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
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AB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界线,该界线是( )
A.青藏高原边缘线 B.秦岭—淮河线
C.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D.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2.关于甲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组合正确的是( )
①平原面积大,耕地面积广②以旱作农业为主③水能资源丰富④中国最大的能源基地
⑤盛产菠萝、香蕉等热带水果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3.独竹漂是黔北独特的一项民间技艺,独竹漂高手们脚踩一根楠竹,漂行水上如履平地。马术在蒙古族尤为盛行,爱马和善骑是蒙古族的传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独竹漂起源于四大地区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关于民族马术最盛行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我国地势第三阶梯 B.秦腔是其传统艺术
C.风吹草低见牛羊 D.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3)甲、乙两区域的分界线是我国东部最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叙述与之有关的是( )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近年来一些电视节目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其中许多内容蕴含地理知识。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地理区域与民风民俗搭配正确的是( )
A.③--端午赛龙舟 B.①--冬季滑雪比赛
C.④--那达慕大会 D.②--迎宾客献哈达
5.我国四大地理区域①②、①③、④的划分界线主导因素依次是( )
A.气候、降水、地形 B.地形、气候、降水
C.地形、降水、气候 D.降水、地形、气候
6.《舌尖上的中国》记录了我国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不同饮食习惯。下列美食与所在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地的传统美食是麻辣火锅 B.②地的居民喜爱喝青稞酒
C.③地的特色美食是烤全羊 D.④地的传统主食是白米饭
7.③区域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有( )
①光照强②水资源丰富③昼夜温差大④土壤肥沃⑤有高山冰雪融水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②③ D.①③⑤
8.图中①②两地理区域分界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其地理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此线是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B.此线与我国1月0℃等温线的分布大体一致
C.此线是我国湿润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
D.此线与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大体一致
9.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会对生产、生活产生影响,下列对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差异的概括不正确的是( )
A.南马北船 B.南甜北咸 C.南米北面 D.南涝北旱
10.下列关于①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平原面积广大,耕地面积广 ②农业以旱作为主 ③水能资源丰富
④是中国最大的能源产区 ⑤盛产菠萝、香蕉等热带水果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我国幅员辽阔,地城差异显著,自然、人文条件各异。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城示意图和藏族邮票及“木拱桥”景观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关于图中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和D两大区域的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邮票中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C区域
C.“木拱桥”景观位于D区域
D.位于A区域的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建立与煤、铁资源丰富有关
12.图中甲山脉与淮河构成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有( )
①一月份0℃等温线 ②1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③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④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13.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福建两省数量最多。木拱桥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特点是( )
A.山高谷深 B.河流众多 C.地势低平 D.炎热干燥
14.以下诗词的描绘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对应正确的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北方地区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西北地区
C.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南方地区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青藏地区
黑颈鹤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高原的沼泽地、湖泊及河滩,以植物的根、鱼、蛙及作物种子等为食,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下图为“三江源地区及黑颈鹤越冬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关于三江源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是黄河、长江、怒江的发源地
B.位于我国的第二级阶梯
C.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海省南部
D.黑颈鹤的越冬地点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
16.西藏粮仓集中分布在“一江两河”河谷地带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B.灌溉水源充足
C.海拔较低,热量条件好 D.劳动力充足
17.下列分析黑颈鹤选择图中越冬地点主要自然原因不正确的是( )
A.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B.地处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温较高
C.此区域食物充足
D.此区域交通便利,利于游人观赏
在长白山脚下,有一个由木头组成的村子————锦江木屋村,号称“中国最后的木屋村落”。读锦江木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该传统民居说明该区域( )
A.气候湿热 B.地震频发 C.森林丰富 D.缺少建材
19.木屋屋顶坡度较陡有利于( )
A.夏季获取光热 B.秋季晾晒谷物
C.冬季阻挡寒风 D.积雪自然滑落
北方地区是我们熟悉的家园。下图为北方地区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有关我国北方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秦岭—淮河以南 B.东临渤海、黄海
C.地跨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D.地跨我国亚热带和热带
21.关于北方地区的地形,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东北平原 B.②是华北平原
C.③是东南丘陵 D.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22.下列描述与东北三省相符合的是( )
A.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D.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3.东北三省是重要的重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发展的基础是具有丰富的( )
A.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 B.水力资源
C.铜、铝等有色金属 D.森林资源
24.在东北地区,不属于人口稠密区的是( )
A.中部、南部平原地区 B.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
C.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D.黑龙江省北部山区
东北地区山川秀美,物产富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东北地区的山河大势是( )
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B.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C.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D.河湖密布,水田广布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标注分数填空除外)共50分。
26.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数码①是AB两地理区域划分的界线,这条界线与 mm等降水量线接近
(2)ABCD四大地理区域中,古诗“小桥、流水、人家”描述的是 地理区域的景观;盛产苹果、梨、桃子等温带水果的地理区域是 (填字母)
(3)A地区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其汛期出现在 季,D地区发展农业不利条件: 。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梯田,诞生于山河之间,是大地上最美的等高线,用无声的语言讲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奇迹。
(1)【观分布,识位置】
哈尼梯田在我国 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 地区。
(2)【融情境,悟智慧】
哈尼梯田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形成了“森林、村寨、梯田、水系”为一体的完整生态系统,体现了人地和谐的理念。请根据资料完成下图。
山上森林茂密,具有① 作用;林间水汽充盈,降水充沛,形成溪流。溪流裹挟着村寨的营养物质,流向梯田。溪流流经梯田,灌溉② (耕地类型)河谷气温偏高,蒸发量大,产生大量水汽。
(3)【承智慧,谋发展】
我国山区面积广布,是世界上梯田面积最广、类型最多的国家。说一说修建梯田对当地的积极影响。
28.西藏自治区目前建有多处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了高原脆弱的生态系统和独特的野生动植物。右上图示意西藏自治区年降水量分布与自然保护区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是 (山脉),西藏自治区位于 (填地形区),该区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 地区。
(2)西藏自治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东南部等降水量线密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3)简要说明西藏自治区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
29.读北方地区简图回答问题。
(1)北方主要地形区有A 、B 、C 。其中黑土地分布比较广的地形区是 (填字母)。
(2)A.B两地形区的分界线是 山脉。②是 山脉。
(3)本区年降水量大致为400到800毫米,耕地类型以 为主。中国最大的半岛b是 。
3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1,山脉A是 ,地形区B是 ;根据图1,描述山脉、平原的分布特征 。东北的主要糖料作物是 。
(2)读图2,省会城市C是 市,东北地区的城市主要分布在
A.河流沿岸 B.国界线附近 C.沿海地区 D.交通干线沿线
(3)读图3,分布有 工业基地,它是我国著名的 (“重”或“轻”)工业基地;其形成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A.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B.先进的高科技条件 C.发达的水运条件 D.丰富的矿产资源
答案解析部分
1.B
2.B
我国地势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我国地势二三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1.由图可知,AB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也是南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故答案为:B。
2.甲地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属于旱作农业,矿产资源丰富,盛产苹果、枣、哈密瓜等温带作物。故答案为:B。
3.(1)B
(2)C
(3)B
(1)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是北方地区,乙是南方地区,丙是西北地区,丁是青藏地区。题干中提到“独竹漂是黔北独特的一项民间技艺”,黔是贵州省的简称,贵州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故B正确,AC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2)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提到“马术在蒙古族尤为盛行”,蒙古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内蒙古高原。A、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 ,A错误;
B、秦腔是黄土高原的传统艺术,B错误;
C、内蒙古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平原广阔,草场广布,畜牧业发展,可以看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C正确,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3)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是北方地区,乙是南方地区,它们的分界线是秦岭一淮河一线。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的是甘肃玉门受不到夏季风的影响,描述的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差异,A错误;
B、“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描述的是秦岭一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差异,B正确;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述的是北方地区突降大雪的景象,C错误;
D、“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西北地区温差大,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秦岭—准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4.B
5.A
6.C
7.D
8.C
9.A
10.B
11.D
12.D
13.B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一淮河一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1.读图分析可知,图中A是北方地区,B是南方地区,C是西北地区,D是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界线是昆仑山、阿尔金山与祁连山,A错误。图中邮票为藏族邮票,藏族主要位于我国青藏地区,B错误。图中木拱桥主要位于浙江、福建等地,位于B区域,C错误。北方地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建立了东北重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D正确。
故答案为:D。
12.图中甲山脉是秦岭,秦岭—淮河—线大致与一月份0℃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相吻合,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故答案为:D。
13.桥梁一般建在河流之上,故浙江和福建木拱桥数量多,反映了当地河网密布、河流众多的环境特点。
故答案为:B。
14.C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的是西北地区;故A错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南方地区的梅雨季节;故B错误。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指的是南方地区的长江景观;故C正确。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指的是登泰山的景观,泰山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故D错误。故答案为:C。
南方大部分地区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河网纵横,农耕条件优越,农业历史悠久,人口和城镇稠密,工商业发达,经济基础浓厚。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了灌溉水源,便利的水陆交通,提供了生活用水,但丰水期容易产生洪涝灾害,危害生产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5.C
16.C
17.D
18.C
19.D
20.B
21.D
22.C
23.A
24.D
25.B
26.(1)400
(2)C;B
(3)夏;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1)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和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中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2)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有着“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观,也就是图中的C区域,北方地区盛产苹果、梨子,也就是图中的B区域。
(3)我国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水源补给来源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气温高,汛期出现在夏季,D地区为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高寒,气温低,热量不足。
①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线的确定,考虑的主导因素是降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接近。 ②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线的确定,考虑的主导因素是气候(或气温和降水,或热量和水分),与秦岭一淮河一线接近。 ③青藏地区和其他三个区域的界线,考虑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和地势,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大致是青藏高原的边缘线。
27.(1)云南;南方
(2)涵养水源;水田
(3)可以保持水土(或减少水土流失);可以增加耕地面积;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粮食产量;可以用来发展旅游业。
(1)哈尼梯田在我国云南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南方地区;
(2)哈尼梯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该地区山上的森林资源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该地区的耕地类型主要是水田,溪流流经梯田,灌溉水田;该地区河谷地区气温偏高,蒸发量大,会产生大量的水汽;
(3)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耕地资源有限,其中梯田占耕地面积的1/4以上。我国是世界上梯田面积最广,类型最多的国家。修建梯田对当地的积极影响:可以增加耕地面积、可以防治水土流失、可以为农业生产保持水源、可以用来发展旅游业、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可以改善小区域的生态环境;
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位于中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的哀牢山,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特殊地理气候同垦共创的梯田农耕文明奇观。哈尼梯田分布从山脚延伸至海拔2000多米的山巅,级数最多可达3700多级,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杰作。
28.(1)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河谷
(2)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地形因素
(3)1、青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极易遭到破坏。2、保护生物多样性。3、保护高寒地区特有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西藏自治区主要位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的称号,其南部的山脉甲是喜马拉雅山脉,该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该区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河谷地区,河谷地区海拔较低,水热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2)西藏自治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大致由东南向西北减少,东南部年等降水量线密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东南边缘山地多,地势起伏大,位于迎风坡,降水多,因此东南降水量线密集。
(3)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气候高寒,生态环境脆弱,极易遭到破坏,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高寒地区特有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青藏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这里是中国藏族聚居的地区。是黄河、长江、澜沧江(在国外称湄公河)、雅鲁藏布江等众多大江的发源地。位于其内部的青藏铁路是当今世界海拔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有丰富的太阳能、地热和水能资源。
29.(1)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C
(2)太行;长白
(3)旱地;山东半岛
(1)A是黄土高原,B是华北平原,C是东北平原,东北平原,东北平原的黑土地分布广泛,有着“黑土地”的称号。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分界线是太行山脉,②是长白山脉。
(3) 本区年降水量大致为400到800毫米,耕地类型以 旱地为主,中国最大的半岛是山东半岛。
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耕地类型主要是旱作农业,植被类型以温带落叶落叶林为主。
30.(1)大兴安岭;东北平原;中部平原、三面环山;甜菜
(2)长春;D
(3)辽中南;重;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