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 回延安 同步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诗歌,以诗人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分为五个章节: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颂延安。
B.“一头扑在亲人怀”,一个“扑”字,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回到延安时无比激动的心情。
C.诗人描绘团聚场面时,着重描写了带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事物,如米酒、油馍、木炭火、土炕、窑洞、白窗纸、红窗花等,烘托了热闹的气氛。
D.“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是排比,表明变化之大,看也看不过来。“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几句运用排比,且用词有陕北民歌的特色。“披彩虹”“迎春风”“换新衣”是拟人手法,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下列对《回延安》一诗中相关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运用比兴手法,说明延安母亲对延安儿女的养育之恩,同时也写出了延安儿女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B.“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运用对比手法,选取典型事物“糜子”“谷”“红旗”“书”,将当年在延安的生活描摹得形象生动。
C.“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写今昔对比,延安旧貌换新颜。“换新衣”形象地写出了延安的巨大变化。
D.“几回回”“羊羔羔”“树根根”“白生生”“一口口”“几辈辈”等词语的运用,与“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相契合,使诗歌展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3.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B.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C.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D.双手/搂定/宝塔山
4.下列对《回延安》诗歌每个章节的概括正确的是( )
A.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颂延安
B.忆延安—回延安—话延安—颂延安—看延安
C.回延安—话延安—颂延安—看延安—忆延安
D.忆延安—话延安—回延安—颂延安—看延安
5.下列句子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fǔ)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漂漂把手招。/白羊肚(dǔ)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B.东山的糜(mí)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手把手儿教(jiào)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C.米酒油馍(mó)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bàn)上还响着脚步声。
D.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xiónɡ)几辈辈人……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登时:立刻。
B.天南海北想着你 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不同
地方。
C.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脑畔上:头上。
D.我梦见鸡毛信来 鸡毛信: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二、填空题
7. 文学常识填空。
《回延安》选自《 》,作者 ,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 由他和丁毅联合执笔、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的我国第一部新歌剧《 》,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三、语言表达
8.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回延安》一诗的特色之一,特别是夸张手法的运用,精彩传神。请你也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100字左右)
9.贺敬之在表达自己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以及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时,选用了一连串的动词,如“抓”“贴”“搂”“扑”等,可谓生动、形象、传神。请你也准确运用动词,写一个小片段。
四、综合性学习
10.【学科素养】学习了《回延安》这首诗后,班级拟开展一次以“继承前辈遗志,感受延安精神”为主题的综合性探究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语言运用】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语言运用】请你阅读下面材料,用一句话概括材料内容,不超过25个字。
延安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相传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三黄”(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享誉中外。延安更是中国革命圣地,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
(3)【语言运用】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继承前辈遗志,感受延安精神”的感悟。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回延安》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11.下面各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宝塔山下留脚印 B.延河滚滚喊“前进”
C.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D.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12.请仔细品味诗中加点字“照”与“喊”的表达效果。
13.怎样理解“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这句话的含义
14.这一部分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六、写作题
15.写作
《回延安》是一首献给革命圣地延安的赞歌。诗人通过对自己回访延安时的激动心绪的描 述, 热烈地倾诉了对于延安的感激和眷恋之情。请你也写一首表达自己的感情或赞颂某一事物 的小诗。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ABC.正确;
D.有误,“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不是排比,是夸张。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联系具体语境,结合文本内容可分析作答.
2.【答案】B
【解析】ACD.正确;
B.有误,“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运用比兴手法,“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是“我”对当年生活的回忆,“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是“我”对当年学习生活的回忆,表明了延安对“我”的抚育和培养。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多角度赏析名句。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从修辞手法、内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要答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手法的作用;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需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写出该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从哲理角度赏析,则需要答出该诗句蕴含的哲理
3.【答案】B
【解析】ACD正确。
B错误,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4.【答案】A
【解析】《回延安》第一部分可简称:回延安,是写回延安的激动喜悦。第二部分:忆延安,回忆当年延安生活。第三部分:说延安,是写亲人欢聚畅谈的热烈场面。第四部分:看延安,第五部分:颂延安,是写延安城的新面貌。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5.【答案】D
【解析】A.有误,“漂漂”应为“飘飘”;
B.有误,“糜”应读“méi”,“教”应读“jiāo”;
C.有误,“畔”应读“pàn”;
D.正确。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6.【答案】C
【解析】ABD正确。
C错误。“脑畔上”在诗中指“窑洞的顶上”。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7.【答案】贺敬之诗选;贺敬之;白毛女
【解析】
《回延安》选自《贺敬之诗选》,作者贺敬之,现代著名革命诗人、剧作家。1945年,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贺敬之的现代诗歌《回延安》用陕北“信天游”的格式,通过对回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想和对延安巨变的描写,歌颂了延安人民在战争年代的巨大贡献和如今的建设成就。
故答案为:贺敬之诗选;贺敬之;白毛女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阅读作品要注意积累,要记住作品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
8.【答案】示例:那一天,我们三人一起去游乐场。后来相互鼓励上了之前望而却步的“波浪翻滚”。一个翻转之后,我的牙齿开始跳起踢踏舞,心都要蹦出来了,耳畔只有自己的尖叫声,但连这都带着颤音。我发誓,再也不玩这么刺激的项目了。
【解析】需要运用夸张的修辞,可以以去游乐园玩为例 ,如波浪翻滚,可以写自己很害怕,如“ 我的牙齿开始跳起踢踏舞 ”,“ 心都要蹦出来了 ”,“ 耳畔只有自己的尖叫声,但连这都带着颤音 ”
故答案为:示例:那一天,我们三人一起去游乐场。后来相互鼓励上了之前望而却步的“波浪翻滚”。一个翻转之后,我的牙齿开始跳起踢踏舞,心都要蹦出来了,耳畔只有自己的尖叫声,但连这都带着颤音。我发誓,再也不玩这么刺激的项目了。
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需要想好所写的内容,对于自己要写的内容在合适的地方加上修辞手法即可
9.【答案】示例:百米短跑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仔细观察着我们班的“短跑猛将”23号运动员:他的脸绷得紧紧的,眼睛注视着前方;很快,他双手叉腰,左脚后跟抬起,脚尖着地用力转自己的脚腕,然后他又用同样的方法活动了右脚腕。紧接着他又在原地高抬腿跑步。最后,他双手按住膝盖,活动膝关节。听到“各运动员做准备”的口号,23号马上来到自己的起跑地点,身子成蹲姿前曲,左脚尖顶住起跑线,右膝盖着地,双手四指并拢,与拇指叉开在腿的两侧压住起跑线。这时发令员高喊“各就各位”,23号立刻抬起臀部,两腿伸直身子成弓形。随着“砰”的一声枪响,23号像离弦的箭冲向前方。
【解析】准确运用动词,写一个小片段。如:竞走比赛开始了,只见他头昂起来,身体绷直,眼睛盯着前方,双手飞快的打摆,双脚飞快的前进,随着步伐的加快,双手摆动的幅度也越来越大,终于到了终点,他越过终点,慢慢的停了下来。
故答案为:示例:百米短跑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仔细观察着我们班的“短跑猛将”23号运动员:他的脸绷得紧紧的,眼睛注视着前方;很快,他双手叉腰,左脚后跟抬起,脚尖着地用力转自己的脚腕,然后他又用同样的方法活动了右脚腕。紧接着他又在原地高抬腿跑步。最后,他双手按住膝盖,活动膝关节。听到“各运动员做准备”的口号,23号马上来到自己的起跑地点,身子成蹲姿前曲,左脚尖顶住起跑线,右膝盖着地,双手四指并拢,与拇指叉开在腿的两侧压住起跑线。这时发令员高喊“各就各位”,23号立刻抬起臀部,两腿伸直身子成弓形。随着“砰”的一声枪响,23号像离弦的箭冲向前方。
本题考查小练笔。读懂题目要求,准确运用动词,写一个小片段。通过深情回忆曾经发生过的与某人、某物的一件小事,表达内心的深刻感受。注意在叙述过程中,通过具体的动作描写, 表达“我”内心的感受。
10.【答案】(1)(示例)追思革命前辈奋斗历史,感悟延安精神丰富内蕴。
(2)延安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更是中国革命圣地。
(3)(示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困难很多,不仅要面对艰难的形势、困难的生活,还要在党的事业与家庭、亲人乃至生命之间进行抉择。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因为怀揣着实现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才能坚定信念,前赴后继,不计个人得失,在困难的环境下,义无反顾,投身于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在今天这样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我们应该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更加努力、积极地工作、学习。
【解析】(1)本题考查写宣传标语。围绕“继承前辈遗志,感受延安精神”的活动主题来写,要言简意赅,有宣传性、鼓动性。可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多用修辞,让人过目不忘,不要写错别字。
(2)材料主要描述了延安在中华文明和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首先提到延安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曾是黄帝的居住地,并且“三黄”(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这部分强调了延安在中华文明历史中的深厚底蕴和独特性。接下来,材料指出延安更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度过了长达十三个春秋的岁月,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里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这部分突出了延安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核心地位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首先,延安精神的核心是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要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还要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进行斗争。但是,他们始终怀揣着实现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勇往直前。这种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工作和学习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才能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屈不挠,取得最终的成功。其次,延安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大公无私、自我牺牲精神。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甚至生命。这种大公无私、自我牺牲的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虽然生活条件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我们仍然需要保持这种精神,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奋斗。最后,延安精神还强调了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重要性。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战胜种种困难,取得胜利,靠的就是团结协作、艰苦奋斗。这种精神,也是我们今天在工作和学习中应该发扬的。只有团结一致、携手合作,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同时,我们也要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故答案为: (1)追思革命前辈奋斗历史,感悟延安精神丰富内蕴;
(2)延安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更是中国革命圣地;
(3)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困难很多,不仅要面对艰难的形势、困难的生活,还要在党的事业与家庭、亲人乃至生命之间进行抉择。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因为怀揣着实现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才能坚定信念,前赴后继,不计个人得失,在困难的环境下,义无反顾,投身于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在今天这样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我们应该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更加努力、积极地工作、学习。
(1)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宣传标语的拟写要紧扣主题且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2)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3)本题考查结合材料谈自己的看法。解答时应在充分把握各个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灵活的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文本材料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同时在表述中应做到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答案】11.B
12.“灯光”借喻毛泽东思想,“照”字写出了毛泽东思想影响之大。“延河滚滚”之声借喻党中央的号召,“喊”字赋予延河人的行为,表明声音之大,写出了党中央的号召力之强。
13.社会主义道路上,延安要继续起带头作用。
14.歌颂延安辉煌的革命历史,展望延安的美好未来。
【解析】(1) 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和对比等,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2)本题考查诗歌词语的理解。要从词语展示的人物的心路历程的角度考虑。
(3)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与诗人的经历,从诗歌主旨的角度把握。
11.ABD错误。
C项,“喊”字赋予了“延河”以人的动作,属于拟人的修辞手法;
A、B、D项,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B
12.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品味能力。结合延安革命圣地的重要性,分析“枣园”“延河”这两个意象的作用,围绕“照”“喊”两字的本义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灯光”借喻毛泽东思想,“照”字写出了毛泽东思想影响之大。“延河滚滚”之声借喻党中央的号召,“喊”字赋予延河人的行为,表明声音之大,写出了党中央的号召力之强。
13.本题考查理解并解释重要句子的能力。“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在诗歌的最后一节,这一节主要歌颂延安光辉历史和展望未来,结合文本不难理解本句的含义。
故答案为: 社会主义道路上,延安要继续起带头作用。
14.本题考查对文段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注意关键语句“革命万里起高潮”“延河滚滚喊‘前进””“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等,结合延安的革命历史以及对未来的向往展开分析。
故答案为: 歌颂延安辉煌的革命历史,展望延安的美好未来。
15.【答案】示例:
赞美老师
多少年季节轮回,多少个春夏秋冬,
你是红烛燃烧着亮丽的生命,
奉献几多血和汗,
不求青史留英名,
你用真情传播着智慧的火种。
就像那春蚕献出一生的忠诚,
就像那冬梅吟唱着早春的歌声。
多少个不眼之夜,多少次灯光长明,
你在漫漫的长夜里有伏案的身影,
青丝之间添华发,三尺讲台荡笑声,
你用友爱缩短着心与心的路程。
你是那阳光融化冷漠的冰雪,
你是那向导引人走出科学的迷言。
啊!光荣的教师,辛勤的园丁!
桃李芬芳是你的欢乐,默默奉献无私的心灵。
啊!光荣的教师,辛勤的园丁!
桃李芬芳是你的欢乐,默默奉献无私的心灵。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诗歌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
原诗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所仿写的诗歌一定要与原诗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本题注意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点晴: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的仿写,仿写诗歌要求有三:一是主题相同,表达自己的感情或赞颂某一事物。二是诗歌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故答案为:赞美老师
多少年季节轮回,多少个春夏秋冬,
你是红烛燃烧着亮丽的生命,
奉献几多血和汗,
不求青史留英名,
你用真情传播着智慧的火种。
就像那春蚕献出一生的忠诚,
就像那冬梅吟唱着早春的歌声。
多少个不眼之夜,多少次灯光长明,
你在漫漫的长夜里有伏案的身影,
青丝之间添华发,三尺讲台荡笑声,
你用友爱缩短着心与心的路程。
你是那阳光融化冷漠的冰雪,
你是那向导引人走出科学的迷言。
啊!光荣的教师,辛勤的园丁!
桃李芬芳是你的欢乐,默默奉献无私的心灵。
啊!光荣的教师,辛勤的园丁!
桃李芬芳是你的欢乐,默默奉献无私的心灵。
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