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季)第22课 古代诗歌五首
【教学目标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3.背诵默写古诗词,理解名句的本义和衍生义。
【教学重点难点】
1.背诵默写古诗词,体会诗人积极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歌的意境和哲理,深入理解某些名句。
【教学过程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一、熟悉这五首诗 1.教师范读或听网上音频 2.简介诗歌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唐代文学家。 《望岳》: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杜甫曾在齐、赵漫游,故有此作。 《登飞来峰》: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游山西村》:作者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盫,浙江仁和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3.认读生字:怆(chuàng) 涕(tì) 眦(zì) 豚(tún) 4.朗读训练 (1)齐声朗读 (2)自由朗读 二、解读《登幽州台歌》 1.抽读本诗 2.感知诗意 3.探究问题 (1)诗人为何“独怆然而涕下”?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 明确:①前代的贤君既不可复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登台远眺,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而自己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②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2)体会这首诗的意境。 明确:意境雄浑:从过去说到未来,时间跨度大;“天地悠悠”,空间辽阔,视野开阔。(作者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4.背诵本诗 三、解读《望岳》 1.抽读本诗 2.感知诗意 3.探究问题 (1)以“望”为中心分析本诗。 明确:一、二句写远望泰山(巍峨高大),三、四句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五、六句写细望(心胸荡漾),七、八句写愿望(登临绝顶)。 (2)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含义和衍生(引申)意义。 明确:本义:终要登上泰山顶峰,看见四周的山峦显得矮小。衍生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 4.背诵本诗 【课后训练,巩固提高】 熟读这五首诗;完成语文练习册本课部分题目。 第二课时 【知识回顾,温故知新】 提问:说出《登幽州台歌》《望岳》的思想感情。 回答:前者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苦闷之感;后者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是热爱之情,表达了不怕困难、敢攀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一、解读《登飞来峰》 1.抽读本诗 2.感知诗意 3.探究问题 (1)诗人借登飞来峰观赏景色,阐明了一个怎么样的哲学道理?同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①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②表达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革新政治的理想。 (2)体会“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含义和衍生意义。 明确:本义:不怕浮云遮住视线,只因为身在塔的最高层。衍生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或:人不能只看眼前利益,应放眼大局和长远。或: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食物的假象迷惑。) 4.背诵本诗 二、解读《游山西村》 1.抽读本诗 2.感知诗意 3.探究问题 (1)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①农家热情待客,欣赏田园风光,感受民风民俗,表达再来愿望。②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含义和衍生意义。 明确:本义:山峦重叠,河水曲折,似乎没有去路;忽然出现一个柳树深绿、花儿红艳的村子。衍生义: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 4.背诵本诗 三、解读《己亥杂诗(其五)》 1.抽读本诗 2.感知诗意 3.探究问题 (1)理解诗中所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辞官南归的痛苦心情,同时表现了作者不畏挫折不甘心沉沦、继续为国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2)体会“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含义和衍生意义。 明确:本义:落花不是无情的东西,化作春泥培育更多的新花。衍生义:虽然离开了以前的职位,仍然要发挥余热。 4.背诵本诗 【拓展延伸,博闻强技】 在“百度图片”中输入关键词“杜甫”,你会看到关于“杜甫”的各种形象。你们班就此热点话题组织了一次辩论会。反方辩手说:“我认为这只是网友的一种娱乐方式,也是一种个性解读。杜甫‘诗圣’的地位不会因为恶搞而受损,不妨宽容处之。”如果你是正方辩手,请发表你的看法。 示例:我反对对方辩手的观点。我们将杜甫恶搞了、娱乐了,但又获得了哪些关于杜甫、关于古典文学的知识呢?我认为,这是一种不尊重先贤、不珍惜经典的恶劣行为。 【课后训练,巩固提高】 1.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 2.完成语文练习册本课剩余题目。 【课后反思,自悟自励】 朗读诗歌,符合要求。 团结协作, 领会诗意, 体会情感。 朗读诗歌,符合要求。 团结协作, 领会诗意, 体会情感。 朗读诗歌,符合要求。 团结协作, 领会诗意, 体会情感。 题从生活,辩论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