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第三单元质量检测
语 文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9页,答题卡共6页。试题卷(提优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34道小题,9页。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
2.答卷时,试题卷第Ⅰ卷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第Ⅱ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第1~10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面三幅图画所表示的字分别是( )。
A.北、并、从 B.并、从、北
C.从、北、并 D.从、并、北
2.下列句子中的同音词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已经做足了功课,一定能攻克这道难题。
B.那棵大榕树的树叶青翠无比,树上传来小鸟清脆的鸣叫声。
C.他花了一整天的功夫来劝说父母,才让他们同意他学习中国工夫。
D.临近年关时,丽丽一家搬到了我们家邻近。
3.泉州承天寺历史悠久,风景优美。“雪吻偃松三春至, ”
是一副描绘承天寺美景的对联。根据对联“对偶”的规律,下列与上联最匹配的是( )。
A.明月高悬照九州 B.风摇梅影双塔归
C.玉桥三绝荡天香 D.洒落余晖桥似画
4.下列对右图书法作品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幅书法作品的字体是楷书。
B.擅长图中字体的代表人物有智永、颜真卿等。。
C.这幅书法作品中的字体最早出现于南北期时期。
D.该字体的特点是字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
5.根据汉字字体的演变顺序,下列对“书”字的演变过程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A.④①②③⑥ B.④②①③⑤ C.⑤①②③④ D.⑤②③④①
6.下列关于研究结论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字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字体的变化并不大。
B.小篆在秦统一全国后得到推行,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
C.进入宋朝以后,楷书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字体,一直通行至今。
D.甲骨文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字的线条比较粗壮。
7.形声字“缨”、“璎”、“撄”,根据形旁判断,它们的意思分别可能与什么有关下列正确的是哪一组 ( )
A.玉石制品 丝线织品 手部动作
C.手部动作 玉石制品 丝线织品
B.丝线织品 手部动作 玉石制品
D.丝线织品 玉石制品 手部动作
8.“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下列诗句中的“柳”象征着惜别之情的是哪一项
A.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B.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9.下列句子中歇后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班会上,大家各抒已见,议论纷纷,只有他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B.他处理每件公务都是“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得到大家的赞赏。
C.他摆好摊后就在一旁看书,并不关心谁来买,这是要学“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吗
D.杨时为解开难题,冒雪在老师程颐家门外等候多时,真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10.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
B.小篆是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
C.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有查找图书、网络搜索、请教别人等。
D.我国汉字的演变过程为:甲骨文→金文→隶书→小篆→楷书。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0分)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本大题第11~1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1.汉字产生于几千年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
12.汉字字体发生了很大变化,最典型的有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五种字体。( )
13.汉字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许多著名书法家的作品成了艺术珍品。( )
14.王献之被称为“书圣”,他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楷书”
15.在网上搜集资料时,可以检索关键词,这样搜索起来会更快捷。
三、综合题。(本大题第16~20小题,共23分)
16.下面的四个广告牌都有错别字,请你在括号中写出正确的词语。(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分,共4分)
( ) ( ) ( ) ( )
17.先将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正确的歇后语填在横线上
序号)(本题共2小题,每句1分,每小题1分,本题共6分)
A.梁山泊的军师--( )
B.外甥打灯笼--( )
C.孔夫子搬家--( )
D.咸菜烧豆腐--( )
(1)我本来挺看好我班球队的,可没想到开赛以来,却“ ”。
(2)我们写文章一定要有新的内容,要有新的思路,不能“ ”。
18.根据你对汉字、词语和诗意的理解,把下面一段话填写完整。(本题共1小题,每空2分,本题共6分)
汉字之美,还美在意蕴。“风和日丽,春和景明”里的“春”,不仅;“日暮乡是草长莺飞、花红柳绿,还蕴含着:春天给人以
;“日暮乡关何处是”里的“暮”,不仅是黄昏,还有暮色四合、暮霭沉沉,乃至游子 的情愫;“红杏枝头春意闹”里的“闹”,不光是花满枝头,还有的
生命状态。
19.猜字谜。(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0.5分,本题共3分)
(1)七十二小时。( ) (2)一口咬掉牛尾巴。( )
(3)八十一。( ) (4)需上一半,留下一半。( )
(5)一边是绿,一边是红,一边喜雨,一边喜风。( )
(6)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有个人,只有一寸长。( )
20.读下面有关制作竹简的文字,按顺序重新排一排。(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4分)
( )把竹条外面绿色的薄皮刮去,在上下的位置分别削出三角形的小缺口。
( )人们把竹子剖成同样长、宽、厚的细长条。
( )再用结实的绳子绕过一个个小缺口,把竹条连成一块块大竹片,就可以在上面写字了。
( )然后放在火上烤,烤到竹条的“汗”全都出干了。
四、阅读理解。(本题分为三道大题,第21~33小题,共32分)
(一)阅读材料,完成第21~24小题。(本题共8分)
材料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语委于2013年推出的大型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大会邀请来自全国的学生160人,组成32支代表队,以独特竞赛形式构成多场紧张精彩的晋级竞赛框架。该节目寓意唤醒更多的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化的学习。正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金越介绍--“这不是一个秀场,呈现出来的状态可能非常单纯、简朴,但却可以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材料二:“猜谜语、出谜语”这种文化活动在中国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其中还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内涵。流传千年的出灯谜、打灯谜游戏己经成为元宵佳节独特的文化活动,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元宵节增添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联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举办首届大型电视益智竞技节目《中国谜语大会》。
21.(2分)材料一中介绍的电视节目是 ,它的意义在于 。
22.(2分)材料二中介绍的电视节目是 ,它的意义在于 。
23.(2分)对比两份材料,可以得出,这两档电视节目的不同点在于 ,相同点在于 。
24.(2分)为了号召同学们观看,请你从上面两档节目中任选一档,为它设计一条宣传用语。
(二)阅读短文,完成第25~29小题。(本题共12分)
入木三分
王羲之对书法勤学苦练,甚至走在路上,坐在椅子上,还揣摩着名家书法的姿势,手指不停地画着字形,时间一久,连自己的衣襟都被划破了。
有一次他躺在床上,还用手临空画字,竟画到他的妻子身上。他妻子说:“你怎么老在人家身上画?自家体,没啦!”
王羲之听到“体”字,忽然想到:是呀,应该创造自己的书体才是啊!于是,他翻遍了所有的碑帖手迹,糅(róu)合百家的长处,再加上自己的勤学苦练,终于自成一体,成了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不停地刻苦练字,天长日久竟练得腕力十足,写出字来笔锋带力,真可以说是力透纸背。有一次他去看望一个朋友,碰巧友人不在,于是他在木板上写了几个字就走了。后来这家人用力擦也擦不净,用水洗也洗不清。这家人把王羲之在木板上写的字,让木工拿去雕刻,木工刻时发现木板上三分深的地方还渗透有墨迹。因此后来人们都说王羲之的字“入木三分”。这虽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却很能说明他的工夫深啊!
25.(2分)结合短文内容,解释“入木三分”:
。
26.(2分)联系上下文,写出文中两个加点的“体”分别指的是什么?
(1)
(2)
27.(2分)王羲之由( )想到创造属于自己的书体。
A.勤学苦练,进步不大。 B.揣摩名家书法。
C.临空画字画到妻子身上,受到妻子的提示。
28.(3分)用“ ”画出文中表现王羲之勤学苦练的句子。
29.(3分)读完这个故事,请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谈谈自己今后的做法。
(三)课外阅读,完成第30~33小题。(本题共12分)
别有趣味的残缺字
古今名人题墨中,有一些刻意为之的残缺字。只要我们领悟其用意,便可以品出别致的雅趣。
泰山有一块摩崖刻石,镌刻着醒目的“虫二”两个字,这是清光绪二十五年才子刘廷桂题镌的。据说,在更早的明代,被誉
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有一次游览岳阳楼,陶醉于四周的秀丽风光,禁不住用笔在墙壁上题写“虫二”二字。最初人们不知是什么意思,后经解释,才知道“虫二”寄寓“风月无边”之意。原来“风”字的繁体字去掉里边的一撇 和外面的边儿就剩一个“虫”字,而“月”字去掉边儿就剩下一个“二”字。
游览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观鱼”时,细心的游客会发现那里的景名碑上,繁体的“鱼”字底部的四点少写了一点。原来那块碑上所刻“花港观鱼”四字为清康熙皇帝手迹。康熙信佛教,崇尚“好生之德”。然而在汉字里,三点为水,四点为火。繁体的“鱼”字底部的四点为火,鱼遇到水而生,遇火必死。康熙皇帝不忍见鱼死,便将碑文中繁体的“鱼”字底部的四点写成三点,以示皇恩浩荡、泽被万物。
黄浦江畔耸立着一座三十一层的大厦,它就是安徽省在上海招商引资的窗口-----裕安大厦。“裕安大厦”四个字乃书法家赵朴初先生手笔。其中“裕”字左偏旁少了一点。赵老是安徽人,对家乡很有感情,也很了解安徽老家还有许多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所以他在题写“裕安大厦”时感到家乡离富裕还差一点,便故意少写一点,意在激励老乡正视现实,加倍努力。
汉字博大精深,独特有趣。从古今名人的残缺字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残缺字背后都有它深刻的寓意,这是其他的文字所不能比拟的,它堪称我国文艺百花园中的奇葩。
30.(2分)理解下面句子中引号的作用,选一选。
A.表示直接引用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特定称谓
据说,在更早的明代,被誉为“江南四大才子”( )之首的唐伯虎有一次游览岳阳楼,陶醉于四周的秀丽风光,禁不住用笔在墙壁上题写“虫二”二字。
31.(2分)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博大精深:
奇葩:
32.(6分)文中三处残缺字各有什么含义
(1)泰山摩崖刻石上“虫二”二字:
(2)“花港观鱼”中繁体的“鱼”字四点底少一点:
(3)“裕安大厦”的“裕”字左偏旁少了一点:
33.(2分)你如何理解残缺字的“别有趣味”
五、习作。(本大题第34小题,共20分)
34. 题目: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在本单元学习中,我们邀游了神奇的汉字王国,班级也开展了一系列与汉字有关的活动:字谜猜猜猜、歇后语对对碰、汉字故事会、“姓氏学问知多少”主题演讲……相信你在活动中也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魅力。请从中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活动来完成一篇习作,如果能写出你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真实情感就更好了。
要求:1.题目自拟。
2.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450字。可另附纸。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第三单元质量检测
语 文【参考答案】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9页,答题卡共6页。试题卷(提优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34道小题,9页。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第1~10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面三幅图画所表示的字分别是( D )。
A.北、并、从 B.并、从、北
C.从、北、并 D.从、并、北
2.下列句子中的同音词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他已经做足了功课,一定能攻克这道难题。
B.那棵大榕树的树叶青翠无比,树上传来小鸟清脆的鸣叫声。
C.他花了一整天的功夫来劝说父母,才让他们同意他学习中国工夫。
D.临近年关时,丽丽一家搬到了我们家邻近。
3.泉州承天寺历史悠久,风景优美。“雪吻偃松三春至, ”
是一副描绘承天寺美景的对联。根据对联“对偶”的规律,下列与上联最匹配的是( B )。
A.明月高悬照九州 B.风摇梅影双塔归
C.玉桥三绝荡天香 D.洒落余晖桥似画
4.下列对右图书法作品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C )。
A.这幅书法作品的字体是楷书。
B.擅长图中字体的代表人物有智永、颜真卿等。。
C.这幅书法作品中的字体最早出现于南北期时期。
D.该字体的特点是字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
5.根据汉字字体的演变顺序,下列对“书”字的演变过程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D )。
A.④①②③⑥ B.④②①③⑤ C.⑤①②③④ D.⑤②③④①
6.下列关于研究结论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C )。
A.汉字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字体的变化并不大。
B.小篆在秦统一全国后得到推行,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
C.进入宋朝以后,楷书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字体,一直通行至今。
D.甲骨文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字的线条比较粗壮。
7.形声字“缨”、“璎”、“撄”,根据形旁判断,它们的意思分别可能与什么有关下列正确的是哪一组 ( D )
A.玉石制品 丝线织品 手部动作
C.手部动作 玉石制品 丝线织品
B.丝线织品 手部动作 玉石制品
D.丝线织品 玉石制品 手部动作
8.“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下列诗句中的“柳”象征着惜别之情的是哪一项 ( A )。
A.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B.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9.下列句子中歇后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班会上,大家各抒已见,议论纷纷,只有他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B.他处理每件公务都是“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得到大家的赞赏。
C.他摆好摊后就在一旁看书,并不关心谁来买,这是要学“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吗
D.杨时为解开难题,冒雪在老师程颐家门外等候多时,真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10.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
A.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
B.小篆是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
C.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有查找图书、网络搜索、请教别人等。
D.我国汉字的演变过程为:甲骨文→金文→隶书→小篆→楷书。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0分)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本大题第11~1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1.汉字产生于几千年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 )
12.汉字字体发生了很大变化,最典型的有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五种字体。( √ )
13.汉字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许多著名书法家的作品成了艺术珍品。( √ )
14.王献之被称为“书圣”,他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楷书”( × )
15.在网上搜集资料时,可以检索关键词,这样搜索起来会更快捷。(√)
三、综合题。(本大题第16~20小题,共23分)
16.下面的四个广告牌都有错别字,请你在括号中写出正确的词语。(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分,共4分)
( 胡思乱想 ) ( 敢为天下先 ) ( 众所周知 ) ( 依依不舍 )
17.先将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正确的歇后语填在横线上。
序号)(本题共2小题,每句1分,每小题1分,本题共6分)
A.梁山泊的军师--( 无(吴)用 )
B.外甥打灯笼--( 照旧(舅) )
C.孔夫子搬家--( 净是输(书) )
D.咸菜烧豆腐--( 有言(盐)在先 )
(1)我本来挺看好我班球队的,可没想到开赛以来,却“ C ”。
(2)我们写文章一定要有新的内容,要有新的思路,不能“ B ”。
18.根据你对汉字、词语和诗意的理解,把下面一段话填写完整。(本题共1小题,每空2分,本题共6分)
汉字之美,还美在意蕴。“风和日丽,春和景明”里的“春”,不仅;“日暮乡是草长莺飞、花红柳绿,还蕴含着:春天给人以
温暖和希望 ;“日暮乡关何处是”里的“暮”,不仅是黄昏,还有暮色四合、暮霭沉沉,乃至游子 思乡和哀愁 的情愫;“红杏枝头春意闹”里的“闹”,不光是花满枝头,还有的 蓬勃和旺盛生状态。
19.猜字谜。(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0.5分,本题共3分)
(1)七十二小时。( 晶 ) (2)一口咬掉牛尾巴。( 告 )
(3)八十一。( 半 ) (4)需上一半,留下一半。( 雷 )
(5)一边是绿,一边是红,一边喜雨,一边喜风。( 秋 )
(6)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有个人,只有一寸长。( 府 )
20.读下面有关制作竹简的文字,按顺序重新排一排。(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4分)
( 2 )把竹条外面绿色的薄皮刮去,在上下的位置分别削出三角形的小缺口。
( 1 )人们把竹子剖成同样长、宽、厚的细长条。
( 4 )再用结实的绳子绕过一个个小缺口,把竹条连成一块块大竹片,就可以在上面写字了。
( 3 )然后放在火上烤,烤到竹条的“汗”全都出干了。
四、阅读理解。(本题分为三道大题,第21~33小题,共32分)
(一)阅读材料,完成第21~24小题。(本题共8分)
材料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语委于2013年推出的大型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大会邀请来自全国的学生160人,组成32支代表队,以独特竞赛形式构成多场紧张精彩的晋级竞赛框架。该节目寓意唤醒更多的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化的学习。正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金越介绍--“这不是一个秀场,呈现出来的状态可能非常单纯、简朴,但却可以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材料二:“猜谜语、出谜语”这种文化活动在中国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其中还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内涵。流传千年的出灯谜、打灯谜游戏己经成为元宵佳节独特的文化活动,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元宵节增添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联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举办首届大型电视益智竞技节目《中国谜语大会》。
21.(2分)材料一中介绍的电视节目是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它的意义在于 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
22.(2分)材料二中介绍的电视节目是 《中国谜语大会》 ,它的意义在于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
23.(2分)对比两份材料,可以得出,这两档电视节目的不同点在于 一个谜语,一个汉字 ,相同点在于 都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
24.(2分)为了号召同学们观看,请你从上面两档节目中任选一档,为它设计一条宣传用语。
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
(二)阅读短文,完成第25~29小题。(本题共12分)
入木三分
王羲之对书法勤学苦练,甚至走在路上,坐在椅子上,还揣摩着名家书法的姿势,手指不停地画着字形,时间一久,连自己的衣襟都被划破了。
有一次他躺在床上,还用手临空画字,竟画到他的妻子身上。他妻子说:“你怎么老在人家身上画?自家体,没啦!”
王羲之听到“体”字,忽然想到:是呀,应该创造自己的书体才是啊!于是,他翻遍了所有的碑帖手迹,糅(róu)合百家的长处,再加上自己的勤学苦练,终于自成一体,成了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不停地刻苦练字,天长日久竟练得腕力十足,写出字来笔锋带力,真可以说是力透纸背。有一次他去看望一个朋友,碰巧友人不在,于是他在木板上写了几个字就走了。后来这家人用力擦也擦不净,用水洗也洗不清。这家人把王羲之在木板上写的字,让木工拿去雕刻,木工刻时发现木板上三分深的地方还渗透有墨迹。因此后来人们都说王羲之的字“入木三分”。这虽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却很能说明他的工夫深啊!
25.(2分)结合短文内容,解释“入木三分”: 形容书法笔力十分强劲。 。
26.(2分)联系上下文,写出文中两个加点的“体”分别指的是什么?
(1) 身体
(2) 字的书写形式
27.(2分)王羲之由( C )想到创造属于自己的书体。
A.勤学苦练,进步不大。 B.揣摩名家书法。
C.临空画字画到妻子身上,受到妻子的提示。
28.(3分)用“ ”画出文中表现王羲之勤学苦练的句子。
29.(3分)读完这个故事,请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谈谈自己今后的做法。
今后我一定会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三)课外阅读,完成第30~33小题。(本题共12分)
别有趣味的残缺字
古今名人题墨中,有一些刻意为之的残缺字。只要我们领悟其用意,便可以品出别致的雅趣。
泰山有一块摩崖刻石,镌刻着醒目的“虫二”两个字,这是清光绪二十五年才子刘廷桂题镌的。据说,在更早的明代,被誉
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有一次游览岳阳楼,陶醉于四周的秀丽风光,禁不住用笔在墙壁上题写“虫二”二字。最初人们不知是什么意思,后经解释,才知道“虫二”寄寓“风月无边”之意。原来“风”字的繁体字去掉里边的一撇 和外面的边儿就剩一个“虫”字,而“月”字去掉边儿就剩下一个“二”字。
游览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观鱼”时,细心的游客会发现那里的景名碑上,繁体的“鱼”字底部的四点少写了一点。原来那块碑上所刻“花港观鱼”四字为清康熙皇帝手迹。康熙信佛教,崇尚“好生之德”。然而在汉字里,三点为水,四点为火。繁体的“鱼”字底部的四点为火,鱼遇到水而生,遇火必死。康熙皇帝不忍见鱼死,便将碑文中繁体的“鱼”字底部的四点写成三点,以示皇恩浩荡、泽被万物。
黄浦江畔耸立着一座三十一层的大厦,它就是安徽省在上海招商引资的窗口-----裕安大厦。“裕安大厦”四个字乃书法家赵朴初先生手笔。其中“裕”字左偏旁少了一点。赵老是安徽人,对家乡很有感情,也很了解安徽老家还有许多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所以他在题写“裕安大厦”时感到家乡离富裕还差一点,便故意少写一点,意在激励老乡正视现实,加倍努力。
汉字博大精深,独特有趣。从古今名人的残缺字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残缺字背后都有它深刻的寓意,这是其他的文字所不能比拟的,它堪称我国文艺百花园中的奇葩。
30.(2分)理解下面句子中引号的作用,选一选。
A.表示直接引用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特定称谓
据说,在更早的明代,被誉为“江南四大才子”( B )之首的唐伯虎有一次游览岳阳楼,陶醉于四周的秀丽风光,禁不住用笔在墙壁上题写“虫二”二字。
31.(2分)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博大精深: 指汉字影响范围大,蕴含着丰富、精深的文化。
奇葩: 指汉字在我国文艺百花园中很特别。
32.(6分)文中三处残缺字各有什么含义
(1)泰山摩崖刻石上“虫二”二字: 夸赞泰山风景美丽
(2)“花港观鱼”中繁体的“鱼”字四点底少一点: 康熙帝显示自己皇恩浩荡、泽被万物。
(3)“裕安大厦”的“裕”字左偏旁少了一点: 激励老乡正视显示,加倍努力。
33.(2分)你如何理解残缺字的“别有趣味”
残缺字有深刻的寓意,蕴含着人们的智慧,或是对美景的赞赏,或是对万物的怜惜,或是对人们的激励,让人读之觉得趣味盎然。
五、习作。(本大题第34小题,共20分)答案:略
34. 题目: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在本单元学习中,我们邀游了神奇的汉字王国,班级也开展了一系列与汉字有关的活动:字谜猜猜猜、歇后语对对碰、汉字故事会、“姓氏学问知多少”主题演讲……相信你在活动中也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魅力。请从中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活动来完成一篇习作,如果能写出你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真实情感就更好了。
要求:1.题目自拟。
2.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450字。可另附纸。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