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专题十四
中国的地理差异
课时:第十四课时
课本:第165页
课标解读
01
知识梳理
02
目录
重点突破
03
能力提升
04
过关训练
05
直击中考
06
课标解读
01
PART ONE
2025
课标解读
知识梳理
重点突破
能力提升
过关训练
直击中考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 区域的差异 运用地图、图像等资料,说明秦岭—淮河等重要自然地理界线在地理分区中的意义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结合实例,描述不同区域的差异,说明区域联系和协同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2025年 备考指导 本专题主要考查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南北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差异。一般以选择题为主 知识梳理
02
PART TWO
2025
课标解读
知识梳理
重点突破
能力提升
过关训练
直击中考
知识梳理
重点突破
03
PART THREE
2025
课标解读
知识梳理
重点突破
能力提升
过关训练
直击中考
重点一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重点一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图14.1)
重点突破
2.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表14.1)
项目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年降水量 >800毫米 <800毫米
干湿区 湿润区 半湿润区
1月平均气温 >0℃ <0℃
温度带 亚热带 暖温带
河流结冰情况 冬季不结冰 冬季结冰
耕地类型 以水田为主 以旱地为主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森林植被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表14.1
3.以畜牧业为主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图14.2、图14.3)
凭借特色烧烤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山东淄博成为旅游城市后,这座老工业城市突然“复活”,仅2023年3月份就接待游客480万人次。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简图”(图14.4),完成1~2题。
1.山东淄博所在的地理区域是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五一假期,家住哈尔滨的小明同学乘火车
去淄博体验了特色烧烤,他选择的最合理的
铁路干线应该是( )
A.京哈—京广线 B.陇海—兰新线
C.湘黔—浙赣线 D.京哈—京沪线
典题精析
D
D
重点突破
03
PART THREE
2025
课标解读
知识梳理
重点突破
能力提升
过关训练
直击中考
重点二 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
重点二 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表14.2)。
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位置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主要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平原、盆地、高原、丘陵交错分布。主要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1月平均气温 <0 ℃ >0 ℃
河流 水量较小、汛期短、冬季有结冰现象 水量大、汛期长、冬季无结冰现象
植被 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表14.2
(2)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表14.3)。
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农业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东北地区)、两年三熟(华北地区) 一年两熟至三熟
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油料作物 大豆、花生 油菜
糖料作物 甜菜 甘蔗
纤维作物 棉花 棉花、蚕丝
主要水果 苹果 柑橘
生活 主食 面食 大米
民居特点 土坯垒墙,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注意防寒保暖 砖瓦竹木,屋顶坡度较大,墙体高,注意通风散热
交通运输 陆运 水运
体育活动 溜冰、滑雪 龙舟竞赛、游泳
表14.3
2.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干旱”的西北地区和“高寒”的青藏地区(表14.4)。
项目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区域特征 干旱 高寒
地形 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河湖 稀少 ,水量小 ,流程短 ,多内流河 、内流湖, 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中华水塔 ” 三江源(长江 、黄河 、澜沧江的源头),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
植被 自东向西依次分布着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 高寒草地
牧场特色 温带草原牧场(内蒙古)、山地牧场(新疆) 高寒牧场(青海和西藏)
特色畜种 三河牛 、三河马(内蒙古),细毛羊(新疆),滩羊(宁夏) 牦牛 、藏绵羊(青海和西藏)
农业类型 灌溉农业 、绿洲农业 河谷农业
表14.4
(2)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注意: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因此,西北地区的瓜果甜。
(3)青藏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空气稀薄洁净,水汽含量很少,阳光穿过大气时损耗少,辐射较强。西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是拉萨,有“日光城”之称。
(2021·浙江台州)特色产业促发展,南阳黄牛显成效。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4.4为“南阳盆地地形图”。
材料二 南阳黄牛以鲜草、水稻秸杆等为主要食物,当地充足的食物推动了黄牛产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黄牛育种、选种引入胚胎移植技术。南阳黄牛被列入国家畜禽保护名录,产品畅销国内外,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之路。
典题精析
从四大地理区域看,南阳
盆地属于 地区。
分析南阳盆地为黄牛养殖
提供充足食物的自然条件。
(3)南阳黄牛产业的发展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南方
盆地中部是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周围被山脉阻挡,寒潮等气象灾害较少。
培育优质品种;注重科技创新;政府大力支持;积极开拓市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等等。
能力提升
04
PART FOUR
2025
课标解读
知识梳理
重点突破
能力提升
过关训练
直击中考
总结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意义。
①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地理区域);
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气温);
③是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降水);
④是我国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干湿地区);
⑤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温度带);
能力提升
总结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意义。
⑥是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气候类型);
⑦是我国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耕地类型);
⑧是我国水稻和小麦的分界线(粮食作物);
⑨是我国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结冰期);
⑩是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界线(河流)。
能力提升
过关训练
05
PART FIVE
2025
课标解读
知识梳理
重点突破
能力提升
过关训练
直击中考
(2023·四川南充)我国传统民居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区域特色,是各地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杰作。读“四地代表性传统民居图”(图14.6),完成1~2题。
过关训练
1.四地对应的传统民居是( )
A.甲—窑洞 乙—江南民居 丙—吊脚楼 丁—蒙古包
B.甲—蒙古包 乙—江南民居 丙—吊脚楼 丁—窑洞
C.甲—江南民居 乙—吊脚楼 丙—窑洞 丁—蒙古包
D.甲—窑洞 乙—吊脚楼 丙—江南民居 丁—蒙古包
A
2.下列描述与传统民居所在地区环境特征相符的是( )
A.甲—地势低平,河渠纵横 B.乙—地形崎岖,气候湿热
C.丙—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丁—草原广布,牛羊遍地
D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14.7中所示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把四块区域分别命名为“黄色中国”“绿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图中各区域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各区域间具有明确的界限
B.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系
C.该图划分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形
D.各区域内部没有明显的分异
C
4.各色分区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①——“金色中国”——纬度位置影响
B.②——“银色中国”——海拔高度影响
C.③——“绿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
D.④——“黄色中国”——海陆位置影响
B
图14.8为“中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农业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造成两地耕地类型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 B.人口
C.地形 D.水分
D
6.下列有关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分界线南北两侧的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此线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此线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此线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此线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B
在某文学作品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干燥和湿润发生了摩擦,寒冷和温暖拔出了刀戟,马鞭和牛鞭甩在了一起,草场和庄稼展开了拉锯……这描述的是我国种植业和畜牧业过渡带的情况。图14.9为“中国种植业和畜牧业过渡带分布图”。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种植业和畜牧业过渡带大致与我
国 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
A.200毫米 B.400毫米
C.800毫米 D.1600毫米
8.乙地区的传统民居是( )
A.碉房 B.冰屋 C.窑洞 D.蒙古包
B
C
2022年年初,我国“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东数西算”就是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的数据处理、存储等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该工程计划在全国布局八大算力枢纽。数据中心需要大量能源,其中空调散热占能耗的三分之一。图14.10示意“东数西算”工程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及主要业务方向。读图完成9~10题。
9.在西部各枢纽中,本地用户规模最大、应用
需求最强烈的是( )
A.甘肃枢纽 B.宁夏枢纽
C.内蒙古枢纽 D.成渝枢纽
D
10.为适应绿色环保发展的要求,下列关于全球数据中心布局的发展趋势,叙述正确的是( )
①向绿色、环保能源产地集中 ②向高纬度地区集中
③向大城市集中 ④向科技发达的地区集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A
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面积、人口占比表”(表14.5),完成11~12题。
11.四大地理区域中,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12.确定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两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气候因素
C.季风因素 D.地势因素
C
B
地理区域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占全国总面积/% 20 25 25 30
占全国总人口/% 40 55 1 4
表14.5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类型多样。平原地区夏季温暖多雨,沃野千里,机械化耕作,粮食产量高,大量粮食外运,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山区森林资源丰富,因地制宜开展了林下种植、养殖等农业经营活动。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在三江平原新建了许多国营农场,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材料二 图14.11为“东北地区略图”,图14.12为“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环境变迁调查报告”。
(1)请列举湿地的生态功能(至少两条)。
(2)从社会经济方面分析东北地区成
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
(3)说出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在生态环境中
所起的作用。
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
粮食产量高;人均耕地面积大;机械化程度高;铁路 、海运等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
维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蓄洪抗旱。
直击中考
06
PART SIX
2025
课标解读
知识梳理
重点突破
能力提升
过关训练
直击中考
1.与甲区域和丁区域的分界线大致一致的是( )
A.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D.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
直击中考
D
(2023·湖北宜昌)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明显。图14.13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2.下列诗句的描述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对应正确的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乙区域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丙区域
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甲区域
D.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丁区域
3.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黑土广布,沃野千里
B.乙区域广泛种植水稻和热带作物
C.丙区域是我国最大的能源产区
D.丁区域山岳纵横,冰川广布
A
A
(2023·陕西)五一假期,小丽一家从陕南出发,自驾去革命圣地延安旅游,途中游览了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小丽在登山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诗中描写的“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在假期结束返回途中,他们遇到了高速公路受山体滑坡影响而临时关闭的情况。据此完成4~6题。
4.“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纬度位置
C.人类活动 D.地形地势
D
5.小丽在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看到一则标语“人杰地灵名胜迹,和合南北贯东西”,联想到地理课堂上学习的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是( )
A.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B.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6.引发此次山体滑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暴雨 B.沙尘暴 C.大风 D.火山
D
A
(2020·四川宜宾)202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聚焦“生物多样性”,主题为“关爱自然,刻不容缓”。图14.14为“中国具有国际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中心分布图”。据此完成7~8题。
7.乙生物多样性中心所在地形区的
自然特征是( )
A.雪峰连绵 B.地表崎岖
C.千沟万壑 D.地势平坦
8.四大地理区域中,具有国际意义
的生物多样性中心数目最多的是( )
A.青藏地区 B.西北地区 C.北方地区 D.南方地区
A
D
(2021·湖南)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关于橘与枳产地的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海陆因素影响,两地地理环境差异大
B.两地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C.两地均以面食为主
D.两地河流在冬季都有结冰现象
10.橘产地传统民居的风格是( )
B
C
11.(2023·内蒙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天然橡胶属于热带经济作物,是制造轮胎、医用产品、日常生活用品等工业品的重要原料,与石油、煤炭、铁矿石等都属于全球短缺资源。东南亚的天然橡胶产量占世界的3/4左右,而天然橡胶的消费地主要集中在东亚、美国和西欧。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轮胎生产国和出口国。轮胎制造成本的50%来自天然橡胶,我国的天然橡胶主要依赖进口,进口来源国主要有泰国、马来西亚、越南。近些年, 由于主要橡胶生产国限制天然橡胶的出口,我国轮胎产业发展受阻。有的企业进行技术革新,有的向东南亚、西欧和北美等地区转移。
(1)列举两个我国适合天然橡胶生长的省级行政区域,并说出理由。
(2)分析我国天然橡胶主要依赖进口的原因。
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广东和海南(广西 、云南)等有热带分布,适合天然橡胶生长。
我国轮胎生产量大,其他工业需求较大;而我国热带面积小,适宜种植橡胶的面积较小,总产量小,供给远远小于需求。
(3)我国轮胎产业通过哪些技术革新可减少对天然橡胶的依赖?
(4)假如你是中国轮胎企业海外投资商,请选择一个投资地区或国家,简析该地发展轮胎产业所具备的优势条件。(答出两个即可)
创新轮胎生产技术,提高轮胎生产中天然橡胶的利用率;自主开发天然橡胶的替代品等。
东南亚(泰国 、马来西亚 、越南等)。东南亚(泰国 、马来西亚 、越南等)天然橡胶产量大,原料丰富;经济欠发达,劳动力等价格较低,生产成本低。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