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同学们,乡村,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幅和谐的画卷,也是生活的乐园。
本单元我们将走进乡村生活,感受多彩的生活,分享“我的乐园”,争做“快乐生活小达人”。
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习作
走进乡村生活 分享我的乐园 争做快乐生活小达人
任务一
寻古人乐园
任务二
探乡下乐园
任务三
忆童年乐园
任务四
游春天乐园
任务六
写我的乐园
2《乡下人家》
1《古诗词三首》
3《天窗》
4《三月桃花水》
任务五
赏乡村乐园
组文阅读
任务一:寻古人乐园
1 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精读引领课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检查预习,把古诗读正确,
读好节奏
兴
xīnɡ
xìnɡ
兴盛
杂兴
宿
sù
xiù
宿舍
星宿
xiǔ
整宿
杂兴:随兴而写的诗。“兴”,这里读 xìnɡ。
活动一:检查预习,把古诗读正确,读好节奏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杨万里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活动一:检查预习,把古诗读正确,读好节奏
活动二
借助注释、插图等了解诗歌内容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杨万里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活动二:借助注释、插图等了解诗歌内容
活动三
寻景物,想画面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杨万里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1.圈出诗中的景物,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景物?
活动三:寻景物,想画面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杨万里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2.标出描写景物样子的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
静
动
活动三:寻景物,想画面
3.读诗句,说说在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通过关键诗句,感受乡村生活“乐”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能想象到诗歌描绘的画面
能感受到作者的心情
古诗词三首 关键词句 眼前浮现的情景
日长篱落无人过, 有蜻蜓蛱蝶飞。 我仿佛看到了:
我感受到诗人的心情是: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我仿佛看到了:
我感受到诗人的心情是:
活动三:寻景物,想画面
4.背诵古诗——想象画面背诵,美景入眼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___杏子____,
麦花____菜花____。
日长______无人过,
惟有_________飞。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_________一径深,
_________未成阴。
儿童急走______ ,
飞入菜花______ 。
活动三:寻景物,想画面
4.背诵古诗——借助画面背诵,美景入心
活动三:寻景物,想画面
1.寻乡村景物,想象画面。
2.抓关键词句,感受乡村生活之“乐”。
“寻古人乐园”小妙招:
课堂小结
活动四
整合阅读
《春日田园杂兴》
春日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高田二麦接山青,
傍水低田绿未耕。
桃杏满村春似锦,
踏歌椎鼓过清明。
1. 小组合作学习:圈景物,想象画面;抓关键语句,感受古人田园生活之“乐”
活动四:整合阅读《春日田园杂兴》
请用这样的句式来汇报:
我圈出的景物有 ,我能想象到这样的画面: ______,从_________这句诗中,我能体会到诗人的心情。
活动五
聚焦易错字,指导书写
不是“木”,需将“木”的撇捺变化,竖画变为竖钩。
杂
疏
翁
檐
横撇的折点靠近竖中线;第三笔短横在横中线上。右边上窄下宽,最后三笔要排布均匀。
上部为“公”,易错写为“分”。
左窄右宽。左边的“木”竖画不宜太长。书写“詹”时,第四笔撇要贴紧“木”。
观察易错字,说说应该注意什么。
活动五:聚焦易错字,指导书写
作业:
默写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把这首诗的画面讲给家人听。(共15张PPT)
1 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精读引领课
第二课时
活动六
借助预习单把课文读正确,读好节奏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题目
词牌名
yuè
上阕
下阕
bō
wú
活动六:借助预习单把课文读正确,读好节奏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活动六:借助预习单把课文读正确,读好节奏
活动七
了解大意,感受田园生活,
体会诗人情感
1.结合注释和插图,小组合作,说说这首词的大致内容。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活动七:了解大意,感受田园生活,体会诗人情感
2.运用“寻古人乐园”小妙招想象画面,感受情感。
(1)寻乡村景物,想象画面。
(2)抓关键词句,感受乡村生活之“乐”。
活动七:了解大意,感受田园生活,体会诗人情感
3.小组合作学习。运用探寻古人乐园的方法,感受古人田园生活之“乐”。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活动七:了解大意,感受田园生活,体会诗人情感
4.读诗句,在辛弃疾的乐园里,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古诗词三首 关键词句 眼前浮现的情景
《清平乐·村居》 》 我仿佛看到了:
我能感受到作者是心情是: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活动七:了解大意,感受田园生活,体会诗人情感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__________。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_______,中儿________。最喜小儿亡赖,_____________。
5.背诵积累。
活动七:了解大意,感受田园生活,体会诗人情感
活动八
整合阅读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宋]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 读诗句,找景物,想画面,感受古人田园生活之“乐”。
活动八:整合阅读《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2.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西风梨枣山园,
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
老夫静处闲看。
我的眼前浮现出了这样的情景:
活动八:整合阅读《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诵读古诗词,回顾乡村之行,畅聊收获体会
景人和谐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宿新市徐公店》
《清平乐·村居》
抓关键词句体会
习作
走进乡村生活 分享我的乐园
寻古人乐园
探乡下乐园
忆童年乐园
游春天乐园
写我的乐园
2《乡下人家》
1《古诗词三首》
3《天窗》
4《三月桃花水》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 古诗词三首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杂、篱”等6个生字,会写“杂、稀”等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二、拓展资源
丛书:《古诗词三首》[《春日田园杂兴》《田园乐(其五)》《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三、课型安排与课时建议
精读引领课 课时建议: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单元导入:
1.明确本单元语文要素。
同学们,乡村,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幅和谐的画卷,也是生活的乐园。
本单元我们将走进乡村生活,感受多彩的生活,分享“我的乐园”,争做“快乐生活小达人”。
请同学们翻开单元导语页阅读,发现单元主题,明确本单元学习重点。
展示本单元任务地图,明确本课任务
新课导入:
纯朴的乡村,有着与繁华的城市不一样的风景。让我们走进古诗,去寻找古人的乐园,感受优美的农家风光和恬淡自然的田园生活。
活动一:检查预习,把古诗读正确,读好节奏。
1.请同学们自由练读前两首古诗,做到正确、通顺。
2.同桌互相检查读音,尤其要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词语解释)杂兴:随兴而写的诗。“兴”,这里读xìng。
3.古诗,不仅要读准确,还要读出节奏。请大家借助停顿符号,把古诗多读几遍,争取读好节奏。
活动二:借助注释、插图等了解诗歌内容。
请学生默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交流汇报,理解古诗大意。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古诗大意:
初夏正是梅子金黄、杏子肥的时节,麦穗扬着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夏天日长,篱落边无人过,只有蜻蜓和蝴蝶在飞舞。
——《宿新市徐公店》古诗大意:
稀稀疏疏的篱笆旁,一条乡间小路伸向远方。客店旁的树还未形成浓密的绿荫,树枝上绽出嫩绿的新叶,迎着春光生长。忽有几个儿童嬉笑着跑来,追捕两三只翩飞的黄蝴蝶,却见蝴蝶飞入黄灿灿的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活动三:寻景物,想画面。
圈出诗中的景物,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景物?
——这些景物是乡村生活中的典型事物,具有代表性。
标出描写景物样子的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
——诗人抓住了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这四组景物,描绘了南方农村初夏特有的景象。“黄、白、肥、稀”这四个形容词组合在一起,让人不由得想到万物蓬勃生长的画面。“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用蜻蜓、蛱蝶的翻飞来衬托村中的幽静,从侧面写出了初夏农事正忙,所以行人少见。诗人描绘了初夏江南的田园风光,宁静闲适的生活令人向往。
——“一径深”的“深”字,写出小路往远处延伸,拉长了视线。“无处寻”看似平淡,实则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让人仿佛看到了菜花正在盛放的情景以及儿童的活泼情态。诗人描绘了一幅明丽、活泼的乡村春景图,体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跟随诗人走进纯朴自然的田园生活,读下面的诗句,说说在古人的乐园中,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心情。
古诗词三首 关键词句 眼前浮现的情景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我仿佛看到了:白天变长了,太阳照在篱笆上,旁边的小路上没有行人,只有蜻蜓和蝴蝶悠闲地飞来飞去。 我感受到诗人的心情是:惬意、闲适
《宿新市徐公店》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我仿佛看到了:一群儿童在一片金黄色的油菜花地里欢快地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却见蝴蝶飞入黄灿灿的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我感受到诗人的心情是:快乐、
出示课件,背诵古诗——想象画面背诵,美景入眼。(可齐读背诵)
出示课件,背诵古诗——借助画面背诵,美景入心。(可指名背诵)
课堂小结:
“寻古人乐园”小妙招:
1.寻乡村景物,想象画面。
2.抓关键词句,感受乡村生活之“乐”。
活动四:整合阅读《春日田园杂兴》。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顿。
春日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
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
小组合作学习:圈景物,想象画面;抓关键语句,感受古人田园生活之“乐”。
自学汇报。
——《春日田园杂兴》古诗大意:
高处麦田里青青的大麦和小麦从远处望去正和山上的草色连成一体,低处的水田里依然是绿草如茵,看来还不到耕种的时节。整个村子数不清的桃树、杏树繁花似锦。农人们聚在一起,打着鼓、唱着歌过清明节。
活动五:易错字写一写。
识记生字,进行书写指导。
——“杂”:下部不是“木”,需将“木”的撇捺变化,竖画变为竖钩。
——“疏”:“”横撇的折点靠近竖中线;第三笔短横在横中线上。右边上窄下宽,最后三笔要排布均匀。
——“翁”:上部为“公”,易错写为“分”。
——“檐”:左窄右宽。左边的“木”竖画不宜太长。书写“詹”时,第四笔撇要贴紧“木”。
(如时间充裕可进行其它生字指导)
总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古诗,感受到了优美的农家风光和恬淡自然的田园生活。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寻古人的乐园,感受安宁美好的乡村生活。
课后作业:
默写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把这首诗的画面讲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从古诗中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闲适情趣,今天我们来学习辛弃疾的两首词,走进他心中的乐园。来,齐读题目——《清平乐·村居》。
活动六:借助预习单把课文读正确,读好节奏。
请同学们自由练读,同桌互相检查读音,做到正确、通顺。
茅檐 翁媪 亡赖 清平乐 剥莲蓬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wú。
——“剥”:“bāo”用于口语,在文中读“bō”。
观察词,明确词的构成。
补充资料:
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与唐诗历来并称“双绝”,都代表了一代文学之盛。“清平乐·村居”由两部分组成,间隔号前是词牌名,规定词的格式,后面是题目,与词的内容有关。常见的词牌名有满江红、沁园春、渔歌子、卜算子等。
词与诗的区别:
(1)每句字数不一定相同,便于歌唱,所以“词”又称“长短句”;
(2)词牌名规定句子的数量,有的还分段,称为“上阕”“下阕”;
(3)诗有题目,词有词牌名,但不一定有题目;
3. 请大家借助停顿符号,多读几遍,争取读好节奏。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活动七:了解词的大意,感受田园生活,体会诗人情感。
结合注释和插图,小组合作,说说这首词的大致内容。
——《清平乐·村居》词意: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在屋前用吴地方言聊着天,喝酒逗乐,其乐融融的,是谁家的老两口啊?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小儿子最淘气可爱,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运用“寻古人乐园”小妙招想象画面,感受情感。
(1)寻乡村景物,想象画面。
(2)抓关键词句,感受乡村生活之“乐”。
——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一家人其乐融融,“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多么幸福的乡村生活!
小组合作学习。运用探寻古人乐园的方法,感受古人田园生活之“乐”。
读诗句,在辛弃疾的乐园里,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古诗词三首 关键词句 眼前浮现的情景
《清平乐·村居》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我仿佛看到了: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小儿子最淘气可爱,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我感受到诗人的心情是:喜悦
背诵积累。
补充资料:
辛弃疾是宋代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他一生壮志满怀,力主抗金北伐,却报国无门。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因遭奸臣投降派排挤,被免官闲居于江西上饶,并在此生活了近15年。这一时期,他将满腔悲愤寄寓在作品中。晚年归隐山村,理想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乡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这首《清平乐·村居》正是此时所作的其中一首。
活动八:整合阅读《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还有一处乐园,在他灵山的住所,这里又有着怎样的风景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读诗句,找景物,想画面,感受古人田园生活之“乐”。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宋]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词意:
松树和竹林无边无际,仿佛和天边的云连着,从今天起,我对万事不再挂念,感到心满意足。拄着拐杖到邻家去分社肉,糟床上还有刚酿好的白酒。
秋风中,山园的梨、枣都成熟了,儿童偷偷地用竹竿打果子。不要让人惊吓了他们,我躲在僻静处悠闲地观看。
读诗句,结合关键词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诵读古诗词,回顾乡村之行,畅聊收获体会。
抓关键词体会→景人和谐
总结:
田园融诗情,山居沐星光。我们借助注释,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诗句意思,欣赏了古人乐园的乡村美景,感受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同学们还可以再读一些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推荐大家读辛弃疾的作品集《稼轩长短句》。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