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第二单元质量检测
语 文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12页,答题卡共6页。试题卷(试题Ⅱ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36道小题,12页。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
2.答卷时,试题卷第Ⅰ卷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第Ⅱ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第1~10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对下列句子描写的人物,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周瑜)
B.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孙悟空)
C.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武松)
D.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林黛玉)
2.下对下列句子描写的人物,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①周瑜说:“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②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③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④“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A.用心险恶 机敏 心细 争强好胜
B.用心险恶 机敏 爱面子 敢作敢为
C.机智聪慧 机敏 心细 敢作敢为
D.用心险恶 心细 爱面子 争强好胜
3.下面句子中运用的主要描写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 ”
B.武松再来青石坐了半歇,寻思道:“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 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理会。”
C.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
D.宝玉笑道:“我认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嫣红姑娘放的。拿下来给他送过去罢。”
4.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 (为何)
B.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推辞)
C.石猴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闭上眼睛,蹲下身子。)
D.好一个齐整风筝!不知是谁家放的,断了线。(整齐)
5.读书活动掀起了同学们阅读的高潮。同学们通过读书,积累了不少语句。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店家上前劝阻武松:“客官,酒后勿过山风。”
B.山水风景之处,时有文人墨客留下诗文佳作。
C.古时多有郎中沿街叫卖,兜售货物。
D.古代传递文书的官员,中途多在驿站休息。
6.下列名著的书名与作者及主要情节对应关系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罗贯中--桃园三结义
B.《水浒传》--施耐庵--智取生辰纲
C.《西游记》--吴承恩--三借芭蕉扇
D.《红楼梦》--季羨林--刘姥姥进大观园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演课本剧前要先讨论选课文、分角色和怎么演。
B.三打祝家庄、煮酒论英雄都是出自《水浒传》中的故事。
C.在阅读名著时,遇到较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
D.《红楼春趣》讲述宝玉、熊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8.同学们交流了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可以借助资料加深对内容或人物的了解。
B.遇到不理解的语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
C.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语句,要反复琢,找出准确的解释。
D.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名著的理解。
9.下列句子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 括号中的说法有误的是( )。
A.紫鹃笑道:“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 二爷也太死心眼儿了!我不管,我且拿起来。”(活泼可爱,顽皮淘气)
B.武松听了,笑道:“便有大虫,我也不怕。”(死要面子)
C.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人瀑布泉中。(敢作敢为)
D.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说:“把昨日赖大娘送的那个大鱼取来。”(乐于攀比,争强好胜)
10.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草船借箭》刻画了机智聪慧的诸葛亮、嫉贤妒能的周瑜、胆小怕事的鲁肃等人物形象。
B.《景阳冈》中,武松用“三闪”来对付老虎的进攻,说明他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C.《猴王出世》里的石猴敢于探洞,被猴群拜为猴王,其顽劣、可爱、大胆的形象惹人喜爱。
D.《红楼春趣》讲述宝玉、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0分)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本大题第11~15小题,每小
题1分,共5分)
11.《草船借箭》中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展开叙述,主要通过人物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 )
12.《景阳冈》中武松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灵的英雄性格。( )
13.《猴王出世》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出一只石猴,因为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拜为猴王。( )
14.《红楼春趣》讲的是宝玉和黛玉等人一起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 )
15.草船借箭的真正原因是蜀国要与曹操在水上交战,需要弓箭。( )
三、填空题。(本大题第16~20小题,共30分)
16.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漫:①淹没;②到处都是,满,遍;③不受约束,随便;
漫天大雾( ) 水漫金山( )
漫不经心( ) 漫山遍野( )
(2)顾:①转过头看,看;②注意,照管;③拜访;
三顾茅庐( ) 左顾右盼( )
不管不顾( ) 顾全大局( )
17.在“名著推荐会”上,张华介绍了这样一本书,请你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本题共6分)
(材料一)他,疾恶如仇、机智勇敢,一路降妖除魔,最终取得真经,被封为斗战胜佛。
(材料二)却说那妖精,原来行者第二棍也不曾打杀他。那怪物在半空中,夸奖不尽道:“好个猴王,着然有眼!我那般变了去,他也还认得我。这些和尚,他去得快,若过此山,西下四十里,就不伏我所管了。若是被别处妖魔捞了去,好道就笑破他人口,使碎自家心。我还下去戏他一戏。”好妖怪,按耸阴风,在山坡下摇身一变,变做一个老公公。
(1)材料一中的“他”是 ,出自吴承恩写的《 》。
(2)材料二可能和这本书中的哪一个故事有关?( )
A.三打白骨精 B.三调芭蕉扇
C.大战红孩儿 D.四探无底洞
18.名著我会连。(本题共1小题,每组2分,本题共8分)
诸葛亮 《猴王出世》 《三国演义》 施耐庵
武松 《草船借箭》 《西游记》 罗贯中
孙悟空 《景阳冈》 《红楼梦》 吴承恩
贾宝玉 《红楼春趣》 《水游传》 曹雪芹
19.课文积累。(本题共2小题,每空0.5分,本题共4分)
(1)《草船借箭》根据元末明初 写的《三国演义》的相关内容改写,故事发生的时间是 ,主要人物
有 、 、 、 等。
(2)“ ,夜静春山空。 ,时鸣春涧中。”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维写的《鸟鸣涧》。后两句以动写静,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衬托出山里的 。
20.语句拓展。(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我站在操场上,仔细地看着练习身体的同学们。(修改病句)
(2)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缩句)
四、阅读理解。(本题分为三道大题,第21~35小题,共25分)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第21~24小题。(本题共8分)
巴学园的“试胆量”游戏
吕蒙闻曹操欲东兵,说孙权夹濡①须水口立坞②。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蒙曰:“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③,敌步骑蹙④人,不暇⑤及水,其得入船乎 ”权曰,“善!”遂作濡须坞。
【注释】①濡(rú)须:三国时古城,史称曹操四次征东吴,在须口无功而返。②坞:此指防卫用的营寨。③邂逅:意外,万一。④蹇(cù):急迫,紧迫。⑤不暇:没有空闲。
21.(3分)根据表格提示,解释加点字。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吕蒙闻曹操欲东兵 课本迁移法:问之,曰:“欲作针。”
说孙权夹濡须水口立坞 语境推测法:根据上文“吕蒙闻”与下文“诸将皆曰”可推测,句中“说”的字意思
不暇及水 成语解释法:由近及远
22.(2分)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权曰:“善!”遂作濡须坞。
23.(1分)吕蒙认为应在濡须水口的两岸修建营寨的理由是( )。
A.曹操多精兵强将,恐我方不敌
B.上岸时间长,需要缓冲
C.害怕敌人突袭,以备不时之需
D.敌人已兵临城下,情势危急
24.(2分)选“诸葛亮"还是“吕蒙” 某小组在推荐“芳香”人物时发生分歧,请你结合课文和文章内容,以小组代表的身份作出选择并阐述理由。
(二)课外阅读,完成第25~30小题。(本题共11分)
经军师徐庶和隐士司马徽的力荐,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
访问)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已实现光复汉室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①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重视 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
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网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②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③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他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关羽、张飞在外站了很久,不见动静。张飞进屋见刘备仍然毕恭毕敬地站在那儿,便十分气愤地 说:“这先生也太(傲慢 骄躁)了,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再三劝说,才把张飞劝住。刘备仍叫他俩在屋外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④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趋势 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全心全意辅佐刘备,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25.(2分)用“/”划去选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6.(3分)根据要求,在选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空。
(1)近义词:
恭恭敬敬--( ) 竭尽全力--( )
(2)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
27.(2分)选文中写刘备访求诸葛亮是从正、侧两方面入手的, 判断画线的部分属于哪一种。
A.正面描写 B.侧面描写
①( ) ②( ) ③( ) ④( )
28.(1分)下面选项中,不能由这两方面描写得出的刘备具有的品质是( )。
A.尊重人才 B.忍辱负重 C.礼贤下士 D.求贤若渴
29.(1分)用下面词语来概括故事内容,并作为选文的题目,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初出茅庐 B.三顾茅庐 C.先礼后兵 D.招兵买马
30.(2分)阅读下面给出的材料,请谈一谈你对选文中画“ ”的句子的理解。
①诸葛亮帮助刘备打败刘璋,夺得西川;击退曹操,夺得东川。
②刘备在诸葛亮等人的谋划下,进攻西蜀的刘璋,夺得根据地, 建立蜀汉,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
(三)课外阅读,完成第31~35小题。(本题共6分)
名著怎么读
①在学习生活中,常听到手拿书本的同学感叹:名著太难懂,啃都啃不进去。欣赏一部名著真的这么难吗 事实上并不难,关键在于你阅读的方法是不是对的,阅读的毅力是不是强。
②首先,阅读前你要知道自己读的是什么,是古代文学名著,如《史记》,还是明清小说古典四大名著,或者是外国文学名著。当然,你要想知道得更多,读前要查一查目录,读一读前言和后记,或者查一查题目和作者,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写作的背景。事实上,你对作家的个人经历知道得越详细,你就越明白他为什么写这本书或这篇文章。懂得这本书的时代背景,你就会明白隐藏在作品中的作家故事。
③其次要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有的人喜欢躺在床上看书。阅读本身是一个思想活跃、器官敏锐的活动,如果躺在床上读,你就想睡觉,那么当你开始打瞌睡的时候,就会埋怨这本书,以至于从内心不愿接近它。阅读时更不要被书中长长的人名、地名、繁多的人物所左右,比如《三国演义》中就有好多繁杂的人物名字,你甚至会觉得这些人物关系乱得像一团麻。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急着往前翻,甚至可以用笔把这些人物的关系理一理,渐渐地,这些人物在你眼前就会变得清晰。
④欣赏名著刚开始要大段大段地读,千万别小口小口地啃,你读的句子越长,你就越能进入书的节奏和感情,从中得到的乐趣也就越大。接下来,要学会细细地回味和反复研读。你放心,所有名著都经得起细评和反复读。最后,当你读完一本书后,如果很感兴趣,又不完全懂,那么可以与有兴趣的朋友共同回味它,或者立即重读一遍,你会发现自己对它的了解更深一步,甚 至找到了作者当年的感受。
⑤是啊,坐拥名著,可洞穿八面,会千古人,知天下事,观五洲奇景,看异域风情。一部名著读完后,你会觉得自己的灵魂深处被那些历史上最有天赋的作家的思想和洞察力鼓舞着。
31.(1分)读名著前可以做一些准备工作,不包括( )。
A.查--查目录 B.看一看字数
C.读一读前言和后记 D.查--查题目和作者
32.(1分)关于阅读名著的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量不要躺在床上看 B.不要被人名、地名所左右
C.把众多的人物关系理一理 D.看到人物多了往前翻
33.(1分)第③段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作比较、列数字 B.列数字、举例子
C.举例子、打比方 D.打比方、作比较
34.(1分)用一句话概括第④段,最合适的一项是( )。
A.欣赏名著的方法 B.欣赏名著的步骤
C.欣赏名著的好处 D.欣赏名著的效果
35.(2分)短文末尾说“你会觉得自己的灵魂深处被那些历史上最
有天赋的作家的思想和洞察力鼓舞着”。请结合你阅读名著的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习作。(本大题第36小题,共20分)
36. 题目:阅读能让我们收获知识、拓宽视野、丰盈精神。阅读《西游记》,我们能从师徒四人的取经故事中读懂追求与坚持的意义:阅读《水浒传》,我们能从梁山好汉的义举中读懂忠义的价值:阅读《草船借箭》,我们能从诸葛亮的计谋里读懂智慧的力量……请选择一部书籍或一篇文章,以“《 》我读懂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补充完整。
2.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450字。可另附纸。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第二单元质量检测
语 文【参考答案】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12页,答题卡共6页。试题卷(试题Ⅱ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36道小题,12页。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
2.答卷时,试题卷第Ⅰ卷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第Ⅱ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第1~10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对下列句子描写的人物,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
A.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周瑜)
B.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孙悟空)
C.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武松)
D.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林黛玉)
2.下对下列句子描写的人物,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B )。
①周瑜说:“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②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③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④“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A.用心险恶 机敏 心细 争强好胜
B.用心险恶 机敏 爱面子 敢作敢为
C.机智聪慧 机敏 心细 敢作敢为
D.用心险恶 心细 爱面子 争强好胜
3.下面句子中运用的主要描写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B)。
A.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 ”
B.武松再来青石坐了半歇,寻思道:“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 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理会。”
C.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
D.宝玉笑道:“我认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嫣红姑娘放的。拿下来给他送过去罢。”
4.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 (为何)
B.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推辞)
C.石猴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闭上眼睛,蹲下身子。)
D.好一个齐整风筝!不知是谁家放的,断了线。(整齐)
5.读书活动掀起了同学们阅读的高潮。同学们通过读书,积累了不少语句。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店家上前劝阻武松:“客官,酒后勿过山风。”
B.山水风景之处,时有文人墨客留下诗文佳作。
C.古时多有郎中沿街叫卖,兜售货物。
D.古代传递文书的官员,中途多在驿站休息。
6.下列名著的书名与作者及主要情节对应关系有误的一项是( D )。
A.《三国演义》--罗贯中--桃园三结义
B.《水浒传》--施耐庵--智取生辰纲
C.《西游记》--吴承恩--三借芭蕉扇
D.《红楼梦》--季羨林--刘姥姥进大观园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表演课本剧前要先讨论选课文、分角色和怎么演。
B.三打祝家庄、煮酒论英雄都是出自《水浒传》中的故事。
C.在阅读名著时,遇到较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
D.《红楼春趣》讲述宝玉、熊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8.同学们交流了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A.可以借助资料加深对内容或人物的了解。
B.遇到不理解的语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
C.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语句,要反复琢,找出准确的解释。
D.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名著的理解。
9.下列句子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 括号中的说法有误的是(A)。
A.紫鹃笑道:“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 二爷也太死心眼儿了!我不管,我且拿起来。”(活泼可爱,顽皮淘气)
B.武松听了,笑道:“便有大虫,我也不怕。”(死要面子)
C.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人瀑布泉中。(敢作敢为)
D.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说:“把昨日赖大娘送的那个大鱼取来。”(乐于攀比,争强好胜)
10.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A.《草船借箭》刻画了机智聪慧的诸葛亮、嫉贤妒能的周瑜、胆小怕事的鲁肃等人物形象。
B.《景阳冈》中,武松用“三闪”来对付老虎的进攻,说明他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C.《猴王出世》里的石猴敢于探洞,被猴群拜为猴王,其顽劣、可爱、大胆的形象惹人喜爱。
D.《红楼春趣》讲述宝玉、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0分)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本大题第11~15小题,每小
题1分,共5分)
11.《草船借箭》中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展开叙述,主要通过人物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 √ )
12.《景阳冈》中武松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灵的英雄性格。( × )
13.《猴王出世》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出一只石猴,因为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拜为猴王。( √ )
14.《红楼春趣》讲的是宝玉和黛玉等人一起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 √ )
15.草船借箭的真正原因是蜀国要与曹操在水上交战,需要弓箭。( × )
三、填空题。(本大题第16~20小题,共30分)
16.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漫:①淹没;②到处都是,满,遍;③不受约束,随便;
漫天大雾( ② ) 水漫金山( ① )
漫不经心( ③ ) 漫山遍野( ② )
(2)顾:①转过头看,看;②注意,照管;③拜访;
三顾茅庐( ③ ) 左顾右盼( ① )
不管不顾( ② ) 顾全大局( ② )
17.在“名著推荐会”上,张华介绍了这样一本书,请你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本题共6分)
(材料一)他,疾恶如仇、机智勇敢,一路降妖除魔,最终取得真经,被封为斗战胜佛。
(材料二)却说那妖精,原来行者第二棍也不曾打杀他。那怪物在半空中,夸奖不尽道:“好个猴王,着然有眼!我那般变了去,他也还认得我。这些和尚,他去得快,若过此山,西下四十里,就不伏我所管了。若是被别处妖魔捞了去,好道就笑破他人口,使碎自家心。我还下去戏他一戏。”好妖怪,按耸阴风,在山坡下摇身一变,变做一个老公公。
(1)材料一中的“他”是 孙悟空 ,出自吴承恩写的《 西游记 》。
(2)材料二可能和这本书中的哪一个故事有关?( A )
A.三打白骨精 B.三调芭蕉扇
C.大战红孩儿 D.四探无底洞
18.名著我会连。(本题共1小题,每组2分,本题共8分)
诸葛亮 《猴王出世》 《三国演义》 施耐庵
武松 《草船借箭》 《西游记》 罗贯中
孙悟空 《景阳冈》 《红楼梦》 吴承恩
贾宝玉 《红楼春趣》 《水游传》 曹雪芹
19.课文积累。(本题共2小题,每空0.5分,本题共4分)
(1)《草船借箭》根据元末明初 罗贯中 写的《三国演义》的相关内容改写,故事发生的时间是 东汉末年 ,主要人物
有 周瑜 、 诸葛亮 、 鲁肃 、 曹操 等。
(2)“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维写的《鸟鸣涧》。后两句以动写静,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衬托出山里的 幽静 。
20.语句拓展。(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我站在操场上,仔细地看着练习身体的同学们。(修改病句)
我站在操场上,仔细地看着锻炼身体的同学们。
(2)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缩句)
武松抓住顶花皮。
四、阅读理解。(本题分为三道大题,第21~35小题,共25分)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第21~24小题。(本题共8分)
巴学园的“试胆量”游戏
吕蒙闻曹操欲东兵,说孙权夹濡①须水口立坞②。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蒙曰:“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③,敌步骑蹙④人,不暇⑤及水,其得入船乎 ”权曰,“善!”遂作濡须坞。
【注释】①濡(rú)须:三国时古城,史称曹操四次征东吴,在须口无功而返。②坞:此指防卫用的营寨。③邂逅:意外,万一。④蹇(cù):急迫,紧迫。⑤不暇:没有空闲。
21.(3分)根据表格提示,解释加点字。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吕蒙闻曹操欲东兵 课本迁移法:问之,曰:“欲作针。” 想要
说孙权夹濡须水口立坞 语境推测法:根据上文“吕蒙闻”与下文“诸将皆曰”可推测,句中“说”的字意思 劝说
不暇及水 成语解释法:由近及远 到
22.(2分)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权曰:“善!”遂作濡须坞。
孙权说:“很对!”于是下令修筑濡须坞。
23.(1分)吕蒙认为应在濡须水口的两岸修建营寨的理由是( C )。
A.曹操多精兵强将,恐我方不敌
B.上岸时间长,需要缓冲
C.害怕敌人突袭,以备不时之需
D.敌人已兵临城下,情势危急
24.(2分)选“诸葛亮"还是“吕蒙” 某小组在推荐“芳香”人物时发生分歧,请你结合课文和文章内容,以小组代表的身份作出选择并阐述理由。
我们推荐吕蒙。在诸将反对吕蒙提出的“立坞”建议时,从吕蒙的进一步解释可见他有出色的军事才能,考虑缜密周全。所以吕蒙留香千里,足以成为“芳香”人物。
(二)课外阅读,完成第25~30小题。(本题共11分)
经军师徐庶和隐士司马徽的力荐,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
访问)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已实现光复汉室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①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重视 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
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网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②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③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他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关羽、张飞在外站了很久,不见动静。张飞进屋见刘备仍然毕恭毕敬地站在那儿,便十分气愤地 说:“这先生也太(傲慢 骄躁)了,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再三劝说,才把张飞劝住。刘备仍叫他俩在屋外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④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趋势 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全心全意辅佐刘备,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25.(2分)用“/”划去选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6.(3分)根据要求,在选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空。
(1)近义词:
恭恭敬敬--( 毕恭毕敬 ) 竭尽全力--( 全心全意 )
(2)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茅塞顿开 )
27.(2分)选文中写刘备访求诸葛亮是从正、侧两方面入手的, 判断画线的部分属于哪一种。
A.正面描写 B.侧面描写
①(侧面描写) ②(正面描写) ③(正面描写) ④(正面描写)
28.(1分)下面选项中,不能由这两方面描写得出的刘备具有的品质是( B )。
A.尊重人才 B.忍辱负重 C.礼贤下士 D.求贤若渴
29.(1分)用下面词语来概括故事内容,并作为选文的题目,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A.初出茅庐 B.三顾茅庐 C.先礼后兵 D.招兵买马
30.(2分)阅读下面给出的材料,请谈一谈你对选文中画“ ”的句子的理解。
①诸葛亮帮助刘备打败刘璋,夺得西川;击退曹操,夺得东川。
②刘备在诸葛亮等人的谋划下,进攻西蜀的刘璋,夺得根据地, 建立蜀汉,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
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就像鱼儿得到了水,在军事上、政治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最终在西南建立了蜀汉,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
(三)课外阅读,完成第31~35小题。(本题共6分)
名著怎么读
①在学习生活中,常听到手拿书本的同学感叹:名著太难懂,啃都啃不进去。欣赏一部名著真的这么难吗 事实上并不难,关键在于你阅读的方法是不是对的,阅读的毅力是不是强。
②首先,阅读前你要知道自己读的是什么,是古代文学名著,如《史记》,还是明清小说古典四大名著,或者是外国文学名著。当然,你要想知道得更多,读前要查一查目录,读一读前言和后记,或者查一查题目和作者,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写作的背景。事实上,你对作家的个人经历知道得越详细,你就越明白他为什么写这本书或这篇文章。懂得这本书的时代背景,你就会明白隐藏在作品中的作家故事。
③其次要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有的人喜欢躺在床上看书。阅读本身是一个思想活跃、器官敏锐的活动,如果躺在床上读,你就想睡觉,那么当你开始打瞌睡的时候,就会埋怨这本书,以至于从内心不愿接近它。阅读时更不要被书中长长的人名、地名、繁多的人物所左右,比如《三国演义》中就有好多繁杂的人物名字,你甚至会觉得这些人物关系乱得像一团麻。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急着往前翻,甚至可以用笔把这些人物的关系理一理,渐渐地,这些人物在你眼前就会变得清晰。
④欣赏名著刚开始要大段大段地读,千万别小口小口地啃,你读的句子越长,你就越能进入书的节奏和感情,从中得到的乐趣也就越大。接下来,要学会细细地回味和反复研读。你放心,所有名著都经得起细评和反复读。最后,当你读完一本书后,如果很感兴趣,又不完全懂,那么可以与有兴趣的朋友共同回味它,或者立即重读一遍,你会发现自己对它的了解更深一步,甚 至找到了作者当年的感受。
⑤是啊,坐拥名著,可洞穿八面,会千古人,知天下事,观五洲奇景,看异域风情。一部名著读完后,你会觉得自己的灵魂深处被那些历史上最有天赋的作家的思想和洞察力鼓舞着。
31.(1分)读名著前可以做一些准备工作,不包括( B )。
A.查--查目录 B.看一看字数
C.读一读前言和后记 D.查--查题目和作者
32.(1分)关于阅读名著的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尽量不要躺在床上看 B.不要被人名、地名所左右
C.把众多的人物关系理一理 D.看到人物多了往前翻
33.(1分)第③段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C )。
A.作比较、列数字 B.列数字、举例子
C.举例子、打比方 D.打比方、作比较
34.(1分)用一句话概括第④段,最合适的一项是( B )。
A.欣赏名著的方法 B.欣赏名著的步骤
C.欣赏名著的好处 D.欣赏名著的效果
35.(2分)短文末尾说“你会觉得自己的灵魂深处被那些历史上最
有天赋的作家的思想和洞察力鼓舞着”。请结合你阅读名著的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作家在名著中所叙述的主题,以及书中的人物形象、情感,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而作家使用的写作方法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所以说我们在读名著时灵魂能得到鼓舞。
五、习作。(本大题第36小题,共20分)答案:略
36. 题目:阅读能让我们收获知识、拓宽视野、丰盈精神。阅读《西游记》,我们能从师徒四人的取经故事中读懂追求与坚持的意义:阅读《水浒传》,我们能从梁山好汉的义举中读懂忠义的价值:阅读《草船借箭》,我们能从诸葛亮的计谋里读懂智慧的力量……请选择一部书籍或一篇文章,以“《 》我读懂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补充完整。
2.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450字。可另附纸。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