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17.青春之光 同步探究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效课堂】17.青春之光 同步探究导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3 10:5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春季)第17课 青春之光
【教学目标要求】
1.依据小标题,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体会课文中多种描写手法并用的特点。
3.学习黄文秀对党忠诚、对事业热诚、对群众真诚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小标题和重要语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思想品质。
2.体会铺叙与细节描写并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配合的写法。
【教学过程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1.我的资料 本文由祝红蕾根据黄文秀生前事迹创作。黄文秀(1989—2019),广西田阳人,壮族,曾在广西白色任白坭村驻村第一书记,在任上因公殉职。2021年,被授予“七一勋章”。 “青春之光”指黄文秀以及像黄文秀一样的优秀党员干部奉献青春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标题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内容,蕴含着对人物的崇敬、赞美之情。 2.我的检测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心扉(fēi) 执拗(niù) 噩耗(è) 直言不讳(huì) 毛坯(pēi) 驻足(zhù) 崎岖(qí) 心急如焚(fén) (2)解释下列词语。 噩耗:指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辗转难眠: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 五雷轰顶:比喻遭到巨大的打击。 3.我的疑惑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一、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主要讲述了黄文秀哪些事迹? ①关心灌溉农田的水渠 ②逐一走访贫困户 ③从砂糖橘产业入手,带领全村脱贫 2.梳理脉络,把握大意 第一部分(01—04段)倒叙,写黄文秀在赶赴工作岗位的途中失联。 第二部分(05—14段)写黄文秀由不被村民接受到被村民接受到村民们向她敞开心扉,由对白坭村一无所知到心中有了带领全村人脱贫的清晰路线图。 第三部分(15—27段)写黄文秀以点带面,扶持种植带头人,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 第四部分(28—38段)写黄文秀殉职后,村民们对她的深切怀念,也表现了她对贫困山区的辛勤付出。 第五部分(39—40段)写全国像黄文秀这样的干部还有很多,相信他们的付出会点亮一个新的时代。 二、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1.第4段是什么写法? 明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2.第5段采用哪些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的? 明确:先用外貌描写,突出其“文文弱弱”的特点,反衬下文黄文秀工作意志的坚决。后用心理描写,从侧面写出大家对黄文秀的初始印象。 3.第18段在叙述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概括叙述。叙述黄文秀所做的工作,说明她一直在脚踏实地地做好服务工作。 4.说说第25段的表达方式及其效果。 明确:运用议论,赞美黄文秀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不畏任何险阻、不停地拼搏奋斗的行为,表现了她甘于奉献的精神。 5.体会第29段中词语“纷纷”“失声痛哭”“坚决不信”和第30段中词语“呆呆”“五雷轰顶”的表达作用。 明确:①表现了村民们对黄文秀的深切怀念。②表现了黄文秀的殉职对班氏会的冲击之大。 6.第39段引用黄文秀入党申请书中的话,起什么作用? 明确:是黄文秀的人生格言,也是对黄文秀一次次人生选择的最好诠释,启示读者深刻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7.怎样理解第40段末句中的“新时代光的海洋”? 明确:指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以及人民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三、选择语段,分析人物 人物:黄文秀 事例:(略) 品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 (对党忠诚,对事业热诚,对群众真诚) 【拓展延伸,博闻强技】 1.教师讲述闪耀青春之光的名人事迹。 2.学生分享自己身边闪耀青春之光的人和事。 【总结提炼,知识升华】 1.内容 (概述黄文秀事迹及精神品质) 2.写法 (小标题结构、多种描写结合) 【课后训练,巩固提高】 完成语文练习册本课作业。 【课后反思,自悟自励】 查阅资料,积累知识。 课件出示,学生回答。 圈点勾画: 关键词句。 抓小标题,及关键句, 概括段意。 动用知仓,先行思考,后作陈述。 列举事例,概括品质。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