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2024年秋季学期高一期末学业水平质量检测
地理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年10月,6万年一遇的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到达近地点,进入最佳观测期。彗星接近太阳时,外层物质会呈现背向太阳的尾状。图1为某天文爱好者拍摄到的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图2为该彗星绕太阳运动轨迹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天文爱好者拍摄到该彗星时,该彗星最可能位于图2中的位置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紫金山一阿特拉斯彗星6万年一遇,说明该彗星( )
A. 自转周期长 B. 自转速度快 C. 公转速度快 D. 公转周期长
古生物化石是研究古地貌、古气候的重要依据。图为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汇地带的和政县局部地区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最古老的生物出现在( )
A. 元古宙 B. 古生代 C. 中生代 D. 新生代
4. 推测青藏高原地区地理环境经历的演变过程是( )
A. 海洋环境向陆地环境演变,地壳经历了抬升运动
B. 海洋环境向陆地环境演变,地壳经历了下沉运动
C. 陆地环境向海洋环境演变,地壳经历了抬升运动
D. 陆地环境向海洋环境演变,地壳经历了下沉运动
大气边界层是靠近地球表面、受地面摩擦阻力影响的大气层区域。大气流过地面时,地面上各种粗糙物体会使大气流动受阻,这种摩擦阻力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达到某一高度后便可忽略,此高度称为大气边界层高度。下图示意我国南海区域不同季节大气边界层高度日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大气边界层所在的大气层为(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臭氧层 D. 高层大气
6. 我国南海区域大气边界层高度的变化特征为( )
A. 夏季最低 B. 冬季最高 C. 正午前后最低 D. 日出前后最高
浙江省某能源电站是全国第八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温岭市乐清湾北端江厦港,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该电站利用能源是( )
A. 风能 B. 潮汐能 C. 太阳能 D. 地热能
8. 与火电站相比,该电站的优点是( )
A. 建设成本低 B. 发电量稳定 C. 清洁无污染 D. 技术要求低
某观测站海拔约2900m。夏季,盛行风驱使湿润空气从亚得里亚湾经波河河谷到达该观测站,导致该观测站受波河河谷人为排放的污染气体影响较大,而冬季污染气体易在波河河谷谷底堆积。下图示意该观测站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夏季,为该观测站带来污染气体的盛行风包括( )
①山风②陆风③海风④谷风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0. 冬季,氮污染气体易在波河河谷积聚,主要是因为河谷出现( )
A. 大风 B. 降水 C. 逆温 D. 冰雹
11. 为减轻该观测站所在的阿尔卑斯山污染气体干扰,建议该地( )
A. 全面停止河谷燃煤取暖 B. 山脉南坡种植常绿阔叶林
C. 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重 D. 增加山上观测站建设密度
河谷地区受坡度、地下水位、地表组成物质等因素的影响,植被类型有差异。下图示意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某河谷地貌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四地土层最薄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3. 乙处的植被类型是( )
A. 峡谷沼泽林 B. 河漫滩草甸 C. 分水岭疏林 D. 洪积扇灌丛
14. 丙处的地貌是( )
A. 三角洲 B. 峡谷 C. 冲积扇 D. 阶地
八字门滑坡(下图)是三峡库区重点监测滑坡之一,由于每年受强降雨或持续性降雨影响,目前该滑坡仍处于位移变形状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八字门滑坡体滑动方向是( )
A. 由东北向西南 B. 由西北向东南 C. 由西南向东北 D. 由东南向西北
16. 能够准确监测八字门滑坡发生位移变形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遥感 B. 全球定位系统 C. 数字地球 D. 地理信息系统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自然界,溶有二氧化碳的雨水,会使石灰石构成的岩层部分溶解,使碳酸钙转变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CaCO3+CO2+H2O==Ca(HCO3)2;当受热或压强突然减小时溶解的碳酸氢钙会分解重新变成碳酸钙沉淀:Ca(HCO3)2==CaCO3+CO2↑十H2O。大自然经过长期和多次的重复上述反应,从而形成各种奇特壮观的溶洞,在溶洞里,有千姿百态的由碳酸氢钙分解后又沉积出来的碳酸钙沉积地貌。贵州省某地发育了典型的溶洞、天坑等喀斯特地貌,如图1所示。天坑是一种独特的喀斯特景观,在特定的地貌、气候和水文条件下发育,图2示意该地天坑形成与演化的过程。
(1)列举在溶洞内可能观察到的碳酸钙沉积地貌。
(2)据图2描述天坑形成的地质过程。
(3)从岩壁、深度和宽度角度说明天坑的主要特点。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的赛里木湖(下图)位于新疆伊犁盆地,海拔约2073米,全年盛行偏西风,四周被天山山脉环绕,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湖泊,有冰川融水的坡面径流流入,属内流湖。赛里木湖流域年降水量约257毫米,湖面年蒸发量约550毫米(中国西北地区水面年蒸发量大多在1200毫米以上),结冰期长达6个月。
(1)指出赛里木湖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并分别说出图中①②③序号代表的水循环环节。
(2)分析赛里木湖湖面年蒸发量较低的原因。
(3)赛里木湖湖面常年稳定,根据水平衡原理,推测赛里木湖的地表径流量并说明原因。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干层是位于多年平均降雨入渗深度以下,因土壤水分流失,形成的含水率低于10%的干燥化土层。黄土高原具有典型的大陆季风气候特征,地表沟壑纵横,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蒸发量普遍高于实际降水量。黄土高原的土壤干层分布范围广、厚度大,是区域气候、地形、土壤等条件下土壤水分循环的综合结果。宁夏云雾山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当地自1980年开始封山禁牧,自然植被逐步恢复,土壤干层厚度变薄。下图示意云雾山放牧草地的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变化。
(1)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黄土高原土壤干层分布广、厚度大的原因。
(2)判断云雾山放牧草地土壤干层的厚度,并指出土壤干层对植被生长的影响。
(3)分析自然植被恢复使土壤干层厚度变薄的原因。
河池市2024年秋季学期高一期末学业水平质量检测
地理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题答案】
【答案】1. D 2. D
【3~4题答案】
【答案】3. B 4. A
【5~6题答案】
【答案】5. A 6. B
【7~8题答案】
【答案】7. B 8. C
【9~11题答案】
【答案】9. D 10. C 11. C
【12~14题答案】
【答案】12. A 13. B 14. C
【15~16题答案】
【答案】15. B 16.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石钟乳、石笋、石柱、石瀑、石帘、钙华等。
(2)石灰岩地区降水丰富,地表水沿着裂隙渗漏,地下河发育明显;石灰岩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溶洞;随着溶洞不断增大,在外力作用和重力影响下,洞穴顶部崩塌而形成天坑。
(3)四周岩壁陡直;平均宽度和深度均超过100m。
【18题答案】
【答案】(1)水循环类型:内陆循环;①为水汽输送,②为降水,③为蒸发。
(2)湖面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所处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地形封闭,流域内湖面所占比重高,空气湿度较大;受冰川融水补给影响,水温较低;湖面结冰期长,蒸发历时较短。
(3)293毫米;赛里木湖的收入=降水量+径流量,支出为蒸发量;水量常年稳定,说明收支平衡,径流量=蒸发量-降水量。
【19题答案】
【答案】(1)黄土高原气候较干旱,降水较少,蒸发旺盛;地形破碎,地表水易损失;土质疏松,土壤水分易下渗至深层土壤。
(2)4米;导致植物因缺水出现生长缓慢;枝干弯曲;树冠分枝少(生长不良);影响植被根系的发育
(3)天然草地逐步恢复,雨水截留能力增强;地表径流减弱;水分下渗量增加(涵养水源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