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评测】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基础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素养评测】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基础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3 20:5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第三单元质量检测
语 文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9页,答题卡共4页。试题卷(基础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30道小题,9页。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
2.答卷时,试题卷第Ⅰ卷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第Ⅱ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第1~10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嫌弃(xián qì) 谜语(mí yǔ) 输赢(sū yīnɡ)
B.喇叭(lǎ bɑ) 枇杷(pí pá) 小篆(xiǎo zhànɡ)
C.湖畔(hú pàn) 蜷曲(juǎn qū) 祭祀(jì sì)
D.铭文(mínɡ wén) 狩猎(shòu liè) 蜀国(shǔ ɡuó)
2.“涕”本义是哭泣,又指眼泪。后来“涕”则专指鼻涕。书面语中“涕”多为眼泪意。下列词语中,“涕”是“鼻涕”意思的一项是( )。
A.感激涕零 B.涕泪俱下 C.破涕为笑 D.涕零如雨
3.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按照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问题的提出→调査研究情况→资料整理→研究结论
B.标题→问题的提出→调查研究情况→研究方法→研究结论
C.标题→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研究→结论资料→整理
D.标题→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研究→结论
4.下列字谜的谜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目不同心相连。(想)
B.一边是绿,一边是红;一边喜雨,一边喜风。(秋)
C.二十四小时,莫当日字猜。(旧)
D.三面有墙一面空,一个小孩坐当中。(四)
5.“树红树碧高低影”的下联应当是( )。
A.半帘花影月笼纱。 B.烟淡烟浓远近秋。
C.一城山色半城湖。 D.近水远山皆有情。
6.以下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在远走他乡时,他才明白为什么那些远离家乡的人们会那么思念故土?
B.故土的居民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
C."这不是我们的狗,"普洛诃夫说,"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
D.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7.最初有文字的时候,人们是在____、____等平整的东西上用刀刻字,或用有颜色的矿石画字。后来,人们把字写在____和____上。直到东汉时期,人们才开始在纸上写字。( )。
A.竹子 木头 兽骨 龟甲 B.兽骨 龟甲 竹子 纸
C.兽骨 木头 竹子 龟甲 D.兽骨 龟甲 竹子 木头
8.将下面这句话插入语段中的哪个句子后面最适宜?最准确的选项是( )。
雾在我周围缭绕,我如同置身于茫茫的雾海中,又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
①我翻开门,雾便窜出来,瞬间,好似从天空降下了一个既厚又宽的大布帘。
②我的视线被雾挡住了,好似空间只有眼前这么大。
③这时的我就像是一位仙女披着洁白的纱裙,真想翩翩起舞啊!
④我感到这一切都是那么舒服。
A.① B.② C.③ D.④
9.最适合夸奖同学表达能力强的一句歇后语是( )。
A.飞机上吹喇叭——唱高调。
B.百货大楼卖西装——一套一套的。
C.竹筛子兜水——漏洞百出。
D.洞庭湖吹喇叭——想(响)得宽。
10.以下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
A."删"字表示用刀削去错字重写,所以是立刀旁。
B.汉字演变的顺序是"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隶书"。
C.直到东汉毕昇改良了造纸技术,人们才开始在纸上写字。
D.有的形声字是在象形字的根底上增加形符创造出来的,如"凤"字。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0分)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本大题第11~1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1.“星、凤、蜀、祭”都属于形声字。( )
12.汉字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发生了很大变化,以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书五种字体最为典型。( )
13.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了甲骨文,后来,清朝的王懿荣对它进行了仔细的研究。( )
14.调查报告一般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研究结论等方面的内容。( )
15.《门内添“活”字》这个故事赞扬了杨修的聪明、机智。( )
三、综合题。(本大题第16~20小题,共33分)
16.将词语中的错别字用“ ”画出,并改正在括号里。(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8分)
威名远杨( ) 兴高彩烈( ) 举世文名( )
名人背出( ) 心领神汇( ) 避祸桃难( )
粗细一至( ) 大喜过忘( )
17.选词填空。(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本题共6分)
改进 改善 改造 改变 改革 改良
(1)通过机构( ),这个单位的人员一下子减少了近三分之一。
(2)农作物品种不( ),产量很难再提高上去。
(3)只有不断( )工作方法 ,我们才会有不断地进步。
(4)我们要想办法( )沙漠和荒山,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到进一步的( )。
(5)遇到麻烦的事情,( )一下工作的思路,说不定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18.猜一猜,我是谁?(字谜游戏)(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共4分)
(1)二人手拉手,钢丝绳上走。( )
(2)一点一横长,一撇到西方,并排两棵树,栽在石头上( )
(3)高爷爷的头,李爷爷的脚,郑爷爷的耳。( )
(4)有木就开花,有水成汪洋,有雨长白斑,有草果儿甜。( )
19.把歇后语补充完整,并选择恰当的歇后语填空。(填序号)(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本题共9分)
①梁山伯的军师——
②隔着门缝吹喇叭——
③四月的冰河——
④孔夫子搬家——
⑤外甥打灯笼——
⑥咸菜烧豆腐——
(1)咱们 ,我再帮你最后一次,以后你别再找我了。
(2)我们就要搬家,很多东西都成了 。
(3)经过同桌耐心的讲解,我这脑袋算是 。
2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本题共6小题,每空0.5分,共6分)
(1) 是世界上最古老,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之一。
(2)汉字演变的过程中,以 、 、 、 、
五种字体最为典型。
(3)天地玄黄, 。,秋收冬藏。
(4) 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
(5)撰写研究报告一般分为 、 、 、 四部分。
(6) 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形符创造出来的。
四、阅读理解。(本大题分为两道大题,第21~29小题,共22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第21~24小题。(本题共9分)
材料一:①位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里, 4D 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了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在中国史乃至世界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②殷商时期,统治者信仰鬼神,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都要用甲骨占卜,预知吉凶,并将所问之事刻于甲骨之上。这里用到的甲骨,多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这些刻了字的甲骨真实记录了殷商的历史。公元前十一世纪,殷商灭亡,甲骨文开始了3000多年的沉寂。
③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安阳小屯村偶有农民耕地翻到了被刻画过的骨头。历经千年,甲骨文终于重见天日。最初,甲骨被当成“龙骨”,作为中药使用。直到 1899 年,人们才有意识地将它作为珍贵的资料收藏。而 1899 年也被学术界定为“甲骨文发现年”。
④1936 年 6 月 12 日,考古人员在殷墟发掘过程中惊喜地发现了大量的刻字甲骨,这是殷墟发掘以来收获最大的一次。经统计和研究,考古人员共发现刻字甲骨 17096 片,其中完整的有 300 多片,内容极其丰富。
⑤随着研究者们的不懈努力,甲骨文研究从“草创时期”“发展时期”“继续发展时期”到今天的“全面深入发展时期”,成为一门国际性学问。
⑥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甲骨文续写往日辉煌,中华文化焕发勃勃生机。
材料二:见右图
21.(1分)甲骨文是刻在 上的文字。
22.(4分)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甲骨不曾被作为中药使用。 ( )
(2)刻字甲骨真实记录了殷商的历史。 ( )
(3)1899 年被学术界定为“甲骨文发现年”。 ( )
(4)有些汉字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 )
23.(2分)材料一中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说明了 。
24.(2分)将下面这段文字资料插入材料一中,位置最合适的是( )。
从发掘的已识别的约 1500 个单字的结构来看,象形、会意、形声、指事等方面都已经具备了,这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A.第①段后面 B.第②段后面
C.第③段后面 D.第④段后面
(二)课外阅读,完成第25~29小题。(本题共13分)
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古埃及的圣书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宇独存。中囯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宇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承载了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輸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汉宇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②汉宇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宇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汉宇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各民族的融合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汉宇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
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中的“休”宇,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官”的“官”宇,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官”就是“亡”了“目”。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④学习汉宇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宇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宇”,而汉宇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宇形和语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宇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把音、形、义三者结合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⑤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宇,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宇的价值,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25.(2分)根据第①段文字,就内容方面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或一个你想了解的问题。
26.(2分)第②段引用安子介先生的话意在说明:
27.(5分)阅读第③段,回答问题。
(1)“采”的义项:A.摘;B.开采;C.搜集;D.选取,取;E精.神,神色。根据本段阐释的汉字特点,我认为“采”的本义是
(填序号),理由是
(2)右图是书法“马”字。请你结合本段内容以及你的生活阅历,说说这个“马”字的与众不同之处。(可以从字形与蕴含的祝福方面考虑)
28.(2分)有西方学者针对拼音文字提出了“开发右脑”的主张,根据第④段,你认为这一主张是合使用汉字的中国人?
29.(2分)仿照示例,说说“吠”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
例:“诽”左边是“言”,右边是“非”,合在一起就是“言非其实”。
★“吠”左边是“ ”,右边是“ ”,合在一起就是“ ”。
五、习作。(本大题第30小题,共20分)
30. 题目:汉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请从“喜、怒、哀、乐、愁”中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汉字,围绕这个汉字的意思,写写生活中发生过的事情。
要求:1.题目自拟;注意围绕中心意思进行选材。
2.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注意表达真情实感。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不少于450字。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第三单元质量检测
语 文【参考答案】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9页,答题卡共4页。试题卷(基础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30道小题,9页。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
2.答卷时,试题卷第Ⅰ卷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第Ⅱ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第1~10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D )。
A.嫌弃(xián qì) 谜语(mí yǔ) 输赢(sū yīnɡ)
B.喇叭(lǎ bɑ) 枇杷(pí pá) 小篆(xiǎo zhànɡ)
C.湖畔(hú pàn) 蜷曲(juǎn qū) 祭祀(jì sì)
D.铭文(mínɡ wén) 狩猎(shòu liè) 蜀国(shǔ ɡuó)
2.“涕”本义是哭泣,又指眼泪。后来“涕”则专指鼻涕。书面语中“涕”多为眼泪意。下列词语中,“涕”是“鼻涕”意思的一项是( B )。
A.感激涕零 B.涕泪俱下 C.破涕为笑 D.涕零如雨
3.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按照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D )。
A.标题→问题的提出→调査研究情况→资料整理→研究结论
B.标题→问题的提出→调查研究情况→研究方法→研究结论
C.标题→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研究→结论资料→整理
D.标题→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研究→结论
4.下列字谜的谜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两目不同心相连。(想)
B.一边是绿,一边是红;一边喜雨,一边喜风。(秋)
C.二十四小时,莫当日字猜。(旧)
D.三面有墙一面空,一个小孩坐当中。(四)
5.“树红树碧高低影”的下联应当是( B )。
A.半帘花影月笼纱。 B.烟淡烟浓远近秋。
C.一城山色半城湖。 D.近水远山皆有情。
6.以下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
A.在远走他乡时,他才明白为什么那些远离家乡的人们会那么思念故土?
B.故土的居民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
C."这不是我们的狗,"普洛诃夫说,"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
D.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7.最初有文字的时候,人们是在____、____等平整的东西上用刀刻字,或用有颜色的矿石画字。后来,人们把字写在____和____上。直到东汉时期,人们才开始在纸上写字。( D )。
A.竹子 木头 兽骨 龟甲 B.兽骨 龟甲 竹子 纸
C.兽骨 木头 竹子 龟甲 D.兽骨 龟甲 竹子 木头
8.将下面这句话插入语段中的哪个句子后面最适宜?最准确的选项是( B )。
雾在我周围缭绕,我如同置身于茫茫的雾海中,又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
①我翻开门,雾便窜出来,瞬间,好似从天空降下了一个既厚又宽的大布帘。
②我的视线被雾挡住了,好似空间只有眼前这么大。
③这时的我就像是一位仙女披着洁白的纱裙,真想翩翩起舞啊!
④我感到这一切都是那么舒服。
A.① B.② C.③ D.④
9.最适合夸奖同学表达能力强的一句歇后语是( B )。
A.飞机上吹喇叭——唱高调。
B.百货大楼卖西装——一套一套的。
C.竹筛子兜水——漏洞百出。
D.洞庭湖吹喇叭——想(响)得宽。
10.以下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A )。
A."删"字表示用刀削去错字重写,所以是立刀旁。
B.汉字演变的顺序是"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隶书"。
C.直到东汉毕昇改良了造纸技术,人们才开始在纸上写字。
D.有的形声字是在象形字的根底上增加形符创造出来的,如"凤"字。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0分)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本大题第11~1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1.“星、凤、蜀、祭”都属于形声字。( √ )
12.汉字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发生了很大变化,以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书五种字体最为典型。( √ )
13.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了甲骨文,后来,清朝的王懿荣对它进行了仔细的研究。( × )
14.调查报告一般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研究结论等方面的内容。( √ )
15.《门内添“活”字》这个故事赞扬了杨修的聪明、机智。( √ )
三、综合题。(本大题第16~20小题,共33分)
16.将词语中的错别字用“ ”画出,并改正在括号里。(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8分)
威名远杨( 扬 ) 兴高彩烈( 采 ) 举世文名( 闻 )
名人背出( 辈 ) 心领神汇( 会 ) 避祸桃难( 逃 )
粗细一至( 致 ) 大喜过忘( 望 )
17.选词填空。(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本题共6分)
改进 改善 改造 改变 改革 改良
(1)通过机构( 改革 ),这个单位的人员一下子减少了近三分之一。
(2)农作物品种不( 改良 ),产量很难再提高上去。
(3)只有不断( 改进 )工作方法 ,我们才会有不断地进步。
(4)我们要想办法( 改造 )沙漠和荒山,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到进一步的( 改善 )。
(5)遇到麻烦的事情,( 改进 )一下工作的思路,说不定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18.猜一猜,我是谁?(字谜游戏)(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共4分)
(1)二人手拉手,钢丝绳上走。( 丛 )
(2)一点一横长,一撇到西方,并排两棵树,栽在石头上( 磨 )
(3)高爷爷的头,李爷爷的脚,郑爷爷的耳。( 郭 )
(4)有木就开花,有水成汪洋,有雨长白斑,有草果儿甜。( 每 )
19.把歇后语补充完整,并选择恰当的歇后语填空。(填序号)(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本题共9分)
①梁山伯的军师—— 无(吴)用
②隔着门缝吹喇叭—— 名(鸣)声在外
③四月的冰河—— 开动(冻)了
④孔夫子搬家—— 净是输(书)
⑤外甥打灯笼—— 照旧(舅)
⑥咸菜烧豆腐—— 有言(盐)在先
(1)咱们 ⑥ ,我再帮你最后一次,以后你别再找我了。
(2)我们就要搬家,很多东西都成了 ① 。
(3)经过同桌耐心的讲解,我这脑袋算是 ③ 。
2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本题共6小题,每空0.5分,共6分)
(1) 汉字 是世界上最古老,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之一。
(2)汉字演变的过程中,以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五种字体最为典型。
(3)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日月盈昃 。,秋收冬藏。
(4) 金文 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
(5)撰写研究报告一般分为 问题的提出 、 研究方法 、 调查情况 、 结论 四部分。
(6) 形声字 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形符创造出来的。
四、阅读理解。(本大题分为两道大题,第21~29小题,共22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第21~24小题。(本题共9分)
材料一:①位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里, 4D 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了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在中国史乃至世界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②殷商时期,统治者信仰鬼神,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都要用甲骨占卜,预知吉凶,并将所问之事刻于甲骨之上。这里用到的甲骨,多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这些刻了字的甲骨真实记录了殷商的历史。公元前十一世纪,殷商灭亡,甲骨文开始了3000多年的沉寂。
③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安阳小屯村偶有农民耕地翻到了被刻画过的骨头。历经千年,甲骨文终于重见天日。最初,甲骨被当成“龙骨”,作为中药使用。直到 1899 年,人们才有意识地将它作为珍贵的资料收藏。而 1899 年也被学术界定为“甲骨文发现年”。
④1936 年 6 月 12 日,考古人员在殷墟发掘过程中惊喜地发现了大量的刻字甲骨,这是殷墟发掘以来收获最大的一次。经统计和研究,考古人员共发现刻字甲骨 17096 片,其中完整的有 300 多片,内容极其丰富。
⑤随着研究者们的不懈努力,甲骨文研究从“草创时期”“发展时期”“继续发展时期”到今天的“全面深入发展时期”,成为一门国际性学问。
⑥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甲骨文续写往日辉煌,中华文化焕发勃勃生机。
材料二:见右图
21.(1分)甲骨文是刻在 龟甲或兽骨 上的文字。
22.(4分)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甲骨不曾被作为中药使用。 ( √ )
(2)刻字甲骨真实记录了殷商的历史。 ( × )
(3)1899 年被学术界定为“甲骨文发现年”。 ( √ )
(4)有些汉字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 √ )
23.(2分)材料一中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说明了 考古发现刻字甲骨总数量多,保存完整多且丰富。
24.(2分)将下面这段文字资料插入材料一中,位置最合适的是( D )。
从发掘的已识别的约 1500 个单字的结构来看,象形、会意、形声、指事等方面都已经具备了,这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A.第①段后面 B.第②段后面
C.第③段后面 D.第④段后面
(二)课外阅读,完成第25~29小题。(本题共13分)
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古埃及的圣书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宇独存。中囯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宇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承载了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輸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汉宇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②汉宇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宇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汉宇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各民族的融合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汉宇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
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中的“休”宇,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官”的“官”宇,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官”就是“亡”了“目”。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④学习汉宇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宇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宇”,而汉宇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宇形和语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宇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把音、形、义三者结合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⑤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宇,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宇的价值,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25.(2分)根据第①段文字,就内容方面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或一个你想了解的问题。
为什么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26.(2分)第②段引用安子介先生的话意在说明: 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统一具有凝聚作用。
27.(5分)阅读第③段,回答问题。
(1)“采”的义项:A.摘;B.开采;C.搜集;D.选取,取;E精.神,神色。根据本段阐释的汉字特点,我认为“采”的本义是
A (填序号),理由是 “采”字上爪下
木,意思就是用手在树木上采摘。
(2)右图是书法“马”字。请你结合本段内容以及你的生活阅历,说说这个“马”字的与众不同之处。(可以从字形与蕴含的祝福方面考虑)
书写这里用了马的特点,展开想象,稍加变形,使整个字像一匹昂首奋蹄疾飞的骏马,寓意快马飞腾的美好祝愿。
28.(2分)有西方学者针对拼音文字提出了“开发右脑”的主张,根据第④段,你认为这一主张是合使用汉字的中国人?
不适合。西方学者的主张针对“单脑文字”提出来的,而汉字是“复脑文字”,已经具有开发左右大脑的作用,所以不适用。
29.(2分)仿照示例,说说“吠”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
例:“诽”左边是“言”,右边是“非”,合在一起就是“言非其实”。
★“吠”左边是“ 口 ”,右边是“ 犬 ”,合在一起就是“ 狗叫 ”。
五、习作。(本大题第30小题,共20分)答案:略
30. 题目:汉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请从“喜、怒、哀、乐、愁”中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汉字,围绕这个汉字的意思,写写生活中发生过的事情。
要求:1.题目自拟;注意围绕中心意思进行选材。
2.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注意表达真情实感。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不少于450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