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汕尾市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广东省汕尾市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2-12 17:47:37

文档简介

广东省汕尾市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
1.(2025五上·汕尾期末)植物的叶需要水分和养料,那么植物用 (  )来运输水分和养料。
A.茎 B.花 C.叶
2.(2025五上·汕尾期末)分别将一块大小和形状相同的泡沫塑料块和木块轻轻地放入水中,泡沫塑料块和木块的漂浮状态如图所示,可以判断(  )。
A.泡沫塑料块的漂浮能力更强
B.木块的漂浮能力更强
C.泡沫塑料块和木块的漂浮能力一样强
3.(2025五上·汕尾期末)冬天,汽车玻璃内壁上常结有小水珠,这种现象是 (  )。
A.融化 B.凝结 C.沸腾
4.(2025五上·汕尾期末)凤仙花的叶在植株上是叶片平展,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的,这样生长的目的是 (  )。
A.吸收更多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B.吸收更多的水分进行光合作用
C.显得更美丽
5.(2025五上·汕尾期末)金鱼藻在阳光照射下,叶片周围不断产生肉眼能看到的气泡,气泡里面的气体是 (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6.(2025五上·汕尾期末)下列关于铁和铁锈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铁是银白色的,铁锈是红褐色的
B.铁有光泽,铁锈没有光泽
C.铁和铁锈都没有小孔
7.(2025五上·汕尾期末)地球表面有许多溪流和沟壑,这主要是 (  )形成的。
A.岩石的风化 B.雨水的侵蚀 C.风力的作用
8.(2025五上·汕尾期末)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  )
A.叶片 B.花瓣 C.根尖
9.(2025五上·汕尾期末)蒸腾的意义不包括(  )。
A.促进水分、无机盐的吸收
B.降温
C.防止水分流失
10.(2025五上·汕尾期末)下雨天衣服很难干,主要原因是 (  )。
A.空气中的水分较多,湿度大
B.温度低
C.天气凉
11.(2025五上·汕尾期末)如图所示(装置良好),将装满水的瓶子固定在“沉船”上,用注射器通过软管向瓶内注入空气,可以观察到 (  )。
A.“沉船”会一直沉在水底
B.“沉船”会逐渐上浮
C.瓶内的水量不会变
12.(2025五上·汕尾期末)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发现,铁硫化物可通过光热催化作用还原二氧化碳,产生甲醇,从而为地球生命起源提供物质基础。实验室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存在的试剂是 (  )。
A.白醋 B.水 C.澄清石灰水
13.(2025五上·汕尾期末)鸡蛋在清水中会下沉,而在清水中添加了一定量的盐后鸡蛋能浮起来,这是因为在清水中添加了盐后,(  )发生了改变。
A.鸡蛋的重量 B.鸡蛋受到的浮力 C.鸡蛋的体积
14.(2025五上·汕尾期末)使牛奶从液体变为固体,需要往煮沸的牛奶中加入 (  )。
A.白醋 B.白砂糖 C.冰块
15.(2025五上·汕尾期末)2024年5月8日,福建舰海试成功,这是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包括电磁弹射系统。铁块在水中会下沉,但钢铁做的航空母舰却能浮在水面上。下列关于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制作航空母舰的钢铁都是优质钢铁
B.航空母舰底下装了大量的泡沫塑料
C.航空母舰的内部是空心的,排开水的体积大,受到的浮力大
16.(2025五上·汕尾期末)“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肥料。 (  )
17.(2025五上·汕尾期末)在对生活中出现的现象作出猜想后,可以运用实验或其他方法搜集证据来验证猜想。 (  )
18.(2025五上·汕尾期末)用大烧杯罩住的蜡烛要比用小烧杯罩住的蜡烛更快熄灭。 (  )
19.(2025五上·汕尾期末)城市建设中应充分考虑雨水流动问题。 (  )
20.(2025五上·汕尾期末)水循环对生态、气候、地貌以及人类的生活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
21.(2025五上·汕尾期末)作图题。
请用“→”在方格内画出水循环各个环节示意图。
22.(2025五上·汕尾期末)连线题。
将下面物质的变化进行分类,用线段连起来。
切芹菜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衣服晒干
冰雪融化
燃放爆竹
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生鸡蛋煮熟
23.(2025五上·汕尾期末)实验题。
(1)如图,彬彬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看到瓶内冒出很多   ,然后用带火星的小木条靠近导气管口,看到带火星的小木条   ,最后将导气管口伸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看到澄清石灰水变   。
(2)如图,请将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关系填写完整。
24.(2025五上·汕尾期末)探究根是否能吸水。
实验器材:带根的植物、透明塑料瓶、橡皮泥、记号笔、水等。
(1)请你选择出正确的实验步骤: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填序号)
①将带根的植物插在装有少许水的透明塑料瓶里
②阳光充足,一天后,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和瓶子里的水位变化
③用橡皮泥把瓶口密封,并在塑料瓶的水平面上做好标记
(2)实验中,用橡皮泥对瓶口进行密封的目的是 (  )。
A.防止瓶内水分蒸发影响实验结果
B.常规操作,无特殊意义
C.防止昆虫钻进瓶中
(3)实验现象:瓶子里的水位   。(选填“上升”或“下降”)
(4) 实验结论:    。
(5)小明根据上面实验和课上所学知识推断,生长在山顶上的树木的根系分布情况是 (  )。
A.树根朝向潮湿的泥土一面生长
B.树根朝向干燥的泥土一面生长
C.树根朝向坚固、厚实的泥土一面生长
(6)小明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根不能(  )。
A.固定植物
B.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料
C.进行光合作用
(7)根据上述实验获得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浇花时,一般将水浇在植物的   上。
25.(2025五上·汕尾期末)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铁生锈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为了探究铁生锈的原因,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1)下列不属于铁锈的性质的是 (  )。
A.导电性强 B.呈红褐色 C.疏松有小孔
(2)铁生锈是一种   (选填“产生”或“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3)若要研究空气对铁生锈的影响,应该选择的试管是   号和   号。(填序号)
(4)2号试管里的油的作用是 (  )。
A.防止空气进入 B.防止水蒸发 C.给铁钉润滑
(5)记录实验现象,如下表:
试管 第1天 第4 天 第7天
1号 没有生锈 没有生锈 没有生锈
2号 没有生锈 没有生锈 轻微生锈
3号 没有生锈   锈更多
3号试管第4天   (选填“有”或“没有”)生锈。
(6)由上面的实验记录分析,我们知道铁生锈是在   的共同作用下,形成   的过程。
(7)铁生锈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给我们生活带来不便的影响,请你写出一些防锈的方法。(至少写出两个方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茎的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的茎是根和叶之间起连接和输送作用的植物体重要的营养器官,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因此植物的叶需要水分和养料,那么植物用茎来运输水分和养料。
2.【答案】A
【知识点】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漂浮能力是由物体的密度决定的,密度越小,物体的漂浮能力越强。泡沫塑料的密度小于木块的密度,因此泡沫塑料块的漂浮能力更强。
3.【答案】B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冬天,汽车玻璃内壁上常结有小水珠,这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
4.【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向光性
【解析】【分析】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凤仙花的叶子平展且在茎上交叉生长,这样可以最大面积地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生存提供充足的养分。
5.【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因此金鱼藻在阳光照射下,叶片周围不断产生肉眼能看到的气泡,气泡里面的气体是氧气。
6.【答案】C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A、铁是银白色的,铁锈是红褐色的,A正确;
B、铁有光泽,铁锈没有光泽,B正确;
C、铁没有小孔,铁锈有小孔,C错误;
故答案为:C。
7.【答案】B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黏土和细沙带走,侵蚀土地,从而改变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有许多溪流和沟壑,这主要是雨水的侵蚀形成的。
8.【答案】C
【知识点】根
【解析】【分析】 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根,根还有固定土壤的作用。
9.【答案】C
【知识点】叶的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一是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吸收和运输,可以促进植物的根吸收和茎的运输作用;二是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因此森林地区,植物的蒸腾作用旺盛,降雨量较多;三是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因此防止水分流失不属于蒸腾的意义。
10.【答案】A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下雨天空气中湿度较大,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增加,导致水分不易从衣服表面蒸发,所以衣服很难干。虽然温度低和天气凉也会影响衣服的干燥速度,但主要原因是空气中的水分较多,湿度大。
11.【答案】B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潜艇靠调节自身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下潜和上浮。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为了让潜艇上浮可以通过排出压载舱里的海水减少自身重量,为了让潜艇下沉可以通过向压载舱里加海水增加自身的重量。图中的沉船和潜艇原理是一样的,注射器通过软管向瓶内注入空气,会使瓶内的水被排出,这样减少自身重量就会上浮。
12.【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浑浊,这一反应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因此,实验室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存在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
13.【答案】B
【知识点】浮力
【解析】【分析】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同体积的鸡蛋比浓盐水轻,所以会浮在水上。因此,添加盐后鸡蛋受到的浮力发生了改变。
14.【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将牛奶从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通常是通过酸性物质使牛奶中的蛋白质凝固,从而形成固体状的物质。白醋是一种具有酸性的物质,可以有效使牛奶凝固。因此,往煮沸的牛奶中加入白醋可以使牛奶从液体变为固体。白砂糖和冰块不能改变牛奶的状态。
15.【答案】C
【知识点】浮力
【解析】【分析】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就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随着技术的进步,钢铁也能造船。钢铁制造的船不但坚固,而且载重量也更大。钢铁制造的船能浮在水面,是因为航空母舰的内部是空心的,排开水的体积大,受到的浮力大。
16.【答案】正确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水分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代谢活动的基本条件,而肥料提供矿物质和养分促进植物生长,因此,这句话说明了植物生长对水和肥料的依赖。
17.【答案】正确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六个步骤。猜想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步骤,实验或其他证据可以帮助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因此在对生活中出现的现象作出猜想后,可以运用实验或其他方法搜集证据来验证猜想。
18.【答案】错误
【知识点】蜡烛的燃烧
【解析】【分析】用烧杯罩住点燃的蜡烛,蜡烛熄灭的快慢取决于烧杯内的氧气含量。较大的烧杯内含有更多的氧气,所以用大烧杯罩住的蜡烛比用小烧杯罩住的蜡烛熄灭得更慢。
19.【答案】正确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在城市建设中,如果不充分考虑雨水流动问题,容易导致排水系统不畅,进而引发城市内涝和洪涝灾害。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合理规划排水系统,确保雨水及时排出,防止积水对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20.【答案】正确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地球上水体在不同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之间不断运动和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对生态、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地貌的塑造以及人类的生活方式都有重要影响,如影响降水分布、调节气温、塑造地貌等。因此,水循环对生态、气候、地貌以及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答案】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地循环。水从地表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大气中冷却凝结形成云,云中的水滴通过降水(如雨、雪等)落回地表,地表水通过径流汇入河流、湖泊和海洋,最终再次蒸发进入大气,形成循环。
22.【答案】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燃放爆竹,生鸡蛋煮熟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切芹菜,衣服晒干,冰雪融化属于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23.【答案】(1)气泡 (气体;熄灭;浑浊
(2)二氧化碳、氧气
【知识点】光合作用;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即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小木条在二氧化碳气体中会熄灭,因为二氧化碳不能助燃。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是一种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存在的方法。
(2)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
24.【答案】(1)①;③;②
(2)A
(3)下降
(4)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
(5)A
(6)C
(7)根
【知识点】根
【解析】【分析】(1)根是某些植物长期适应陆上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向下生长的器官,它具有吸收水分和营养、固着植物的功能,少数植物的根也有繁殖的作用。分析实验过程可知,先将植物插在装有少许水的透明的塑料瓶里,然后用橡皮泥把瓶口密封,并在塑料瓶的水平面上做好记录,再阳光充足,一天后,观察植物的生长和瓶子里的水位。因此正确的实验步骤是①③②。
(2)实验中用橡皮泥对瓶口进行密封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水分蒸发影响实验结果。因此选择A。
(3)通过实验观察,植物的根吸收了瓶中的水分,所以瓶子里的水位会下降。
(4)根据题干可知,实验结论是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
(5)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因此生长在山顶上的树木的根会朝向潮湿的泥土一面生长。
(6)根是某些植物长期适应陆上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向下生长的营养器官,它具有吸收水分和营养、固着植物的功能,少数植物的根也有繁殖的作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进行光合作用的是叶。
(7)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浇花时,通常将水浇在植物的根上,因为根是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部分。
25.【答案】(1)A
(2)产生
(3)2;3
(4)A
(5)有
(6)水和空气;铁锈
(7)①刷油漆;②涂机油;③电镀;④真空密封包装。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1)铁锈主要成分为氧化铁,表现特性为呈红褐色、疏松有孔,而不是导电性强。
(2)铁生锈是一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3)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空气对铁生锈的影响,唯一的变量是空气,所以应该选择2号和3号进行对比研究。
(4)油层能阻挡空气进入试管,保证实验的严谨性。
(5)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因此3号试管第4天有生锈。
(6)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
(7)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因此隔绝水或氧气可以防止铁制品生锈,比如涂油、烤蓝、喷漆。
1 / 1广东省汕尾市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
1.(2025五上·汕尾期末)植物的叶需要水分和养料,那么植物用 (  )来运输水分和养料。
A.茎 B.花 C.叶
【答案】A
【知识点】茎的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的茎是根和叶之间起连接和输送作用的植物体重要的营养器官,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因此植物的叶需要水分和养料,那么植物用茎来运输水分和养料。
2.(2025五上·汕尾期末)分别将一块大小和形状相同的泡沫塑料块和木块轻轻地放入水中,泡沫塑料块和木块的漂浮状态如图所示,可以判断(  )。
A.泡沫塑料块的漂浮能力更强
B.木块的漂浮能力更强
C.泡沫塑料块和木块的漂浮能力一样强
【答案】A
【知识点】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漂浮能力是由物体的密度决定的,密度越小,物体的漂浮能力越强。泡沫塑料的密度小于木块的密度,因此泡沫塑料块的漂浮能力更强。
3.(2025五上·汕尾期末)冬天,汽车玻璃内壁上常结有小水珠,这种现象是 (  )。
A.融化 B.凝结 C.沸腾
【答案】B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冬天,汽车玻璃内壁上常结有小水珠,这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
4.(2025五上·汕尾期末)凤仙花的叶在植株上是叶片平展,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的,这样生长的目的是 (  )。
A.吸收更多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B.吸收更多的水分进行光合作用
C.显得更美丽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向光性
【解析】【分析】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凤仙花的叶子平展且在茎上交叉生长,这样可以最大面积地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生存提供充足的养分。
5.(2025五上·汕尾期末)金鱼藻在阳光照射下,叶片周围不断产生肉眼能看到的气泡,气泡里面的气体是 (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因此金鱼藻在阳光照射下,叶片周围不断产生肉眼能看到的气泡,气泡里面的气体是氧气。
6.(2025五上·汕尾期末)下列关于铁和铁锈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铁是银白色的,铁锈是红褐色的
B.铁有光泽,铁锈没有光泽
C.铁和铁锈都没有小孔
【答案】C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A、铁是银白色的,铁锈是红褐色的,A正确;
B、铁有光泽,铁锈没有光泽,B正确;
C、铁没有小孔,铁锈有小孔,C错误;
故答案为:C。
7.(2025五上·汕尾期末)地球表面有许多溪流和沟壑,这主要是 (  )形成的。
A.岩石的风化 B.雨水的侵蚀 C.风力的作用
【答案】B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黏土和细沙带走,侵蚀土地,从而改变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有许多溪流和沟壑,这主要是雨水的侵蚀形成的。
8.(2025五上·汕尾期末)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  )
A.叶片 B.花瓣 C.根尖
【答案】C
【知识点】根
【解析】【分析】 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根,根还有固定土壤的作用。
9.(2025五上·汕尾期末)蒸腾的意义不包括(  )。
A.促进水分、无机盐的吸收
B.降温
C.防止水分流失
【答案】C
【知识点】叶的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一是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吸收和运输,可以促进植物的根吸收和茎的运输作用;二是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因此森林地区,植物的蒸腾作用旺盛,降雨量较多;三是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因此防止水分流失不属于蒸腾的意义。
10.(2025五上·汕尾期末)下雨天衣服很难干,主要原因是 (  )。
A.空气中的水分较多,湿度大
B.温度低
C.天气凉
【答案】A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下雨天空气中湿度较大,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增加,导致水分不易从衣服表面蒸发,所以衣服很难干。虽然温度低和天气凉也会影响衣服的干燥速度,但主要原因是空气中的水分较多,湿度大。
11.(2025五上·汕尾期末)如图所示(装置良好),将装满水的瓶子固定在“沉船”上,用注射器通过软管向瓶内注入空气,可以观察到 (  )。
A.“沉船”会一直沉在水底
B.“沉船”会逐渐上浮
C.瓶内的水量不会变
【答案】B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潜艇靠调节自身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下潜和上浮。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为了让潜艇上浮可以通过排出压载舱里的海水减少自身重量,为了让潜艇下沉可以通过向压载舱里加海水增加自身的重量。图中的沉船和潜艇原理是一样的,注射器通过软管向瓶内注入空气,会使瓶内的水被排出,这样减少自身重量就会上浮。
12.(2025五上·汕尾期末)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发现,铁硫化物可通过光热催化作用还原二氧化碳,产生甲醇,从而为地球生命起源提供物质基础。实验室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存在的试剂是 (  )。
A.白醋 B.水 C.澄清石灰水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浑浊,这一反应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因此,实验室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存在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
13.(2025五上·汕尾期末)鸡蛋在清水中会下沉,而在清水中添加了一定量的盐后鸡蛋能浮起来,这是因为在清水中添加了盐后,(  )发生了改变。
A.鸡蛋的重量 B.鸡蛋受到的浮力 C.鸡蛋的体积
【答案】B
【知识点】浮力
【解析】【分析】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同体积的鸡蛋比浓盐水轻,所以会浮在水上。因此,添加盐后鸡蛋受到的浮力发生了改变。
14.(2025五上·汕尾期末)使牛奶从液体变为固体,需要往煮沸的牛奶中加入 (  )。
A.白醋 B.白砂糖 C.冰块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将牛奶从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通常是通过酸性物质使牛奶中的蛋白质凝固,从而形成固体状的物质。白醋是一种具有酸性的物质,可以有效使牛奶凝固。因此,往煮沸的牛奶中加入白醋可以使牛奶从液体变为固体。白砂糖和冰块不能改变牛奶的状态。
15.(2025五上·汕尾期末)2024年5月8日,福建舰海试成功,这是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包括电磁弹射系统。铁块在水中会下沉,但钢铁做的航空母舰却能浮在水面上。下列关于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制作航空母舰的钢铁都是优质钢铁
B.航空母舰底下装了大量的泡沫塑料
C.航空母舰的内部是空心的,排开水的体积大,受到的浮力大
【答案】C
【知识点】浮力
【解析】【分析】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就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随着技术的进步,钢铁也能造船。钢铁制造的船不但坚固,而且载重量也更大。钢铁制造的船能浮在水面,是因为航空母舰的内部是空心的,排开水的体积大,受到的浮力大。
16.(2025五上·汕尾期末)“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肥料。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水分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代谢活动的基本条件,而肥料提供矿物质和养分促进植物生长,因此,这句话说明了植物生长对水和肥料的依赖。
17.(2025五上·汕尾期末)在对生活中出现的现象作出猜想后,可以运用实验或其他方法搜集证据来验证猜想。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六个步骤。猜想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步骤,实验或其他证据可以帮助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因此在对生活中出现的现象作出猜想后,可以运用实验或其他方法搜集证据来验证猜想。
18.(2025五上·汕尾期末)用大烧杯罩住的蜡烛要比用小烧杯罩住的蜡烛更快熄灭。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蜡烛的燃烧
【解析】【分析】用烧杯罩住点燃的蜡烛,蜡烛熄灭的快慢取决于烧杯内的氧气含量。较大的烧杯内含有更多的氧气,所以用大烧杯罩住的蜡烛比用小烧杯罩住的蜡烛熄灭得更慢。
19.(2025五上·汕尾期末)城市建设中应充分考虑雨水流动问题。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在城市建设中,如果不充分考虑雨水流动问题,容易导致排水系统不畅,进而引发城市内涝和洪涝灾害。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合理规划排水系统,确保雨水及时排出,防止积水对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20.(2025五上·汕尾期末)水循环对生态、气候、地貌以及人类的生活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地球上水体在不同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之间不断运动和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对生态、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地貌的塑造以及人类的生活方式都有重要影响,如影响降水分布、调节气温、塑造地貌等。因此,水循环对生态、气候、地貌以及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2025五上·汕尾期末)作图题。
请用“→”在方格内画出水循环各个环节示意图。
【答案】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地循环。水从地表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大气中冷却凝结形成云,云中的水滴通过降水(如雨、雪等)落回地表,地表水通过径流汇入河流、湖泊和海洋,最终再次蒸发进入大气,形成循环。
22.(2025五上·汕尾期末)连线题。
将下面物质的变化进行分类,用线段连起来。
切芹菜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衣服晒干
冰雪融化
燃放爆竹
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生鸡蛋煮熟
【答案】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燃放爆竹,生鸡蛋煮熟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切芹菜,衣服晒干,冰雪融化属于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23.(2025五上·汕尾期末)实验题。
(1)如图,彬彬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看到瓶内冒出很多   ,然后用带火星的小木条靠近导气管口,看到带火星的小木条   ,最后将导气管口伸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看到澄清石灰水变   。
(2)如图,请将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关系填写完整。
【答案】(1)气泡 (气体;熄灭;浑浊
(2)二氧化碳、氧气
【知识点】光合作用;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即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小木条在二氧化碳气体中会熄灭,因为二氧化碳不能助燃。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是一种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存在的方法。
(2)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
24.(2025五上·汕尾期末)探究根是否能吸水。
实验器材:带根的植物、透明塑料瓶、橡皮泥、记号笔、水等。
(1)请你选择出正确的实验步骤: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填序号)
①将带根的植物插在装有少许水的透明塑料瓶里
②阳光充足,一天后,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和瓶子里的水位变化
③用橡皮泥把瓶口密封,并在塑料瓶的水平面上做好标记
(2)实验中,用橡皮泥对瓶口进行密封的目的是 (  )。
A.防止瓶内水分蒸发影响实验结果
B.常规操作,无特殊意义
C.防止昆虫钻进瓶中
(3)实验现象:瓶子里的水位   。(选填“上升”或“下降”)
(4) 实验结论:    。
(5)小明根据上面实验和课上所学知识推断,生长在山顶上的树木的根系分布情况是 (  )。
A.树根朝向潮湿的泥土一面生长
B.树根朝向干燥的泥土一面生长
C.树根朝向坚固、厚实的泥土一面生长
(6)小明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根不能(  )。
A.固定植物
B.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料
C.进行光合作用
(7)根据上述实验获得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浇花时,一般将水浇在植物的   上。
【答案】(1)①;③;②
(2)A
(3)下降
(4)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
(5)A
(6)C
(7)根
【知识点】根
【解析】【分析】(1)根是某些植物长期适应陆上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向下生长的器官,它具有吸收水分和营养、固着植物的功能,少数植物的根也有繁殖的作用。分析实验过程可知,先将植物插在装有少许水的透明的塑料瓶里,然后用橡皮泥把瓶口密封,并在塑料瓶的水平面上做好记录,再阳光充足,一天后,观察植物的生长和瓶子里的水位。因此正确的实验步骤是①③②。
(2)实验中用橡皮泥对瓶口进行密封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水分蒸发影响实验结果。因此选择A。
(3)通过实验观察,植物的根吸收了瓶中的水分,所以瓶子里的水位会下降。
(4)根据题干可知,实验结论是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
(5)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因此生长在山顶上的树木的根会朝向潮湿的泥土一面生长。
(6)根是某些植物长期适应陆上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向下生长的营养器官,它具有吸收水分和营养、固着植物的功能,少数植物的根也有繁殖的作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进行光合作用的是叶。
(7)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浇花时,通常将水浇在植物的根上,因为根是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部分。
25.(2025五上·汕尾期末)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铁生锈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为了探究铁生锈的原因,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1)下列不属于铁锈的性质的是 (  )。
A.导电性强 B.呈红褐色 C.疏松有小孔
(2)铁生锈是一种   (选填“产生”或“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3)若要研究空气对铁生锈的影响,应该选择的试管是   号和   号。(填序号)
(4)2号试管里的油的作用是 (  )。
A.防止空气进入 B.防止水蒸发 C.给铁钉润滑
(5)记录实验现象,如下表:
试管 第1天 第4 天 第7天
1号 没有生锈 没有生锈 没有生锈
2号 没有生锈 没有生锈 轻微生锈
3号 没有生锈   锈更多
3号试管第4天   (选填“有”或“没有”)生锈。
(6)由上面的实验记录分析,我们知道铁生锈是在   的共同作用下,形成   的过程。
(7)铁生锈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给我们生活带来不便的影响,请你写出一些防锈的方法。(至少写出两个方法)
【答案】(1)A
(2)产生
(3)2;3
(4)A
(5)有
(6)水和空气;铁锈
(7)①刷油漆;②涂机油;③电镀;④真空密封包装。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1)铁锈主要成分为氧化铁,表现特性为呈红褐色、疏松有孔,而不是导电性强。
(2)铁生锈是一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3)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空气对铁生锈的影响,唯一的变量是空气,所以应该选择2号和3号进行对比研究。
(4)油层能阻挡空气进入试管,保证实验的严谨性。
(5)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因此3号试管第4天有生锈。
(6)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
(7)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因此隔绝水或氧气可以防止铁制品生锈,比如涂油、烤蓝、喷漆。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