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课件+练习):专题6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6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课件+练习):专题6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6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4-29 15:11:57

文档简介

一 亟待拯救的文明古国
一、选择题
1.在埃及首都开罗城东南穆罕默德·阿里大街的尽头坐落着一座古老的清真寺——苏丹·哈桑清真寺(如下图),始建于1356年。当时的埃及(  )
A.处在马木鲁克王朝的统治之下
B.已成为奥斯曼土耳其的一个行省
C.全部领土已被法国侵略军占领
D.英法在进行着激烈的较量和争夺
答案:A
2.至18世纪末,埃及在政治上已被马木鲁克控制,土地和赋税收入的大部分通过包税制落入马木鲁克的手里。这时的马木鲁克代表的是(  )
A.奥斯曼帝国的傀儡势力
B.封建统治集团
C.反抗英国和法国入侵的进步势力
D.新兴的资产阶级势力
答案:B
3.下列有关埃及包税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奥斯曼素丹在埃及征税的形式
B.包税制下的农民负担各种赋税
C.拿破仑统治时期废除了包税制
D.包税权可以世袭,但不能转让或出卖
解析:18世纪末,埃及盛行的土地包税制度危害极大。A、B、C三项所述均与该制度相符。包税权可以世袭,并且可以随意转让或出卖,故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4.18世纪末,英、法等西方殖民者加紧侵略埃及的主要原因有(  )
①埃及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②埃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③埃及社会动荡,国力衰弱 ④马木鲁克同侵略者相互勾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18世纪末,在埃及遭受英法侵略前,马木鲁克是埃及的实际统治者,他们并没有同外国侵略者勾结,故④不正确。
答案:A
5.18世纪末19世纪初,埃及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 (  )
①外国资本主义与埃及民族的矛盾 ②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③农民阶级与封建统治集团的矛盾 ④马木鲁克集团与奥斯曼帝国的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解析:18世纪末19世纪初,埃及的实际统治者是马木鲁克,农民阶级与马木鲁克的矛盾日益激化;另外,英法两国都力图向埃及渗透势力,使埃及出现民族危机。
答案:C
6.1798年10月,西亚一个商队刚刚到达开罗,突然大街上出现了许多人,他们手持大刀、长矛和棍棒,高呼:“真主赐予穆斯林胜利。”这些人走上街头的目的是 (  )
A.反对马木鲁克的横征暴敛
B.要求摆脱奥斯曼帝国的控制
C.抗击法国对埃及的殖民统治
D.要求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
解析:注意关键信息“1798年”“真主赐予穆斯林胜利”。联系教材知识可知,这是拿破仑占领开罗后,开罗人民进行武装反抗的场景。
答案:C
7.穆罕默德·阿里于1805年登上了埃及的最高政治舞台,他上台后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但不包括 (  )
A.埃及人民要求独立自主
B.马木鲁克控制着国计民生
C.西方列强对埃及虎视眈眈
D.农民对阿里政权极度不满
解析:本题是逆向选择题。从总体上看,农民支持阿里政权,并对他寄予厚望,希望在他的领导下能够取消包税制,所以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
答案:D
8.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必然性是(  )
①埃及面临着英法等列强侵略的威胁 ②埃及经济落后、国力衰弱,无力抵抗外来入侵 ③马木鲁克反动势力控制着埃及的国计民生,威胁社会的安宁 ④1805年,阿里被拥立为帕夏,建立了阿里政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阿里改革前埃及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①②③均是改革的必然性,④则是改革的可能性。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17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推翻了埃及的马木鲁克王朝,派总督专门治理。总督将埃及划分为24个省,并任命埃及的马木鲁克为省长。另外,奥斯曼帝国素丹(皇帝)派一支5 000人的近卫军驻扎埃及,作为总督和马木鲁克的制衡力量。
材料二 埃及的土地归奥斯曼国家所有,实行包税制,将土地承包给奥斯曼贵族、近卫军和埃及的马木鲁克。包税人再将承包的土地分租给农村公社。最后,村长将租来的土地分配给村社农民耕种。农民每年上交两种税:土地税(国税)和余额税(承包人的税)。包税人将所征土地税的1/5上交国家,1/5交给地方政府,剩余的3/5归为己有。此外,农民还要无偿地耕种包税人的免税赐地,并交70余种苛捐杂税,负担十分沉重。加上水利灌溉系统长期失修和遭到严重破坏,尼罗河洪水不断泛滥成灾,农业生产日趋衰落。瘟疫不断流行,人口大量死亡,昔日拥有800万人口的埃及,到18世纪末已不足300万人。18世纪,马木鲁克承包的土地已占埃及土地的70%。
材料三 奥斯曼帝国侵占埃及时,掠走1.8万名工匠,使埃及50多个手工行业消失。奥斯曼帝国与欧洲列强争霸地中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繁荣的埃及手工业、商业,尤其是对外贸易遭受致命打击。以精美著称于世的丝织业荡然无存,昔日东西方贸易中心——繁华的亚历山大城,人口曾达60万。到18世纪末变成一个仅有8 000人的小渔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埃及处于哪个国家控制之下,形成了几派重要的政治力量。
(2)根据材料二,分析埃及农村当时实行什么制度。包税人由哪些阶层构成?这一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分析埃及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原因。
参考答案:(1)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总督帕夏、近卫军、马木鲁克。
(2)包税制。奥斯曼贵族、近卫军和埃及的马木鲁克。包税人向政府预付一年税款,就可在包税领地内享有绝对权力,向领地内农民征收高于上交政府税款的赋税。
(3)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遭到严重破坏(或经济发展缓慢)。原因:包税制的实行;水利灌溉系统遭到破坏;奥斯曼土耳其对埃及工匠的掠夺以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10.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1798年,拿破仑率领法军在埃及登陆……拿破仑的真正目的是打击英国在东方的地位,但是……它也是西方对阿拉伯世界中心的地区的一次文化入侵。拿破仑打击了马木鲁克势力,把他们的权势削弱。……他除了将解释古代象形文字的科学家……带到埃及外,还给埃及带来了第一台印刷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马木鲁克在训练
材料三 马木鲁克原意是“奴隶侍卫队”,他们原是埃及统治者从中亚和高加索等地买来的奴隶,编入军队充当侍卫。13世纪中叶,马木鲁克在埃及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埃及被奥斯曼帝国征服后,马木鲁克仍然保持了相当的实力。他们生性强悍,习于骑射,为了各自帮派和家族的利益,经常进行仇杀、凶斗活动,恣意屠戮百姓、劫掠民财,是埃及社会动乱的祸源之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拿破仑入侵埃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马木鲁克在埃及经历了怎样的兴衰过程。
(3)拿破仑入侵、马木鲁克被消灭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之间有何关系?
解析:第(1)问应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分析回答。第(2)问要分阶段对马木鲁克势力进行简要概括。第(3)问可从背景、内容两方面思考拿破仑入侵、马木鲁克被消灭与阿里改革的关系。
参考答案:(1)拿破仑要打击英国在东方的地位,与之争夺在埃及的利益。
(2)13世纪中叶,马木鲁克在埃及建立自己的王朝,奥斯曼帝国时期实际为埃及的统治者;1798年,拿破仑入侵埃及后沉重打击了马木鲁克,法军撤出后,卷土重来;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时被彻底消灭。
(3)拿破仑入侵为埃及带来西方先进文化,有利于阿里改革开展,马木鲁克势力造成埃及动荡不安,是阿里改革的重要背景,消灭其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又是阿里改革的重要措施。
课件16张PPT。专题六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一 亟待拯救的文明古国目标导航预习引导目标导航预习引导二一一、18世纪末19世纪初埃及的内忧外患
1.奥斯曼帝国和马木鲁克的反动统治——内忧
(1)形成:16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征服埃及,将其变成帝国的一个行省,派遣称号为“帕夏”的总督统治埃及。当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力突飞猛进的时候,埃及的实际统治权落入埃及封建统治集团马木鲁克手中。
(2)表现:马木鲁克集团内部争权夺利,不断发动内战,社会动荡不安;对外奉行闭关政策,排斥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封建主占有大部分土地,土地包税制度盛行,包税人设法向农民榨取赋税。
(3)影响:经济衰退,土地荒芜,经济发展水平远比欧洲落后。目标导航预习引导二一2.法国和英国的殖民入侵和争夺——外患
(1)原因:工业革命的进行和扩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殖民扩张;埃及由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成为英法争夺的对象。
(2)表现:1798年,拿破仑率军入侵埃及。1801年,英国派兵配合土耳其军队攻入埃及,法军被迫撤回国内。
(3)危害:埃及人民蒙受了空前浩劫,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古代建筑遭到洗劫和破坏。目标导航预习引导二一预习交流1
埃及的外来威胁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提示:(1)奥斯曼帝国:1517年攻入开罗,埃及沦为其一个行省,奥斯曼帝国长期通过帕夏维持对埃及的统治。
(2)法国:1798年,法国拿破仑远征埃及,占领开罗,实施了3年殖民统治,使埃及人民蒙受了空前的浩劫。
(3)英国:1801年,英国配合土耳其攻入埃及,赶走法国后加紧了殖民渗透;1807年,英军占领亚历山大城,阻碍埃及独立。目标导航预习引导二一二、穆罕默德·阿里统治的建立
1.背景
(1)法国殖民者被驱逐出埃及以后,埃及人民仍面临着反对外来侵略和本国马木鲁克封建统治的两大任务。
(2)穆罕默德·阿里被编入土耳其军队,在埃及同法军作战中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和政治领导才能,他拥兵自重,成为驻埃及土军中一位举足轻重的实权派人物。
2.掌权
(1)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被推举为埃及总督,奥斯曼帝国素丹授给他帕夏封号。
(2)1807年,阿里率领埃及人民反击英军的侵略,迫使英军撤出埃及。目标导航预习引导二一预习交流2
穆罕默德·阿里能够取得政权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提示:阿里以军事起家,在人民的支持下对内削弱了马木鲁克的势力,对外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胜利,因而能成为乱世中众望所归的领导人物。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1.政局动荡:埃及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各种政治集团争权夺利,战乱频仍。
2.经济落后:埃及盛行包税制,导致埃及农业和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阶级矛盾激化。
3.外部危机:18世纪末19世纪初,已进行工业革命的法、英等列强先后侵略埃及,埃及面临着严峻的外部挑战。
4.条件具备: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被推举为埃及总督。面对内忧外患的不利局面,阿里志在推行维护统治、抵御侵略这一富国强兵的、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图1、图2反映了埃及怎样的历史状况?这种状况和马木鲁克有什么关系?
(2)图3中的人物掌权后,埃及面临着怎样的状况?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解析:第(1)问从内忧与外患的因果关系的角度来解释;第(2)问依据教材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分析阿里掌权后面临的形势。
提示:(1)法英等列强加紧对埃及进行殖民侵略,造成埃及民族危机加深。关系:马木鲁克之间相互征伐,导致埃及战乱频仍、经济凋敝,从而给列强入侵埃及造成可乘之机。
(2)国外:英国等西方列强侵略的步伐没有停止,危机仍然存在。国内:奥斯曼素丹不愿放弃对埃及的统治,随时准备消灭新生的埃及政权;马木鲁克仍然控制着埃及的国计民生,威胁着社会的安定。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包税人)在夜晚催促农民第二天早起来干活。谁稍晚一点,哪怕家里有紧要事情也不行,乡丁们会来揪着他的胡须又打又骂。
——埃及史学家迦白鲁谛
材料二 1806年,英国联合土耳其和马木鲁克首领,再次入侵埃及,企图颠覆穆罕默德·阿里政权。阿里率领埃及人民顽强抵抗,最终迫使英军撤离埃及。英军撤离后,埃及社会仍处于内忧外患中:马木鲁克仍盘踞在上埃及(埃及南部农业区),并拥有大部分包税领地;埃及还随时面临着西方殖民入侵的威胁。同时,19世纪初的埃及由于连年的战争,经济十分落后,军事力量也非常弱小,这种情况远不能适应抵御外来入侵的需要。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在埃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归纳穆罕默德·阿里是在什么情况下改革的。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提示:(1)社会地位最为低下,没有任何政治权利,依附于包税人,受其控制;不得弃田逃亡,否则会受到重刑。
(2)内忧外患:内有马木鲁克反动的割据势力存在,外有西方殖民入侵的威胁;埃及经济、军事落后,难以抵御列强入侵。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名师点津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可能性
1.开罗首次起义揭开了埃及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序幕,独立的民族意识逐渐形成。
2.在人民支持下,穆罕默德·阿里掌握了埃及的实际统治权。
3.拿破仑在埃及的殖民统治打击了埃及的封建势力,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思想和科技文化,对阿里改革有一定的诱导作用,揭开了埃及向近代社会变革的序幕。史料一农民的地位比用金钱买来的奴隶还要卑贱。奴隶在走投无路时还可能逃往;农民则不行,他们不能轻易遗弃自己的土地,即使逃跑了,他们的主人也
会把他们追回来,加倍地惩罚他们。
——据埃及历史记载
解读:史料反映了在包税制度之下埃及农民的悲惨境遇。农民在经济上和人身上都依附于包税人,地位低下,不利于埃及农业的发展。
史料二政治混乱、社会衰败和知识停滞使18世纪最后25年成了埃及整个历史上最悲惨的时期。
——法国学者沃尔尼
解读:史料说明了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18世纪末19世纪初,埃及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为了求得民族独立生存与发展,改革势在必行。二 中兴埃及的改革
一、选择题
1.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土地制度,将包税地的一半分配给王公贵族、政府官吏和地方豪绅,其最重要的影响是 (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消除了割据势力
C.扩大了统治基础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解析: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土地制度,将政府控制的包税地的一半分配给王公贵族、政府官吏和地方豪绅,使他们成为新的封建地主,构成了穆罕默德·阿里政权的统治基础。
答案:C
2.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时,把军事工业作为工业发展的重点,其主要目的在于(  )
A.抵御西方国家的侵略
B.镇压马木鲁克的叛乱
C.平息广大人民的反抗
D.防备奥斯曼帝国的进攻
解析:穆罕默德·阿里推行经济改革是在政权稳定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这时马木鲁克的势力已经被消灭;广大人民从阿里改革中得到了实惠,也拥护阿里改革;此时的埃及已获得事实上的独立。因此,B、C、D三项的叙述都是错误的。
答案:A
3.在工业革命大潮直接有力的冲击下,穆罕默德·阿里对埃及落后的社会生产方式进行了改造,能体现这一改造的措施是(  )
A.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B.消灭盗匪
C.坚决打击马木鲁克割据势力
D.创办第一批近代工厂
答案:D
4.“人们喜爱的是自己的劳动果实而不是别人的劳动成果。”这反映了阿里改革的哪项措施(  )
A.加强中央集权
B.保护民族工业
C.发展机器生产
D.大力发展军事力量
答案:B
5.“过去,人们不要说跨进沙漠……如今即便穿过离尼罗河遥远的地区也平安无事。”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在中央设立最高国务委员会
B.简化了地方行政区划
C.大力压制马木鲁克势力
D.整顿社会治安,消灭盗匪
解析:A、B、C三项所述与题干材料无关,由“平安无事”可知D项正确。
答案:D
6.下列关于阿里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阿里改革从根本上触动了埃及的封建生产关系
B.阿里改革使广大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
C.阿里所兴办的各类工厂里的劳动力是农奴
D.阿里的继任者阿巴斯继续改革,使改革得以延续
答案:C
7.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
A.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促进了埃及的统一和振兴
C.改变了埃及的社会性质
D.遏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此题考查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实际作用。B项与史实相符。
答案:B
8.之所以说穆罕默德·阿里是现代埃及的奠基人,主要是因为(  )
①奠定了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 ②埃及在事实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③繁荣了文化,增强了经济、军事力量 ④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①②③④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正确阐释了阿里改革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工业革命发展迅速,纺织工业对棉花等原料的需求猛增。阿里抓住这一时机,组织力量培植优质长纤维棉花,这就是著名的长绒棉。1821年,长绒棉进入英国纺织工厂,受到广泛欢迎。此后3年内,长绒棉迅速在埃及推广,埃及棉花出口增加了200倍。
材料二
穆罕默德·阿里企图用西方教育
体制取代埃及传统的教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思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农业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里是如何用西方教育体制取代埃及传统教育的。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1)措施:①兴修水利。②改革土地制度,实行土地国有化,改革税收制度。③推广水车,发展棉花等经济作物。意义:提高了农业效益,为其他改革措施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2)创办各类学校,聘请外国专家来埃及讲学,选派大批埃及青年赴欧洲留学等。影响:推动了埃及文化事业的发展,为埃及培养了各类人才,从而为其他领域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拿破仑除了将解释古代象形文字的科学家和制订把地中海和红海连接起来的计划的工程师带到埃及外,还给埃及带来了第一台印刷机。
材料二 穆罕默德·阿里的历史意义在于他是第一个意识到西方技术的意义并有效地利用西方技术来为自己的目的服务的中东的统治者。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给埃及带来了第一台印刷机”这句话?这对埃及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穆罕默德·阿里是怎样“有效地利用西方技术”的。有什么局限性?
解析:第(1)问应从给埃及带来了先进的文明和技术方面分析。第(2)问应围绕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内容作答。
参考答案:(1)理解:给埃及带来了先进的文明和技术。影响:冲击了传统的埃及社会;有利于埃及社会的近代化。
(2)利用:发展机器工业,创办近代工厂;发展军事力量,创办近代军队。局限性:没有进行全面改革;在发展工业方面,面临资金匮乏、管理不善的困境;发展军事是为了侵略扩张等。
课件18张PPT。二 中兴埃及的改革目标导航预习引导目标导航预习引导二一一、主要措施
1.经济
(1)农业:
①前提:进行萨拉丁城堡屠杀,铲除马木鲁克势力。
②土地改革:宣布土地国有化;将一部分土地分成小块租给农民耕种,征收统一的土地税;另一部分土地分赐给亲属和部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新兴地主成为阿里政权的社会基础。
③发展农业:兴修水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广风力和畜力带动的水车,广泛种植经济作物。
④影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埃及经济得到初步恢复和发展;为工业提供了原料和资金。目标导航预习引导二一(2)工业:
①创办企业:从西方引进技术,购买设备,建立了一批近代化国营工厂;重点扶持军事工业。
②成就:埃及的民族工业开始初具规模。目标导航预习引导二一2.政治
(1)在中央设立了最高国务委员会,下设七个部,长官由阿里直接任免。
(2)全国划分为七个省,下设县、乡、村三级行政机构。
(3)这使全国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完整的行政体系。
3.军事
(1)实行征兵制,建立了一支用新式武器装备起来的军队;用西式方法训练军队。
(2)军队成为阿里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的机器。目标导航预习引导二一4.文化教育
(1)重视建设人才的培养:
①仿照西方教育制度,建立世俗学校和专科学校,传播了近代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
②兴建了一批采用西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材的普通中小学,提高教育普及的程度。
③选派优秀青年赴欧洲留学;邀请各国专家来埃及讲学。
(2)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①建立印刷厂,加快了知识普及的速度和范围。
②创办埃及近代第一份报纸——《埃及战役报》。目标导航预习引导二一预习交流1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为何要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提示:阿里重点发展军事工业主要有三点考虑:一是维护埃及独立;二是镇压反对改革的力量;三是对外扩张的需要。目标导航预习引导二一二、改革的后果
1.意义
(1)消除了军阀割据、内战不休的状况,中央集权得到空前强化,形成安定有序的政治局面。
(2)推动了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带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
(3)进行有限的开放,加强同西方的交流,带来近代化的曙光。
(4)改变积贫积弱的历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埃及进入空前强盛时期。
2.局限
(1)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生产关系。
(2)对外扩张削弱了埃及的国力。
3.结果:1849年,阿里改革最终失败。目标导航预习引导二一预习交流2
阿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封建主义的阴霾,为埃及社会的发展带来近代化的曙光。你认为应如何界定这场改革的性质?
提示:阿里改革虽然有利于埃及社会的近代化,但其并未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生产关系,因而仍是封建性质的改革。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全面认识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影响
1.积极影响:拉开了埃及近代化的序幕,使埃及成为亚非地区较早开始近代化的国家之一。
(1)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结束了埃及长期的混乱状态,实现了国家统一,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
(2)经济上:发展了农业和商业,建立了近代化工业,提高了生产力。
(3)军事上:增强了军事实力,使埃及成为地中海东部最强大的国家,实际上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殖民统治。
(4)文教上: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客观上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2.局限性:阿里不断对外扩张给人民带来灾难,激化了阶级矛盾,引起了人民的反抗,削弱了埃及的国力。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穆罕默德·阿里“致力于把埃及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国。他坚信埃及人民要富强起来,必须在国内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切,而尽可能地减少进口”。
——俄国驻埃及领事杜哈梅尔(1837年)
材料二 穆罕默德·阿里建造了一座宫殿,但破坏了整个埃及。
——埃及人民中流传的一句话
材料三 100多年来,国内外史学家对穆罕默德·阿里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认为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有的认为他是“异族统治的代表”,是一个“十足的暴君”。……综观穆罕默德·阿里的一生,应该说他是埃及近代史上一位杰出人物,他比其前辈确实提供了不少新的东西,建立了许多功勋。
——杨灏城《埃及近代史》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动机。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对埃及的影响。
(3)请谈谈你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评价。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解析:第(1)问通过阿里改革的措施及效果分析其动机。第(2)问注意从积极、消极两个角度分析影响。第(3)问需从改革的性质、作用及局限等方面作答。
提示:(1)实现埃及的富强,维护埃及的独立。
(2)经济上,大力发展近代工业,保护民族工业,使埃及民族工业获得很大发展;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镇压马木鲁克势力,整顿社会治安,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军事改革使埃及维护了民族独立。但是改革中存在的大量问题激化了阶级矛盾,引起人民的反对,导致改革最终失败。
(3)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封建性质的富国强兵的改革,有利于促进埃及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近代化;但改革中存在的大量问题最终导致改革失败。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穆罕默德·阿里是“唯一能用真正的头脑代替讲究的头巾(指土耳其)的人”,他统治下的埃及成为“当时奥斯曼帝国的唯一有生命力的部分。”
——马克思
材料二 在我第二次(1833—1835)访问埃及时,农村中体格健全的人已经少见,不是缺一两颗门牙(这样就无法咬住子弹)或断一节手指,就是少一只眼睛或双目失明,这样就可以不被征召入伍。
——英国旅行家兰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讲究的头巾”喻指什么。应怎样理解马克思的这句话?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当时埃及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穆罕默德·阿里的看法。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解析:第(1)问结合阿里改革的效果思考,“讲究的头巾”喻指奥斯曼帝国。第(2)问,由“不被征召入伍”的信息,联系阿里军事改革的相关史实说明原因。第(3)问,从阿里改革的积极、消极影响两个方面谈看法。
提示:(1)“讲究的头巾”喻指奥斯曼帝国。马克思这句话主要说明穆罕默德·阿里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改革在客观上推动了埃及历史发展的进程。
(2)原因:为了壮大军事力量和进行对外战争,穆罕默德·阿里采取强制手段,让人民参军,给埃及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3)穆罕默德·阿里推行改革,在实现国家统一、发展经济、促进文化繁荣等方面起了进步作用,并在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他发动的对外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名师点津
阿里改革措施中的近代化因素
1.工业方面:引进西方技术,购买设备,聘请专家,建立了一批近代化的国营工厂;重点扶持军事工业;使埃及的民族工业开始初具规模。
2.军事方面:改革旧军队,用新式武器和西式方法装备、训练军队。
3.文化教育方面:仿照西方教育制度,建立了一些世俗学校和专科学校,培养建设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近代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兴建采用西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材的普通中小学,扩大受教育范围,提高教育普及程度;选派赴欧留学生,邀请各国专家来埃及讲学;创办近代报纸。史料一真正的独立需要一支能够抵抗西方入侵的现代化军队,而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以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
——穆罕默德·阿里
解读:史料反映出阿里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军事改革,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为了增强军事实力,必须向西方学习,发展近代工业。
史料二阿里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改革从长远看对富国强兵都无济于事。
——《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
解读:材料说明了阿里改革失败的必然性,即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只是进行局部改革,未产生巨大的整体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