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宣城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13 14:0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宣城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二地理试题
考生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在答题卷指定位置填写清楚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区域。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时,务必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零能耗建筑是我国建筑节能低碳发展的新趋势。图1为成都(104.06°E,30.67°N)五冶科技中心南侧景观图,大楼坐北朝南,南侧采用堆叠的悬挑结构,东西侧竖向百叶系统(图2)可根据太阳方位自动调节,达到遮阳或增大采光量的效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大楼南侧采用堆叠悬挑结构目的是( )
A. 增大夏季太阳高度角 B. 减少夏季室内自然采光量
C. 减小冬季太阳高度角 D. 增加冬季室内自然采光量
2. 冬季,百叶窗叶片与太阳入射光线保持平行以增大采光量,下列日期中,叶片转动角度最小的是( )
A. 12月20日 B. 1月10日 C. 1月20日 D. 2月10日
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形成锋面雷暴,在短时间内会造成特大暴雨。下图为2023年4月4日8:00我国局部地区风向和风力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最可能出现强雷暴天气的是( )
A. 武汉市 B. 赣州市 C. 南昌市 D. 长沙市
4. 推测该次锋面雷暴的发展方向是( )
A. 向东 B. 向西 C. 向南 D. 向北
当一个地区受到构造抬升时,促使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成为近似于阶梯状地形,称为阶地。金沙江的某河谷中发育了5级河流阶地,T5以灰岩为基座,T1—T4均以湖相沉积物为基座。按沉积厚度为60m计算,其湖相沉积物的沉积速率约为1.2m/年,远远高于一般内流湖泊的沉积速度。图为金沙江的某河谷横断面及阶地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阶地形成后,阶地上普遍覆盖了一层黄土,其最可能来自( )
A. 河流搬运堆积 B. 岩石冻融风化 C. 风力挟带堆积 D. 冰川搬运堆积
6. 阶地T1-T4基座为湖泊沉积物,推测该处( )
A. 沉积物颗粒普遍较大 B. 滑坡堵江,形成堰塞湖
C. 河流逐渐演变成湖泊 D. 断裂下陷,形成内流湖
7. 图中坡积物形成时间( )
A. 早于湖相沉积 B. 早于灰岩 C. 晚于T1 D. 晚于T4
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腹地有70多个湖泊,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大沙山(相对高度多在200~300米)环抱湖泊的景观,苏木吉林湖就是其中之一。湖区全年降水量为164mm,全年实际蒸发量1261mm。下图示意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据图文信息判断,苏木吉林湖主要补给类型及排泄方式是( )
A. 大气降水补给径流排泄 B. 地下水补给蒸发排泄
C 冰雪融水补给蒸发排泄 D.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
9. 苏木吉林湖近些年面积比较稳定,若不考虑下渗因素的影响,推断此湖非降水补给量约为( )
A. 1260mm B. 1600mm C. 2800mm D. 1100mm
10. 根据图文信息判断,湖泊面积最大的时段是( )
A. 1~2月 B. 4~5月 C. 7~8月 D. 10~11月
读太平洋表层洋流分布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示①②③④洋流中,洋流成因与其他洋流不同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2. 太平洋海域( )
A. ①洋流挟带极地海冰威胁航运 B. ④洋流沿岸形成狭长的热带沙漠气候
C. ③④洋流交汇处易形成大渔场 D. 中低纬度海区的洋流均呈顺时针流动
13. 当甲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异常降低时( )
A. 秘鲁渔场渔获减少 B. 澳大利亚易出现严重干旱和火灾
C. 东南信风势力增强 D. 赤道太平洋地区东西部温差减小
海洋性冰川是指发育于海洋性湿润气候区的冰川,降水补给多,移动速度快。雅鲁藏布江流域是我国海洋性冰川分布的典型代表,在这里冰川与绿树并存,被称为“冰绿之地”,几乎所有山谷冰川的末端都深深扎进了森林之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冰川末端出现在森林之中,是因为( )
A. 冰川前进快于消融 B. 森林气温较低 C. 坡度较小利于积雪 D. 冰川消融量小
15. 冰川末端的森林最可能是( )
A. 热带雨林 B. 常绿阔叶林 C. 落叶阔叶林 D. 针叶林
16. 我国还可能出现“冰绿之地”的地区是( )
A. 长白山区 B. 秦岭山区 C. 南岭山区 D. 横断山区
第Ⅱ卷综合题(52分)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锋面雾是指在冷暖气团交界处产生的雾(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严重影响交通),随锋面降水相伴而生。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段,地形条件复杂,地势西高东低,锋面雾天气频发,冬季较为突出。图1示意1984~2013年贵州锋面雾频次空间分布,2024年11月17日贵阳机场经历了一次锋面雾过程,图2显示贵阳机场锋面雾发生前后地面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1)描述1984~2013年贵州锋面雾频次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说出其主要影响因素。
(2)分析贵州锋面雾现象冬季更加频繁的原因。
(3)指出贵阳机场受锋面雾影响严重的时段,并描述其消散的过程。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云岩是一种常见碳酸盐岩,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结构、成分和性质发生显著变化,其过程为“白云石化”。H矿区位于我国滇黔地区,矿区内存在“白云石化”的现象。下图为H矿区某处地质剖面图。
(1)指出甲、乙、丙、丁中存在“白云石化”现象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2)描述丙处岩层缺失的地质过程。
(3)判断乙地附近的地质构造类型,并分析其对H矿区采矿带来的潜在威胁。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的西岸,纵贯南美大陆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山脉有许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顶终年积雪的高峰。图1为某纬度安第斯山脉的垂直带谱,图2为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45°S附近)地理环境演变过程示意图。
(1)读图1,简析该地垂直自然带类型丰富的原因。
(2)指出图1中山脉东、西两坡雪线差异,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3)结合图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巴塔哥尼亚高原(45°S附近)植被演变过程。
宣城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二地理试题
考生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在答题卷指定位置填写清楚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区域。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时,务必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题答案】
【答案】1. B 2. A
【3~4题答案】
【答案】3. C 4. C
【5~7题答案】
【答案】5. C 6. B 7. A
【8~10题答案】
【答案】8. B 9. D 10. B
【11~13题答案】
【答案】11. D 12. B 13. C
【14~16题答案】
【答案】14. A 15. D 16. D
第Ⅱ卷综合题(52分)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分布特点:空间分布不均,西多东少;高发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中部和西南部)。影响因素:地形;锋面系统(准静止锋)。
(2)冬季昆明准静止锋活动频繁,强度较大,影响时间长;冬季逆温现象多发,大气层结稳定,利于雾的形成与维持。
(3)17日7时至11时左右。随风向的改变,贵阳机场开始受偏南气流(风)影响,锋面向北移出;气温升高空气中水滴蒸发,锋面雾消散,天气转晴。
【18题答案】
【答案】(1)乙地。乙地岩石类型为白云岩;乙地周边有玄武岩,说明该区域经历过火山活动,具备高温、高压环境的条件。
(2)岩层水平挤压,形成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产生裂隙)岩层破碎;背斜顶部岩层受外力风化侵蚀作用导致缺失。
(3)乙附近地质构造为向斜和断层;向斜为良好储水构造,矿区开采易受渗水的威胁;断层地质结构不稳定,采矿可能容易诱发滑坡、坍塌等地质灾害。
【19题答案】
【答案】(1)地处低纬度,山麓植被为热带雨林,水热充足;山体海拔高,相对高度大,不同海拔水热状况不同,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差异大,自然带类型丰富。
(2)差异:东坡雪线比西坡低。原因:东坡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多;西坡位于背风坡,沿岸受寒流影响,降水少。
(3)该地处在板块交界处,板块碰撞挤压,地壳隆起形成高大山脉;山脉没有隆起前,受西风影响大,降水多,该地形成森林景观;随着山脉的抬升,对西风的阻挡越来越强,该地降水越来越少,森林植被逐渐演化为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