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评测】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提优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素养评测】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提优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3 20:4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第三单元质量检测
语 文
本试卷(试题提优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25题,共9页。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本试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
2.答卷时,请在试卷对应题目要求上作答,不要在试卷上做任何标记,也不要在密封线内答题。
3.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本试卷与答题纸(如有)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第1~6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对加点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异乡:另外的,别的。
B.瞳瞳日: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C.倍思亲:加倍,更加。
D.入屠苏:指猪肉,在元日时吃。
2.下列加点字和括号中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屠苏(徒) 累计(泪) B.便宜(变) 税务(睡)
C.横跨(痕) 档案(单) D.酷吏(例) 容貌(贸)
3.下列词语中,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积累财富 精美的图案 B.改造作文 热闹的场面
C.减轻重量 宝贵的遗产 D.节省材料 粗糙的麻纸
4.下列诗句中,不属于描写传统节日的一项是( )。
A.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B.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C.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D.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5.下列对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英/少/一人。
D.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6.下列人物、朝代和成就搭配错误的是( )。
A.李春--隋朝--赵州桥
B.蔡伦--东汉--造纸术
C.祖冲之--汉朝--地动仪
D.张择端--北宋--《清明上河图》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8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第7~12小题,共29分)
7.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1分,共3分)
闻:①听见; ②听见的事情,消息;
③用鼻子嗅气味; ④出名,有名望
(1)赵州桥历史悠久,举世闻名。( )
(2)公园里百花盛开,我闻到了一阵阵花的清香。( )
(3)爷爷每天都守在电视机前准时收看新闻联播。( )
8.读语段,完成题目。(本题共5小题,共10分)
《端午奇妙游》《清明奇妙游》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真是别开生面。这些节目在深度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描幕lì shǐ( )风貌(mào miào)的基础上,凭jiè( )多种形式,
让人们有了更新鲜(xiān xiǎn)的tǐ yàn( ),
让优秀文化得以传承。人们期待更多、更好的节目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生机,让积累(lèi lěi)了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滋养我们的心灵。
(1)(3分)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3分)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字词。
(3)(2分)联系上下文可知,“别开生面”的意思是
(4)(1分)在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5)(1分)用“ ”画出语段的关键句。
9.选词填空。(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创举 创新 创造
(1)中国航天人用努力和行动( )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2)北京冬奥会全部场馆100%使用清洁能源供电,这是奥运史上的( )。
(3)科技工作者大胆( ),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改进 改善 改造
(4)一进家门,我就闻到了浓浓的肉香味,妈妈果真在为我( )生活。
(5)东汉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 )了造纸术。
(6)这些危房经过( )后,已是面目一新了。
10.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反义词。(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分,共2分)
(1)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 )
(2)《清明上河图》是一福名扬中外的画。( )
1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下列句子中。(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共4分)
虽然……但是…… 无论……都……
不仅……还……… 因为……所以……
(1)南京长江大桥( )非常坚固,( )十分美观。
(2)小明做笔记的速度( )很快,( )字写得非常乱。
(3)( )他平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他的身体很健康。
(4)( )多么困难,我们( )要坚持不懈。
12.按要求,写句子。(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用这种方法造的纸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用合适的关联词合并句子)
(2)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用加点词语描写课间活动的场景)
三、课文积累与运用。(本大题第13~14小题,共13分)
13.判断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我帮爸爸贴春联,上联是“红梅含苞傲冬雪”,下联是“绿柳吐絮迎新春”。( )
(2)“这件事跟他没关系。”和“这件事怎么会跟他没关系呢 ”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 )
(3)几千年前,多数人在帛上写字,因为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价钱还便宜。( )
(4)“他把树皮、麻头,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这句话中的标点使用是正确的。( )
(5)本单元课文中有许多段落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得很清楚。如《赵州桥》第三自然段,为了写清楚“赵州桥非常美观”,详细介绍了桥面石栏栏板上精美的图案,把各种姿态的龙写得活灵活现。( )
1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本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7分)
(1)为了参加学校的诗词比赛,三年级(9)班的同学们都在一起练习,下面是乐乐和华华的对话,请你一起参与吧。
乐乐: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直接表达对故乡和亲人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 ”。
华华:王安石在《元日》中用“ ,
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乐乐:在杜牧笔下,清明这一天,细雨纷纷。赶路的人心里更加增添了一份愁苦,简直是失魂落魄。《清明》中是这样描写的:“ , ”。
(2)(2分)乔乔正在阅读室参加春联高手活动,下面是一副春联的上联,请你帮乔乔选出合适的下联,将序号写在横线上。
上联:山明水秀风光丽 下联:
①雪舞丰年燕舞春 ②三春杨柳动莺歌
③虎跃龙腾日月新 ④千山虎啸振雄风
四、阅读理解。(本题分为两道大题,第15~24小题,共26分)
(一)阅读短文,完成第15~19小题。(本题共10分)
万里长城
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国家军事性防御工程,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
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世界奇迹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长城绵延万余里,所以称“万里长城”。但今天我们见到的是明长城。
秦长城只有遗迹残存。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动用了30万人,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长城的修建在客观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护中原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汉代继续对长城进行修建。从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黑龙江北岸,全长近10000千米的长城,古丝绸之路有一半的路程是沿着这条长城走的,这条长城是历史上最长的长城。到了明代,为了防御外族的袭扰,从洪武年间至万历年间,经过20次大规模的修建,筑起了一条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辽东虎山,全长6350千米的边墙。
长城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和极高的历史文化意义。现在经过精心开发修复,山海关、居庸关、八达岭、司马台、慕田峪、嘉峪关等处已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长城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
15.(2分)长城被称为“万里长城”的原因是:
16.(2分)长城在历史上的作用是( ),如今的作用是( )。
(多选题)
A.旅游观光
B.极高的历史文化意义
C.抵御外族袭扰
D.保护中原经济文化的发展
17.(2分)用“ ”画出第5自然段的关键句。
18.(2分)下列对文中画“ ”句子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数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秦始皇的残暴。
B.“奇迹”是反语,目的是讽刺秦始皇大张旗鼓地修建长城的行为。
C.从中能感受到作者很赞赏万里长城创造的奇迹,但很反对始皇的做法。
D.从中能体会到修筑长城的人口规模之巨大,万里长城的建造很不容易。
19.(2分)如果你向外国朋友介绍长城,会从哪些方面介绍 结合短文写出两点。
(二)阅读短文,完成第20~24小题。(本题共16分)
印刷术
①发明印刷术前,复制书籍主要靠逐字逐句地抄写。手抄不但费时、费事,而且容易抄错、抄漏。
② 在唐代,人们从刻印章、拓碑等技术中得到启发,发明了
雕版印刷术,但这种印刷方法的缺点非常多。雕版印刷是将文字或图案雕刻在木板上,然后一页一页地印刷。印书前母页都要先刻版,一本书要花几年时间才能刻完。另外,还要占用许多房屋来存放书版。由于存放时间较长,还要防止虫蛀鼠咬、受潮变形。
③到了北宋时期,毕昇经过反复试验,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毕昇用胶泥刻字,一个泥活字就是一印,用火烧硬,就制成了单字的字模,然后把需要的单字挑选出来,接着按照稿件排列在铁板制成的字盘内,再涂墨印刷,印完后,可以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像“之”“也”之类最常用的字,就烧制几个或几十个,保证一版中需要重复使用时也不会缺字。有的生僻(pì)字可以随时烧制。为了提高效率,准备两块铁板交替使用,一版印刷,另一版排字,第一版印完,第二版已经排好。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速度,把印刷技术的发展进程大大推进了一步。
④经过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阶段,我国的印刷技术越发成熟。后来,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日本,又传到西亚和欧洲,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20.(3分)用“ ”画出第②自然段的关键句。围绕关键句,第②自然段从 、 、不易存放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21.(2分)根据文中介绍的活字印刷术的方法,纸上印出“语文”两个字,字盘上字模的图案应该是( )。
A.文 B.语文 C.文语 D. 文
22.(6分)认真读短文,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印刷术
发明之前 唐代 北宋 后来
23.(3分)根据短文第③自然段的内容,把下面的活字印刷流程图补充完整。
→→→

24.(2分)除了印刷术,你还了解哪一项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创造 它对世界有什么贡献 请你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吧。
五、习作。(本大题第25小题,共20分)
题目: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打开这座宝库,我们可以了解古典诗词文化,了解许多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还可以欣赏古代建筑和绘画……请你选择一种自己熟悉的传统文化,通过具体的事例介绍它。
要求: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350字。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第三单元质量检测
语 文【参考答案】
本试卷(试题提优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25题,共9页。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本试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
2.答卷时,请在试卷对应题目要求上作答,不要在试卷上做任何标记,也不要在密封线内答题。
3.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本试卷与答题纸(如有)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第1~6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对加点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异乡:另外的,别的。
B.瞳瞳日: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C.倍思亲:加倍,更加。
D.入屠苏:指猪肉,在元日时吃。
2.下列加点字和括号中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C )。
A.屠苏(徒) 累计(泪) B.便宜(变) 税务(睡)
C.横跨(痕) 档案(单) D.酷吏(例) 容貌(贸)
3.下列词语中,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积累财富 精美的图案 B.改造作文 热闹的场面
C.减轻重量 宝贵的遗产 D.节省材料 粗糙的麻纸
4.下列诗句中,不属于描写传统节日的一项是( C )。
A.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B.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C.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D.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5.下列对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英/少/一人。
D.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6.下列人物、朝代和成就搭配错误的是( C )。
A.李春--隋朝--赵州桥
B.蔡伦--东汉--造纸术
C.祖冲之--汉朝--地动仪
D.张择端--北宋--《清明上河图》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8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第7~12小题,共29分)
7.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1分,共3分)
闻:①听见; ②听见的事情,消息;
③用鼻子嗅气味; ④出名,有名望
(1)赵州桥历史悠久,举世闻名。( ④ )
(2)公园里百花盛开,我闻到了一阵阵花的清香。( ③ )
(3)爷爷每天都守在电视机前准时收看新闻联播。( ② )
8.读语段,完成题目。(本题共5小题,共10分)
《端午奇妙游》《清明奇妙游》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真是别开生面。这些节目在深度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描幕lì shǐ(历史)风貌(mào√ miào)的基础上,凭jiè(借)多种形式,
不但 让人们有了更新鲜(xiān√ xiǎn)的tǐ yàn(体验),
而且 让优秀文化得以传承。人们期待更多、更好的节目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生机,让积累(lèi lěi√)了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滋养我们的心灵。
(1)(3分)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3分)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字词。
(3)(2分)联系上下文可知,“别开生面”的意思是 开展或创造新形势
(4)(1分)在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5)(1分)用“ ”画出语段的关键句。
9.选词填空。(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创举 创新 创造
(1)中国航天人用努力和行动( 创造 )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2)北京冬奥会全部场馆100%使用清洁能源供电,这是奥运史上的( 创举 )。
(3)科技工作者大胆( 创新 ),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改进 改善 改造
(4)一进家门,我就闻到了浓浓的肉香味,妈妈果真在为我(改善)生活。
(5)东汉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 改进 )了造纸术。
(6)这些危房经过( 改造 )后,已是面目一新了。
10.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反义词。(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分,共2分)
(1)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 笨重 )
(2)《清明上河图》是一福名扬中外的画。( 不为人知 )
1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下列句子中。(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共4分)
虽然……但是…… 无论……都……
不仅……还……… 因为……所以……
(1)南京长江大桥( 不仅 )非常坚固,( 还 )十分美观。
(2)小明做笔记的速度( 虽然 )很快,( 但是 )字写得非常乱。
(3)( 因为 )他平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所以 )他的身体很健康。
(4)( 无论 )多么困难,我们( 都 )要坚持不懈。
12.按要求,写句子。(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用这种方法造的纸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用合适的关联词合并句子)
因为用这种方法造的纸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2)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用加点词语描写课间活动的场景)
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有的跳绳,有的踢毽子,有的丢沙包,有的打篮球。
三、课文积累与运用。(本大题第13~14小题,共13分)
13.判断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我帮爸爸贴春联,上联是“红梅含苞傲冬雪”,下联是“绿柳吐絮迎新春”。( √ )
(2)“这件事跟他没关系。”和“这件事怎么会跟他没关系呢 ”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 × )
(3)几千年前,多数人在帛上写字,因为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价钱还便宜。( × )
(4)“他把树皮、麻头,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这句话中的标点使用是正确的。( × )
(5)本单元课文中有许多段落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得很清楚。如《赵州桥》第三自然段,为了写清楚“赵州桥非常美观”,详细介绍了桥面石栏栏板上精美的图案,把各种姿态的龙写得活灵活现。( √ )
1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本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7分)
(1)为了参加学校的诗词比赛,三年级(9)班的同学们都在一起练习,下面是乐乐和华华的对话,请你一起参与吧。
乐乐: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直接表达对故乡和亲人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独在异乡为异客 , 每逢佳节倍思亲 ”。
华华:王安石在《元日》中用“ 爆竹声中一岁除 ,
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乐乐:在杜牧笔下,清明这一天,细雨纷纷。赶路的人心里更加增添了一份愁苦,简直是失魂落魄。《清明》中是这样描写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 , 路上行人欲断魂 ”。
(2)(2分)乔乔正在阅读室参加春联高手活动,下面是一副春联的上联,请你帮乔乔选出合适的下联,将序号写在横线上。
上联:山明水秀风光丽 下联: ③
①雪舞丰年燕舞春 ②三春杨柳动莺歌
③虎跃龙腾日月新 ④千山虎啸振雄风
四、阅读理解。(本题分为两道大题,第15~24小题,共26分)
(一)阅读短文,完成第15~19小题。(本题共10分)
万里长城
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国家军事性防御工程,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
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世界奇迹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长城绵延万余里,所以称“万里长城”。但今天我们见到的是明长城。
秦长城只有遗迹残存。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动用了30万人,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长城的修建在客观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护中原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汉代继续对长城进行修建。从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黑龙江北岸,全长近10000千米的长城,古丝绸之路有一半的路程是沿着这条长城走的,这条长城是历史上最长的长城。到了明代,为了防御外族的袭扰,从洪武年间至万历年间,经过20次大规模的修建,筑起了一条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辽东虎山,全长6350千米的边墙。
长城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和极高的历史文化意义。现在经过精心开发修复,山海关、居庸关、八达岭、司马台、慕田峪、嘉峪关等处已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长城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
15.(2分)长城被称为“万里长城”的原因是: 长城绵延万余里。 16.(2分)长城在历史上的作用是( C ),如今的作用是( D )。
(多选题)
A.旅游观光
B.极高的历史文化意义
C.抵御外族袭扰
D.保护中原经济文化的发展
17.(2分)用“ ”画出第5自然段的关键句。
18.(2分)下列对文中画“ ”句子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B )。
A.从数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秦始皇的残暴。
B.“奇迹”是反语,目的是讽刺秦始皇大张旗鼓地修建长城的行为。
C.从中能感受到作者很赞赏万里长城创造的奇迹,但很反对始皇的做法。
D.从中能体会到修筑长城的人口规模之巨大,万里长城的建造很不容易。
19.(2分)如果你向外国朋友介绍长城,会从哪些方面介绍 结合短文写出两点。
从各个朝代的长度以及为丝绸之路提供便利两方面来讲。
(二)阅读短文,完成第20~24小题。(本题共16分)
印刷术
①发明印刷术前,复制书籍主要靠逐字逐句地抄写。手抄不但费时、费事,而且容易抄错、抄漏。
② 在唐代,人们从刻印章、拓碑等技术中得到启发,发明了
雕版印刷术,但这种印刷方法的缺点非常多。雕版印刷是将文字或图案雕刻在木板上,然后一页一页地印刷。印书前母页都要先刻版,一本书要花几年时间才能刻完。另外,还要占用许多房屋来存放书版。由于存放时间较长,还要防止虫蛀鼠咬、受潮变形。
③到了北宋时期,毕昇经过反复试验,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毕昇用胶泥刻字,一个泥活字就是一印,用火烧硬,就制成了单字的字模,然后把需要的单字挑选出来,接着按照稿件排列在铁板制成的字盘内,再涂墨印刷,印完后,可以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像“之”“也”之类最常用的字,就烧制几个或几十个,保证一版中需要重复使用时也不会缺字。有的生僻(pì)字可以随时烧制。为了提高效率,准备两块铁板交替使用,一版印刷,另一版排字,第一版印完,第二版已经排好。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速度,把印刷技术的发展进程大大推进了一步。
④经过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阶段,我国的印刷技术越发成熟。后来,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日本,又传到西亚和欧洲,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20.(3分)用“ ”画出第②自然段的关键句。围绕关键句,第②自然段从 印刷方法复杂 、 刻板时间长 、不易存放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21.(2分)根据文中介绍的活字印刷术的方法,纸上印出“语文”两个字,字盘上字模的图案应该是( A )。
A.文 B.语文 C.文语 D. 文
22.(6分)认真读短文,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印刷术
发明之前 唐代 北宋 后来
23.(3分)根据短文第③自然段的内容,把下面的活字印刷流程图补充完整。
→→→

24.(2分)除了印刷术,你还了解哪一项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创造 它对世界有什么贡献 请你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吧。
我还知道东汉时期的张恒发明了地动仪,它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地震检测仪,能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五、习作。(本大题第25小题,共20分)答案:略
题目: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打开这座宝库,我们可以了解古典诗词文化,了解许多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还可以欣赏古代建筑和绘画……请你选择一种自己熟悉的传统文化,通过具体的事例介绍它。
要求: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350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