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小学科学五年级期末检测卷
1.(2025五上·平湖期末)如图 所示,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 原理。使用潜望镜时, 两个平面镜的摆放方式应该是 的(填“垂直 ”或“平行 ”)。
2.(2025五上·平湖期末)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嘉兴平湖,最高峰陈山海拔为 161 米,地面起 伏和缓,坡度较小,由此推断它的地形属于 (填“平原 ”或“丘陵 ”) 。
3.(2025五上·平湖期末)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分为 、 和 三大类。
4.(2025五上·平湖期末)在古代,人们利用的水钟计时,计时过程中,水滴以 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随水量的增加而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5.(2025五上·平湖期末)1583 年,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 在实验中发现了 “摆 ”的等时性。
6.(2025五上·平湖期末)我们的脑,包括① 、② 和③ 等部分。
7.(2025五上·平湖期末)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人体内共有 200 多块骨头,它们相互连接,构成了人体的支架—— 。
8.(2025五上·平湖期末)在“黑暗 ”的环境中,能让我们看见物体的仪器是( )。
A.夜视仪 B.潜望镜 C.显微镜 D.望远镜
9.(2025五上·平湖期末)皮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剪制形象,并用灯光照射成影于幕布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该戏剧形式利用的光学原理是( )。
A.光的色散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折射
10.(2025五上·平湖期末)2024 年春节期间,我国多地区出现连续大雾天气,对交通造成了严重影响。当汽 车在大雾中前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中行驶的汽车开着灯,车灯是光源
B.车灯的光在大雾中被完全阻挡了
C.车灯照射大雾不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
D.车灯发出的光不能在大雾中传播
11.(2025五上·平湖期末) 雨过天晴,空气中漂浮着许多微小的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 )的作用, 把太阳光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形成了彩虹。
A.平面玻璃 B.后视镜 C.三棱镜 D.平面镜
12.(2025五上·平湖期末)开车时,司机发现左侧的后视镜看到车后的树梢和天空,为了确保能看到路面,左 侧后视镜的调整方向是( )。
A.向内旋转 B.向下旋转
C.向上旋转 D.向外旋转
13.(2025五上·平湖期末) 我国幅员辽阔,存在多种地形地貌,下列关 于我国地形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风的作用不会改变地球的地貌 B.我国主要地形类型以平原为主
C.我国地形复杂多样,高低不平 D.中国地形东高西低
14.(2025五上·平湖期末) 小科他们小组用土豆泥、番茄酱、罐头盒、铁架台、酒精灯、护目镜等材料去探索火山喷发的成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适当稀释浓稠的番茄酱,可以制造更加逼真的岩浆
B.封“火山口 ”的土豆泥要厚,这样岩浆才不会冒出来
C.为了防止受伤,使用护目镜加强防护
D.土豆泥代表火山,番茄酱代表岩浆,酒精灯加热则代表地球内部高温的状态
15.(2025五上·平湖期末)在一些火山周围,人们会在落有火山灰喷发物的土地上种植庄稼,这些植物长得特别好,主要是火山喷发为土壤增加了( )。
A.腐殖质 B.矿物质 C.空气 D.水分
16.(2025五上·平湖期末)小科用土壤做了一个河道模型,水流从① 流到③ , 泥沙最容易沉积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无法判断
17.(2025五上·平湖期末)泥石流是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它是土壤被水侵蚀的表现。小科为了研究“植 被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下列改变的条件符合要求的是( )。
A.一个降水量大,一个降水量小
B.一个土地坡度大,一个土地坡度小
C.一个有植被覆盖,一个无植被覆盖
D.一个土壤多,一个土壤少
18.(2025五上·平湖期末) 下列活动中,流逝的时间最接近 1 分钟的是 ( )
A.做一遍眼保健操 B.写一篇 400 字的作文
C.在平静状态下心跳 75 次 D.吃一顿午餐的时间
19.(2025五上·平湖期末)小科在科学课堂上制作了一个“简易水钟 ”,下列关于该水钟制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如果觉得水流速度太慢,可以扩大小孔的孔径
B.如果要保证水流速度均匀,我们可以保持水位高度不变
C.刻度只能标在接水容器上,不能标在漏水容器上
D.水钟刻度从下往上距离逐渐变小
20.(2025五上·平湖期末) 我们制作水钟的一般流程是( )。
A.设计一制作一测试一评估与改进
B.设计一测试一制作一评估与改进
C.制作一设计一测试一评估与改进
D.设计一制作一评估与改进一测试
21.(2025五上·平湖期末)小科在课堂上自制一个摆,当它在摆动时,不会发生的现象是( )。
A.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不变 B.摆动方向发生偏离
C.摆幅逐渐变小 D.速度逐渐加快
22.(2025五上·平湖期末)下列计时工具按照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 )。
A.日晷→摆钟→水钟→石英钟→原子钟
B.日晷→水钟→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C.日晷→水钟→摆钟→原子钟→石英钟
D.水钟→ 日晷→摆钟→原子钟→石英钟
23.(2025五上·平湖期末) 按人的不同生长时期的特点来看,五年级的同学处于人的( )阶段。
A.婴儿 B.幼儿 C.成年 D.青少年
24.(2025五上·平湖期末) 我市中小学生实施每天一小时的“ 阳光体育 ”活动,切实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下 列对运动叙述,你不认同的是( )。
A.在肌肉的牵拉下,骨的位置发生改变
B.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C.一块肌肉就可以独立完成某个动作
D.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
25.(2025五上·平湖期末) 小科和同学一起做“心脏跳动和血液流动 ”模拟实验。实验中,在水中滴加少量红 墨水, 目的是( )。
A.小科喜欢红色
B.红墨水比较容易获取
C.红墨水比较经济实惠
D.模拟血液的同时,让实验效果更明显
26.(2025五上·平湖期末)小科参加了学校运动会的百米赛跑,哨声响起同学会快速起跑。从听到哨声到开始 跑步,这一过程中正确的神经传递顺序是( )。
①接受哨声 ②传入神经 ③神经中枢 ④开始跑步 ⑤传出神经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⑤④ C.①②③⑤④ D.②①③④⑤
27.(2025五上·平湖期末) 青少年时期时对我们的生长发育尤为重要,因此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寒假期 间,制定的计划,你认为( )的更合理。
A.每天睡到中午再吃饭
B.每天看电视、熬夜打游戏
C.每天锻炼 3 小时
D.合理安排作业和锻炼时间,规律饮食
28.(2025五上·平湖期末)北京时间 2024 年 4 月 3 日 7 时 58 分,在台湾花莲海域发生 7.3 级大震,台湾省位 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据统计,台湾及周边地区平均 3~4 年发生一次 7 级以上地 震。而且强度大,对台湾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很大威胁。
(1)为了研究地震产生的原因,小科用橡皮泥做了如下实验,这个实验属于 (填 “对比 ”或“模拟 ”)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小科推测:地震绝大多数发生在地球的 圈 层, 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
(2)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破坏性可能就越大,请根据下面表格说明台湾花莲地震的破坏性属于( )。
震级 3.0~4.4 级 4.5~5.5 级 5.6~6.5 级 6.6 级以上
破坏性 轻微破坏性 一般破坏性 严重破坏性 特大破坏性
A.轻微破坏性 B.一般破坏性 C.严重破坏性 D.特大破坏性
(3)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选择( )方法来避震。
A.躲在厨房、厕所、储藏室等空间小的地方
B.跑到窗边大声呼喊
C.乘电梯快速下楼
D.即使是居住在高层的人,也要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4) 以下地形地貌跟地震有关的是( )。
A.乾坤湾 B.堰塞湖
C.风蚀蘑菇 D.黄河入海口
29.(2025五上·平湖期末)2024 年 4 月 25 日晚神舟十八号发射成功,这是国内首 次在空间站以斑马鱼、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开展的在轨水生生态研 究项目。在太空鱼缸中,以 LED 灯为金鱼藻提供了光源,保证金 鱼藻正常光合作用,维持水生系统的生态平衡。
(1)下列属于光源的有( )。
A.开着的电灯、月球 B.萤火虫、彩虹
C.点燃的蜡烛、太阳 D.镜子、月球
(2)人在观察太空鱼缸中的其中 1 条鱼时,可通过调整到 (填“正面 ”、 “侧面 ”或“一条棱 ”)角度观察,使鱼缸里的鱼看起来好像是2 条,这是因为发生了光的 现象造成的。
(3)在太空中,光线斜射入太空鱼缸中,光的传播方向 改变(填“会 ”或“不会 ”),并在右图中画出光在 水中的传播路径(光线可以用“→ ”表示)。
(4)空间站在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有可能被地球上的天文爱好者拍摄到“空间站凌日 ”的现象。空间站凌日是一种太阳被空间站遮挡的天文现象,发生凌日时,太阳、地球和空间站的位置关系最可能是( )。
A. B.
C. D.
30.(2025五上·平湖期末)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航天员乘组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作为男 生的小科看了以后,希望自己将来也可以成为航天员。他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航天员要求有 健康的体魄,他们会进行体育锻炼,使自身具有好的体能。
(1)小科在学校体质测试中肺活量是 2100 毫升,咨询后发现自己与宇航员的要求有较 大差距,小科的肺活量等级是( )。
体质项目 男生正常范围 女生正常范围
肺活量(毫升) 及格:1200-1600 及格:1100-1500
良好:1600-2200 良好:1500-2100
优秀:2200-2800 优秀:2100-2700
A.优秀 B.良好 C.及格 D.不及格
(2)为了体能达标,小科进行了举哑铃和长跑的锻炼。在举起哑铃的过程中,手臂上侧的肌肉①会 (填“收缩 ”或“舒张 ”);与宇航 员相比,长跑结束小科恢复正常呼吸所需要的时间 (填“长 ”或“短 ”) 。
(3)因为失重,航天员脸部看起来胖胖的,这与人体血液分布有关。下列关于血液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血液能运输养料和氧气,也能运输二氧化碳
B.心脏收缩,血液流出心脏
C.心脏的大小与身体自己握紧的拳头相似
D.心脏在两次跳动的间隙没有休息
(4)小科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效果不明显,心情沮丧,下列做法中,能够有效调节他的情绪的是( )。
A.深呼吸一口,保持平静 B.马上投入到高强度的训练中
C.按照自己的想法,任意妄为 D.沉默不语,闷在心里
(5)小科还努力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他也注意合理使用大脑,为保 护脑的健康,他会这样做:(至少写 2 条) 。
31.(2025五上·平湖期末)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密切配合,圆满完成出舱活动。这是中国 航天员在空间站阶段的第 15 次出舱活动,此次也是中国航天员出舱时间最长的一次。
(1)下面装置( )可以帮助宇航员在太空中计时。
A.摆钟 B.沙漏 C.电子表 D.太阳钟
(2)一个地球日(24 小时)空间站可以绕地球转动 15~16 次。为了保证与地面的协 同工作,航天员的钟表是按照“天地同步 ”的背景时间来计时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宇航员在空间站一天可看到约 16 次昼夜交替
B.航天员在空间站待 1 天,相当于地球上的 16 天
C.在宇宙中如果没有计时工具,航天员很难判断地球上的时刻
D.如果不人为干预调节,航天员在空间站昼夜节奏紊乱,会影响身体健康。
(3)小科想准时观看宇航员出舱活动,但是发现家里的摆钟计时不准了,2 天走慢了 1 分钟,但是不知道该怎么调整,于是自己制作了几个单摆(图9)进行研究。得到如下数据:
在上述实验中,需要保持不变的条件主要有 和 。
(4)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
(5)根据上题结论,小科应该( ),可以把它调准。
A.将摆锤向上调节 B.将摆锤向下调节
C.增加摆锤重量 D.减少摆锤重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反射;平行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
2.【答案】丘陵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丘陵海拔较低,地势起伏较大,山顶浑圆,山坡坡度不大,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地势起伏很小,宽广平坦,一般在200米以下。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嘉兴平湖,最高峰陈山海拔为161米,地面起伏和缓,坡度较小,因此属于丘陵地形。
3.【答案】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知识点】矿物的组成
【解析】【分析】 根据岩石成因可将组成地壳的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
4.【答案】均匀
【知识点】水钟
【解析】【分析】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漏刻”,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在古代,人们利用的水钟计时,计时过程中,水滴以均匀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随水量的增加而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5.【答案】伽利略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同一个摆每摆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相同的,因此单摆具有等时性。1583 年,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在实验中发现了 “摆 ”的等时性。
6.【答案】大脑;小脑;脑干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
【解析】【分析】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人体的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
7.【答案】骨骼
【知识点】观察我们的身体
【解析】【分析】人体共有206块骨骼,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3个大部分。其中,有颅骨29块、躯干骨51块、四肢骨126块。它们相互连接,构成了人体的支架,即骨骼。
8.【答案】A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在黑暗环境中,夜视仪能够通过热成像或光放大技术帮助我们看见物体,而潜望镜、显微镜和望远镜都不具有这种功能。
9.【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皮影戏是通过用灯光照射皮影,将影像投射到幕布上,以展示表演。这个过程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通过光线在直线传播过程中,投射出图像。所以皮影戏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10.【答案】A
【知识点】光源;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在大雾天气中,开车的汽车灯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司机看清附近的物体,所以车灯是光源。车灯的光在大雾中被雾气中的水滴折射和散射,只是部分光线被阻挡,并且会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光仍然可以在大雾中传播,但效果会较差。所以选项A是正确的。
11.【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三棱镜能够将白光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彩虹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滴像三棱镜一样,把太阳光分散开来,形成七色光带。
12.【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开车时,司机通过左侧后视镜看到车后的树梢和天空说明后视镜角度过高。为了确保能够看到路面,需要将后视镜往下旋转,使视角降低,以便清楚地看到路面情况。
13.【答案】C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A、风的作用会改变地球的地貌,A错误;
B、我国主要地形类型以山地为主,B错误;
C、我国地形复杂多样,高低不平,C正确;
D、中国地形西高东低,D错误;
故答案为:C。
14.【答案】B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A、适当稀释浓稠的番茄酱,可以制造更加逼真的岩浆,A正确;
B、封“火山口 ”的土豆泥要薄一些,这样岩浆可以轻松冒出来,B错误;
C、为了防止受伤,使用护目镜加强防护,C正确;
D、土豆泥代表火山,番茄酱代表岩浆,酒精灯加热则代表地球内部高温的状态,D正确;
故答案为:B。
15.【答案】B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时,喷出的火山灰中富含多种矿物质,这些矿物质掉落在地面,形成肥沃的土壤,有利于植物生长。因此,在火山周围的土地上种植庄稼,植物能长得特别好,主要是因为火山喷发为土壤增加了大量的矿物质。
16.【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在河道模型中,泥沙最容易沉积的位置是水流相对较缓的地方。一般情况下,在水流从上游流向下游的过程中,水流速度减缓,泥沙就会沉积下来。因此,泥沙最容易沉积的位置是模型的下游位置,也就是③。
17.【答案】C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所以唯一的变量是植被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一个有植被覆盖,一个无植被覆盖,其他条件都要保持不变。
18.【答案】C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一般人在平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在60到100次之间,所以流逝的时间最接近1分钟的是在平静状态下心跳75次。做一遍眼保健操、写一篇400字的作文以及吃一顿午餐的时间一般都超过1分钟。
19.【答案】C
【知识点】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A、如果觉得水流速度太慢,可以扩大小孔的孔径,A正确;
B、如果要保证水流速度均匀,我们可以保持水位高度不变,B正确;
C、简易水钟的刻度可以标在漏水容器上,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处理漏水容器的初始水量减少,虽然流量跟容积的变化不对称时刻度却代表着时间的流逝,C正错误;
D、水钟刻度从下往上距离逐渐变小,D正确;
故答案为:C。
20.【答案】A
【知识点】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制作水钟的科学实验流程应当是按照“设计-制作-测试-评估与改进”的顺序进行。首先需要对水钟的模型进行设计,然后按照设计进行制作,接下来进行测试以检查其效果,最后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评估与改进,以确保水钟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1.【答案】D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
【解析】【分析】在自制摆的实验中,摆动的过程中摆幅会逐渐变小,这是由于阻力的作用,而摆动的次数在相同时间内是固定的,摆动方向会随着时间逐渐偏离初始方向,速度会逐渐减慢,而不是加快。因此,速度逐渐加快的说法是错误的。
22.【答案】B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水钟、日晷、摆钟、石英钟和原子钟是计时工具发展的关键节点。从历史演变来看,最早出现的是日晷,利用太阳的影子计时;接着是水钟,依靠水流计时;然后是摆钟,利用摆动周期计时;现代则发展了石英钟,利用石英振动,再是最准确的原子钟,利用原子振动。因此正确的排列顺序为日晷→水钟→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23.【答案】D
【知识点】人的一生
【解析】【分析】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多个生长阶段,包括婴儿期、幼儿期、青少年期、成年期等。五年级的学生通常在10-12岁左右,这个年龄范围属于青少年早期阶段。
24.【答案】C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A、在肌肉的牵拉下,骨的位置发生改变,A正确;
B、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B正确;
C、一块肌肉不能独立完成某个动作,通常需要多块肌肉协同工作,C错误;
D、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D正确;
故答案为:C。
25.【答案】D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在实验中添加红墨水,主要是为了模拟血液的颜色,并让水流动的效果更明显,以便更清楚地观察到水的流动,进而理解心脏跳动和血液流动的关系。选择红墨水是因为红色接近血液的颜色,有助于增强实验的直观效果。
26.【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人接受信号并作出反应的过程是接受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作出反应。因此从听到哨声到开始 跑步,这一过程中正确的神经传递顺序是接受哨声、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开始跑步,即①②③⑤④。
27.【答案】D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合理安排作业和锻炼时间,规律饮食能确保青少年的良好生长发育,这样的计划更合理。其他选项都会对青少年的健康和身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8.【答案】(1)模拟;地壳;地壳运动
(2)D
(3)A
(4)B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1)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将橡皮泥模拟成地壳运动的实验是对地震成因的一个模拟实验,地震绝大多数发生在地壳,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
(2)根据表格描述,6.6级以上地震属于特大破坏性,台湾花莲地震为7.3级,因此属于特大破坏性。
(3)在地震发生时,小空间的地方如厨房、厕所、储藏室等能够提供较好的支撑,防止建筑物塌陷带来的危害。
(4)堰塞湖是由地震引发山体滑坡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地貌。乾坤湾、黄河入海口都是水的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是风的作用形成的。
29.【答案】(1)C
(2)条棱;折射
(3)会;
(4)C
【知识点】光源;光的传播;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1)光源是指能够发光的物质。太阳、点燃的蜡烛以及开着的电灯和萤火虫等属于光源,但月球、镜子和彩虹不发光,只是反射和折射光线。
(2)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在太空鱼缸中观察鱼时,从鱼缸的棱角处观察,光线发生折射,使鱼看起来增加一条。
(3)当光线从空气进入水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现象,需要在右图中画出光线折射后的传播路径。
(4)空间站凌日时,太阳、空间站与地球上观察者大致呈一条直线,即空间站位于太阳与观察者之间。因此太阳、地球和空间站的位置关系最可能是C。
30.【答案】(1)B
(2)收缩;长
(3)D
(4)A
(5)保证充足睡眠;学习间隙适当活动身体;听听音乐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关节和肌肉的运动;心脏的运动;大脑的作用与保护;情绪管理
【解析】【分析】(1)小科在学校体质测试中肺活量是2100毫升,因此他的肺活量等级是良好。
(2)举哑铃时,手臂上侧的肌肉会收缩;长跑结束后,小科恢复正常呼吸的时间长,因为宇航员的体能和耐力比普通人强。
(3)选项D错误,因为心脏在两次跳动的间隙是有短暂休息的。
(4)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主要依靠神经系统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管理压力和冲突。小科可通过深呼吸来保持平静,避免投入高强度训练或沉默不语等伤害自己的方法。
(5)保护大脑的方法有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不要让脑受到剧烈撞击、改正不良嗜好,如吸烟、喝酒、熬夜玩手机等。
31.【答案】(1)C
(2)B
(3)摆锤重量;摆动幅度
(4)摆绳越长,摆动速度越慢
(5)A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在太空中,由于环境特殊,传统的机械或基于地球时间概念的计时方式可能会受限,电子表则因其便于携带和准确性而适用于太空计时。
(2)航天员在空间站待1天,仍然是和地球上的1天相等,并不是相当于地球上的16天。因此B选项错误。
(3)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唯一的变量是摆绳长度,其他条件比如摆锤重量、摆动幅度都要保持不变。
(4)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摆绳长度增加,摆动次数减少,摆动速度变慢。
(5)根据摆长越短,摆动速度越快的原理,摆钟计时不准,走慢了,需要将摆锤向上调节,使摆长变短,从而使摆动速度加快。
1 / 1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小学科学五年级期末检测卷
1.(2025五上·平湖期末)如图 所示,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 原理。使用潜望镜时, 两个平面镜的摆放方式应该是 的(填“垂直 ”或“平行 ”)。
【答案】反射;平行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
2.(2025五上·平湖期末)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嘉兴平湖,最高峰陈山海拔为 161 米,地面起 伏和缓,坡度较小,由此推断它的地形属于 (填“平原 ”或“丘陵 ”) 。
【答案】丘陵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丘陵海拔较低,地势起伏较大,山顶浑圆,山坡坡度不大,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地势起伏很小,宽广平坦,一般在200米以下。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嘉兴平湖,最高峰陈山海拔为161米,地面起伏和缓,坡度较小,因此属于丘陵地形。
3.(2025五上·平湖期末)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分为 、 和 三大类。
【答案】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知识点】矿物的组成
【解析】【分析】 根据岩石成因可将组成地壳的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
4.(2025五上·平湖期末)在古代,人们利用的水钟计时,计时过程中,水滴以 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随水量的增加而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答案】均匀
【知识点】水钟
【解析】【分析】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漏刻”,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在古代,人们利用的水钟计时,计时过程中,水滴以均匀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随水量的增加而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5.(2025五上·平湖期末)1583 年,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 在实验中发现了 “摆 ”的等时性。
【答案】伽利略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同一个摆每摆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相同的,因此单摆具有等时性。1583 年,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在实验中发现了 “摆 ”的等时性。
6.(2025五上·平湖期末)我们的脑,包括① 、② 和③ 等部分。
【答案】大脑;小脑;脑干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
【解析】【分析】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人体的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
7.(2025五上·平湖期末)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人体内共有 200 多块骨头,它们相互连接,构成了人体的支架—— 。
【答案】骨骼
【知识点】观察我们的身体
【解析】【分析】人体共有206块骨骼,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3个大部分。其中,有颅骨29块、躯干骨51块、四肢骨126块。它们相互连接,构成了人体的支架,即骨骼。
8.(2025五上·平湖期末)在“黑暗 ”的环境中,能让我们看见物体的仪器是( )。
A.夜视仪 B.潜望镜 C.显微镜 D.望远镜
【答案】A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在黑暗环境中,夜视仪能够通过热成像或光放大技术帮助我们看见物体,而潜望镜、显微镜和望远镜都不具有这种功能。
9.(2025五上·平湖期末)皮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剪制形象,并用灯光照射成影于幕布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该戏剧形式利用的光学原理是( )。
A.光的色散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折射
【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皮影戏是通过用灯光照射皮影,将影像投射到幕布上,以展示表演。这个过程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通过光线在直线传播过程中,投射出图像。所以皮影戏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10.(2025五上·平湖期末)2024 年春节期间,我国多地区出现连续大雾天气,对交通造成了严重影响。当汽 车在大雾中前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中行驶的汽车开着灯,车灯是光源
B.车灯的光在大雾中被完全阻挡了
C.车灯照射大雾不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
D.车灯发出的光不能在大雾中传播
【答案】A
【知识点】光源;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在大雾天气中,开车的汽车灯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司机看清附近的物体,所以车灯是光源。车灯的光在大雾中被雾气中的水滴折射和散射,只是部分光线被阻挡,并且会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光仍然可以在大雾中传播,但效果会较差。所以选项A是正确的。
11.(2025五上·平湖期末) 雨过天晴,空气中漂浮着许多微小的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 )的作用, 把太阳光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形成了彩虹。
A.平面玻璃 B.后视镜 C.三棱镜 D.平面镜
【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三棱镜能够将白光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彩虹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滴像三棱镜一样,把太阳光分散开来,形成七色光带。
12.(2025五上·平湖期末)开车时,司机发现左侧的后视镜看到车后的树梢和天空,为了确保能看到路面,左 侧后视镜的调整方向是( )。
A.向内旋转 B.向下旋转
C.向上旋转 D.向外旋转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开车时,司机通过左侧后视镜看到车后的树梢和天空说明后视镜角度过高。为了确保能够看到路面,需要将后视镜往下旋转,使视角降低,以便清楚地看到路面情况。
13.(2025五上·平湖期末) 我国幅员辽阔,存在多种地形地貌,下列关 于我国地形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风的作用不会改变地球的地貌 B.我国主要地形类型以平原为主
C.我国地形复杂多样,高低不平 D.中国地形东高西低
【答案】C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A、风的作用会改变地球的地貌,A错误;
B、我国主要地形类型以山地为主,B错误;
C、我国地形复杂多样,高低不平,C正确;
D、中国地形西高东低,D错误;
故答案为:C。
14.(2025五上·平湖期末) 小科他们小组用土豆泥、番茄酱、罐头盒、铁架台、酒精灯、护目镜等材料去探索火山喷发的成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适当稀释浓稠的番茄酱,可以制造更加逼真的岩浆
B.封“火山口 ”的土豆泥要厚,这样岩浆才不会冒出来
C.为了防止受伤,使用护目镜加强防护
D.土豆泥代表火山,番茄酱代表岩浆,酒精灯加热则代表地球内部高温的状态
【答案】B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A、适当稀释浓稠的番茄酱,可以制造更加逼真的岩浆,A正确;
B、封“火山口 ”的土豆泥要薄一些,这样岩浆可以轻松冒出来,B错误;
C、为了防止受伤,使用护目镜加强防护,C正确;
D、土豆泥代表火山,番茄酱代表岩浆,酒精灯加热则代表地球内部高温的状态,D正确;
故答案为:B。
15.(2025五上·平湖期末)在一些火山周围,人们会在落有火山灰喷发物的土地上种植庄稼,这些植物长得特别好,主要是火山喷发为土壤增加了( )。
A.腐殖质 B.矿物质 C.空气 D.水分
【答案】B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时,喷出的火山灰中富含多种矿物质,这些矿物质掉落在地面,形成肥沃的土壤,有利于植物生长。因此,在火山周围的土地上种植庄稼,植物能长得特别好,主要是因为火山喷发为土壤增加了大量的矿物质。
16.(2025五上·平湖期末)小科用土壤做了一个河道模型,水流从① 流到③ , 泥沙最容易沉积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无法判断
【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在河道模型中,泥沙最容易沉积的位置是水流相对较缓的地方。一般情况下,在水流从上游流向下游的过程中,水流速度减缓,泥沙就会沉积下来。因此,泥沙最容易沉积的位置是模型的下游位置,也就是③。
17.(2025五上·平湖期末)泥石流是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它是土壤被水侵蚀的表现。小科为了研究“植 被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下列改变的条件符合要求的是( )。
A.一个降水量大,一个降水量小
B.一个土地坡度大,一个土地坡度小
C.一个有植被覆盖,一个无植被覆盖
D.一个土壤多,一个土壤少
【答案】C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所以唯一的变量是植被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一个有植被覆盖,一个无植被覆盖,其他条件都要保持不变。
18.(2025五上·平湖期末) 下列活动中,流逝的时间最接近 1 分钟的是 ( )
A.做一遍眼保健操 B.写一篇 400 字的作文
C.在平静状态下心跳 75 次 D.吃一顿午餐的时间
【答案】C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一般人在平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在60到100次之间,所以流逝的时间最接近1分钟的是在平静状态下心跳75次。做一遍眼保健操、写一篇400字的作文以及吃一顿午餐的时间一般都超过1分钟。
19.(2025五上·平湖期末)小科在科学课堂上制作了一个“简易水钟 ”,下列关于该水钟制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如果觉得水流速度太慢,可以扩大小孔的孔径
B.如果要保证水流速度均匀,我们可以保持水位高度不变
C.刻度只能标在接水容器上,不能标在漏水容器上
D.水钟刻度从下往上距离逐渐变小
【答案】C
【知识点】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A、如果觉得水流速度太慢,可以扩大小孔的孔径,A正确;
B、如果要保证水流速度均匀,我们可以保持水位高度不变,B正确;
C、简易水钟的刻度可以标在漏水容器上,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处理漏水容器的初始水量减少,虽然流量跟容积的变化不对称时刻度却代表着时间的流逝,C正错误;
D、水钟刻度从下往上距离逐渐变小,D正确;
故答案为:C。
20.(2025五上·平湖期末) 我们制作水钟的一般流程是( )。
A.设计一制作一测试一评估与改进
B.设计一测试一制作一评估与改进
C.制作一设计一测试一评估与改进
D.设计一制作一评估与改进一测试
【答案】A
【知识点】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制作水钟的科学实验流程应当是按照“设计-制作-测试-评估与改进”的顺序进行。首先需要对水钟的模型进行设计,然后按照设计进行制作,接下来进行测试以检查其效果,最后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评估与改进,以确保水钟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1.(2025五上·平湖期末)小科在课堂上自制一个摆,当它在摆动时,不会发生的现象是( )。
A.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不变 B.摆动方向发生偏离
C.摆幅逐渐变小 D.速度逐渐加快
【答案】D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
【解析】【分析】在自制摆的实验中,摆动的过程中摆幅会逐渐变小,这是由于阻力的作用,而摆动的次数在相同时间内是固定的,摆动方向会随着时间逐渐偏离初始方向,速度会逐渐减慢,而不是加快。因此,速度逐渐加快的说法是错误的。
22.(2025五上·平湖期末)下列计时工具按照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 )。
A.日晷→摆钟→水钟→石英钟→原子钟
B.日晷→水钟→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C.日晷→水钟→摆钟→原子钟→石英钟
D.水钟→ 日晷→摆钟→原子钟→石英钟
【答案】B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水钟、日晷、摆钟、石英钟和原子钟是计时工具发展的关键节点。从历史演变来看,最早出现的是日晷,利用太阳的影子计时;接着是水钟,依靠水流计时;然后是摆钟,利用摆动周期计时;现代则发展了石英钟,利用石英振动,再是最准确的原子钟,利用原子振动。因此正确的排列顺序为日晷→水钟→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23.(2025五上·平湖期末) 按人的不同生长时期的特点来看,五年级的同学处于人的( )阶段。
A.婴儿 B.幼儿 C.成年 D.青少年
【答案】D
【知识点】人的一生
【解析】【分析】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多个生长阶段,包括婴儿期、幼儿期、青少年期、成年期等。五年级的学生通常在10-12岁左右,这个年龄范围属于青少年早期阶段。
24.(2025五上·平湖期末) 我市中小学生实施每天一小时的“ 阳光体育 ”活动,切实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下 列对运动叙述,你不认同的是( )。
A.在肌肉的牵拉下,骨的位置发生改变
B.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C.一块肌肉就可以独立完成某个动作
D.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
【答案】C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A、在肌肉的牵拉下,骨的位置发生改变,A正确;
B、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B正确;
C、一块肌肉不能独立完成某个动作,通常需要多块肌肉协同工作,C错误;
D、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D正确;
故答案为:C。
25.(2025五上·平湖期末) 小科和同学一起做“心脏跳动和血液流动 ”模拟实验。实验中,在水中滴加少量红 墨水, 目的是( )。
A.小科喜欢红色
B.红墨水比较容易获取
C.红墨水比较经济实惠
D.模拟血液的同时,让实验效果更明显
【答案】D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在实验中添加红墨水,主要是为了模拟血液的颜色,并让水流动的效果更明显,以便更清楚地观察到水的流动,进而理解心脏跳动和血液流动的关系。选择红墨水是因为红色接近血液的颜色,有助于增强实验的直观效果。
26.(2025五上·平湖期末)小科参加了学校运动会的百米赛跑,哨声响起同学会快速起跑。从听到哨声到开始 跑步,这一过程中正确的神经传递顺序是( )。
①接受哨声 ②传入神经 ③神经中枢 ④开始跑步 ⑤传出神经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⑤④ C.①②③⑤④ D.②①③④⑤
【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人接受信号并作出反应的过程是接受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作出反应。因此从听到哨声到开始 跑步,这一过程中正确的神经传递顺序是接受哨声、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开始跑步,即①②③⑤④。
27.(2025五上·平湖期末) 青少年时期时对我们的生长发育尤为重要,因此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寒假期 间,制定的计划,你认为( )的更合理。
A.每天睡到中午再吃饭
B.每天看电视、熬夜打游戏
C.每天锻炼 3 小时
D.合理安排作业和锻炼时间,规律饮食
【答案】D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合理安排作业和锻炼时间,规律饮食能确保青少年的良好生长发育,这样的计划更合理。其他选项都会对青少年的健康和身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8.(2025五上·平湖期末)北京时间 2024 年 4 月 3 日 7 时 58 分,在台湾花莲海域发生 7.3 级大震,台湾省位 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据统计,台湾及周边地区平均 3~4 年发生一次 7 级以上地 震。而且强度大,对台湾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很大威胁。
(1)为了研究地震产生的原因,小科用橡皮泥做了如下实验,这个实验属于 (填 “对比 ”或“模拟 ”)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小科推测:地震绝大多数发生在地球的 圈 层, 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
(2)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破坏性可能就越大,请根据下面表格说明台湾花莲地震的破坏性属于( )。
震级 3.0~4.4 级 4.5~5.5 级 5.6~6.5 级 6.6 级以上
破坏性 轻微破坏性 一般破坏性 严重破坏性 特大破坏性
A.轻微破坏性 B.一般破坏性 C.严重破坏性 D.特大破坏性
(3)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选择( )方法来避震。
A.躲在厨房、厕所、储藏室等空间小的地方
B.跑到窗边大声呼喊
C.乘电梯快速下楼
D.即使是居住在高层的人,也要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4) 以下地形地貌跟地震有关的是( )。
A.乾坤湾 B.堰塞湖
C.风蚀蘑菇 D.黄河入海口
【答案】(1)模拟;地壳;地壳运动
(2)D
(3)A
(4)B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1)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将橡皮泥模拟成地壳运动的实验是对地震成因的一个模拟实验,地震绝大多数发生在地壳,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
(2)根据表格描述,6.6级以上地震属于特大破坏性,台湾花莲地震为7.3级,因此属于特大破坏性。
(3)在地震发生时,小空间的地方如厨房、厕所、储藏室等能够提供较好的支撑,防止建筑物塌陷带来的危害。
(4)堰塞湖是由地震引发山体滑坡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地貌。乾坤湾、黄河入海口都是水的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是风的作用形成的。
29.(2025五上·平湖期末)2024 年 4 月 25 日晚神舟十八号发射成功,这是国内首 次在空间站以斑马鱼、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开展的在轨水生生态研 究项目。在太空鱼缸中,以 LED 灯为金鱼藻提供了光源,保证金 鱼藻正常光合作用,维持水生系统的生态平衡。
(1)下列属于光源的有( )。
A.开着的电灯、月球 B.萤火虫、彩虹
C.点燃的蜡烛、太阳 D.镜子、月球
(2)人在观察太空鱼缸中的其中 1 条鱼时,可通过调整到 (填“正面 ”、 “侧面 ”或“一条棱 ”)角度观察,使鱼缸里的鱼看起来好像是2 条,这是因为发生了光的 现象造成的。
(3)在太空中,光线斜射入太空鱼缸中,光的传播方向 改变(填“会 ”或“不会 ”),并在右图中画出光在 水中的传播路径(光线可以用“→ ”表示)。
(4)空间站在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有可能被地球上的天文爱好者拍摄到“空间站凌日 ”的现象。空间站凌日是一种太阳被空间站遮挡的天文现象,发生凌日时,太阳、地球和空间站的位置关系最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1)C
(2)条棱;折射
(3)会;
(4)C
【知识点】光源;光的传播;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1)光源是指能够发光的物质。太阳、点燃的蜡烛以及开着的电灯和萤火虫等属于光源,但月球、镜子和彩虹不发光,只是反射和折射光线。
(2)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在太空鱼缸中观察鱼时,从鱼缸的棱角处观察,光线发生折射,使鱼看起来增加一条。
(3)当光线从空气进入水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现象,需要在右图中画出光线折射后的传播路径。
(4)空间站凌日时,太阳、空间站与地球上观察者大致呈一条直线,即空间站位于太阳与观察者之间。因此太阳、地球和空间站的位置关系最可能是C。
30.(2025五上·平湖期末)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航天员乘组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作为男 生的小科看了以后,希望自己将来也可以成为航天员。他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航天员要求有 健康的体魄,他们会进行体育锻炼,使自身具有好的体能。
(1)小科在学校体质测试中肺活量是 2100 毫升,咨询后发现自己与宇航员的要求有较 大差距,小科的肺活量等级是( )。
体质项目 男生正常范围 女生正常范围
肺活量(毫升) 及格:1200-1600 及格:1100-1500
良好:1600-2200 良好:1500-2100
优秀:2200-2800 优秀:2100-2700
A.优秀 B.良好 C.及格 D.不及格
(2)为了体能达标,小科进行了举哑铃和长跑的锻炼。在举起哑铃的过程中,手臂上侧的肌肉①会 (填“收缩 ”或“舒张 ”);与宇航 员相比,长跑结束小科恢复正常呼吸所需要的时间 (填“长 ”或“短 ”) 。
(3)因为失重,航天员脸部看起来胖胖的,这与人体血液分布有关。下列关于血液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血液能运输养料和氧气,也能运输二氧化碳
B.心脏收缩,血液流出心脏
C.心脏的大小与身体自己握紧的拳头相似
D.心脏在两次跳动的间隙没有休息
(4)小科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效果不明显,心情沮丧,下列做法中,能够有效调节他的情绪的是( )。
A.深呼吸一口,保持平静 B.马上投入到高强度的训练中
C.按照自己的想法,任意妄为 D.沉默不语,闷在心里
(5)小科还努力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他也注意合理使用大脑,为保 护脑的健康,他会这样做:(至少写 2 条) 。
【答案】(1)B
(2)收缩;长
(3)D
(4)A
(5)保证充足睡眠;学习间隙适当活动身体;听听音乐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关节和肌肉的运动;心脏的运动;大脑的作用与保护;情绪管理
【解析】【分析】(1)小科在学校体质测试中肺活量是2100毫升,因此他的肺活量等级是良好。
(2)举哑铃时,手臂上侧的肌肉会收缩;长跑结束后,小科恢复正常呼吸的时间长,因为宇航员的体能和耐力比普通人强。
(3)选项D错误,因为心脏在两次跳动的间隙是有短暂休息的。
(4)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主要依靠神经系统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管理压力和冲突。小科可通过深呼吸来保持平静,避免投入高强度训练或沉默不语等伤害自己的方法。
(5)保护大脑的方法有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不要让脑受到剧烈撞击、改正不良嗜好,如吸烟、喝酒、熬夜玩手机等。
31.(2025五上·平湖期末)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密切配合,圆满完成出舱活动。这是中国 航天员在空间站阶段的第 15 次出舱活动,此次也是中国航天员出舱时间最长的一次。
(1)下面装置( )可以帮助宇航员在太空中计时。
A.摆钟 B.沙漏 C.电子表 D.太阳钟
(2)一个地球日(24 小时)空间站可以绕地球转动 15~16 次。为了保证与地面的协 同工作,航天员的钟表是按照“天地同步 ”的背景时间来计时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宇航员在空间站一天可看到约 16 次昼夜交替
B.航天员在空间站待 1 天,相当于地球上的 16 天
C.在宇宙中如果没有计时工具,航天员很难判断地球上的时刻
D.如果不人为干预调节,航天员在空间站昼夜节奏紊乱,会影响身体健康。
(3)小科想准时观看宇航员出舱活动,但是发现家里的摆钟计时不准了,2 天走慢了 1 分钟,但是不知道该怎么调整,于是自己制作了几个单摆(图9)进行研究。得到如下数据:
在上述实验中,需要保持不变的条件主要有 和 。
(4)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
(5)根据上题结论,小科应该( ),可以把它调准。
A.将摆锤向上调节 B.将摆锤向下调节
C.增加摆锤重量 D.减少摆锤重量
【答案】(1)C
(2)B
(3)摆锤重量;摆动幅度
(4)摆绳越长,摆动速度越慢
(5)A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在太空中,由于环境特殊,传统的机械或基于地球时间概念的计时方式可能会受限,电子表则因其便于携带和准确性而适用于太空计时。
(2)航天员在空间站待1天,仍然是和地球上的1天相等,并不是相当于地球上的16天。因此B选项错误。
(3)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唯一的变量是摆绳长度,其他条件比如摆锤重量、摆动幅度都要保持不变。
(4)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摆绳长度增加,摆动次数减少,摆动速度变慢。
(5)根据摆长越短,摆动速度越快的原理,摆钟计时不准,走慢了,需要将摆锤向上调节,使摆长变短,从而使摆动速度加快。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