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学试卷参考答案
1.D2.A3.B4.D5.D6.A7.B8.C9.C10.C11.D12.B13.CD
14.ABC 15.ABD 16.BD
17.(1)12℃、9℃,6℃(答不全不给分,2分)昼温25℃,夜温15℃(答不全不给分,2分)
(2)下降(1分)夜间低温导致番茄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降低,使光反应速率降低,进而引起
净光合速率降低(3分)
(3)否(1分)6℃夜间低温处理组恢复至第5天时,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都已基本恢
复到对照组水平,但叶片净光合速率仍低于对照组水平(3分)
18.(1)下丘脑(1分)人体的产热与散热维持动态平衡(2分)
(2)下降(1分)副交感(1分)脑千(1分)
(3)②③④(2分)
(4)将小鼠分为2组,一组不做处理,另一组注射一定量的神经肽QRFP到小鼠下丘脑区
域,观察2组小鼠是否会出现冬眠行为(答出1种,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给分,2分)
19.(1)诚少(1分)栖息地的破碎化导致白颈长尾雄的栖息空间遭到破坏,食物等资源不足,
进而导致白颈长尾雄出生率低于死亡率(3分)
(2)信息源和信息受体(1分)提高群体的警觉性,增加个体和群体的生存机会,促进了种
群稳定,并有助于维特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3分)》
(3)40(1分)错误(1分)样线区域的选择应该随机取样,从而更准确地反映白颈长尾雉
在其自然栖息地的种群密度(2分)
20.(1)R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2分)突变体甲中R蛋白第22位氨基酸发生了替换,导
致突变后的R蛋白不能与乙烯结合,导致对乙烯无生理反应(2分)
(2)突变体乙的E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基因中控制E蛋白该段信号序列的DNA序列缺失;
突变体乙的E基因突变后,转录的RNA终止密码子提前,没有合成该段信号序列(答出1
点,合理即可,2分)
(3)①D(1分)BCD(答不全给1分,答错不给分,共2分)②A(2分)RrE(2分)》
21.(1)DNA双链解聚为单链(1分)50℃左右(1分)使两种引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两条
单链DNA结合(2分)
(2)②③(1分)5'-AGTTTCCC3'和5'-AAGGGCGG3'(2分)26-2(2分)
(3)EcoRI和Bam HI(2分)
(4)在较高温度下催化淀粉水解,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高温条件下具有稳定性,降低生产成
本;耐高温淀粉酶适用于更多的工业过程,扩展应用范围;在稳定的高温环境下,反应条件更
容易控制,提高产品质量(答出1点,合理即可,2分)
【高三生物学·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4.下列关于“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的选材或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高三生物学试卷
A.可选择鸡或者兔的成熟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来获取DNA
B.利用DNA溶于酒精,而某些蛋白质不溶于酒精的特性,可以初步分离DNA与蛋白质
C.研磨液倒人离心管中进行离心5min,然后取沉淀物置于烧杯中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D.将DNA与二苯胺试剂混合均匀,进行沸水浴后,待其冷却观察颜色反应
注意事项:
5.防御素是动物体内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机体抵御病菌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害。防御素通常由29~4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根据其二硫键位置的不同,可分为α防御素、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B防御素和0防御素3类。下列有关防御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A.机体中防御素的作用体现了蛋白质的免疫功能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B.二硫键发生断裂的防御素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2,选择性必修1、2、3。
C,高温可导致防御素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影响防御素的功能
D.组成防御素,B防御素、0防御素的氨基酸的脱水缩合方式不同
围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6,将被噬菌体侵染后的细菌培养在含4C标记的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一段时间后,裂解细菌并分
如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离出含有“C标记的RNA,发现这些RNA可与噬茵体的DNA形成DNA一RNA双链杂交
1.细胞代谢产生的活性氧(ROS)分子或基团会攻击蛋白质,造成线粒体膜氧化损伤,从而引发
分子,且不能与细菌的DNA结合。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细胞衰老甚至调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DNA一RNA双链杂交区域的碱基配对仅有A/U、C/G两类
A.ROS攻击线粒体内膜上的蛋白质,可能会导致细胞供能不足
B.用含14C标记的尿嘧啶合成RNA时不需要解旋酶的参与
长
B,若溶酶体的功能减弱,则细胞内损伤的线粒体可能会增多
C.用含“C标记的尿嘧啶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噬菌体不能繁殖
C.细胞衰老后,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细胞核的体积变大
D.用含4C标记的胸腺嘧啶的培养基培养细菌不能得到含有4C标记的RNA
D.由ROS攻击蛋白质引发的细胞调亡不受基因控制
7.为了探究水分子进人细胞的方式,某实验小组将人工合成的脂脂
2.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是引起帕金
口甲
森病的主要原因,具体机理解释如图所示。研究人员可根据某些机理研发出治疗帕金森病的
质体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在脂质体上加人某种蛋白质,乙组不
加,然后将两组脂质体置于素馏水中,定时测量脂质体的体积
药物。下列相关机理中不具有可行性的是
乙组
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水分子进出脂质体的叙述,错
多巴胺能神经元
胆碱能神经元多巴胺能神经元
胆碱能神经元
误的是
时间
脊髓运动
A.甲组脂质体上加人的某种蛋白质可能是通道蛋白
减弱
增强
△多巴胺
B.水分子进人甲组脂质体时需要与该蛋白质结合
◇乙酰胆碱
制
钟制
兴奋
C水分子进入甲,乙两组脂质体都是顺物质浓度梯度进行的
兴奋
正常人
帕金森病患者
D.结果表明水分子进入脂质体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A.促进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降解
B.补充拟多巴胺类神经递质
8.植物饲料中含有难溶的植酸钙(植物有机酸与钙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可用C6H。O2:P,C表
C.促进乙酰胆碱的降解
D.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
示)等物质,这些物质很难被动物吸收利用。从作物根部土壤中分离出的产植酸酶菌株能够
3,科研人员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出了具有金色、紫色等不同颜色胚乳的多种水稻品种,为乡
分解植酸钙,从而生成动物可吸收利用的磷酸盐,进而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下列叙述
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错误的是
A胚乳颜色不同的水稻属于不同的物种
A根据细菌的分布情况,取样时一般应去除作物根部表层土壤
B,通过人工选育可以改变水稻进化的方向
B.进行选择性培养时所用的培养基应以植酸钙为唯一碳源
C,不同的基因决定不同的颜色,这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C.一般采用平板划线法对产植酸酶菌株进行计数
D.诱变处理水稻的种子,可使水稻的基因发生定向突变
D.适于计数的平板菌落数一般为30~300
【高三生物学第1页(共8页)】
【高三生物学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