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一节 食物链和食物网
苏教版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典故出自《庄子·山木》,原意是说螳螂正准备捕食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后面正想捕食它。不同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了什么样的联系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01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02
PART 01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例如,黄雀吃螳螂,螳螂吃蝉,在黄雀、螳螂、蝉之间就形成了被食与取食的捕食关系。不同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链状联系称为食物链。
1.食物链
1.食物链
小组讨论:
分小组研读素材,讨论图中哪些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在图中用带箭头的线连接不同生物,表示它们之间的捕食关系,箭头从被食者指向取食者。
1.食物链
(1)食物链包含生态系统的哪些成分?
(2)食物链的起点是什么?终点是什么?
(3)食物链的书写方式?
注:完整的食物链生物种类不少于2种,不多于5种。
生产者、消费者
“ → ”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方向代表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
生产者和消费者
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会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络--食物网,食物网反映了生物之间复杂的捕食关系。
2.食物网
一般来说,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就越复杂。在这样的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消失不会对生态系统产生毁灭性的影响。
虎鲸
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
鱼
海豹
企鹅
2.食物网
PART 02
物质和能量的传递
生产者
流入
消费者
消费者
流入
小组讨论:
分小组研读素材,讨论图中每一种生物的物质来源和去向。
根据素材讨论能量随物质在食物链中的传递和变化过程。
1.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传递
万物生长靠太阳
(能量的最终来源)
能量流动的起点: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
生产者
流入
消费者
消费者
呼吸作用消耗
呼吸作用消耗
呼吸作用消耗
流入
1.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传递
能量流动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老虎以羊为食物,羊以草为食物,能量沿着草→羊→老虎这一食物链逐级减少,营养级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可供老虎的能量不多,老虎的数量也就不多。
思考:为什么“一山不容二虎”?如何从能量流动特点的角度解释。
虎弟,一山不能容虎啊,鸣鸣……
虎兄不要难过,行李我都准备好了。
1.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传递
燃烧
分解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摄食
化石燃料
消费者
分解者
生产者
煤 石油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2.物质循环——碳循环
碳循环
碳进入大气中
的三个途径:
化石燃料的燃烧作用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
植物的光合作用
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二氧化碳
2.物质循环——碳循环
食物链和食物网
组成
生产者
消费者
课堂小结
物质和能量
能量流动:单向递减
物质循环
捕食关系
课堂练习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食物链可准确地表述为( )
A.蝉→螳螂→黄雀
B.黄雀→螳螂→蝉
C.植物→蝉→螳螂→黄雀
D.黄雀→螳螂→蝉→植物
C
2.一个湖泊被DDT污染,在湖泊中有一条食物链:藻类→水蚤→鱼→鱼鹰。由此,可推断体内DDT含量最多和最少的生物分别是( )
A.水蚤、鱼 B.鱼、水蚤
C.藻类、鱼鹰 D.鱼鹰、藻类
C
课堂练习
3.从“狼吃羊,羊吃草”可以看出,狼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 )
A.狼 B.羊 C.草 D.光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开始于 ( )
A.绿色植物 B.真菌 C.动物 D. 人
D
A
A
B
C
D
5.下图是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能正确反映能量流动特点的是( )
D
布置作业:
让学生编写一个关于食物链或食物网的故事,要求情节合理,包含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
示例:学生可以写一个“海洋世界”的故事,讲述一条小鱼在食物链中的冒险经历,以及它如何与其他生物相互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