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5年中考历史专项冲刺练习:16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2025年中考历史专项冲刺练习:16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13 08:5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北省2025年中考历史专项冲刺练习
16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一、单选题
1.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一位南朝时期科学家的成就。这位科学家是(  )
数学方面: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历法方面:创制了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机械制造方面: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
A.祖冲之 B.刘徽 C.贾思勰 D.郦道元
2. 《兰亭集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它的作者被后人誉为(  )
A.“画圣” B.“诗圣” C.“书圣” D.“医圣”
3.《齐民要术》引书有书名可考的共计155种(实际为162种),无书名可考的不下数十种;所引的每一句话,都标明出处,态度极为严肃。这说明《齐民要术》(  )
A.科学严谨 B.领先世界 C.推崇传统 D.注重创新
4.据以下内容可知,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和文化(  )
祖冲之在三国时期数学家刘徽所创“割圆术”的基础上,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 王羲之刻苦学习,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其代表作《兰亭集序》,摆脱了以往隶、篆的痕迹
A.集中于农业领域 B.继承与创新结合
C.成果领先于世界 D.体现以民生为本
5.“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是(  )
A.《兰亭集序》 B.《女史箴图》
C.《洛神赋图》 D.《张猛龙碑》
6.以下是某历史小组同学为云冈石窟设计的解说词,其中正确的是
A.开凿于西汉末年,宣传的是佛教
B.开凿于东汉,宣传的是道教
C.开凿于南北朝时期,宣传的是佛教
D.开凿于唐朝,宣传的是书法
7.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
③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 ④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④③①②
8.魏晋南北朝时期的300多年间,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状态。然而中国科技文化依然灿烂辉煌,下面属于这一时期科技文化成就的是(  )
①《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②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领先世界近千年
③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④蔡伦改进造纸术对世界文化做出贡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云冈石窟中有部分石窟的建筑形式由以前的印度样式转变为汉式楼阁、殿堂样式,里面的佛像,形体清秀,穿着宽衣博带式服装。这类石窟最有可能开凿于(  )
A.西汉景帝时期 B.东汉光武帝时期
C.西晋武帝时期 D.北魏孝文帝时期
10.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提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书中还记载了很多农谚,如“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谷雨前后,种瓜种豆”“过了芒种,不可强求”等。这反映了农业生产(  )
A.要充分利用土地 B.要重视选育良种
C.要顺应天时地利 D.要改进生产技术
11. 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了一个“三国初期曹植的书房”场景,其中的道具有四项。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判断,其中不应出现的是(  )
A.书桌上有毛笔、纸张 B.书桌上有一摞书籍
C.墙上挂着临摹的《洛神赋图》 D.书桌上有一盘葡萄
12.三国时期的王蕃把圆周率推算到3.1556,魏晋时期的刘徽用割圆术得出圆周率为3.1416,南朝时,祖冲之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领先世界近千年。这体现了(  )
A.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B.政权的分裂与统一
C.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D.制度的变革与进步
1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民族创造了璀璨的科技与文化。取得这些杰出成就的原因不包括(  )
A.国家大一统 B.人民勤劳智慧
C.民族大交融 D.南方经济发展
14.“他擅长人物画,是东晋时期最著名的画家,他一生的创作很多,流传下来的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这里的“他”是指
A.苻坚 B.顾恺之 C.胡昭 D.锺繇
15.三国时期魏国数学家刘徽运用“极限”思维,求得圆周率为3.1416。祖冲之运用刘微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说明了我国(  )
A.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与创新性 B.古代科技领先世界的包容性
C.古代科技对后世影响的深远性 D.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泛性
16. 下面是四名同学在看到下图所示这幅名画摹本的局部图时发出的感慨,其中表达最准确的是(  )
A.人物鲜明,史家典范 B.治病救人,泽被后世
C.线条优美,活泼传神 D.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17.南北朝的祖冲之利用割圆术演算到二万四千五百七十六边形,通过数以万计的算筹,经过周而复始的运算,算出了圆周率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在数学史上,这是第一次有人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这可以说明祖冲之(  )
A.机械制造上有杰出的成就 B.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C.揭示了人类发展规律 D.天文历法有杰出的成就
山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以“回首三晋历史,铭记山西精神”主题的项目化学习,请据此完成以下小题。
18.第一组同学收集到出土于山西大同的北魏琅琊王司马金龙墓的相关资料,并制作了如下卡片。据此反映出北魏时期(  )
墓葬卡片 名称:司马金龙与妻子夫妇合葬墓 时期:北魏 墓主人地位:北魏重臣、琅琊王、礼部尚书、朔州刺史 随葬品:(1)红色木板漆画:漆画内容取材于西汉刘向编写的《列女传》书,画师以流畅娴熟的笔法生动描绘了娥皇女英、班捷好等女子的故事。画面的间隙还有毛笔书写的大片题记和榜题文字。 (2)石雕柱础:柱础32厘米见方,高16.5厘米,顶部设计为莲花形,鼓出部分高浮雕有蟠龙和山形。柱础的制作在继承和发展中国雕刻技法的同时,大量吸收佛教文化和西域文化的营养。
A.民族交融和中外文化交流 B.手工业的发展水平高超
C.墓葬风俗和礼制文化特征 D.人口迁移促进生产发展
19.第二组同学在搜集了近代山西部分遗址的相关资料,并打算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小短文。下列适合作为短文题目的是(  )
红色遗址 简介
山西国民师范革命活动旧址 山西国民师范革命活动旧址纪念馆原为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是阎锡山创办的一所专门培育全省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是第一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开展革命活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基地之一。
西河头地道战遗址 遗址所在地定襄县,为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根据地西线的重要门户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军事战略要地。它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两大地道战遗址之一。
百团大战康家会战斗遗址 这里是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的首战地,也是百团大战开始后我军正面攻击敌人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
A.文明的起源 B.民族大熔炉 C.晋商走天下 D.革命的摇篮
20.下面目录呈现的是书籍中某一章节的内容,最适合该章节的主题是(  )
◎追梦中原的鲜卑人 嘎仙洞刻石拓片 ◎北方山林间的骏马奔腾 敕勒川狩猎图 ◎装饰菩提的瓷器精品 南朝青瓷莲花尊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中华文明的起源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1.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提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书中还记载了很多农谚。如“谷雨前后,种瓜种豆”“过了芒种,不可强求”等。反映了农业生产(  )
A.要多修水利工程 B.要顺应天时地利
C.要重视选育良种 D.要改进劳动工具
22.书法指书写汉字的法则。为了让书写出来的汉字更美,人们做了不懈追求。下面哪一选项代表了行书之美(  )
A.居延汉简
B.钟繇《宣示表》
C.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
D.《张猛龙碑》
23.2023年4月,第24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的举办吸引了众多目光。山东寿光是著名农学家贾思勰的故乡,也是农学巨著《齐民要术》的诞生地。下列内容中属于本书记载的是(  )
A.指南车、千里船的制法 B.农业生产技术和工具
C.提出了“治未病”理论 D.河流的源头、河道等
24.“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也表现了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状况。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主要背景是(  )
A.社会变革,百家争鸣 B.国家统一,思想繁荣
C.繁荣开放,思想活跃 D.政权分立,战乱频繁
25.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下表是汉字“中国”演变的历程,据此可知(  )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A.汉字的传承发生异变 B.象形是汉字唯一的造字方法
C.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D.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由简到繁
26.《国家宝藏》节目介绍:永和九年,会稽山阴。众人曲水流觞,赋诗三十七首成集,并由他作序,挥墨写就“天下第一行书”。材料中的“他”是(  )
A.钟繇 B.王羲之 C.颜真卿 D.柳公权
27.某校七年级(3)班正在举行历史知识抢答赛,主持人说:“他是东晋人,创造出一种独特风格的书法,后人尊称他为‘书圣’。”你认为主持人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
A.顾恺之 B.王羲之 C.祖冲之 D.贾思勰
28.如下图所示历史人物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其中领先世界近千年的一项成果是(  )
A.圆周率的计算 B.《大明历》的创制
C.指南车的制造 D.千里船的制造
29.以下一组图片,可用于说明(  )
A.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B.文字改进适应统一需要
C.商朝时期我国的灿烂文明 D.中国古代文字一脉相承
30.2023年6月2日,中国书法大会在央视科技频道首次播出。期间,主持人在讲述中国书法发展历史时,提到“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创作这一作品的书法家是(  )
A.钟繇 B.范缜 C.顾恺之 D.王羲之
31.下列关于我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艺术成就搭配错误的是(  )
A.王羲之——《兰亭集序》 B.顾恺之——《洛神赋图》
C.祖冲之——《大明历》 D.贾思勰——《水经注》
二、材料分析题
32.“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为了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某学校某班级设计了如下探究活动方案,请你一起参与。
【思想之美】
材料一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科技之美】
图一
图二 图三
【艺术之美】
【传承之任】
材料二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局面叫什么 面对战乱和社会巨变,法家的韩非提出了怎样的济世良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的是哪一学派的思想
(2)根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完成图中的科技名片,A处、B处分别应填写什么 图二张仲景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的著作是什么 图三人物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3)中国书法和雕塑艺术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图四中的书法作品的作者是谁 该作者在这部书法作品中使用了哪种书法字体
(4)图五是龙门石窟《帝后礼佛图》(局部),该石窟的开凿和统治阶级宣传的哪一宗教有关 该宗教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5)据材料二,归纳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33.请按下列表格填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数学、农学和书法艺术领域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项目 人物 成就
数学 ① ②③
农学 ④ ⑤
书法艺术 ⑥ ⑦
34.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也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让我们一起感受他们非凡的气质和杰出的历史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很清楚秦国羸弱的根源在哪里,简单地说是三个“低下”,一个“落后”。三个“低下”,一是生产率低下,二是行政效率低下,三是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后”是生产关系落后。要改革的话,肯定要从这四个方面下重手。
——《“商鞅变法”精神实质的再思考》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三 张骞出使西域后形成的某条路线示意图。
材料四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为解决军队战 斗力“低下”,他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王扫六合”完成的时间是哪一年这一年可以换算为多少世纪?指出“秦王”统一全国后创立的政治制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条路线的具体名称,填写出A、B 两处的地理位置。请用史实说明此条道路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在农学、数学、书法、绘画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请任选上述一个领域,列举一位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 识指出,我们可以从这些人物身上汲取哪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35.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每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上图中具体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些文化成果?
(2)除了上图中呈现的,我国古代历史上还有哪些文化成就?
(3)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才能使其展现出永久的魅力与时代的风采?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祖冲之使用的运算工具是竹棍,即古人所说的“算筹”。他计算圆周率,必须用算筹对九位的数字进行130次以上的计算,这其中包括开方,运算异常艰巨。
材料二 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太阳系中有一颗小行星,是由我国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被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材料三 《齐民要术》书名的意思:“齐民”即平民,“要术”即谋生的主要技术,合起来就是平民百姓谋生的主要技术。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祖冲之在推算圆周率时付出了异常艰辛的努力,其努力的结果是怎样的
(2)材料二反映了祖冲之在哪一领域内取得的重大成就
(3)材料三中的《齐民要术》总结介绍了平民百姓哪些谋生的生产技术 该作品在农业方面提出了哪些观点和思想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不仅在数学、农学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地理方面也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综合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你有何感想
答案解析部分
1.A
2.C
C:根据所学可知,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C项符合题意;
A:唐代画家吴道子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尊称“画圣”,A项不符合题意;
B: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淳朴厚重,抒发悲愤凄婉之情,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称为“诗圣”,B项不符合题意;
D: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张仲景被后人称为“医圣”,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兰亭集序》,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A
据题干“《齐民要术》引书有书名可考的共计155种(实际为162种),无书名可考的不下数十种;所引的每一句话,都标明出处,态度极为严肃。”可知,《齐民要术》引用大量古籍,所引的每一句话,都标明出处,态度极为严肃。这说明《齐民要术》的编写十分的严谨科学,A项正确;
题干未进行对比,不能说明《齐民要术》领先世界,排除B项;
题干强调的是《齐民要术》严谨的写作态度,并不能说明推崇传统、注重创新,排除CD项。
故选A项。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齐民要术》,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4.B
5.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羲之擅长隶、草、真、行,并博彩众家之长,被后人称为“书圣”,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兰亭集序》是其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故选A项。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是是东晋顾恺之的绘画作品,排除BC项;
《张猛龙碑》是北朝碑刻中最有代表性的碑刻,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书圣”王羲之。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书圣”王羲之的相关史实。
6.C
7.A
8.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齐民要术》是北朝的贾思勰的著作,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②南朝杰出科学家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领先世界近千年,③东晋时期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这些都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
④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对世界文化做出贡献,④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④的BCD项。
故答案为:A。
本题主要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9.D
10.C
据“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谷雨前后,种瓜种豆”“过了芒种,不可强求”等可知,这反映了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和地利。
A项要充分利用土地与“顺天时”“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谷雨前后,种瓜种豆”“过了芒种,不可强求”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要重视选育良种与“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谷雨前后,种瓜种豆”“过了芒种,不可强求”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要顺应天时地利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D项要改进生产技术与“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谷雨前后,种瓜种豆”“过了芒种,不可强求”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及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C
C:根据所学可知,东晋顾恺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曹植属于三国初期,不可能出现墙上挂着临摹的《洛神赋图》,C项符合题意;
A: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可能出现书桌上有毛笔、纸张,A项不符合题意;
B:可能出现书桌上有一摞书籍,B项不符合题意;
D:西汉张骞通西域后,西域的核桃、石榴、葡萄等物种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可能出现书桌上有一盘葡萄,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考查王安石变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2.C
13.A
A.依据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科技发展,A项不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与文化发展的原因,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人民勤劳智慧 ,不符合题意;
C. 民族大交融 ,不符合题意;
D. 南方经济发展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理解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的理解来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题干中的“不包括”字样。
14.B
15.A
根据题干信息“三国时期魏国数学家刘徽运用有“极限'思维.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了祖冲之在继承刘徽数学成就的基础上,将圆周率进一步精确,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与创新性,A正确;
材料中没有中外对比,无法得出“古代科技领先世界的包容性”,B错误;
“古代科技对后世影响的深远性“材料没有体现,C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古代的数学成就,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无关,D错误。
故答案为:A。
本题考点是魏晋科学发展。解题方法:结合魏晋科学发展情况分析题干内容,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16.C
C:根据图片和结合所学可知,图片是东晋顾恺之的代表作《女史箴图》,线条优美,活泼传神,C项符合题意;
A:人物鲜明,史家典范指史书典籍,A项不符合题意;
B:治病救人,泽被后世指医师、药典,B项不符合题意;
D: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7.B
18.A
19.D
20.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而南朝青瓷莲花尊反映了南北朝时期江南手工业的发展,因此可以确定该章节反映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该时期处于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时期,D项正确;
隋唐时期属于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排除A项;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B项;
中华文明的起源属于史前时期,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本题以两晋南北朝的更替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1.B
22.C
23.B
24.D
D:根据所学可知,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战乱频繁。在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生活困苦,对宗教的依赖和寻求精神慰藉的需求增加,佛教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D项符合题意;
A:社会变革,百家争鸣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特征,A项不符合题意;
B: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战乱频繁。“国家统一,思想繁荣”与史实不符,B项不符合题意;
C:繁荣开放,思想活跃属于隋唐时期的特征,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主要背景,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5.C
根据题干信息“汉字‘中国’演变的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甲骨文到金文、小篆、隶书、楷书,汉字“中国”的字形有相似之处,其演变是一脉相承的,C符合题意;
题干反映的汉字一脉相承,因此汉字的传承没有发生异变,排除A;
“唯一”说法错误,此外还有指事、会意等,排除B;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由繁到简的趋势,而非由简到繁,排除D。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文化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魏晋南北朝科技文化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6.B
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时期的王羲之,其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他被后世誉为“书圣”。《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因此题干材料描述的“他”是王羲之,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钟繇 ,锺繇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不符合题意;
C.颜真卿,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与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D.柳公权,柳公权的字方折峻丽,笔力劲健,与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是要注意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灵活运用。
27.B
28.A
【 分析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在世界上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约1000年。A项符合题意;
祖冲之创制的《大明历》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B项不合题意;
祖冲之还擅长制造的指南车、千里船,但没有领先于世界。CD项两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领先世界近千年的一项成果”是解题的关键,ABCD四项都是祖冲之的成就,其中有关圆周率的计算比世界领先进千年。祖冲之在世界上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约1000年。
29.D
30.D
31.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世界农学史上的名著。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A项王羲之——《兰亭集序》搭配正确,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不符合题意;
B项顾恺之——《洛神赋图》搭配正确,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的画家,代表作有《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不符合题意;
C项祖冲之——《大明历》搭配正确,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家,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不符合题意;
D项贾思勰——《水经注》搭配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艺术成就,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32.(1)百家争鸣。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加强中央集权。(任意一点即可)儒家学派。
(2)A造纸术、B蔡伦;《伤寒杂病论》;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
(3)王羲之;行书。
(4)佛教;西汉。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先辈们汗水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任意一点,观点正确,意思相近即可)
(1)根据材料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和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
(2)根据图一和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种纸原料易找,易于推广。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纸逐渐取代简帛,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A是造纸术,B是蔡伦。根据图二和结合所学可知,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他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根据图三和结合所学可知,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3)根据图四和结合所学可知,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4)根据图五是龙门石窟《帝后礼佛图》和结合所学可知,龙门石窟是我国南北朝时期雕塑艺术的代表,在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佛教是在西汉末年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
(5)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先辈们汗水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故答案为:
(1)局面:百家争鸣。济世良方: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加强中央集权。学派:儒家学派。
(2)A:造纸术、B:蔡伦;著作:《伤寒杂病论》;成就: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
(3)作者:王羲之;书法字体:行书。
(4)宗教:佛教;时间:西汉。
(5)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先辈们汗水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本题以四则图文材料为依托,考查百家争鸣和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蔡伦改进造纸术、张仲景和祖冲之的贡献、王羲之的书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33.①祖冲之
②精确圆周率
③编写《大明历》
④贾思勰
⑤《齐民要术》
⑥王羲之
⑦《兰亭集序》
34.(1)目的: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或解决秦国羸弱的根源、或解决三个低下一个落后问题)。措施:奖励军功(或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作用: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时间:公元前221年。世纪:公元前3世纪。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名称:丝绸之路。位置:A长安、B西域。史实:汉朝的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4)如北朝时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精神力量:自强不息,传承和发展中华文明,敢于创新,不懈追求,遵循规律,勇于实践,以民生为本,严谨治学等。
35.(1)图1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图2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图3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
(2)司母戊鼎、儒家思想、史记等。(言之有理即可)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6.(1)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2)天文学。
(3)介绍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4)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科技成就,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要学习他们勤奋好学、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祖冲之在推算圆周率时付出了异常艰辛的努力 ,最终 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 , 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
(2)依据材料二信息“ 太阳系中有一颗小行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行星属于天文学领域;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介绍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这些都是平民百姓谋生的生产技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科技成就,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要学习他们勤奋好学、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故答案为:(1) 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 , 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
(2)天文学;
(3)介绍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4)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科技成就,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要学习他们勤奋好学、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识记回答,注意要理解识记;
(2)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小行星”,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