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季)第5课 黄河颂
【教学目标要求】
1.感受诗中描绘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揣摩歌词的精彩语句,学会做批注,记下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问。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2.揣摩歌词的精彩语句;学会做批注,记下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问。
【教学过程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我的资料 (1)写作背景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反动派对侵略者采取了可耻的不抵抗政策,放弃了东北的广大疆土,出卖了上海军民的抗战结果,又听任日本军队侵入华北。 中国共产党提出团结抗日的主张,但国民党反动派竭力设法打击领导抗战的中国共产党,并在1939年底发动了反共高潮。 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投降倾向和反共活动作了斗争,在斗争里坚持了团结抗日的方针,保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还发动了规模巨大的百团大战。抗战跟投降、团结跟分裂的斗争,贯穿了抗日战争的全部历史。 抗战开始的时候,中国共产党领导组织了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艺工作者热情地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斗争里。 冼星海、光未然在这个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歌唱黄河、歌唱祖国、歌唱中华民族的斗争精神,在当时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中,激发了人民与日寇斗争到底的决心,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作者 光未然(1913—2002),本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诗人、文学评论家。他一生笔耕不辍,每天记日记。他开蒙甚早,并利用一切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外语、中国古典文学,如诗经、楚辞、古代文论、文字学等,并潜心研究戏剧、音乐,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名著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光未然的著作有论文集《戏剧的现实主义问题》《文艺辩论集》《风雨文谈》、诗歌《黄河大合唱》《五月的鲜花》等。 2.我的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巓(diān) 狂澜(lán) 浊流(zhuó) 屏障(zhàng) 哺育(bǔ) (2)用下列词语造句。 宛转……早晨,林间响起了婉转的鸟鸣声。 浩浩荡荡……长江的水浩浩荡荡向东流去。 (3)写出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比喻 ) ②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拟人 ) ③像你一样伟大坚强!像你一样伟大坚强!( 反复 ) (4)你还知道哪些吟咏黄河的诗句?请再写出两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我的疑惑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要求正确、流畅、激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 (2)教师指导: ①歌词“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四个分句要越读越激昂,以表现黄河的气势,其中词语“掀”“奔”“劈”要重读。 ②歌词中三个“啊”字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一词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③歌词末尾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学生齐读。 2.梳理作者思路,能概括大意。 序曲:描述黄河的气魄精神,表达赞美之情。 主体:从多方面歌颂黄河的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 尾声:发出学习黄河精神的誓言。 二、探究问题,理解内容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作者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这种情感是直接抒发的还是间接抒发的?读过的哪些诗歌属于这种? 明确:①诗人从黄河的自然特点、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②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③直接抒情。我们读过的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杨炯的《从军行》就是。 2.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是哪些? 明确:从“黄河滚滚”到“劈成南北两面”。 3.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明确:①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把它比作摇篮。②因为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抵御外敌制胜的法宝。所以把它比作屏障。 4.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明确: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5.“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②将歌词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即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三、诵读课文,感受精神 1.分组诵读 要求:诵读歌词部分,以“啊!黄河!”为界,分组诵出。 2.指名诵读 要求:背诵时做到流畅、有感情。 【拓展延伸,博闻强技】 ☆☆☆多媒体显示《长江之歌》歌词,学生阅读,并思考文后的题目。 1.比较《长江之歌》与课文《黄河颂》,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内在联系。 2.仿照“黄河颂”中比喻、拟人的写法,以“啊!老师”(或母亲,朋友……)为题,写一两个片断。 【课堂检测,学以致用】 下列诗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D ) A.掀起/万丈狂澜 B.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C.我/站在/高山之巅 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这里是气势的意思) B.掀起万丈狂澜(巨大的波浪) C.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幔帐) 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文化的发源地) 3.诗人为什么用第二人称称呼黄河,而不是直接称为“黄河”或“她”? 答:这样更能突出诗人对黄河的敬佩与热爱之情。 4.“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你认为谁是新时期具有“黄河精神”的人?请列举一位,并为他(她)写上一句话的评论。 人物:任长霞 评论:她是中原大地又一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贫,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 【总结提炼,知识升华】 1.学习的收获: 2.存在的问题: 【课后训练,巩固提高】 完成《语文练习册》本课作业(弱差生不做课外阅读题)。 【课后反思,自悟自励】 了解背景,识记常识。 要做鸿鹄,先夯基础。 多样朗读,感知内容。 思考讨论,达成共识。 教师巡视, 精要指导。 重要内容, 课件展示。 开动脑筋,说出关联,写出片段。 独立完成,订正交流。 学生总结,抓住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