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质量检测题
七年级语文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滂沱(tuó) 腼腆(diǎn) 猥鄙(wěi) 忍俊不禁(jīn)
B.奇崛(jué) 孤僻(pì) 剽悍(biāo) 蹑手蹑脚(niè)
C.韶山(sháo) 琴弦(xuán) 堕落(duò) 怒不可遏(è)
D.嫉妒(dù) 眷顾(juàn) 恫吓(dòng) 怡然自得(yí)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腼腆羞怯 跃跃欲试 慷慨厚道 不可磨灭
B.无地自容 雄心勃勃 相题并论 爱不释手
C.引经据典 怒不可遏 不解之缘 大名鼎鼎
D.流连忘返 肃然起敬 青黄不接 涓涓细流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记者来到他曾住过的土屋,地上早已长满了杂草,掀开井然有序的野草才能看到潮湿的土墙屋基。
B.有些经典老歌,至今听来仍是那般地让人如醉如痴。
C.如果没有美国等西方大国的暗中唆使和怂恿,这些小国是不敢轻举妄动的。
D.“森林选美比赛”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动物们个个都跃跃欲试,争相报名参赛。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作品不仅表现手法自由活泼,而且思想感情丰富细腻。
B.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了解、研究传统文化。
C.近200年来,地球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尤其在近50年,部分地区森林减少了一倍。
D.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飘满我们的生活。
5.根据语境,续写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2分)
阅读天地,聆听万籁,大自然一年四季都给人殷切的期盼。春,以她的盎然生机、秀丽妩媚动人心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以她的天高云淡、成熟丰满引人喜悦;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6.名著阅读(3分)
《繁星》、《春水》诗集表现了:_________、童真、_________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核心 “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4分)
(1)假设我们班上要开展“为本地人物立传”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你准备立传的人物是谁?
(2)为联系采访,你打电话给对方,你打算怎么说?
(3)写人物传记,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8.古诗文填空(8分)
(1)问君何能尔? 。
(2) ,甲光向日金鳞开。
(3)乡书何处达? 。
(4) ,往来无白丁。
(5)念天地之悠悠, 。
(6) ,小桥流水人家。
(7)《次北固山下》中 , 体现了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阅读《爱莲说》,回答文后问题。(12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加点词语。(2分)
(1)可爱者甚蕃
(2)亭亭净植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陶后鲜有闻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课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
(2分)
4、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句话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哪些语句?为什么?(2分)
5.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2分)
(二)阅读《海燕》选段,回答文后问题。(12分)
乌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积伶积俐,加上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劲俊轻快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一只小燕子。当春间二三月,轻颸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无因的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红的白的黄的花,绿的草,绿的树叶,皆如赶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时,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小燕子带了它的双剪似的尾,在微风细雨中,或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之上,唧的一声,已由这里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了。再几只却隽逸地在粼粼如縠纹的湖面横掠着,小燕子的剪尾或翼尖,偶沾了水面一下,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憩息于纤细的电线上——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间,线上停着几个粗而有致的小黑点,那便是燕子。那是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还有一个个的快乐家庭,他们还特地为我们的小燕子备了一个两个小巢,放在厅梁的最高处,假如这家有了一个匾额,那匾后便是小燕子最好的安巢之所。第一年,小燕子来住了;第二年,我们的小燕子,就是去年的一对,它们还要来住。
燕子归来寻旧垒。
还是去年的主,还是去年的宾,他们宾主间是如何的融融泄泄呀!偶然的有几家,小燕子却不来光顾,那便很使主人忧戚,他们邀召不到那么隽逸的嘉宾,每以为自己运命蹇劣呢。
这便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曾使几多的孩子欢呼着,注意着,沉醉着,曾使几多的农人、市民忧戚着,或舒怀地指点着,且曾平添了几多的春色,几多的生趣于我们的春天的小燕子!
如今,离家是几千里!离国是几千里!托身于浮宅之上,奔驰于万顷海涛之间,不料却见着我们的小燕子。
这小燕子,便是我们故乡的那一对,两对么?便是我们今春在故乡所见的那一对,两对么?
见了它们,游子们能不引起至少是轻烟似的,一缕两缕的乡愁么?
1.《海燕》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2.选文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草等景物的描写,把温暖、舒适而又充满生机活力的_____________生动地再现出来,为小燕子的出场提供了一幅美丽的背景图画。(4分)
3.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小燕子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4.选文的记叙顺序是 ( )(1分)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5.你喜欢文中的哪句话?请找出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可从表达方式,修辞方法,思想内容等方面谈。)(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大师治学
①林语堂短暂的执教生涯和他漫长的著述生涯比起来,更像是人生中一段插曲。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林语堂却足以成为素质教育的代言人。
②林语堂曾经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了一年的英文课。这天是林语堂的第一堂课。他带了一个大包到教室,学生们还以为这里面装的都是教学资料,心想这位拥有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和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文凭的老师果然深不可测。
③不料,林语堂上了讲台,把包倒过来,往讲台上一倒,只见满满一堆带壳花生稀里哗啦全落在了台上。林语堂抓起一把花生,分给前面的学生,并请诸君自便。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先动手。林语堂笑道:“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有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④学生们闻言哄堂大笑。林语堂趁机招呼学生:“请吃!请吃!”课堂里立即响起了一片剥花生壳的声音。等到花生吃完,林语堂随即宣布下课。
⑤此后林语堂讲课,果然没有学生缺课,而且还有很多外来的学生慕名赶来偷师。
⑥更绝的是,林语堂所执教的课程,竟然从不举行考试,每到学期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林语堂便端坐在讲台上,随手捡起学生的花名册一一唱名,念到名字的学生依次站起来。这时,林语堂便如相面先生一般,细细把这个学生打量一番,然后在成绩册上记上一个分数,这就是该生本学期的成绩了。林语堂“相面打分”的故事堪称教育界的一大奇闻,并引起了一些老师的模仿。
⑦林语堂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他对刻板的考试制度的厌恶,他说:“倘使我只在大学讲堂演讲,一班56个学生,多半见面而不知名,少半连面都认不得,到了学期终叫我出10个考题给他们考,而凭这10个考题,定他们及格不及格,打死我我也不肯。”他还把考试比成大煞风景的“煮鹤”,说:“恶性考试艺术就是煮鹤艺术,可惜被煮的是我们男女青年。”
⑧令人称奇的是,那些被林语堂“相面打分”过的学生接到自己的成绩后个个心服口服,没有一个人上校长那投诉,而且大家公认林语堂相面打下的分数,其公正程度,远超过一般以笔试命题计分的方法。其实,林语堂记忆力超群,他平时在上课的时候,通过提问、交流等方式早已对每一个学生知根知底,他的这种相面打分看似极其随意,实际上是在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水平之后作出的合理决断,比起偶然性很大的一次考试反而更显出其公平。
1.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2.本文第③段描写林语堂,有神态描写,还有_________描写、__________描写。(2分)
3.林语堂“相面打分”公正公平的原因是什么?(2分)
4.文中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浸透着林语堂强烈的情感,极富感染力,请简要分析是如何表达的。(2分)
5.阅读以下两则林语堂的经典名言,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心目中的好老师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3分)
名言一: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
名言二: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
三、写作(满分4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
1、生活中一定会有你喜欢的事物:或是因为它美好的外形;或是因为它蕴涵的情趣;或是因为它引起了你的联想,触动了你的情思。试着把这一事物连同你的感受写出来,写一篇状物的文章。题目自拟。
2、补全下面题目,完成作文。
在身边
要求:叙事完整,感情真挚。字数600字左右。
七年级语文试题答案
积累与运用
1、D 2、B 3、A 4、B 5、略
6、母爱、 自然 爱的哲学
7、(1)略 (2)略
(3)一般说来,传记要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年龄、家庭、学历、性格爱好、特长以及思想发展过程、工作经历、著作情况等等,对于重大事件要详细介绍。(只要说出其中的四点,即可得满分)
8、(1)——(6)略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二、阅读理解
(一)1、(1)多 (2)竖立 (3)亲近而不庄重 (4)少
2、略
3、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4.(可任选描写莲的句子,意思对即可)示例: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
5.(意思对即可)示例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示例2: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
示例3: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
(二)参考答案:(意思对即可)
1.乡愁
2.春风 春雨 春花 故乡的春天
3.外形、飞翔(动态)、憩息(静态)、与故乡人家的亲密关系。流露出作者对小燕子的喜爱和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之情。
4.B
5.略
(三)
1.统领全文(引起下文,点明文章主旨),下面的“上课吃花生”和“相面打分”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一段展开叙述的。
2.动作 语言
3.林语堂记忆力超群,他平时上课时早已对每个学生知根知底。“相面打分”看似随意,实际上是合理决断。
4.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恶性考试”形象地比作“煮鹤艺术”,极富讽刺意味,饱含了林语堂对刻板考试制度的厌恶,表达了对学生遭遇的惋惜。
5.示例:尊重学生、公平公正、热爱生活、深厚广博、诙谐幽默。
三 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