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13 17:5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开学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我国疆域辽阔,边防哨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迎着新年的第一缕阳光,下图中两地边防哨所的官兵们庄严地升起了五星红旗。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其中“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燕尾港镇开山岛村”不属于我国三级行政区划的是(  )
A.江苏省 B.连云港市 C.灌云县 D.燕尾港镇
2.开山岛濒临的海洋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3.两个哨所升旗时间相差了2个多小时,原因是(  )
A.地形起伏差异大 B.海陆位置差异大
C.南北跨纬度广 D.东西跨经度广
4.青藏地区的农业(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  )
A.三江源地区 B.柴达木盆地 C.绿洲地区 D.河谷地带
5.关于我国地理位置及优越性的叙述,正确的(  )
A.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大西洋
B.所跨纬度较广,地跨寒、温、热三带
C.海陆兼备,地理位置优越
D.自北向南濒临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
6.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下列与造纸生产相关的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土地 B.煤炭 C.森林 D.水
下图示意我国地势、1月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
A.年降水量800mm以上、1月均温0℃以上
B.年降水量800mm左右、1月均温0℃以上
C.年降水量800mm以上、1月均温0℃以下
D.年降水量400mm左右、1月均温0℃以下
8.据图判断,我国台湾岛属于(  )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干旱地区 D.半干旱地区
9.结合图示信息推断,北京地区的河流(  )
A.有结冰期 B.航运价值极高
C.含沙量大 D.冬季流量最大
2021年8月初,松花江干流哈尔滨站水位连日持续上涨,8月7日水位为118.01米,比8月6日上涨0.02米。结合东北地区山河分布图,完成问题。
10.下列有关图中甲山脉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
B.东西两侧分别是平原和高原
C.和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吻合
D.西侧降水少于东侧,且草场广布
11.下列有关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沈阳所在的省区简称“辽”②小兴安岭是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③黑龙江是中俄分界线④长白山脉位于第三级阶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下列有关松花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漫长的结冰期 B.以含沙量大著称
C.有春汛和夏汛 D.年径流量大于黄河
13.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基数小,人口增长慢
B.2020年我国的人口总数为14.12亿
C.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一样多
D.我国已经取消人口计划生育政策
“东数西算”指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至西部,与传统的数据中心相比,算力中心对土地、能源、气候等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图为我国四大跨区域调配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四大跨区域调配工程中,能有效缓解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是(  )
A.南水北调 B.西电东送 C.西气东输 D.东数西算
15.西部地区建设“东数西算”算力中心的优势条件不包括(  )
A.土地成本低 B.科技发达
C.能源充足 D.气温低,利于设备降温
古生物学家在青藏高原地区发现了距今约2500万年的棕榈叶片化石。现存的棕榈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下图为板块分布示意图(局部)和棕榈叶片化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据材料推测,2500万年前青藏高原“年轻时的模样”可能是(  )
①温暖湿润 ②寒冷干燥 ③海拔较低 ④雪山连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导致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变化的原因是(  )
A.人类活动 B.海平面上升 C.地壳运动 D.火山喷发
18.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稠密,城市密集,其原因是(  )
①水流湍急,水能丰富,可为人们提供电力②地势平坦③水源充足④交通便利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黄土区,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9.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景象是(  )
A.人类耕作形成的 B.战争破坏造成的
C.流水侵蚀形成的 D.风力作用形成的
20.黄土高原地区露天采矿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所采矿产主要是(  )
A.有色金属 B.煤炭 C.石油 D.铁矿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30分)
21.结合图一、图二、图三,完成下列问题。
图一部分国家和世界人均占水量对比图 图二中国水资源分布图 图三南水北调工程部分工程示意图
(1)图一反映出中国水资源的状况是   。
(2)图二反映的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   。解决这种分布状况的有效措施是   。
(3)南水北调工程与中线相比,东线调水线路工程量较   (填“小”或“大”),主要原因是东线工程主要利用   (河道)输水,北达山东与天津。
(4)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都到达   平原,为缓解缺水状况,除调水外我们还应实施的对策是   。
22.阅读川藏铁路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川藏铁路“八起八伏”累计爬升高度超过1.4万米,外媒戏称其是“一辆巨大的过山车”。如图为正在建设中的川藏铁路示意图和成都、拉萨气候资料图。
(1)川藏铁路“八起八伏”路段主要位于   地区,它是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   级阶梯分界线。
(2)成都和拉萨两城市中七月气温较低的是   ,原因是该地   。拉萨年日照时数较长,被称为“日光城”,形成原因是   。
(3)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素有“   ”之称,在雅鲁藏布江谷地由于气温   (较高、较低)、土壤肥沃等原因分布着种植业,藏民利用当地农作物做的   是他们的日常主食。
(4)成都的气候特征是   ;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主要原因是四川盆地   。
23.读“中国四大工业基地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京沪高铁连接了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中的   工业基地和   工业基地(填名称)。
(2)四大工业基地中,水资源最匮乏的是   (填字母),为缓解该地区的用水紧张,修建的最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是   。
(3)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是(  )
①矿产丰富; ②能源充足; ③交通便利;④政策支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读“东北三省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省行政中心是   ;C省名称是   。
(2)东北三省山河大势“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其中D是   山:F是   江。
(3)本区石油、铁、煤炭等自然资源丰富,因此以   工业为主。
(4)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   ,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5)东北三省耕作制度为   ,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B
2.B
3.D
4.D
5.C
6.B
7.D
8.A
9.A
10.C
11.C
12.B
13.B
14.A
15.B
16.A
17.C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16.因为现存棕榈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这些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所以 2500 万年前青藏高原发现棕榈叶片化石,可推测当时气候可能温暖湿润且海拔较低,①③正确,②寒冷干燥、④雪山连绵是现在青藏高原的特点。
故答案为:A。
17.从板块分布示意图可知,青藏高原处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板块挤压使得地壳抬升,形成如今的高原,从而改变了其自然环境,从适合棕榈科植物生长的环境变成了高寒的环境,C正确;人类活动在2500万年的时间尺度上对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变化影响较小,A错误;海平面上升不能导致青藏高原海拔升高,B错误;火山喷发不是导致青藏高原整体抬升的主要原因,D错误;导致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变化的原因是地壳运动。
故答案为:C。
18.D
19.C
20.B
21.(1)人均水资源少
(2)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跨流域调水
(3)小;京杭运河
(4)华北;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1)由图可知,中国水资源的状况是人均水资源较少,故填:人均水资源少;
(2)由图可知,我国水资源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可以通过跨流域调水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故填: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跨流域调水;
(3)由图可知,东线调水路线工程量较小,由于东线工程主要利用京杭运河输水,故填:小,京杭运河;
(4)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都到达华北平原,除跨流域调水之外,我们还应当合理用水, 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故填: 华北,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
故答案为:(1)人均水资源少(2)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跨流域调水(3)小;京杭运河(4)华北; 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我国水资源总量大,但人均水资源较少,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可以通过跨流域调水缓解资源区域分布不均的问题。
22.(1)横断山脉(或横断山);一
(2)拉萨;海拔高(或地势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或日照充足或日照时数多或光照强)
(3)世界屋脊;较高;糌粑
(4)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或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或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北部山地对冬季风的阻挡和削弱作用(或北部山地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等意思相近即可得分)。(北部山地、冬季风或冷空气、阻挡是关键词)
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川藏铁路主要经过横断山区,因此“八起八伏”路段主要位于该地区,横断山脉是我国地势一、二阶梯的分界线。
(2)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成都位于四川盆地,拉萨7月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拉萨位于青藏高原,受地形的影响,海拔高,气温低。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日照时数长,被称为“日光城”。
(3)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由于海拔高,气候冷,热量不足是限制青藏地区农业发展的因素,在雅鲁藏布江谷地由于气温较高,土壤肥沃,风力较小等原因,分布着河谷农业,当地的主要等农作物有青裸和小麦,用青裸做成的糌粑是当地藏民的主食。
(4)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当地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或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或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四川盆地北部有高大的山脉,对冬季风起到都阻挡和削弱的作用,长江中下游平原北部没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冬季风的影响大,因此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温暖。
(1)川藏铁路是中国境内一条连接四川省与西藏自治区的快速铁路,呈东西走向,东起四川省成都市、西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是中国国内第二条进藏铁路,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干线铁路之一。川藏铁路工程需要面对崇山峻岭、地形高差、地震频发、复杂地质、季节冻土、山地灾害、高原缺氧以及生态环保等建设难题。川藏铁路集合了山岭重丘、高原高寒、风沙荒漠、雷雨雪霜等多种极端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跨14条大江大河、21座4 000米以上的雪山,被称为“最难建的铁路”。
(2)青藏高原,亚洲内陆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脉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青藏高原气候总体特点:辐射强烈,日照多,气温低,积温少,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气温日较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冬季干冷漫长,大风多;夏季温凉多雨,冰雹多。
23.(1)京津唐;沪宁杭
(2)B;南水北调
(3)D
(1)京沪高铁连接了北京和上海,连接了辽中南和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2)四大工业基地中,水资源最缺乏的是京津唐工业基地,原因是京津唐工业基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干旱多发区-华北平原,为缓解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修建的最大型开流域调水工程为南水北调。
(3)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是交通便利和政策支持。答案为:D。
故答案为:(1)京津唐;长江三角洲(2)B;南水北调(3)D
南水北调三条线路是东线、中线、西线。
1、东线
东线以扬州市江都水利枢纽为起点,到天津结束,贯穿了江苏、安徽、山东、河北、天津等五个省、市。
2、中线
中线以丹江口水库为起点,途经唐白河流域、过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方城垭口,从河南通过隧道穿过黄河,一路北上到北京城的水源地团城湖。
3、西线
截至2021年查询,西线目前处于查勘阶段,还未建立项目,在西线工程的方案中提出以四川长江上游的支流为起点,把水抽调入黄河,主要镇橡举解决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的御碧缺水问题。
24.(1)哈尔滨;辽宁
(2)大兴安岭;黑龙
(3)重
(4)雨热同期
(5)一年一熟;纬度高,气温低(只写纬度高也对)
(1)由图可知,A为黑龙江,行政中心为哈尔滨;C为辽宁省,故填:哈尔滨,辽宁;
(2)其中D是大兴安岭,F为黑龙江,故填:大兴安岭,黑龙江;
(3)以重工业为主,故填:重;
(4)东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故填:雨热同期;
(5)东北三省为一年一熟,因为这里纬度较高、热量有限,故填:一年一熟,纬度高、气温低;
东北平原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宜发展种植业,但由于纬度较高,因此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这里矿产能源资源丰富,因此适宜发展重工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