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生态系统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生态系统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3.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2-13 17:4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生态系统检测题
一、选择题
1.(2025八上·自贡期末)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模式图(甲、乙、丙表示生物成分,A、B、C是乙中有捕食关系的三种生物),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量的最终来源是甲
B.最长的食物链是A→C→B
C.A和C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D.若遭受汞污染,则积累汞最多的是B
2.(2025八上·济南期末)在我国西北某地区,有将荒漠生态系统成功改造为枸杞园人工生态系统的事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改造后土壤的水、肥条件得到很大改善B.改造前后食物链和食物网基本不变
C.枸杞园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D.改造后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增加
3.(2025八上·济南期末)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
B.②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C.甲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分解有机物
D.图中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甲
4.(2025八上·济南期末)《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中规定:科学工作者需要将包括粪便在内的所有生活垃圾都带走,进行妥善处理。主要是因为南极(  )
A.缺少生产者B.没有消费者C.分解者很少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5.(2025八上·济南期末)如图是有关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图,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
A.若Ⅰ表示遗传,Ⅱ表示变异,则Ⅲ可代表有利变异
B.若Ⅰ表示花的雌蕊,Ⅱ表示雄蕊,则Ⅲ可代表花柱
C.若Ⅰ表示有性生殖,Ⅱ表示无性生殖,则Ⅲ可代表试管婴儿技术
D.若Ⅰ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Ⅱ表示非生物成分.则Ⅲ可代表生产者
6.(2025八上·新宾期末)食物链的正确表示方法是(  )
A.草←兔←狐 B.兔→狐 C.草→兔→狐 D.兔←狐
7.(2025八上·泸县期末)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无需借助显微镜就可用肉眼看到的、有史以来最大的细菌——华丽硫珠菌,它通过氧化含硫化合物来获取能量,并将二氧化碳合成糖类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下列关于华丽硫珠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B.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可以通过分裂进行生殖 D.有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细胞壁
8.(2025八上·自贡期末)塞罕坝曾由于过度采伐而成为草木稀疏的荒原,林业建设者经过多年努力,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奇迹。如图为塞罕坝森林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其中存在一条食物链:油松松鼠蝮蛇
B.蝮蛇与鹰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
C.该食物网中共5条食物链
D.塞罕坝的变化体现了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9.(2024八上·鞍山期末)下列关于“探究:小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实验,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要经常给瓶中的小动物投放食物
B.制作好生态瓶后,要定期打开通入氧气
C.生态瓶制作完成后,应避免放在阳光直射处
D.生态瓶中只放入河水和小鱼,也可构成一个小型生态系统
10.(2024八上·鞍山期末)为了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影响,人们通常采取喷洒农药的方法来消灭农田中的害虫。这样通常会造成残留的农药在人体中富集,富集的渠道是(  )
A.水 B.空气和土壤 C.食物链 D.皮肤接触
11.(2024七上·山丹期末)有一种硫细菌,体内含有光合色素,能利用光能将无机物转变为储能有机物。下列生物与该硫细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相似的是(  )
A.肺炎双球菌 B.树菇 C.蚯蚓 D.水稻
12.(2024八上·衡阳期末)植物、动物、微生物都是生物圈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下列对各种成分作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维持碳-氧平衡 B.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动物活动对生物圈产生的影响都是负面的D.细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不可缺少
13.(2024八上·抚顺月考)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阳光→水稻→麻雀→鹰 B.青草→蝗虫→青蛙→蛇
C.泥土→青草→山羊→狼 D.水草→蝌蚪→野鸭→黄曲霉
14.(2024八上·抚顺期末)在一块稻田中,有蝗虫和青蛙等。可构成的食物链是(  )
A.青蛙→蝗虫→水稻 B.水稻→蝗虫→青蛙
C.蝗虫←水稻←青蛙 D.阳光→水稻→蝗虫→青蛙
15.(2024八上·枣庄月考)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1475千焦
B.从b到c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d是该生态系统中占有营养级最多的消费者
D.b是该生态系统的初级消费者,处在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
16.(2024八上·枣庄月考)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符合图中表示的信息的是(  )
A.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B.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在丁这一级生物体内积累的最多
C.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等,属于分解者
D.图中乙、丙、丁三者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
17.(2024八上·枣庄月考)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
B.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
C.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D.②过程增强后①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②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18.(2024八上·枣庄月考)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B.如果大量捕杀丙,对己没有任何影响
C.图中甲是生产者,其他都是消费者
D.图中有3种植食性动物
19.(2024八上·枣庄月考)下图所示是某水库中甲、乙、丙三种生物在某一时间段内相对数量的关系。三种生物之间能构成一个完整的食物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甲→乙→丙
B.该水库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结底来自于生产者甲
C.该水库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生物外,还应包含分解者
D.因某种原因造成水库中乙生物短期内数量骤减,一段时间内丙的数量将会增加
20.(2024八上·枣庄月考)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它们体内的有机物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甲→乙
B.该食物链能量最终来源于丙
C.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丙体内积累最多
D.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21.(2024八上·连州期中)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示意简图,以下食物链表达正确的是
A.植物→虫子→吃虫鸟→微生物B.虫子→吃虫鸟→微生物
C.阳光→植物→虫子→吃虫鸟D.植物→虫子→吃虫鸟
22.(2024八上·泊头期中)肆虐东非和南亚多国的蝗灾中的沙漠蝗虫与中国境内常见的东亚飞蝗相比,不但个体较大,攻击性较强,对生态的破坏也十分严重,所过之处农作物几乎颗粒无收。这个事例说明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
A.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B.动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C.动物是食物链的组成成分 D.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3.(2024八上·泊头期中)“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在诗人杜甫的笔下,动物使大自然充满生机。下列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蝴蝶采集花粉和花蜜会导致果树减产
B.苍蝇、蚊子、老鼠、蟑螂这“四害”会传播疾病,应彻底消灭
C.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动物的种类越少,生态系统越稳定
D.野兔的皮毛上经常挂着苍耳等植物果实,可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24.(2024八上·夷陵期中)如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D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⑦代表碳元素的传递过程。请根据图选择以下错误的是(  )
A.B是生产者,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
B.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以有机物形式循环
C.①是光合作用
D.C可以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25.(2024八上·赣州期中)垃圾处理厂将厨余垃圾资源化,变“废”为“肥”,在此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植物 B.动物 C.腐生微生物 D.病毒
二、读图理解题
26.(2024八上·简阳期末)随着全国各地不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发展成为当今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现代化农业生态园的打造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如图为某地农业生态园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农业生态园中,各种生物之间有着复杂的    关系,这种营养联系形成了食物链。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
(2)图中人、猪等动物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这些动物直接或间接以玉米为食,从中获得了生活必需的    和    。
(3)沼气池中的某些细菌能分解农作物的秸秆和人畜粪尿中的有机物并产生甲烷。这些细菌的营养方式称为    ,它们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
(4)若该农业生态园中玉米叶上出现了大量蚜虫,有人提出可以使用大量农药来进行防治。你认为这种提议    (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答出1点即可)。
27.(2024八上·汉寿期末)在某农田生态系统中,图一表示存在的食物关系,图二中表示该农田中某条食物链各成分的相对数量,请据图回答:
(1) 图二中乙所示生物是   。
(2)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则图一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   。
(3)兔子吃掉农作物后,从农作物中所获得的能量去向有:一部分由于呼吸作用而消耗; 一部分用于兔子自身的   等生命活动。
(4) 该生态系统中,鹰所在营养级的能量最少,因为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会   。
(5) 若食虫鸟被大量捕杀,短期内农作物产量将会   。 (填“提高”或“降低”)
(6) 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和数量少,其自我调节能力   。 (填“强”或“弱”)
28.(2023八上·湖南月考)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D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⑦代表碳元素的传递过程。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代表   ,⑦代表   ;
(2)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   ]   作用固定在植物体内,同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又可以通过[   ]   作用被释放出来。
(3)图中的D可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   ,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由此可见,生物圈中的细菌和真菌可作为   参与物质循环。
29.(2024八上·昭阳期末)如图是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示意图,数字①~⑥表示物质或过程,请仔细观察图中内容,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⑥]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能将动物的粪便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④]   、[⑤]水和无机盐,供植物重复利用。可见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   中起着重要作用。
(2)植物作为   者,能在光照下,将②和⑤吸收,通过   作用制造为有机物,供自身和动物利用。
(3)牛等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起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维持   、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作用。
三、资料分析题
30.(2024八上·雅安期末)资料一:生物入侵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生态和经济问题。目前,我国生物入侵的种类高达660种,薇甘菊是其中危害比较严重的一种。薇甘菊,菊科,假泽兰属多年生藤本植物,其生长迅速,繁殖力强,适应力广,善于缠绕并把其他植物覆盖,常对同区域内其他植物造成毁灭性伤害,被称为“植物杀手”。
资料二:双额岩小粪蝇是中国新记录种。近年来,在广州草菇场大量暴发成灾,造成草菇产量严重减产。
(1)薇甘菊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该物种入侵会   (选填“增加”或“减少”)本地生物   的多样性。
(2)为研究薇甘菊挥发物对双额岩小粪蝇的驱避作用,用于草菇的种植生产,实现对双额岩小粪蝇的有效控制,科学家做了下列实验。
步骤一:称取为1g薇甘菊叶,提取其中的挥发物质;
步骤二:设置两组装置,一个装置为含有薇甘菊挥发物的管(实验组),另一个为空白气流管(对照组),每只管中均加入200只生长状态相似的双额岩小粪蝇。一段时间后测量留在不同管内的双额岩小粪蝇的头数。结果如下
成虫(头) 重复(次) 时间(min) 实验组 对照组
200 3 10 2.33 7.33
20 11.33 45.33
30 10.33 42.67
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   。以上各时间段都需要重复3次后计算出双额岩小粪蝇头数的   ,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从实验数据得知,30min留在空白气流管的头数仍显著高于含有薇甘菊挥发物的管,说明   。
(3)使用入侵植物去趋避与使用化学药剂相比,其优点是   。
四、实验探究题
31.(2024八上·封开期末)镉是人体非必需的元素,自从1955年日本富山县发生闻名于世的骨痛病以来,镉污染及其防治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废电池处理不当也会引起镉污染水、土壤。近年来我国多地再现镉含量超标大米,为验证镉对生物体的危害,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与分析:
①实验过程:用生理盐水配制不同浓度的镉溶液。
②取若干只体重为 100g,生理状态、健康状况等方面均良好且基本相同的小鼠。
③把小鼠随机平均分成5 组, 雌雄各半, 并编号A、B、C、D、E。
④把配制的一定量溶液分别灌入小鼠的胃内,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培养。其操作和结果如表:
组别 灌胃液体镉浓度 用量 实验小鼠数量 48小时死亡率
A 0 mg/mL 1 mL 10只 0
B 0.015 mg/mL 1 mL 10只 10%
C 0.025 mg/mL 1 mL 10 只 20%
D 0.035 mg/mL 1 mL 10 只 30%
E 0.045 mg/mL 1 mL 10 只 40%
(1)实验分析:设置A组的目的是   ,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
(2)实验用的小鼠胎生、哺乳,属于   动物。为了控制单一变量,50只小鼠灌胃前后的生活条件需   (选填“相同”或“不同”)。ABCDE 组各用 10 只小鼠实验而不是1只,原因是   。
(3)“浪费粮食是可耻的”,有人用“镉大米”喂鸡。但你通过学习生物学,知道镉通过食物链仍会在生物体内   ,最终对人体造成危害。
(4)实验结论: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随镉含量的增加,小鼠的死亡率   ,说明镉含量越高,对生物体的危害   。
(5)实验启示:防止镉污染,你应该怎么做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A
6.【答案】C
7.【答案】A
8.【答案】C
9.【答案】C
10.【答案】C
11.【答案】D
12.【答案】C
13.【答案】B
14.【答案】B
15.【答案】B
16.【答案】B
17.【答案】C
18.【答案】C
19.【答案】D
20.【答案】A
21.【答案】D
22.【答案】B
23.【答案】D
24.【答案】B
25.【答案】C
26.【答案】(1)吃与被吃(捕食);3;玉米→人
(2)消费者;物质;能量
(3)异养(腐生);分解者
(4)不合理;大量使用农药会污染环境(或农药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解析】【解答】 (1)在该农业生态园中,各种生物之间有着复杂的吃与被吃(捕食)关系,这种营养联系形成了食物链。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分别是玉米→鸡→人、玉米→猪→人、玉米→人,其中最短的条食物链是玉米→人。
(2)图中人、猪等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为生,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消费者,这些动物直接或间接以玉米为食,从中获得了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
(3)沼气池中的某些细菌能分解农作物的秸秆和人畜粪尿中的有机物并产生甲烷。这些细菌与植物细胞相比,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称为异养(腐生),它们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
(4)若该农业生态园中玉米叶上出现了大量蚜虫,有人提出可以使用大量农药来进行防治。大量使用农药会污染环境;农药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会使人中毒等,因此,我认为不合理。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27.【答案】(1)食虫鸟
(2)分解者
(3)生长、发育和生殖
(4)逐级递减
(5)降低
(6)弱
【解析】【解答】(1)图3中的存在三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禾谷类→昆虫→食虫鸟→鹰,图二中,形成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可见,图二中乙所示生物是食虫鸟。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分、土壤等,生物包括生产者(一般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大部分的动物)和消费者(营腐生细菌和真菌),因此,若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的成分——植物和动物外,还缺少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3)兔子吃掉农作物后,从农作物中所获得的能量去向有:一部分由于呼吸作用而消耗; 一部分用于兔子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
(4)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在流动过程中,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所以,题干中的生态系统中,鹰处于最高营养级,鹰所获得的的能量最少。
(5)由图中食物网可以看出,食虫鸟所在的食物链是:禾谷类→昆虫→食虫鸟→鹰,若食虫鸟被大量捕杀,那么昆虫会因为天敌的减少,数量而大量增加,农作物会遭到破坏,产量随之降低。
(6)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有大有小,能力的大小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图中的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相比,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所以,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弱。
故答案为:(1)食虫鸟;(2)分解者;(3)生长、发育和生殖;(4)逐级递减;(5)降低;(6)弱。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能量流动的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记基础知识,熟记以下几点是关键:(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一般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大多数的动物)、分解者(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2)有毒物质如重金属等进入生物体内,不易分解,会在生物体内积累,并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3)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总是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4)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越高,储能越少,个体数量越少,即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28.【答案】(1)生产者;呼吸作用
(2)①;光合;②;呼吸
(3)无机盐;分解者
【解析】【解答】(1)图中B代表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⑦代表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返回无机环境中。
(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①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固定在植物体内,同时植物体可以通过②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释放到环境中。
(3)图中D是细菌真菌等,能够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从而被植物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因此,细菌和真菌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故答案为:(1)生产者;呼吸作用;
(2)①;光合;②;呼吸;
(3)无机盐;分解者。
【分析】(1)图中B是生产者,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①是光合作用,②④⑤⑦是呼吸作用,③是捕食,⑥是分解作用。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环节。光合作用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维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平衡;而呼吸作用通过释放二氧化碳和消耗氧气,参与到生态系统中碳和氧的循环中。
29.【答案】(1)二氧化碳;物质循环
(2)生产;光合
(3)生态平衡
【解析】【解答】(1)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能作为分解者,把动植物遗体、遗物(枯枝落叶、动物兴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结合题图可知[⑥]细菌和真菌能将动物的粪便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④]二氧化碳、[⑤]水和无机盐,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2)绿色桔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可见,植物作为生产者,能在光照下,将②二氧化碳和⑤水吸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头有机物,供自身和动物利用。
(3)结合分析可知,牛等动物做为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起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维持生态平衡,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作用。
【分析】1.题图中:①植物的呼吸作用,②光合作用,③动物进行的呼吸作用,④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⑤植物利用分解者的分解产物,⑥细菌、真菌等分解者。
2.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30.【答案】(1)生产者;减少;物种/基因(均可)
(2)进行对照试验,排除无关干扰;平均值;薇甘菊对双额岩小粪蝇有一定的驱避作用
(3)减少污染(合理即可)
【解析】【解答】(1)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产者,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制造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不仅满足植物自身的生长需求,还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来源 ,所以, 薇甘菊属于植物,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生产者。根据题干所述,“薇甘菊是其中危害比较严重的一种。薇甘菊,菊科,假泽兰属多年生藤本植物,其生长迅速,繁殖力强,适应力广,善于缠绕并把其他植物覆盖,常对同区域内其他植物造成毁灭性伤害” 。所以可以推测,该物种入侵会减少本地物种的多样性。
(2) 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进行对照实验,排除无关干扰, 以上各时间段都需要重复3次后计算出双额岩小粪蝇头数的平均值, 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从实验数据得知,30min留在空白气流管的头数仍显著高于含有薇甘菊挥发物的管,说明薇甘菊对双额岩小粪蝇有一定的驱避作用。
(3) 使用化学药剂会对土壤或者水源造成污染,使用入侵植物去趋避与使用化学药剂相比,其优点是减少污染。
故答案为:(1)生产者、减少、物种;(2) 进行对照试验,排除无关干扰 、平均值、 薇甘菊对双额岩小粪蝇有一定的驱避作;(4)减少污染。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探究实验的过程,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一个完整的(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由生产者(如绿色植物和某些细菌)、消费者(如各种动物)和分解者(如细菌和真菌)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提供必要的生存环境和能量来源 ,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产者,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制造有机物;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是消费者,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2)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3)引进外来物种的主要危害 如下:
①破坏生态环境 :外来物种可能因没有天敌而迅速繁殖,排斥本地物种,导致生态失衡。
②经济损失 :外来物种对农业、林业、渔业等造成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
③影响人类健康 :某些外来物种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如红火蚁、豚草等。
④生物多样性受损 :外来物种可能排挤本地物种,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31.【答案】(1)对照;灌胃液体镉浓度或不同浓度灌胃镉溶液
(2)哺乳;相同;减少实验误差
(3)富集
(4)逐渐上升或升高;越大
(5)注意废电池的合理回收或处理好含镉的污水排放等等。
【解析】【解答】(1)在实验中,设置A组的目的是作为对照,以便观察不同浓度镉溶液对小鼠的影响。对照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设置一个或多个对照组,可以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得出实验结论。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灌胃液体镉浓度或不同浓度灌胃镉溶液,这是实验中需要观察和研究的主要因素。
(2)实验用的小鼠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因此属于哺乳动物。为了控制单一变量,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50只小鼠在灌胃前后的生活条件需要保持相同。此外,ABCDE组各用10只小鼠进行实验而不是1只,这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通过增加小鼠的数量,可以更有效地反映镉溶液对小鼠的影响。
(3)在食物链中,有害物质如镉会在生物体内逐渐富集,浓度逐渐升高。因此,用“镉大米”喂鸡会导致镉在鸡体内富集,并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最终对人体造成危害。这说明了有害物质在食物链中的传递和富集作用。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随着镉含量的增加,小鼠的死亡率逐渐上升。这说明镉含量越高,对生物体的危害越大。这一结论与实验的预期相符,进一步验证了镉对生物体的危害作用。
(5)从实验中可以得出启示,为了防止镉污染,应该注意废电池的合理回收和处理好含镉的污水排放等措施。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镉对环境和生物体的危害,保护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