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4《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学生会认“邓、植”等1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爷、节”等6个字。
思维发展: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邓小平爷爷植树时的认真态度和对绿化事业的重视。
文化传承: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意识,体会植树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
难点:领会植树绿化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感悟法、小组合作法、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
四、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初识伟人之像
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里唱的老人是谁吗?”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邓小平爷爷的了解。
2.教师展示邓小平爷爷的图片,简要介绍邓小平爷爷对国家做出的重要贡献,引出课题《邓小平爷爷植树》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伟人植树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采用“开火车”的方式让学生认读生字,重点强调“邓(dèng)”“龄(líng)”等后鼻音,“植(zhí)”“茁(zhuó)”等翘舌音 。
3.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兴致勃勃”:让学生表演出兴致勃勃做事情的样子,感受这个词语的意思。
“碧空如洗”“万里无云”:展示晴朗天空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朗读是否正确、流利。
(三)精读课文,感悟伟人精神
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
师提问:“为什么说1987年4月5日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
引导学生了解这一天邓小平爷爷要去植树,所以令人难忘。
2.学习第2自然段:
指一名学生有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角色扮演:师请一位同学扮演邓小平爷爷,手握“铁锹”(可用道具或用动作模拟),表演挖树坑的动作,其他同学找出描写邓小平爷爷动作和神态的词句,如“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 。并用波浪线标画出来。
小组讨论:从这些描写中,你能感受到邓小平爷爷怎样的心情和态度?引导学生体会邓小平爷爷对植树的认真和热情。
师指导朗读,读出邓小平爷爷的植树认真的精神。
3.学习第3自然段:
学生小组合作,用动作演示邓小平爷爷挑选树苗、移入树坑、挥锹填土、扶正树苗的过程。
每个小组推选代表,说一说在演示过程中,从邓小平爷爷的哪些动作能看出他植树很细心。
教师总结并板书:挑选、移入、挥锹、填、站、看看、扶正。
引导学生思考:邓小平爷爷为什么要这么认真地做每一个步骤?让学生明白植树需要细心和耐心,也体现了邓小平爷爷对树苗的爱护和对绿化事业的重视。
分小组朗读,比赛看哪个小组能读出邓小平爷爷植树时一丝不苟的感觉。
4.学习第4自然段:
展示现在“小平树”的图片,提问:“为什么说‘小平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小平树”不仅因为它长得茂盛漂亮,更因为它是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承载着邓小平爷爷对绿化事业的期望,也成为了人们纪念邓小平爷爷的象征,激励着大家爱护环境、积极植树 。
全班齐读,读出对“小平树”的赞美和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之情。
(四)指导写字,掌握字词
1.出示要写的字“爷、节、岁、亲、行、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结构和笔画特点。
2.师重点指导:
“爷”:上下结构,上面的“父”要写得宽一些,撇捺舒展,下面的“卩”要写得小巧。
“节”:上下结构,上小下大,“艹”的横画要短,下面的“卩”要写正。
“行”:左右结构,双立人旁的写法要注意,第一撇短平,第二撇起笔在第一撇下方,竖要写直。右边的“亍”,横画长短有变化。
3.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边书空边说笔画顺序。
4.学生在课本上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笔画顺序,强调书写规范。
5.展示学生的书写,进行评价,及时表扬写得好的同学,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五)盘点收获,向伟人学习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说一说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故事,感受到了邓小平爷爷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品质,也了解了植树绿化的重要意义。希望同学们向邓小平爷爷学习,爱护环境,积极参与植树活动。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
2.如果当时你遇到了正在植树的邓小平爷爷,你会对他说些什么话呢?
五、板书设计
邓小平爷爷植树
挖坑:手握 挖着 兴致勃勃
栽种:挑选 移入 挥锹 填
扶正:站 看看 扶正 一丝不苟
“小平树”——美丽的风景 (意义:纪念邓爷爷、激励后人、绿化环境)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自己喜欢的一个段落。
2.回家给家人讲述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故事。
3.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份关于植树节或保护环境的手抄报。(选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