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登勃朗峰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9 登勃朗峰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3 11:5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9*登勃朗峰 同步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
B.有一怪峰,形如塔糖。
C.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D.什么乱石废物,沟壑旷野,一概不顾。
2.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当爬上山顶,发现自己是孤独的。
②如果问我是否后悔,我会肯定地回答,不后悔。③ 山顶,除了梦想,也是荒芜的。④可是,当我们努力向上的时候,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⑤ 人生,如同爬山,一开始我们有无数的同伴,为了同一个目标、同 一个梦想。⑥就像智者所言,自己不断地往上爬,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A.⑤⑥④①③② B.⑤①③⑥④②
C.①③②⑤④⑥ D.③②⑤①④⑥
3.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
B.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C.原来我们已目睹了被称为“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
D.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云彩像一位艺术大师,让雪山增添了不尽的神奇。时而云蒸霞蔚,玉龙山________;时而碧空如水,________;时而云带束腰,云中雪峰皎洁,云下________;时而晚霞似火,雪峰如披红纱,________。
A.时隐时现 晶莹耀眼 娇艳妩媚 冈峦翠碧
B.时隐时现 晶莹耀眼 冈峦翠碧 娇艳妩媚
C.娇艳妩媚 冈峦翠碧 晶莹耀眼 时隐时现
D.晶莹耀眼 时隐时现 娇艳妩媚 冈峦翠碧
5.下列对《登勃朗峰》一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看到乘车骑骡上山的人,觉得他们可怜可悯,是出于对那些人可以乘车的嫉妒心理。
B.越往上爬,山就变得越来越高,是因为作者疲惫并且失去耐心,感觉山永远爬不完。
C.作者遥望峰巅,看到色彩斑斓,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美丽易逝,要抓住机会多欣赏美景的感叹。
D.作者在文中只写了沿途的风景和颠簸之苦。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看到乘车骑骡上山的人,觉得他们可怜可悯,是出于对那些人可以乘车的嫉妒心理。
B.越往上爬,山就变得越来越高,是因为作者疲惫并且失去耐心,感觉山永远爬不完。
C.作者遥望峰巅,看到色彩斑斓,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美丽易逝、要抓住机会多欣赏美景的感叹。
D.作者在文中只写了沿途的风景和颠簸之苦。
二、语言表达
7.
知识卡片
批注,指的是在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或疑难问题等,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处,用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这是精读文章常用的方法。一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法、语言等方面加注评语,常见的有感想式批注、评价式批注、发现式批注、质疑式批注、联想式批注、补充式批注等。
编者提供了六则批注,引导读者自读课文,其中三则是感想式批注。请选择其中一则,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具体解读,100字左右。
批注解读
感想式批注
批注一:仰面遥望,满目华彩,变幻无穷。 批注二:旅途中不只有风景,奇人奇事亦可乐也。 批注三:虽有颠簸之苦,不测之险,也有意外之喜。
我选批注   ,我的解读:   
三、填空题
8.给下列句中加粗的字注音。
(1)有一处需经隧   道,穿山而过;俯瞰   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   ,环顾四周,岩壁巉   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
(2)我们拾   阶而上,威严的穹   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   入蓝天,最后仿佛独踞   苍穹。
四、综合题
9.八年级(1)班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成立了“登山运动”社团,请你来了解一下他们的社团活动吧。
(1)【登山常识】“登山”是指在特定要求下,运动员徒手或使用专门装备,从低海拔地区向高海拔山峰进行攀登的一项体育活动。你知道这项运动分为哪几种吗?
(2)【文艺修养】
①请说出含有下面歌词的歌曲名称以及原始演唱者。
你高耸在人心中,你屹立在蓝天下,你用爱的阳光抚育格桑花,你把美的月光洒满喜马拉雅。
②请写出两句与登山有关的古诗,并说明作者和诗名。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登勃朗峰
马克 吐温
①前往勃朗峰的途中,我们先坐火车去了马蒂尼,翌日早晨八点多,便徒步出发。路上有很多人结伴而行,乘坐马车的,骑骡的——因而扬起阵阵尘埃。队伍分散开去,络绎不绝,前后长达一英里左右。路为上坡——一路都为上坡——且相当陡峭。天气灼热难当,乘坐在缓慢爬行的骡子背上和辚辚前进的马车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真是可怜可悯。我们可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可那些人不行。既然花了钱坐车,就一定要使他们的旅行物有所值。
②我们取道黑首,抵达高地,沿途不乏秀色美景。有一处需经隧道,穿山而过;俯瞰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整个黑首道上,到处瀑布倾泻,轰鸣作响。
③抵达阿冉提村前约莫半小时,在一道呈V字形的山口中间,一座巨大的白雪穹顶骤然映入眼帘,日照其上,光艳耀目。原来我们已目睹了被称为“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我们拾级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踞苍穹。
④勃朗峰周围的一些山峰奇形怪状——都为浅棕色的光秃尖岩。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因巉岩太过陡峭,皑皑白雪无法堆积,只能在分野处偶见几堆。
⑤在逗留高地、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我们干脆就地而坐,饱览独特美景。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顷刻间便飘忽不定,相互交融,暗淡隐去,可又骤然反光灼灼,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纷至沓来;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⑥良久,我们终于感悟到,眼前的绚丽色彩以及它们的无穷变幻便是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看到的一切,泡泡所到之处,种种色彩变幻,尽被摄入其中。自然界中最美丽最精致的造物,莫过于肥皂泡泡了: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我想,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
⑦从马蒂尼到阿冉提,历时八个小时。有好几次,我们把所有的车骑甩在身后。沿河谷前往沙蒙尼途中,我们雇了一辆敞篷马车,又花上一小时美餐了一顿,那车夫也得以有了纵饮的机会,略显醉意。他有一朋友同行,于是这友人也有暇畅饮一番。
⑧上路后,车夫说我们用饭之际,所有的游客都已赶到,甚至还抢在了我们前面。“但是,”他把握十足地说,“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不要浮躁——他们虽已扬尘远去,可不久就会消失在我们身后的。你就放下心坐好吧,一切包在我身上——我是车夫之王啊。你看着吧!”
⑨他扬鞭一挥,车便辚辚向前。如此颠簸,我生平从未有过。近来的几场暴雨冲毁了几处路面,但我们不停不歇,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速度,疾驰向前,什么乱石废物,沟壑旷野,一概不顾——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那位镇定而善良的狂车夫还时不时地掉转头来,神情威严地冲我们说道:“哈,看到了吗?如我所说吧——我可是名副其实的车夫之王啊。”每当我们险遭不测时,他总是面不改色,和颜悦色地说:“只当是种乐趣吧,先生们,这种情况不常见,很不寻常——能坐上车王的车的人,可是少之又少啊——看到了吧,正如我说的,我就是车王。”
⑩他说的是法语,还不时地打嗝,像是在加标点符号。他朋友也是法国人,说的却是德语——但标点系统毫无两样。那朋友自称“勃朗队长”,要求我们和他一同登山。他说他爬山的次数比谁都多——47次——而他兄弟只有37次。除他外,他兄弟是世上最佳的向导——可他自己,对了,请别忘了——他是“勃朗队长”——这个尊号是非他莫属的。
那车王果然信守诺言——像疾风般赶上并超过了那长长的游客车队。结果,到达沙蒙尼旅馆后,我们住进了上等的房间。如果这位王爷的车技略欠敏捷——或者说,不是老天有意安排,让他在离开阿冉提时喝得酒气醺醺——结果就不会是这样的了。
10.根据文章内容,完成示意图。
11.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2.“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顷刻间便飘忽不定,相互交融,暗淡隐去,可又骤然反光灼灼”句中加点的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13.请结合文中人物“车王”和“勃朗队长”的形象,分析作者对二人持什么态度,并说说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六、写作题
14.旅途中,我们观赏自然风光时,常会有许多有趣的经历。请你仿照课文写景部分的语言风格,写旅途中一处奇特的景致;或者仿照课文叙事部分的语言风格,写旅途中的一次奇遇。30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A 把“顶端尖峭”比作“美女的纤指”,比喻
B 把“怪峰”比作“塔糖”,比喻
C 把“白云”比作“游丝蛛网”,比喻
D 没有比喻的手法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识。常考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借代、互文等。掌握修辞手法的定义,理解选项的翻译,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性。做类似题目时候,首先要判断第一句是什么,基本上第一句是一段话的总结句子或者是一个话题的引出句子,然后根据关联词进行选择。同时注意语言的连贯性。据此第五句属于引出一个话题的句子,是第一句,可以排除CD,然后根据逻辑顺序,爬山要经过中间过程才能到达山顶,这样第六句就应该排在后面,可以选出答案。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性。做类似题目时候,首先要判断第一句是什么,然后根据关联词进行选择。同时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同时注意排除法的使用,一步一步得出答案。
3.【答案】C
【解析】考查修辞。A把顶端比作纤指,属于比喻修辞。
B把云朵比作天使,属于比喻修辞。
C引用的“阿尔卑斯之王”的称号,属于引用。
D把色彩和云锦比作肥皂泡,属于比喻修辞。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对于修辞的辨别能力。根据题目依次找出题目中运用到的修辞,可以判断正确答案。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对于修辞方法进行分辨。
4.【答案】B
【解析】从“云蒸霞蔚”可以判断出能够形容玉龙山的词语是“时隐时现”,与“碧空如水”相衔接的只能是“晶莹耀眼”,与“雪峰皎洁”对应的是“冈峦叠翠”,从句末的“晚霞似火”“如披红纱”进行判断,与之相吻合的词语就只有“娇艳妩媚”了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5.【答案】C
【解析】注意审题,选择正确的。A项 “嫉妒心理”错误 。
B项“ 失去耐心 ”错误。
D项“ 颠簸之苦 ”错误。
故答案为:C
要充分理解作者情感,注意结合课文内容判断。
6.【答案】C
【解析】A:是出于对那些人可以乘车的嫉妒心理,错误。应该是对那些人不知只有徒步才能领略沿途优美风光的惋活,
B:疲惫,错误。只是在客观知述山的高崂,没有表现疲惫。
C:正确
D:只写了沿涂的风是和的路之苦,错误。《登勃朗峰》记述了作者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或浓墨重彩,或简笔勾勒,笔法多变:写上山,用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引出无限感慨;写下山,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传奇色彩,令人读之,妙趣横生。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课内知识点注意掌握。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大意。选择题注意在文章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7.【答案】三;一路上,我们经历了生平从未有过的颠簸之苦。我们的车,在乱石废物上,在沟壑旷野里,疾驰向前。有时只有一两个车轮子着地,有时是腾空而起,一个车轮子都不着地,吓得我们都认为要遭遇不测。不过,在历险的同时,我们也享受到了车夫的幽默和精湛车技,这何尝不是旅游的一部分。最后,还因为车夫高超的车技,得以超过其他的车队并住进了上等的房间。惊险之余也有意外之喜
【解析】注意所给的三个批注皆为“感想式批注”,每个批注前面部分说的是实际看到的景色或遭遇,后面部分表达的是感受,据此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三;一路上,我们经历了生平从未有过的颠簸之苦。我们的车,在乱石废物上,在沟壑旷野里,疾驰向前。有时只有一两个车轮子着地,有时是腾空而起,一个车轮子都不着地,吓得我们都认为要遭遇不测。不过,在历险的同时,我们也享受到了车夫的幽默和精湛车技,这何尝不是旅游的一部分。最后,还因为车夫高超的车技,得以超过其他的车队并住进了上等的房间。惊险之余也有意外之喜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8.【答案】(1)suì;kàn;tuān;chán
(2)shè;qióng;sǒng;jù
【解析】这属于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读音。学生注意掌握教材里每篇课文下面注音部分和“读读写写”部分。音不读错。
故答案为:⑴ suì kàntuānchán
⑵ shèqióng sǒngjù
⑴⑵本题考查学生拼读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要特别注意多音字。
9.【答案】(1)登山运动可分为登山探险(也称高山探险)、竞技攀登(包括攀岩、攀冰等)和健身性登山。
(2)①政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作者杨万里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作者杜甫
③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
【解析】⑴登山运动分为登山探险、竞技攀登、健身性登山。
⑵①《珠穆朗玛》;彭丽媛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作者杜甫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
故答案为:⑴⑵
⑴本题考查体育活动类型。学生注意掌握体育常识,体育德育综合发展。登山运动分为登山探险、竞技攀登、健身性登山。
⑵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学生注意理解古诗内容,掌握作者标题,掌握常见现代歌曲。
【答案】10.①勃朗峰主峰;②奇险;③峰巅云朵;④奇遇
11.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峰的形状,突出了勃朗峰周围山峰千姿百态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叹之情。
12.“稍作”“顷刻”“骤然”等词表明时间之短,形象地表现出勃朗峰光影斑驳、变幻无穷的情状,勾勒出一幅光与影变幻多端的美丽图景。
13.作者把二人写得颇为滑稽,但“车王”的奇言奇行是因为他车技高,路况熟,他并非莽撞荒诞,实是自信洒脱;“勃朗队长”虽有点“颠三倒四”,却同样自信热情。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二人的欣赏之意,从中可以看出他积极乐观、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通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整合语言,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2)本题考查赏析画线句,从修辞手法、加点字、描写方法、句式特点、语言风格、结构、五感、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入手。注意一个句子,可能不止一个赏析的点,要答全了。
(3)本题考查赏析加点字。注意三步法,第一步先看加点字①词性,如动词、叠词、色彩词等;②修辞手法,拟人比喻等;③描写方法: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④词语本义和语境义。第二步结合句子分析这个加点字让句子哪里变得更好更优美更突出,第三步这句话表达作者何种情感态度。分析的时候一定要把所有的思考角度都想全了,一句话有可能不止一个赏析的点。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车王”和“勃朗队长”的形象及态度,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即可。
10.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归纳即可。
③抵达阿冉提村前约莫半小时,在一道呈V字形的山口中间,一座巨大的白雪穹顶骤然映入眼帘,日照其上,光艳耀目。原来我们已目睹了被称为“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即勃朗峰主峰。
④勃朗峰周围的一些山峰奇形怪状——都为浅棕色的光秃尖岩。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因巉岩太过陡峭,皑皑白雪无法堆积,只能在分野处偶见几堆。即奇险。
⑤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即峰巅云朵。
那车王果然信守诺言——像疾风般赶上并超过了那长长的游客车队。结果,到达沙蒙尼旅馆后,我们住进了上等的房间。如果这位王爷的车技略欠敏捷——或者说,不是老天有意安排,让他在离开阿冉提时喝得酒气醺醺——结果就不会是这样的了。即奇遇。
故答案为: ①勃朗峰主峰;②奇险;③峰巅云朵;④奇遇
11.宛如美女的纤指,形如塔糖,比喻。写了山峰的形状,语言生动优美,突出勃朗峰周围山峰奇形怪状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叹和敬佩之情。
故答案为: 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峰的形状,突出了勃朗峰周围山峰千姿百态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叹之情。
12.稍作、顷刻、骤然,三个词都表示一会儿,突然间的意思,强调时间短促,生动的写出了勃朗峰彩霞出现后慢慢淡出又突然出现,一副变幻无穷的情状,描绘了眼前彩霞、白云、高山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眼前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故答案为:“稍作”“顷刻”“骤然”等词表明时间之短,形象地表现出勃朗峰光影斑驳、变幻无穷的情状,勾勒出一幅光与影变幻多端的美丽图景。
13.⑨我们不停不歇,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速度,疾驰向前,什么乱石废物,沟壑旷野,一概不顾——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 那车王果然信守诺言——像疾风般赶上并超过了那长长的游客车队。写车王车技高,路况熟,对自己车技的极度自信。
⑩那朋友自称“勃朗队长”,要求我们和他一同登山。他说他爬山的次数比谁都多——47次——而他兄弟只有37次。除他外,他兄弟是世上最佳的向导——可他自己,对了,请别忘了——他是“勃朗队长”——这个尊号是非他莫属的。写勃朗队长说话语无伦次,颠三倒四的,但同时也突出他极度自信自己是最佳的向导。
“车王”和“勃朗队长”在作者笔下很搞笑很滑稽,但是作者很欣赏两人的自信乐观的态度,表现作者对乐观、自信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故答案为:作者把二人写得颇为滑稽,但“车王”的奇言奇行是因为他车技高,路况熟,他并非莽撞荒诞,实是自信洒脱;“勃朗队长”虽有点“颠三倒四”,却同样自信热情。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二人的欣赏之意,从中可以看出他积极乐观、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
14.【答案】示例:旅途中,我曾遇到了一处极为奇特的景致,让我至今难以忘怀。那是一个清晨,我漫步在山林之间,欣赏着周围的景色。突然,一座形状奇特的山峰映入了我的眼帘。这座山峰不同于其他山峰的雄伟壮观,而是像一座巨大的石头城堡,屹立在天地之间。在阳光的照耀下,它的轮廓在天空中清晰可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走近这座山峰,发现它的形状各异,有的山峰像是一只巨大的石鹰,展翅高飞;有的则像是一条蜿蜒的石龙,盘旋而上。在山峰的周围,还生长着许多形态各异的植物,它们的颜色斑斓,与山峰的灰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站在这座山峰的顶端,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这里的景色是如此独特,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神秘的童话世界。我相信,这个美妙的记忆将永远留存在我的心中,成为我旅途中难忘的回忆。
【解析】本题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文章内容,仿写出自己旅途中的奇遇。
故答案为:示例:旅途中,我曾遇到了一处极为奇特的景致,让我至今难以忘怀。那是一个清晨,我漫步在山林之间,欣赏着周围的景色。突然,一座形状奇特的山峰映入了我的眼帘。这座山峰不同于其他山峰的雄伟壮观,而是像一座巨大的石头城堡,屹立在天地之间。在阳光的照耀下,它的轮廓在天空中清晰可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走近这座山峰,发现它的形状各异,有的山峰像是一只巨大的石鹰,展翅高飞;有的则像是一条蜿蜒的石龙,盘旋而上。在山峰的周围,还生长着许多形态各异的植物,它们的颜色斑斓,与山峰的灰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站在这座山峰的顶端,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这里的景色是如此独特,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神秘的童话世界。我相信,这个美妙的记忆将永远留存在我的心中,成为我旅途中难忘的回忆。
本题考查微写作。片段作文就是在练习写一篇完整的记叙文之前,就人、事、物的某个断面或局部进行的单项写作训练。片段作文的写作要做到几点要求:①要把内容写具体;②叙事要做到条理清楚;③围绕中心展开段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