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23.太空一日 同步探究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效课堂】23.太空一日 同步探究导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3 10:5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春季)第23课 太空一日
【教学目标要求】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速读,了解杨利伟经历的惊险与挑战,学习他的探索精神。
2.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人物感情;学习以小标题串连内容的写法。
【教学过程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1.我的积累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杨利伟成为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回来之后,写成这篇叙述自己太空飞行经历的文章。 2.我的检测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热(chì) 俯瞰(kàn) 稠密(chóu) 烧灼(zhuó) (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 A.炽热 轮廓 千均重负 B.模拟 遨游 五脏六腑 C.严谨 稠密 耐人寻味 D.概率 烧灼 惊心动魄 (3)作者描述自己在太空中遇到的几次险情,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答:都描写了自己的动作和心理活动。 (4)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有什么心理活动或举动?在文中用横线和波浪线标出相关语句。 (详见下文“二、探究问题 体会精神1”) 3.我的疑惑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一、浏览课文,把握内容 1.段落大意 第 一 部分:火箭发射:起飞时的生死考验。 第二三部分:在太空中:“我”在太空中的所见所闻(看到的地球及太空中的 东西,处于失重状态时难受的感觉及遇到的神秘的敲击声)。 第 四 部分:飞船返回:惊险遭遇。 2.中心思想 明确:作者通过叙述乘“神五”到太空遨游一日的观察与体验,表现了航天英雄的沉着冷静,体现了可贵的探险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探究问题,体会精神 1.第一部分说到“意外出现了”。通读全文,说说作者遇到了哪些意外?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 意外心理活动或举动飞船起飞时发生共振痛苦、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产生本末倒置的感觉靠意志克服,最终得以适应。出现神秘的敲击声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察。飞船返回时舷窗出现裂纹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断应该没事。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磨人。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感到紧张,重视这个过程。
2.阅读第一部分,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作者情感的变化。 明确:紧张——放松——非常痛苦——难以承受——解脱痛苦——轻松和舒服——激动。 3.第二部分“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明确要点:心情:遗憾。精神:实事求是。 4.作者在第三部分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 明确:①详细描述了共振令人难受的过程。②没有看到长城。③仔细辨听神秘的敲击声,没有确认就不签字。④在飞船中按照指令准确地操作。 【课后训练,巩固提高】 完成《语文练习册》本课基础题 第二课时 【知识回顾,温故知新】 1.说说小标题的作用。 答:让读者在通读全文前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层次清楚,结构鲜明;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2.作者在整个飞行过程中有怎样的情感变化? 答:紧张→放松→非常痛苦→难以承受→解脱痛苦→轻松和舒服→激动。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一、探究问题(续) 1.第四部分除了描写人物的动作外,还描写了人物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确:还有心理描写。其作用是,细腻地刻画了“我”在飞船返回过程中遇到各种复杂情况时的心理状况。 2.第四部分倒数第三段:作者为什么单独用一段详细写出飞船停住的时间? 明确:因为这个时间具有历史纪念意义。这是人类探索太空史上的一次重大成就,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同时表明我国航天技术已经上了一个新台阶,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对于作者来说,也是值得骄傲和纪念的时刻。 二、人物形象 ☆☆☆杨利伟的精神品质 1.沉着稳重: 2.意志坚强: 3.一丝不苟(严谨): 4.勇于探索、不怕牺牲: 三、人物情感 ☆☆☆结合课文,体会下面语句蕴含的情感。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明确: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所有人看到杨利伟安然无恙时激动兴奋的心情。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明确:通过景色描写,表达了“我”对祖国和亲友的热爱。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面来人了! 明确:表达了“我”回到地面的惊喜、想从返回舱出来的急切。 四、结构特点 ☆☆☆本文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采用小标题的形式,依照火箭发射、在太空中、飞船返回的顺序组织全篇。 【拓展延伸,博闻强技】 1.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杨利伟为什么被称为“航天英雄”? 明确:杨利伟时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首飞航天员,圆满完成了中国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在布满难以预料的各种危急和意外状况之下,杨利伟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具有不怕牺牲、干预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所以被称为“航天英雄”。 2.是否只有为国捐躯者才能成为英雄? 明确:不是的。杨利伟在中国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中,遇到很多突发事件,但大都被他解决。假如没有大无畏的精神,没有为国家民族做贡献的意识,是不能临危不惧、坚持到底的。所以凡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而不顾个人安危,并为此奉献出自己才智和力气的人,我们应该把他们当作英雄。 【检测反馈,学以致用】 阅读课文《神秘的敲击声》,回答下列问题。 1.选段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答:结构上,总领下文;内容上,简要交代写作内容。 2.选段写了哪些突发的事件?作者当时的心情和反映是怎样的? 答:(详见上文“三、探究问题 体会精神1”) 3.回到地面后作者报告这些情况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答:汇报了。从技术人员反复试验来找原因可以看出。 4.从选段中反映出作者的哪些品质? 答:认真求实的科学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 【总结提炼,知识升华】 1.学生总结 提示:归纳生字新词、内容结构、人物形象、写作特点。 2.教师补充 要务:补充学生遗漏的知识点,并强调本课的学习重点。 【课后训练,巩固提高】 1.完成语文练习册本课提高题(弱差生不做课外阅读题)。 2.课外阅读有关太空探索的文章。 【课后反思,自悟自励】 查阅资料,积累知识。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相应段落,寻找答案。 任务分组,思考讨论;成果交流,教师点评。 独立完成,小组评改,教师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