因是地球外部活动引起的
D.如今大鹏半岛的地形地貌与亿万年前的火山喷发有关
【答案】C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是由地球内部活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存在着高温、高压的岩浆,当岩浆在地下的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并且遇到地壳薄弱地带或有通道时,岩浆就会沿着这些通道上升,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而不是地球外部活动引起的。
18.(2025五上·龙岗期末)在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被砂纸打磨后,石头会变得光滑
B.用砂纸打磨是模拟风的沉积作用
C.用砂纸打磨是模拟风的侵蚀作用
D.实验中可以用放大镜观察岩石表面的痕迹
【答案】B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风的沉积作用是指风在搬运过程中,当风速减小或遇到障碍物时,风携带的沙子等物质会沉积下来,而用砂纸打磨石头并没有体现出物质的沉积过程,不是模拟风的沉积作用。
19.(2025五上·龙岗期末)小龙是一名5年级的男生。他的BMI为20.7千克/米2,肺活量为1100毫升。
学生 五年级男生正常范围 五年级女生正常范围
体重指数(BMI) (千克/米2) 肥胖: ≥24.2 肥胖: ≥23.0
低体重: ≤ 14.3 超重: 21.5~24.1 低体重: ≤ 13.7 超重: 20.6~22.9
正常: 14.4~21.4 正常: 13.8~20.5
肺活量(毫升) 及格: 1300~2110 及格: 1050~1770
良好: 2200~2450 良好: 1850~ 1950
优秀: 2700~2900 优秀: 2050~2250
参照上表,小龙的BMI和肺活量两项指标的评价分别是 ( )。
A.超重,优秀 B.正常, 良好
C.超重, 及格 D.正常,不及格
【答案】D
【知识点】身体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小龙的BMI为20.7千克 / 米2,五年级男生BMI正常范围是14.4~21.4千克/米2,20.7在此范围内,所以小龙的 BMI 指标属于正常。 小龙的肺活量为1100毫升,五年级男生肺活量及格范围是1300~2110毫升,1100毫升小于1300毫升,所以小龙的肺活量指标属于不及格。
20.(2025五上·龙岗期末)在研究降雨量对土地侵蚀的影响时,改变的条件是 ( )。
A.降雨量 B.土地坡度 C.有无植被 D.降雨高度
【答案】A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在研究降雨量对土地侵蚀的影响时,根据控制变量法,需要保持其他可能影响土地侵蚀的因素不变,只改变降雨量这一个因素,来观察和分析它对土地侵蚀的作用。
21.(2025五上·龙岗期末)下面哪个蜡烛适合用来计时 (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形状规则且粗细均匀的蜡烛更适合计时。因为这样的蜡烛在燃烧时,蜡的消耗相对均匀,单位时间内燃烧的长度或体积较为稳定,从而可以根据蜡烛燃烧的长度来大致估算时间。
22.(2025五上·龙岗期末)在“探究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的实验中,关于实验注意事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摆绳上端要固定在铁架台的金属杆或挂钩上,在摆动过程中不能移动
B.计算摆动次数时,摆锤从左到右,记为一次摆动
C.手释放摆锤时不能给它施加力
D.可以使用细绳作为摆绳
【答案】B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计算摆动次数时,通常规定摆锤从一个极端位置(如最左端)摆到另一个极端位置(如最右端),再摆回起始位置(最左端),这样完整的一个来回才记为一次摆动,而不是从左到右记为一次摆动。
23.(2025五上·龙岗期末)如图是三个摆锤质量相同的摆,小科是想探究( )与摆的快慢有无关系。
A.摆绳的长度 B.摆锤的重量 C.摆锤的长度 D.摆绳的颜色
【答案】A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实验中三个摆的摆锤质量相同,摆绳长度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此实验的变量就是摆绳长度,目的是探究摆绳长度与摆的快慢有无关系,所以A选项正确。
24.(2025五上·龙岗期末)比较下列计时器,最精确的是( )。
A.日晷 B.水钟 C.石英钟表 D.摆钟
【答案】C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计时工具的发展历程是日晷、水钟、摆钟、石英钟、原子钟,其主要表现为计时精确度越来越高,水钟、摆钟、日晷、石英钟表相比较,精确度最高的是石英钟表。
25.(2025五上·龙岗期末)临近期末考试,可是小龙还没有开始复习,一想到考试就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以下做法能科学有效地缓解他压力的是 ( )。
A.熬夜看动画片,释放压力
B.做一个复习计划,合理规划好考前复习
C.大吃大喝,舒缓精神
D.放弃一切玩和休息的时间,通宵学习
【答案】B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做一个复习计划,合理规划好考前复习,能够让小龙对复习内容和进度有清晰的认识,有条不紊地进行备考。这样可以增加他对考试的掌控感,从而科学有效地缓解压力,故B选项正确。
26.(2025五上·龙岗期末)小科在研究“摆的快慢”实验时,获得了如下数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同摆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不一样
B.同一个摆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一样
C.规范实验操作下,①组第四次应该还是13次
D.造成①②③三组数据不同的原因是改变了摆锤的重量
【答案】D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造成①②③三组数据不同的原因不是改变了摆锤的重量,而是改变了摆长。因为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重量无关,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从数据中可以看出①组摆动最快,③组摆动最慢,说明①组摆长最短,③组摆长最长,D说法错误。
27.(2025五上·龙岗期末)下列属于科学生活的是 ( )。
①合理饮食 ②适当运动 ③熬夜学习 ④坚持早睡早起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D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合理饮食:合理饮食能够为身体提供充足且均衡的营养,维持身体各项机能的正常运转,有助于预防多种疾病,促进身体健康,是科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适当运动:适当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改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帮助减轻压力、改善睡眠质量,对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益处,属于科学生活方式。
坚持早睡早起:早睡早起符合人体的生物钟规律,能够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使大脑和身体各器官在白天保持良好的状态,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是一种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
28.(2025五上·龙岗期末)我们打羽毛球的时候,羽毛球向我们快速飞来,我们迅速用球拍打回去,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刺激(看见羽毛球)的是 ( )。
A.手 B.传入神经 C.传出神经 D.眼睛
【答案】D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在打羽毛球时,看到羽毛球飞来这一过程,首先是眼睛接收到羽毛球的视觉信息,眼睛中的视网膜上有光感受器,能够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冲动,所以感受到刺激(看见羽毛球)的是眼睛。而手主要是执行动作去击球;传入神经负责将感受器接收到的信息传递给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则是将神经中枢的指令传递给效应器,如肌肉等,以产生动作。因此,本题选D。
29.(2025五上·龙岗期末)小龙和小岗把塑料管一端和吸耳球相连,另一端放在水槽里,反复挤压和松开吸耳球,在这个实验中挤压吸耳球的动作是模拟( )。
A.心脏的收缩 B.心脏的舒张 C.心脏的休息 D.肌肉的舒张
【答案】A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在这个实验中,挤压吸耳球时,吸耳球内的空气被挤出,相当于心脏收缩时将血液泵出;而松开吸耳球时,吸耳球恢复原状吸入空气,相当于心脏的舒张过程。所以反复挤压吸耳球的动作模拟的是心脏的收缩,将 “血液”泵出,推动 “血液循环”,故答案为 A。
30.(2025五上·龙岗期末)小岗为了加深对关节作用的理解,绑住腿部关节进行走路,他会发现( )。
A.不影响身体活动 B.固定以后,走路速度变得更快
C.固定的部分不能弯曲 D.固定的部分变得更加灵活
【答案】C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关节的主要作用是使骨骼能够活动和弯曲,从而实现身体的各种动作和运动。关节被固定住后,其原本可以弯曲的功能受到限制,固定的部分不能像正常时那样弯曲,C选项正确。
31.(2025五上·龙岗期末)如图所示,小龙利用铁架台做水钟实验。滴漏实验中的塑料瓶中盛有300毫升水 (实验过程中不再加水)。
(1)观察右图水钟刻度尺的位置,可以发现它是 (选填“受水型”或“泄水型”)水钟。
(2)小龙观察到量筒内的水聚积到10毫升需要1分钟,那么塑料瓶中的水全部滴完的时间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0分钟。
(3)造成 (2)题现象的原因是 ( )。
A.容器的大小 B.漏水孔的大小
C.水位的高低 D.容器的颜色
(4)小龙给这个水钟制作刻度,以下哪个刻度最合理 ( )
A. B. C.
【答案】(1)受水型
(2)大于
(3)C
(4)C
【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1)观察水钟的结构,如果刻度尺是标在接水的容器上,随着水不断流入容器,通过观察容器内水面上升的高度来计量时间,这种就是 “受水型” 水钟;如果刻度尺是标在漏水的容器上,随着水不断流出,通过观察容器内水面下降的高度来计量时间,这种就是 “泄水型” 水钟。图中水钟是泄水型水钟。
(2)在水钟实验中,随着塑料瓶内水位的下降,水的压力会逐渐减小,水流速度会逐渐变慢。开始时量筒内聚积 10毫升水需要1分钟,但之后随着塑料瓶内水位降低,同样聚积1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会超过1分钟。所以,300 毫升水全部滴完的时间会大于30分钟。
(3)造成 (2)题现象的原因是水位的高低。
(4)小龙给这个水钟制作刻度,最合理的是一开始比后面刻度之间差距要小。
32.(2025五上·龙岗期末)近年来,我国对酒后驾车行为的惩处力度显著增强,然而,由酒后驾车导致的交通事故仍旧不时发生。在交警部门的协助下,一个科学爱好者小组进行了“饮酒对身体动作精确性影响”的实验研究。实验中,每组参与者由三人组成,每位测试者需重复进行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已整理成表格形式。请仔细分析所提供的信息,并据此回答后续问题。
测试要求 测试者在规定时间内用左手食指指尖准确地指向自己右手食指的指尖,重复做20次
组别 一 二 三 四
测试者饮酒量(mL) 0 50 100 150
测试准确的次数(平均值) 20 18 9 5
(1)测试者在完成实验时,需要用到的身体结构是 ( )。
A.肌肉 B.关节 C.骨骼
(2)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饮酒的量越多,人体动作的准确度越 (选填“高”或“低”)。
(3)人喝酒喝醉了,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酒精影响了 ,喝醉酒以后容易胡言乱语,主要是酒精影响了 。(均选填“大脑”“小脑”或“脑干”)
(4)请你写出饮酒过多的危害。(写出2点即可)
。
【答案】(1)A;B;C
(2)低
(3)小脑;大脑
(4)反应速度变慢,影响大脑功能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1)肌肉通过收缩和舒张为身体运动提供动力,骨骼是身体的支撑结构,为肌肉提供附着点,并在肌肉的牵引下绕关节运动,它们与关节一起协同工作,共同保证了测试者能够完成实验操作。
(2)酒精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影响大脑对身体各部位的控制和协调能力。饮酒量越多,神经系统受到的抑制作用越强,大脑处理信息、发出指令以及身体执行指令的能力都会下降,从而导致人体动作的准确度降低,出现如走路不稳、手部颤抖、难以完成精细动作等表现。
(3)人喝酒喝醉了,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酒精影响了小脑,喝醉酒以后容易胡言乱语,主要是酒精影响了大脑。 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姿势。当酒精影响小脑时,会干扰小脑对肌肉的协调控制,导致身体平衡感下降,出现走路摇晃、站立不稳的现象。
(4)损害肝脏: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代谢。影响心血管系统:过量饮酒会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33.(2025五上·龙岗期末)请你观察右图,并回答问题。
(1)图片A处地形名称是 (选填“山地”“高原”或“盆地”)。
(2)下列哪个特点最适合形容A处 ( )
A.地势较高,蜿蜒起伏,险峻陡峭
B.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C.高低起伏,坡度较缓
(3)图中B、C处,更容易受到水的侵蚀的是 ,原因是 。
(4)请简要分析B处是否适合建造房子,写出相应的原因。
。
【答案】(1)山地
(2)A
(3)B;B处缺少植被(合理即可)
(4)不合适,坡度过大,无植被保护,容易发生泥石流(合理即可)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1)山地:通常是指海拔在 500 米以上,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布的地形。 高原:海拔一般在 500 米以上,面积较大,顶面起伏较小,边缘比较陡峻的广阔地区。 盆地: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状地形。图片A处地形名称是山地。
(2)山地的特点是地势较高,蜿蜒起伏,险峻陡峭。
(3)通常情况下,图中B、C处,B处容易受到水的侵蚀,因为B处缺少植物。
(4)B处坡度大,没有植被覆盖,容易发生泥石流,不适合建造房屋。
34.(2025五上·龙岗期末)小科上课时使用手电筒发现了光是沿直线传播,他想探究激光与手电筒发出的光线是否有相同的规律。于是,他进行了右图所示的实验:
(1)如图,小科使用激光笔照射后,在纸屏上能看到光斑的是 ( )。
A.图1 B.图2 C.都可以
(2)实验中,小科“关闭灯光,拉上窗帘”是为了 。
(3)根据以上实验,小科发现驾驶员在开汽车时,总是存有视野盲区,其原因是 ( )。
A.光速很快 B.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C.光线会发生折射
(4)夜间行车,司机打开远光灯,从侧面观察光束,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A.
B.
C.
(5)接下来,为了研究激光遇到不同物体会如何 小科拿激光笔照射三棱镜、玻璃和厚纸板,得到了下面图示的三种结果。请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材料名称。
【答案】(1)A
(2)防止外界光线干扰,更好地观察实验效果(合理即可)
(3)B
(4)A
(5)玻璃、厚纸板、三棱镜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图1中,激光笔发出的光在同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没有障碍物阻挡,所以能在纸屏上看到光斑。而图2中,在激光传播路径上放置了不透明的弯曲管道,光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弯曲的管道传播到纸屏上,所以在纸屏上不能看到光斑。
(2)实验中,小科 “关闭灯光,拉上窗帘” 是为了排除其他光线的干扰,使激光或手电筒发出的光线传播路径更清晰,便于观察和研究。如果周围环境中有其他较强的光线,会掩盖激光或手电筒光线的传播路径,导致难以清晰地观察到光的传播情况,影响实验效果和对光沿直线传播这一规律的探究。
(3)驾驶员在开汽车时存在视野盲区,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汽车的车身、座椅、后视镜等物体都会阻挡光线,使得光线无法绕过这些物体传播到驾驶员的眼睛中,从而在这些物体的后方形成了光线无法到达的区域,即视野盲区。而光速很快与视野盲区的形成无关,光线折射一般是在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在汽车视野盲区形成的情境中,主要不是因为光线折射导致的。
(4)夜间行车打开远光灯,从侧面观察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5)一般来说,这是激光照射到三棱镜后的现象。因为三棱镜对不同频率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会使光发生折射和色散现象,将激光分解为多种颜色的光带。
1 / 1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联考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
1.(2025五上·龙岗期末) 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
A.发光水母 B.萤火虫 C.熄灭的蜡烛 D.太阳
2.(2025五上·龙岗期末) 以下吸管中,用手电筒在一端照射,能在另一端看到光斑的是( )。
A. B.
C. D.
3.(2025五上·龙岗期末) 下面的物体中,不能产生影子的是 ( )。
A.一层保鲜膜 B.一本科学书 C.一块石头 D.一块砖头
4.(2025五上·龙岗期末) 下列现象中,光的传播路线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
A. B.
C. D.
5.(2025五上·龙岗期末) 快速旋转涂有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彩色轮,会看到彩色轮( )。
A.变成了白色 B.变成了红色 C.变成了黑色 D.没有变化
6.(2025五上·龙岗期末) 如图,镜面反射时,向下移动手电筒改变光的射入角度,反射光的位置会( )。
A.向上偏移 B.保持不变 C.向下偏移 D.不确定
7.(2025五上·龙岗期末) 小龙写作业时,总是会打开台灯,经过长期观察,他发现灯罩是利用( )使他看得更清楚。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沿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
8.(2025五上·龙岗期末) 从侧面观察玻璃鱼缸中的枯木,我们观察到枯木“折断”了,这是( )造成的。
A.光的直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
9.(2025五上·龙岗期末) 以下关于右图潜望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光的传播方向被改变了2次 B.光的传播方向被改变了 1 次
C.潜望镜里的光沿曲线传播 D.潜望镜只需要用到一面平面镜
10.(2025五上·龙岗期末)小科做了一个地球模型(分别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代表不同的圈层),以下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 。
地壳: 蓝色 地幔: 黄色 地核: 橙色
A.蓝色的橡皮泥放最外面 B.蓝色的橡皮泥要做得最薄
C.黄色的橡皮泥要放最里面 D.橙色的橡皮泥要放最里面
11.(2025五上·龙岗期末)发生地震时,如果刚好在户外,正确的做法是 ( )。
A.赶快返回室内
B.躲到建筑物或高大的树木旁
C.躲到电梯里
D.选择开阔平坦的地方蹲下或趴下
12.(2025五上·龙岗期末)观察中国地形图,我们可以发现:我国 ( )。
A.西部多盆地,东部多山地 B.西部多山地,东部多平原
C.西部多丘陵,东部多海洋 D.西部多海洋,东部多丘陵
13.(2025五上·龙岗期末)右边简图中,③最有可能表示的是 ( )。
A.山地 B.高原 C.平原 D.盆地
14.(2025五上·龙岗期末)下列选项中,能够减少水土流失的是 ( )。
A.乱砍乱伐 B.退耕还林 C.开山采矿 D.过度开垦
15.(2025五上·龙岗期末)如图是黄河第一湾——乾坤湾,根据监测,发现它的凸岸泥沙逐渐增多,越来越凸,这是因为它的凸岸主要受到了( )作用。
A.水的沉积 B.风的沉积 C.水的侵蚀 D.风的侵蚀
16.(2025五上·龙岗期末)小雅将橡皮泥做成片状,平放在桌面上,然后分别进行下图中的操作。以下哪个地形地貌与图中实验有关 ( )
A.唐家湾堰塞湖 B.雅丹地貌
C.长白山天池 D.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17.(2025五上·龙岗期末)提及火山,人们往往认为它们与我们相隔遥远。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深圳市内竟然存在三座“死火山”。其中一座,便是位于大鹏半岛的七娘山,下列关于火山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深圳的三座火山因长期不喷发已丧失了活动能力
B.火山喷发会产生火山地热,它是一种清洁能源
C.火山喷发的原因是地球外部活动引起的
D.如今大鹏半岛的地形地貌与亿万年前的火山喷发有关
18.(2025五上·龙岗期末)在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被砂纸打磨后,石头会变得光滑
B.用砂纸打磨是模拟风的沉积作用
C.用砂纸打磨是模拟风的侵蚀作用
D.实验中可以用放大镜观察岩石表面的痕迹
19.(2025五上·龙岗期末)小龙是一名5年级的男生。他的BMI为20.7千克/米2,肺活量为1100毫升。
学生 五年级男生正常范围 五年级女生正常范围
体重指数(BMI) (千克/米2) 肥胖: ≥24.2 肥胖: ≥23.0
低体重: ≤ 14.3 超重: 21.5~24.1 低体重: ≤ 13.7 超重: 20.6~22.9
正常: 14.4~21.4 正常: 13.8~20.5
肺活量(毫升) 及格: 1300~2110 及格: 1050~1770
良好: 2200~2450 良好: 1850~ 1950
优秀: 2700~2900 优秀: 2050~2250
参照上表,小龙的BMI和肺活量两项指标的评价分别是 ( )。
A.超重,优秀 B.正常, 良好
C.超重, 及格 D.正常,不及格
20.(2025五上·龙岗期末)在研究降雨量对土地侵蚀的影响时,改变的条件是 ( )。
A.降雨量 B.土地坡度 C.有无植被 D.降雨高度
21.(2025五上·龙岗期末)下面哪个蜡烛适合用来计时 ( )
A. B. C. D.
22.(2025五上·龙岗期末)在“探究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的实验中,关于实验注意事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摆绳上端要固定在铁架台的金属杆或挂钩上,在摆动过程中不能移动
B.计算摆动次数时,摆锤从左到右,记为一次摆动
C.手释放摆锤时不能给它施加力
D.可以使用细绳作为摆绳
23.(2025五上·龙岗期末)如图是三个摆锤质量相同的摆,小科是想探究( )与摆的快慢有无关系。
A.摆绳的长度 B.摆锤的重量 C.摆锤的长度 D.摆绳的颜色
24.(2025五上·龙岗期末)比较下列计时器,最精确的是( )。
A.日晷 B.水钟 C.石英钟表 D.摆钟
25.(2025五上·龙岗期末)临近期末考试,可是小龙还没有开始复习,一想到考试就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以下做法能科学有效地缓解他压力的是 ( )。
A.熬夜看动画片,释放压力
B.做一个复习计划,合理规划好考前复习
C.大吃大喝,舒缓精神
D.放弃一切玩和休息的时间,通宵学习
26.(2025五上·龙岗期末)小科在研究“摆的快慢”实验时,获得了如下数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同摆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不一样
B.同一个摆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一样
C.规范实验操作下,①组第四次应该还是13次
D.造成①②③三组数据不同的原因是改变了摆锤的重量
27.(2025五上·龙岗期末)下列属于科学生活的是 ( )。
①合理饮食 ②适当运动 ③熬夜学习 ④坚持早睡早起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8.(2025五上·龙岗期末)我们打羽毛球的时候,羽毛球向我们快速飞来,我们迅速用球拍打回去,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刺激(看见羽毛球)的是 ( )。
A.手 B.传入神经 C.传出神经 D.眼睛
29.(2025五上·龙岗期末)小龙和小岗把塑料管一端和吸耳球相连,另一端放在水槽里,反复挤压和松开吸耳球,在这个实验中挤压吸耳球的动作是模拟( )。
A.心脏的收缩 B.心脏的舒张 C.心脏的休息 D.肌肉的舒张
30.(2025五上·龙岗期末)小岗为了加深对关节作用的理解,绑住腿部关节进行走路,他会发现( )。
A.不影响身体活动 B.固定以后,走路速度变得更快
C.固定的部分不能弯曲 D.固定的部分变得更加灵活
31.(2025五上·龙岗期末)如图所示,小龙利用铁架台做水钟实验。滴漏实验中的塑料瓶中盛有300毫升水 (实验过程中不再加水)。
(1)观察右图水钟刻度尺的位置,可以发现它是 (选填“受水型”或“泄水型”)水钟。
(2)小龙观察到量筒内的水聚积到10毫升需要1分钟,那么塑料瓶中的水全部滴完的时间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0分钟。
(3)造成 (2)题现象的原因是 ( )。
A.容器的大小 B.漏水孔的大小
C.水位的高低 D.容器的颜色
(4)小龙给这个水钟制作刻度,以下哪个刻度最合理 ( )
A. B. C.
32.(2025五上·龙岗期末)近年来,我国对酒后驾车行为的惩处力度显著增强,然而,由酒后驾车导致的交通事故仍旧不时发生。在交警部门的协助下,一个科学爱好者小组进行了“饮酒对身体动作精确性影响”的实验研究。实验中,每组参与者由三人组成,每位测试者需重复进行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已整理成表格形式。请仔细分析所提供的信息,并据此回答后续问题。
测试要求 测试者在规定时间内用左手食指指尖准确地指向自己右手食指的指尖,重复做20次
组别 一 二 三 四
测试者饮酒量(mL) 0 50 100 150
测试准确的次数(平均值) 20 18 9 5
(1)测试者在完成实验时,需要用到的身体结构是 ( )。
A.肌肉 B.关节 C.骨骼
(2)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饮酒的量越多,人体动作的准确度越 (选填“高”或“低”)。
(3)人喝酒喝醉了,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酒精影响了 ,喝醉酒以后容易胡言乱语,主要是酒精影响了 。(均选填“大脑”“小脑”或“脑干”)
(4)请你写出饮酒过多的危害。(写出2点即可)
。
33.(2025五上·龙岗期末)请你观察右图,并回答问题。
(1)图片A处地形名称是 (选填“山地”“高原”或“盆地”)。
(2)下列哪个特点最适合形容A处 ( )
A.地势较高,蜿蜒起伏,险峻陡峭
B.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C.高低起伏,坡度较缓
(3)图中B、C处,更容易受到水的侵蚀的是 ,原因是 。
(4)请简要分析B处是否适合建造房子,写出相应的原因。
。
34.(2025五上·龙岗期末)小科上课时使用手电筒发现了光是沿直线传播,他想探究激光与手电筒发出的光线是否有相同的规律。于是,他进行了右图所示的实验:
(1)如图,小科使用激光笔照射后,在纸屏上能看到光斑的是 ( )。
A.图1 B.图2 C.都可以
(2)实验中,小科“关闭灯光,拉上窗帘”是为了 。
(3)根据以上实验,小科发现驾驶员在开汽车时,总是存有视野盲区,其原因是 ( )。
A.光速很快 B.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C.光线会发生折射
(4)夜间行车,司机打开远光灯,从侧面观察光束,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A.
B.
C.
(5)接下来,为了研究激光遇到不同物体会如何 小科拿激光笔照射三棱镜、玻璃和厚纸板,得到了下面图示的三种结果。请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材料名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光源是指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选项A中的发光水母、选项B中的萤火虫以及选项D中的太阳都能够自行发光,属于光源。而选项C中熄灭的蜡烛不能自行发光,不属于光源。
2.【答案】D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手电筒在一端照射,光会沿着吸管直线传播,能在另一端看到光斑。
3.【答案】A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影子的形成需要物体能够遮挡光线,当光照射到不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上时,在物体的后方会形成一个光无法到达的区域,即影子。一本科学书、一块石头、一块砖头都属于不透明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阻挡光线,从而产生影子。而一层保鲜膜通常是透明的,光线可以几乎无阻碍地穿过,很难形成明显的影子,所以不能产生影子的是一层保鲜膜,答案选A。
4.【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传播路线不会发生变化。光在均匀的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中传播时,只要介质是均匀的,光就会沿直线传播。光垂直射入水中不会发生折射。
5.【答案】A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将涂有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彩色轮快速旋转时,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这三种颜色的光会混合在一起进入人眼,而红、绿、蓝三种光等比例混合后会形成白色光,所以会看到彩色轮变成了白色。
6.【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在镜面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向下移动手电筒改变光的射入角度时,入射角增大,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也会随之增大,所以反射光会向下偏移。
7.【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台灯的灯罩通常是具有一定反射性能的材料制成。其作用是将灯泡发出的光进行反射,使光线能够更集中地照射在需要照明的区域,比如小龙的作业本上,从而让他看得更清楚。这种利用反射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和分布的方式,是灯罩的主要工作原理。而光的折射是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在灯罩的工作原理中并不主要涉及;光沿直线传播主要体现在光从灯泡发出后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但这不是灯罩使小龙看得更清楚的直接原理;光的色散是指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与灯罩的作用无关。
8.【答案】B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从侧面观察玻璃鱼缸中的枯木时,光从水中射向空气,由于水和空气是两种不同的介质,光在界面处发生折射,使得我们看到的枯木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从而感觉枯木 “折断” 了。而光的直射是指光沿直线传播,在这种情况下光沿直线传播不会导致枯木看起来 “折断”;光的反射是指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与看到枯木 “折断” 的现象无关;光的色散是指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也与该现象无关。
9.【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通常由两面平行放置的平面镜组成。光线进入潜望镜时,先在第一面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一次;然后反射光线射向第二面平面镜,再次发生反射,光的传播方向又改变一次,所以光的传播方向总共被改变了2次,故A选项正确。
10.【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到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黄色代表地幔,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而不是最里面,所以该做法不合理。
11.【答案】D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发生地震时,如果刚好在户外,应选择开阔平坦的地方蹲下或趴下,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被掉落的物体砸伤,以及防止因地面晃动而摔倒导致受伤等情况发生。
12.【答案】B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中国的地形呈现出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特点。西部主要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如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地势较高且地形复杂,多高山峻岭。 东部地区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如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东南丘陵等,地势相对低平,平原广阔。
13.【答案】D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图中①为山脉,②为高原,③为盆地,④为丘陵,⑤为平原。
14.【答案】B
【知识点】地形、地貌;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退耕还林是将不适宜耕种的土地恢复为林地。种植树木等植被后,植被的根系能够深入土壤,增强土壤的稳定性,像 “绿色卫士” 一样紧紧抓住土壤,防止其被雨水冲走。同时,植被还能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增加雨水的下渗,减少地表径流,从而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之一。
15.【答案】A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水流在流经凸岸时,流速较慢。根据流水作用的原理,流速慢时,水流携带泥沙的能力减弱,泥沙就会逐渐沉积下来,导致凸岸的泥沙逐渐增多,凸岸也就越来越凸。所以黄河乾坤湾的凸岸主要受到了水的沉积作用。 水流在流经凹岸时,流速较快,对河岸的侵蚀作用较强,会不断地冲刷河岸,使凹岸不断后退。
16.【答案】A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唐家湾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由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是堵塞河道形成的。
17.【答案】C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是由地球内部活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存在着高温、高压的岩浆,当岩浆在地下的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并且遇到地壳薄弱地带或有通道时,岩浆就会沿着这些通道上升,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而不是地球外部活动引起的。
18.【答案】B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风的沉积作用是指风在搬运过程中,当风速减小或遇到障碍物时,风携带的沙子等物质会沉积下来,而用砂纸打磨石头并没有体现出物质的沉积过程,不是模拟风的沉积作用。
19.【答案】D
【知识点】身体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小龙的BMI为20.7千克 / 米2,五年级男生BMI正常范围是14.4~21.4千克/米2,20.7在此范围内,所以小龙的 BMI 指标属于正常。 小龙的肺活量为1100毫升,五年级男生肺活量及格范围是1300~2110毫升,1100毫升小于1300毫升,所以小龙的肺活量指标属于不及格。
20.【答案】A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在研究降雨量对土地侵蚀的影响时,根据控制变量法,需要保持其他可能影响土地侵蚀的因素不变,只改变降雨量这一个因素,来观察和分析它对土地侵蚀的作用。
21.【答案】D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形状规则且粗细均匀的蜡烛更适合计时。因为这样的蜡烛在燃烧时,蜡的消耗相对均匀,单位时间内燃烧的长度或体积较为稳定,从而可以根据蜡烛燃烧的长度来大致估算时间。
22.【答案】B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计算摆动次数时,通常规定摆锤从一个极端位置(如最左端)摆到另一个极端位置(如最右端),再摆回起始位置(最左端),这样完整的一个来回才记为一次摆动,而不是从左到右记为一次摆动。
23.【答案】A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实验中三个摆的摆锤质量相同,摆绳长度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此实验的变量就是摆绳长度,目的是探究摆绳长度与摆的快慢有无关系,所以A选项正确。
24.【答案】C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计时工具的发展历程是日晷、水钟、摆钟、石英钟、原子钟,其主要表现为计时精确度越来越高,水钟、摆钟、日晷、石英钟表相比较,精确度最高的是石英钟表。
25.【答案】B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做一个复习计划,合理规划好考前复习,能够让小龙对复习内容和进度有清晰的认识,有条不紊地进行备考。这样可以增加他对考试的掌控感,从而科学有效地缓解压力,故B选项正确。
26.【答案】D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造成①②③三组数据不同的原因不是改变了摆锤的重量,而是改变了摆长。因为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重量无关,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从数据中可以看出①组摆动最快,③组摆动最慢,说明①组摆长最短,③组摆长最长,D说法错误。
27.【答案】D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合理饮食:合理饮食能够为身体提供充足且均衡的营养,维持身体各项机能的正常运转,有助于预防多种疾病,促进身体健康,是科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适当运动:适当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改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帮助减轻压力、改善睡眠质量,对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益处,属于科学生活方式。
坚持早睡早起:早睡早起符合人体的生物钟规律,能够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使大脑和身体各器官在白天保持良好的状态,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是一种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
28.【答案】D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在打羽毛球时,看到羽毛球飞来这一过程,首先是眼睛接收到羽毛球的视觉信息,眼睛中的视网膜上有光感受器,能够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冲动,所以感受到刺激(看见羽毛球)的是眼睛。而手主要是执行动作去击球;传入神经负责将感受器接收到的信息传递给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则是将神经中枢的指令传递给效应器,如肌肉等,以产生动作。因此,本题选D。
29.【答案】A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在这个实验中,挤压吸耳球时,吸耳球内的空气被挤出,相当于心脏收缩时将血液泵出;而松开吸耳球时,吸耳球恢复原状吸入空气,相当于心脏的舒张过程。所以反复挤压吸耳球的动作模拟的是心脏的收缩,将 “血液”泵出,推动 “血液循环”,故答案为 A。
30.【答案】C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关节的主要作用是使骨骼能够活动和弯曲,从而实现身体的各种动作和运动。关节被固定住后,其原本可以弯曲的功能受到限制,固定的部分不能像正常时那样弯曲,C选项正确。
31.【答案】(1)受水型
(2)大于
(3)C
(4)C
【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1)观察水钟的结构,如果刻度尺是标在接水的容器上,随着水不断流入容器,通过观察容器内水面上升的高度来计量时间,这种就是 “受水型” 水钟;如果刻度尺是标在漏水的容器上,随着水不断流出,通过观察容器内水面下降的高度来计量时间,这种就是 “泄水型” 水钟。图中水钟是泄水型水钟。
(2)在水钟实验中,随着塑料瓶内水位的下降,水的压力会逐渐减小,水流速度会逐渐变慢。开始时量筒内聚积 10毫升水需要1分钟,但之后随着塑料瓶内水位降低,同样聚积1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会超过1分钟。所以,300 毫升水全部滴完的时间会大于30分钟。
(3)造成 (2)题现象的原因是水位的高低。
(4)小龙给这个水钟制作刻度,最合理的是一开始比后面刻度之间差距要小。
32.【答案】(1)A;B;C
(2)低
(3)小脑;大脑
(4)反应速度变慢,影响大脑功能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1)肌肉通过收缩和舒张为身体运动提供动力,骨骼是身体的支撑结构,为肌肉提供附着点,并在肌肉的牵引下绕关节运动,它们与关节一起协同工作,共同保证了测试者能够完成实验操作。
(2)酒精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影响大脑对身体各部位的控制和协调能力。饮酒量越多,神经系统受到的抑制作用越强,大脑处理信息、发出指令以及身体执行指令的能力都会下降,从而导致人体动作的准确度降低,出现如走路不稳、手部颤抖、难以完成精细动作等表现。
(3)人喝酒喝醉了,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酒精影响了小脑,喝醉酒以后容易胡言乱语,主要是酒精影响了大脑。 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姿势。当酒精影响小脑时,会干扰小脑对肌肉的协调控制,导致身体平衡感下降,出现走路摇晃、站立不稳的现象。
(4)损害肝脏: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代谢。影响心血管系统:过量饮酒会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33.【答案】(1)山地
(2)A
(3)B;B处缺少植被(合理即可)
(4)不合适,坡度过大,无植被保护,容易发生泥石流(合理即可)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1)山地:通常是指海拔在 500 米以上,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布的地形。 高原:海拔一般在 500 米以上,面积较大,顶面起伏较小,边缘比较陡峻的广阔地区。 盆地: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状地形。图片A处地形名称是山地。
(2)山地的特点是地势较高,蜿蜒起伏,险峻陡峭。
(3)通常情况下,图中B、C处,B处容易受到水的侵蚀,因为B处缺少植物。
(4)B处坡度大,没有植被覆盖,容易发生泥石流,不适合建造房屋。
34.【答案】(1)A
(2)防止外界光线干扰,更好地观察实验效果(合理即可)
(3)B
(4)A
(5)玻璃、厚纸板、三棱镜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图1中,激光笔发出的光在同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没有障碍物阻挡,所以能在纸屏上看到光斑。而图2中,在激光传播路径上放置了不透明的弯曲管道,光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弯曲的管道传播到纸屏上,所以在纸屏上不能看到光斑。
(2)实验中,小科 “关闭灯光,拉上窗帘” 是为了排除其他光线的干扰,使激光或手电筒发出的光线传播路径更清晰,便于观察和研究。如果周围环境中有其他较强的光线,会掩盖激光或手电筒光线的传播路径,导致难以清晰地观察到光的传播情况,影响实验效果和对光沿直线传播这一规律的探究。
(3)驾驶员在开汽车时存在视野盲区,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汽车的车身、座椅、后视镜等物体都会阻挡光线,使得光线无法绕过这些物体传播到驾驶员的眼睛中,从而在这些物体的后方形成了光线无法到达的区域,即视野盲区。而光速很快与视野盲区的形成无关,光线折射一般是在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在汽车视野盲区形成的情境中,主要不是因为光线折射导致的。
(4)夜间行车打开远光灯,从侧面观察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5)一般来说,这是激光照射到三棱镜后的现象。因为三棱镜对不同频率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会使光发生折射和色散现象,将激光分解为多种颜色的光带。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