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部分 物质科学
第2讲 物质的分类
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02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考点一:纯净物和混合物
考点二:混合物的分离
考点三:单质和化合物
考点四:氧化物、酸、碱、盐
04题型精研·考向洞悉
题型一 纯净物与混合物
题型二 物质的简单分离方法
题型三 单质与化合物发区分
题型四 氧化物、酸、碱、盐的区分
05分层训练·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考点要求 课标要求 考查频次 命题预测
物质的分类 1、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知道无机化合物可以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 2、初步学会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3、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认识同类物质通常具有相似的性质。 2024年考查3道,3.5分 ①根据物质结构分类; ②根据物质状态分类; ③过滤、蒸发、蒸馏的操作 在选择题、填空题或探究题出现
考点一:纯净物和混合物
1.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 ,如氧气(O2)、水(H2O)等。
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叫 ,如空气、海水、合金等。
(2024 杭州二模)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结构观: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它们的组成元素不同
B.分类观: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混合物
C.变化观:在一定条件下,CO2和O2可以相互转化
D.微粒观: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纯净物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混合物一定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
D.硫酸(H2SO4)是由两个氢原子,一个硫原子,四个氧原子构成的
有关如图所示的五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五种物质都是混合物
B.①②④有相似之处,都盛放了不同状态的同种物质
C.③④属于化合物
D.②和⑤有相似之处:元素种类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
考点二: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
过滤适用于液体与 液体的固体之间的分离,或溶解性不同的固体之间的分离。
过滤操作要注意“ ”。
①“一贴”:滤纸 。
②“二低”:滤纸边缘略 漏斗边缘;漏斗内液面略 滤纸边缘。
③“三靠”:漏斗最下端紧靠 ;玻璃棒轻靠 一边;烧杯轻靠 。
2.蒸发
蒸发适用于从溶液中分离固体溶质,如从食盐水中分离出食盐。
3.饮用水净化的方法
饮用水净化的方法有沉淀法、 和蒸馏法。
4.沉淀、过滤及蒸发的比较
方法 原理 适用范围 基本操作 作用 净化 程度
沉淀 根据 ; 静置,使不溶性的杂质沉降下来并与水分层。 用于分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杂质 加入明矾等凝聚剂,搅拌后静置 除去不溶性杂质(使水中的悬浮微粒凝聚成较大颗粒而沉淀下来)。 由 低 到 高
过滤 根据 ; 把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 用于除去深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杂质; 溶解,过虑 除去不溶性杂质(可除去水中的悬浮微粒)。
吸附 利用 把自然水中一些不溶性杂质和一些溶解性杂质吸附在表面。 除去部分不溶性和或溶性杂质,臭味等。
蒸馏 根据 ; 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水变成水蒸气后冷凝成水 用于分离或提纯液态混合物 加热,蒸馏、冷凝 除去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可除去水中已溶解的物质)。
(1)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时不看元素种类,看物质种类。相同的元素可组成不同的物质,如H2O和H2O2等。
(2)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而不是混合物。
(2024 湖州一模)下列实验操作与其目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过滤时漏斗中液面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从漏斗壁与滤纸间流下
B.探究唾液对淀粉的分解时,37℃水浴加热——模拟人体温度
C.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粉末进入导管
D.制作临时装片时,将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液滴——防止损坏盖玻片
如图是利用淡化膜分离淡化海水的方法,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进入左侧的淡水池,海水中体积较大的盐离子和其他分子不能通过,从而得到淡水。该分离法的原理与下列操作最相似是( )
A.吸附沉淀 B.过滤
C.蒸馏 D.结晶
【新素材】(2024 上城区月考)气浮机是一种废水处理设备,主要通过制气、附着、刮渣等环节使水质净化(如图)。
(1)制气时,利用高压使空气极大限度地溶于水中,富含气体的水通入浮着池时压强减小,水中就会出现大量的微细气泡。这是由于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减少而 。
(2)附着时,微细气泡粘附在悬浮杂质上,使其浮力增大,当浮力大于重力时,悬浮杂质浮出水面,形成浮渣。附着后杂质所受浮力增大的原因是 。
(3)刮渣时,将浮渣连同部分水刮入废渣桶,浮渣留在废渣桶内,水经滤网流出,这种混合物分离的方法为 。
考点三:单质和化合物
1.按组成元素的种数又可以将 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单质:由 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铜(Cu)、银(Ag)、氮气(N2)等。
3.化合物:由 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H2O、KClO3等。
4.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组成元素是一种还是多种。
单质 化合物
宏观组成 元素 元素
微观构成 由 构成的同一种分子 由 构成的同一种分子
化学性质 不能发生分解反应 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分解反应
5.化合物主要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1)有机化合物是指含 元素的化合物,如甲烷(CH4)、乙醇(C2H5OH)、蛋白质等。
(2)无机化合物是指不含 元素的化合物。但有些含碳化合物也属于无机物,包括CO、CO2、H2CO3、Na2CO3(碳酸盐)和NaHCO3(碳酸氢盐)等。
据媒体报道,“金星快车”号探测器发现金星大气中存在15N2,15N的原子核中含有7个质子和8个中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15N的核外电子数为15
B.15N与14N互为同位素原子
C.15N2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D.15N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
(2024 滨江区一模)分类与建模是重要的科学学科素养。下列有关X、Y表示的概念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关系的是( )
选项 A B C D
概念 X 单质 氧化反应 碱溶液 非金属元素
Y 化合物 化合反应 碱性溶液 稀有气体元素
【新素材】我国近七成的人有着肠胃不适的症状,在检查时大部分都会发现肠胃中存在着幽门螺旋杆菌,这是一种对肠胃伤害较大,且具有传染性的细菌。临床通常使用阿莫西林治除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时被要求口服一颗胶囊内含13CO(NH2)2、13CO(NH2)2和H2O反应生成13CO2和NH3,要分析呼出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就能判断患者有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C.反应中涉及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D.反应前后13C原子质量不变
考点四:氧化物、酸、碱、盐
1.氧化物:由 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 的化合物,如CO2、H2O等。
2.酸: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 的化合物,如HCl、H2SO4等。
3.碱: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 的化合物,如NaOH、Ca(OH)2、NH3·H2O等。
4.盐:由 阳离子(或NH4+)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NaCl、NaHCO3、K2MnO4等。
(1)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H2SO4是酸而不是氧化物。
(2)酸性物质不一定是酸,碱性物质不一定是碱。
含有下列各组离子的溶液,其中的溶质都属于酸的是( )
A.Na+ H+ SO42﹣ B.Ca2+ OH﹣ Na+
C.H+ SO42﹣ Cl﹣ D.K+ CO32﹣ NO3﹣
(2024 杭州二模)两种化学酸碱理论:①酸碱电离理论: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酸,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碱。②酸碱质子理论:任何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分子、原子或离子)都是酸,任何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分子、原子或离子)都是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酸碱电离理论认为:酸碱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B.根据酸碱电离理论,Cu2(OH)2CO3属于碱
C.酸碱质子理论认为:酸和碱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离子
D.酸碱质子理论扩大了酸和碱的范围,不再具有局限性
下列各组物质中符合“酸碱盐氧化物”顺序的是( )
A.H2SO4、Na2O、MgCl2、C
B.NaHCO3、Ba(OH)2、Na2CO3、Zn
C.HNO3、KOH、Na2CO3、O2
D.HCl、KOH、Na2CO3、SiO2
题型一 纯净物与混合物
唐朝孙思邈在《伏硫磺法》中最早记载了黑火药的三组分(硝酸钾、硫磺和木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黑火药属于混合物
B.硝酸钾属于酸
C.硫磺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D.木炭燃烧会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新素材】(2024 浙江模拟)如图所示,“打铁花”这一传统民间焰火表演已列入国家非遗名录。大致方法是:利用焦炭燃烧产生的高温将生铁(合金)熔化为铁水,表演者用一手拿的下棒猛击另一手盛有铁水的上棒,使铁水洒向花棚上的鞭炮和烟花,形成铁花飞溅、烟火如瀑、鞭炮齐鸣的场景。
(1)生铁属于 (选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
(2)焦炭充分燃烧温度可达2500℃,足以将生铁熔化。要使炉中焦炭的燃烧温度达到最高,除了足够的焦炭外,还须不断鼓入 。
(3)打铁花表演过程中,飞溅的铁水在空中迅速变成固态,这种物态变化过程叫做 。
(2024 鄞州区二模)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①烧仙草;②冰水混合物;③稀有气体;④氧化铜;⑤纯净的空气;⑥氧气和液氧的混合物;⑦纯净水;⑧氯化钾;⑨铝箔;⑩加热高锰酸钾剩余的固体产物。
(1)含有氧分子的有 (填序号,下同),属于纯净物的有 。
(2)如图所示为物质分类关系,其中A、B是并列关系,B包含C。若B是化合物,C是氧化物,则C包含 ,A包含 。
题型二 物质的简单分离方法
将粗盐溶解,并用漏斗和滤纸搭建的过滤装置去除其中的泥沙,正确过滤后,展开滤纸,若灰色代表泥沙,白色代表滤纸上没有泥沙,则看到的情况最接近图中的( )
A. B.
C. D.
(2024 湖州模拟)工业上可以用食盐和石灰石为原料制取纯碱(Na2CO3),生产的关键是在沉淀池中让NaCl、NH3、CO2和H2O尽可能多地转化成NaHCO3(固体沉淀物)和NH4Cl(溶液)。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已知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1)若在实验室里分离“设备(Ⅰ)”中的混合物,用到的操作的名称是 。
(2)“沉淀池”中的反应是在加压的条件下不断向食盐水和饱和氨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试分析该流程需要加压条件的原因是: 。
(3)对“设备(Ⅱ)”中的母液处理后,除水以外可在本流程中再利用的物质有 (填写化学式)。
(2024 宁波模拟)如图为实验室分离水和酒精的装置图,其中B是冷凝管。冷凝管中的内管是分离出来的酒精,外管通入冷水。下面根据如图来回答:
(1)此时分离水和酒精的原理是利用它们 的特点来分离的。
(2)为了达到较好的冷却效果,冷水的进水口应是 (填“甲”或“乙”)。
题型三 单质与化合物发区分
(2024 浙江模拟)据报道,杭州亚运会火炬“薪火”是以生物质燃气为燃料。生物质燃气是以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等含有生物质体的物质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制成含有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的生物质燃气。其中的一个反应是水蒸气和碳在高温条件产生一氧化碳和氢气。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物质燃气中只有无机物
B.产生一氧化碳的反应中,碳具有还原性
C.生物质燃气中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D.生物质燃气燃烧是吸热反应
(2024 西湖区校级模拟)青铜是冶铸史上最早出现的Cu、Sn(锡)合金,与纯铜相比,耐磨且耐腐蚀,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青铜是Cu和Sn(锡)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化合物
B.将青铜屑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会有气泡产生
C.用CuSO4溶液能验证Cu、Sn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D.青铜是铜的合金,因此青铜属于金属材料
证据推理是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NaOH、Na2CO3等溶液都使酚酞试液变红,使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
C.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题型四 氧化物、酸、碱、盐的区分
(2024 瑞安市模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被评为202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出土大量文物,含有多种瓷器、木器等,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提供重要见证,回答问题。
图为本次出土的北宋龙泉窑瓷炉。瓷器由瓷胎和釉面组成,瓷胎成分为Na2SiO3,从物质分类看它属于( )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2024 上城区一模)敦煌壁画色彩艳丽,矿物颜料功不可没,其蓝色源于孔雀石,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相对分子量为222),它能与酸发生反应。某同学利用以下反应实现物质间转化,分析正确的是( )
碱式碳酸铜CuCl2Cu(OH)2CuOCu
A.碱式碳酸铜属于碱
B.转化①可选用HCl溶液
C.转化③是置换反应
D.若有222克碱式碳酸铜,理论上可制得64克铜
(2024 温州模拟)氧气珠的有效成分为过氧化钙(化学式CaO2),放入水族箱可增加水中溶解氧。已知常温下CaO2为固体粉末,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则CaO2( )
A.属于碱
B.需干燥保存
C.与水反应所得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D.可用来改良碱性土壤
基础巩固
如图表示构成物质的模型,“”和“〇”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可以表示单质的是( )
A. B.
C. D.
实验室制取氧气所用的双氧水溶液,其溶质和溶剂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都属于氧化物 B.化学性质相同
C.都含有氢分子 D.氧元素质量分数相同
下列性质中,可以确定某种物质属于酸的是( )
A.溶液的pH<7
B.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2024 上城区校级三模)“灰汁团”是浙江传统小吃,制作过程中要用到大米和“灰汁”。“灰汁”制取方法如资料卡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资料卡 传统方法:稻草烧灰一加水溶解→静置沉淀→过滤取汁
现代方法:将食用碱(纯碱和小苏打的混合物)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汁
A.大米中含有的淀粉属于有机物
B.稻草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C.传统方法制得的“灰汁”是混合物
D.现代方法制得的“灰汁”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分类是我们经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若用图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则表中的选项与图相符的是( )
选项 甲 X Y Z
A 有机物 甲烷 酒精 脂肪
B 合金 铝合金 钢 氧化铁
C 难溶性盐 硫酸钡 氯化银 氢氧化铁
D 常见的碱 烧碱 纯碱 熟石灰
【新素材】(2024 西湖区校级三模)医用防护口罩的核心材料是“熔喷布”(主要成分为聚丙烯[(C3H6)n]),鼻梁压条的材料是金属铝;因其对带病毒气溶胶和有害微尘的阻隔效果显著,故在预防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熔喷布”的主要成分聚丙烯属于无机物
B.制作鼻梁压条的金属铝是由铝分子构成的
C.用金属铝制作鼻梁压条是利用其导电性
D.医用防护口罩起阻隔作用的原理类似于过滤
如图是一瓶饮用天然水标签的部分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饮用天然水特征性指标
部分成分含量(μg/100mL) 钙≥400 镁≥50 钾≥35 钠≥10 偏硅酸≥180
pH(25℃) 7.3±0.5
A.该饮用天然水属于混合物
B.该饮用天然水标签中的钙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C.该饮用天然水中含有钙、镁、钠、钾等金属元素
D.100mL该饮用天然水中含偏硅酸不低于180μg
【新素材】在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上,许多场馆的建设和运动器材中均采用多种新型材料,下列新型材料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合成塑料 B.合成纤维 C.合成橡胶 D.合金材料
能力提升
如图所示为三种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进行如图甲所示的过滤操作,可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固体
B.进行如图乙所示的蒸发操作,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C.如图丙所示的蒸馏操作,用于提取食盐水中的食盐
D.在粗盐提纯实验中,需要用到图示甲、乙、丙三种操作
(2023 天台县一模)某兴趣小组开展蔬菜染色再生纸的项目化学习,经历了以下三个环节的探索。
①制作红色紫甘蓝提取液:紫甘蓝粉碎,加入稀盐酸,充分搅拌后过滤取滤液备用。
②制作原色纸浆:废纸剪碎,热水浸泡成糊状后加入淀粉,搅拌得到原色纸浆。
③制作染色纸张:
制作染色纸张的过程中,“抄纸”这一固体与液体分离的过程类似于( )
A.过滤 B.沉淀 C.结晶 D.蒸馏
戴口罩是防止雾霾颗粒物进入人体的一种有效措施,市场上口罩品种繁多。为探究口罩的防护功能,小敏在三只如图丙所示瓶内装少量激光打印粉,将A,B,C三种口罩分别在瓶口系紧,外面覆盖一张餐巾纸,通过打气筒打气,使粉末飞扬。实验结果如图丁,则防护功能最好的口罩为 口罩。
【设问的创新】(2024 绍兴三模)人类对酸碱的认识,从最早靠味觉作为标准到近代的酸碱质子理论,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请回答:
(1)已知硫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根据酸碱质子理论,NaHSO4可称为 (填“酸”或“碱”)。
(2)关于酸碱的认识,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能使酚酞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
B.酸碱电离理论只能适用于水溶液
C.人类对酸碱的认识过程是一个逐步发展、延伸和完善的过程
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主要成分CaCO3),并把这种灰称为“蜃”(主要成分为CaO),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组成上看,“蛎房”和“蜃”都含有钙 (选填“元素”或“原子”)。
(2)从类型上看,CaCO3和CaO都属于 (选填“氧化物”或“化合物”)。
(3)从产物上看,煤饼燃烧后将产生二氧化碳,检验该气体的常用方法是将其通入 中。
(2024 鹿城区二模)茶作为中国的传统饮品,历史悠久,泡茶过程如下图所示。茶汤的滋味取决于茶多酚的含量。茶多酚是一种白色粉末,易溶于热水、乙醇等,在碱性环境中不稳定。
(1)茶多酚(C17H19N3O)在物质分类中属于纯净物中的 。
(2)泡茶过程中茶具的温度会升高,其原因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内能。
(3)洗茶可以去除杂味,让茶汤更清香。为了减少茶多酚的损失,请结合其性质写出一条洗茶操作的建议: 。
(2023秋 拱墅区校级期中)小璐同学从学校附近中河里取出浑浊水样进行实验。
①将水样静置,用如图装置进行过滤,其操作不规范的是 (填序号)。
a用玻璃棒引流
b滤纸边缘高出漏斗
c漏斗末端颈尖紧靠烧杯内壁
d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e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
②向过滤后所得水样中加入一定量活性炭,利用活性炭的 性除去杂质和异味。
③生活中常用 (填“煮沸”“静置沉淀”或“过滤”)的方法进行杀菌消毒。
④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必须爱惜水。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填序号)。
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B.提倡使用节水器具
C.工业上冷却水重复利用
D.收集雨水冲厕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部分 物质科学
第2讲 物质的分类
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02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考点一:纯净物和混合物
考点二:混合物的分离
考点三:单质和化合物
考点四:氧化物、酸、碱、盐
04题型精研·考向洞悉
题型一 纯净物与混合物
题型二 物质的简单分离方法
题型三 单质与化合物发区分
题型四 氧化物、酸、碱、盐的区分
05分层训练·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考点要求 课标要求 考查频次 命题预测
物质的分类 1、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知道无机化合物可以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 2、初步学会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3、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认识同类物质通常具有相似的性质。 2024年考查3道,3.5分 ①根据物质结构分类; ②根据物质状态分类; ③过滤、蒸发、蒸馏的操作 在选择题、填空题或探究题出现
考点一:纯净物和混合物
1.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如氧气(O2)、水(H2O)等。
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如空气、海水、合金等。
(2024 杭州二模)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结构观: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它们的组成元素不同
B.分类观: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混合物
C.变化观:在一定条件下,CO2和O2可以相互转化
D.微粒观: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解答】解:A、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混合物,比如水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在一定条件下,CO2和O2可以相互转化,氧气通过呼吸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二氧化碳分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纯净物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混合物一定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
D.硫酸(H2SO4)是由两个氢原子,一个硫原子,四个氧原子构成的
【解答】解:A、纯净物不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也有可能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铁,还有可能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说法错误;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只含一种物质,一定是纯净物,说法正确;
C、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不一定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如氧气与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一种元素,说法错误;
D、硫酸(H2SO4)是由硫酸分子构成的,每个硫酸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一个硫原子、四个氧原子构成的,说法错误。
故选:B。
有关如图所示的五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五种物质都是混合物
B.①②④有相似之处,都盛放了不同状态的同种物质
C.③④属于化合物
D.②和⑤有相似之处:元素种类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
【解答】解:A、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氧气和液氧、冰和水都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B、①④有相似之处,都盛放了不同状态的同种物质,②中氧气和臭氧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③④属于化合物,③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②和⑤有相似之处:元素种类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都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考点二: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
过滤适用于液体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之间的分离,或溶解性不同的固体之间的分离。
过滤操作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②“二低”: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面略低于滤纸边缘。
③“三靠”:漏斗最下端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一边;烧杯轻靠玻璃棒。
2.蒸发
蒸发适用于从溶液中分离固体溶质,如从食盐水中分离出食盐。
3.饮用水净化的方法
饮用水净化的方法有沉淀法、过滤法和蒸馏法。
4.沉淀、过滤及蒸发的比较
方法 原理 适用范围 基本操作 作用 净化 程度
沉淀 根据物质的溶解性不同; 静置,使不溶性的杂质沉降下来并与水分层。 用于分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杂质 加入明矾等凝聚剂,搅拌后静置 除去不溶性杂质(使水中的悬浮微粒凝聚成较大颗粒而沉淀下来)。 由 低 到 高
过滤 根据物质的溶解性不同; 把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 用于除去深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杂质; 溶解,过虑 除去不溶性杂质(可除去水中的悬浮微粒)。
吸附 利用活性炭或木炭的吸附作用把自然水中一些不溶性杂质和一些溶解性杂质吸附在表面。 除去部分不溶性和或溶性杂质,臭味等。
蒸馏 根据液体物质的沸点不同; 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水变成水蒸气后冷凝成水 用于分离或提纯液态混合物 加热,蒸馏、冷凝 除去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可除去水中已溶解的物质)。
(1)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时不看元素种类,看物质种类。相同的元素可组成不同的物质,如H2O和H2O2等。
(2)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而不是混合物。
(2024 湖州一模)下列实验操作与其目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过滤时漏斗中液面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从漏斗壁与滤纸间流下
B.探究唾液对淀粉的分解时,37℃水浴加热——模拟人体温度
C.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粉末进入导管
D.制作临时装片时,将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液滴——防止损坏盖玻片
【解答】解:A.过滤时漏斗中液面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从漏斗壁与滤纸间流下,故A正确;
B.探究唾液对淀粉的分解时,37℃水浴加热,模拟人体温度,故B正确;
C.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气管,故C正确;
D.制作临时装片时,将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液滴,防止气泡产生,故D错误。
故选:D。
如图是利用淡化膜分离淡化海水的方法,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进入左侧的淡水池,海水中体积较大的盐离子和其他分子不能通过,从而得到淡水。该分离法的原理与下列操作最相似是( )
A.吸附沉淀 B.过滤
C.蒸馏 D.结晶
【解答】解:膜分离法淡化海水,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海水中体积较大的盐的离子和其他分子不能通过)进入左侧的淡水池,从而得到淡水;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因此分离法的原理与滤纸过滤原理类似;
A.该装置为吸附沉淀,不属于过滤操作,故错误;
B.该装置为过滤操作,符合题意,故正确;
C.该装置为蒸馏装置,不属于过滤操作,故错误;
D.该装置为蒸发结晶操作,不属于过滤操作,故错误;
故选:B。
【新素材】(2024 上城区月考)气浮机是一种废水处理设备,主要通过制气、附着、刮渣等环节使水质净化(如图)。
(1)制气时,利用高压使空气极大限度地溶于水中,富含气体的水通入浮着池时压强减小,水中就会出现大量的微细气泡。这是由于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减少而 。
(2)附着时,微细气泡粘附在悬浮杂质上,使其浮力增大,当浮力大于重力时,悬浮杂质浮出水面,形成浮渣。附着后杂质所受浮力增大的原因是 。
(3)刮渣时,将浮渣连同部分水刮入废渣桶,浮渣留在废渣桶内,水经滤网流出,这种混合物分离的方法为 。
【解答】解:(1)制气时,利用高压使空气极大限度地溶于水中,富含气体的水通入附着池时压强减小,水中就会出现大量的微细气泡。这是由于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减少而减小;
(2)气体的密度小于水,当气体附着在杂质上,相当于增大了V排,从而增大了浮力,浮力大于重力,因而使杂质浮于表面而形成浮渣;
(3)刮渣时,将浮渣连同部分水刮入废渣桶,浮渣留在废渣桶内,水经滤网流出,这种混合物分离的方法为过滤。
考点三:单质和化合物
1.按组成元素的种数又可以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铜(Cu)、银(Ag)、氮气(N2)等。
3.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H2O、KClO3等。
4.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组成元素是一种还是多种。
单质 化合物
宏观组成 同种元素 不同种元素
微观构成 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同一种分子 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同一种分子
化学性质 不能发生分解反应 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分解反应
5.化合物主要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1)有机化合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甲烷(CH4)、乙醇(C2H5OH)、蛋白质等。
(2)无机化合物是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有些含碳化合物也属于无机物,包括CO、CO2、H2CO3、Na2CO3(碳酸盐)和NaHCO3(碳酸氢盐)等。
据媒体报道,“金星快车”号探测器发现金星大气中存在15N2,15N的原子核中含有7个质子和8个中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15N的核外电子数为15
B.15N与14N互为同位素原子
C.15N2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D.15N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
【解答】解:A、15N含有7个质子,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15N的核外电子数为7,故选项说法错误。
B、15N含有7个质子和8个中子,14N中含有7个质子和7个中子,15N与14N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属于同位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15N2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一种新型的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15N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024 滨江区一模)分类与建模是重要的科学学科素养。下列有关X、Y表示的概念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关系的是( )
选项 A B C D
概念 X 单质 氧化反应 碱溶液 非金属元素
Y 化合物 化合反应 碱性溶液 稀有气体元素
【解答】解:A、纯净物分为单质与化合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单质与化合物是并列关系,不合题意;
B、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有些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如碳在氧气中燃烧,既属于化合反应,也属于氧化反应,符合题意;
C、碱的溶液一定显碱性,但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碱性溶液包括碱的溶液,二者是包含关系,不合题意;
D、非金属元素与稀有气体元素是并列关系,不合题意。
故选:B。
【新素材】我国近七成的人有着肠胃不适的症状,在检查时大部分都会发现肠胃中存在着幽门螺旋杆菌,这是一种对肠胃伤害较大,且具有传染性的细菌。临床通常使用阿莫西林治除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时被要求口服一颗胶囊内含13CO(NH2)2、13CO(NH2)2和H2O反应生成13CO2和NH3,要分析呼出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就能判断患者有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C.反应中涉及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D.反应前后13C原子质量不变
【解答】解: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该选项正确。
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不变,该选项不正确。
C、反应中涉及的物质中,尿素、水、二氧化碳和氨气都是化合物,该选项正确。
D、反应前后13C原子质量不变,该选项正确。
故选:B。
考点四:氧化物、酸、碱、盐
1.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H2O等。
2.酸: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化合物,如HCl、H2SO4等。
3.碱: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化合物,如NaOH、Ca(OH)2、NH3·H2O等。
4.盐:由金属阳离子(或NH4+)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NaCl、NaHCO3、K2MnO4等。
(1)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H2SO4是酸而不是氧化物。
(2)酸性物质不一定是酸,碱性物质不一定是碱。
含有下列各组离子的溶液,其中的溶质都属于酸的是( )
A.Na+ H+ SO42﹣ B.Ca2+ OH﹣ Na+
C.H+ SO42﹣ Cl﹣ D.K+ CO32﹣ NO3﹣
【解答】解:A、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其中的溶质不都属于酸。故选项错误;
B、溶液中不含有氢离子,溶质中没有酸。故选项错误;
C、溶液中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其中的溶质都属于酸。故选项正确;
D、溶液中不含有氢离子,溶质中没有酸。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024 杭州二模)两种化学酸碱理论:①酸碱电离理论: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酸,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碱。②酸碱质子理论:任何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分子、原子或离子)都是酸,任何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分子、原子或离子)都是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酸碱电离理论认为:酸碱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B.根据酸碱电离理论,Cu2(OH)2CO3属于碱
C.酸碱质子理论认为:酸和碱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离子
D.酸碱质子理论扩大了酸和碱的范围,不再具有局限性
【解答】解:A、酸碱电离理论认为酸碱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故A正确;
B、由酸碱电离理论可知,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酸,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碱,所以Cu2(OH)2CO3属于盐,故B错误;
C、任何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分子、原子或离子)都是酸,任何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分子、原子或离子)都是碱,所以酸碱质子理论认为酸和碱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离子,故C正确;
D、酸碱质子理论扩大了酸和碱的范围,不再具有局限性,故D正确;
故选:B。
下列各组物质中符合“酸碱盐氧化物”顺序的是( )
A.H2SO4、Na2O、MgCl2、C
B.NaHCO3、Ba(OH)2、Na2CO3、Zn
C.HNO3、KOH、Na2CO3、O2
D.HCl、KOH、Na2CO3、SiO2
【解答】解:A、氧化钠由氧元素和钠元素组成,是氧化物;碳属于单质,错误;
B、碳酸氢钠是盐,锌属于单质,错误;
C、氧气属于单质,错误;
D、盐酸是酸,氢氧化钾是碱,碳酸钠是盐,二氧化硅是氧化物,正确;
故选:D。
题型一 纯净物与混合物
唐朝孙思邈在《伏硫磺法》中最早记载了黑火药的三组分(硝酸钾、硫磺和木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黑火药属于混合物
B.硝酸钾属于酸
C.硫磺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D.木炭燃烧会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解答】解:A.黑火药的主要成分有硝酸钾、硫磺和木炭等,因此黑火药属于混合物,故正确;
B.硝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纯净物,属于盐,故错误;
C.硫磺在空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故错误;
D.木炭燃烧会产生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气体,故错误;
故选:A。
【新素材】(2024 浙江模拟)如图所示,“打铁花”这一传统民间焰火表演已列入国家非遗名录。大致方法是:利用焦炭燃烧产生的高温将生铁(合金)熔化为铁水,表演者用一手拿的下棒猛击另一手盛有铁水的上棒,使铁水洒向花棚上的鞭炮和烟花,形成铁花飞溅、烟火如瀑、鞭炮齐鸣的场景。
(1)生铁属于 (选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
(2)焦炭充分燃烧温度可达2500℃,足以将生铁熔化。要使炉中焦炭的燃烧温度达到最高,除了足够的焦炭外,还须不断鼓入 。
(3)打铁花表演过程中,飞溅的铁水在空中迅速变成固态,这种物态变化过程叫做 。
【解答】解:(1)生铁是含碳量为2%~4.3%的铁合金,属于混合物;
(2)不断向燃着的焦炭中鼓入空气或氧气,其目的是使焦炭燃烧更充分,温度更高,加快铁的熔化;
(3)液态“铁水”被表演者打到空中后,迅速变成微小固态颗粒的过程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固。
(2024 鄞州区二模)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①烧仙草;②冰水混合物;③稀有气体;④氧化铜;⑤纯净的空气;⑥氧气和液氧的混合物;⑦纯净水;⑧氯化钾;⑨铝箔;⑩加热高锰酸钾剩余的固体产物。
(1)含有氧分子的有 (填序号,下同),属于纯净物的有 。
(2)如图所示为物质分类关系,其中A、B是并列关系,B包含C。若B是化合物,C是氧化物,则C包含 ,A包含 。
【解答】解:(1)氧气中含有氧分子,所以含有氧气的物质就含有氧分子,含有氧分子的有⑤⑥;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所以属于纯净物的有②④⑥⑦⑧⑨;
(2)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而化合物中分为氧化物和非氧化物,其中A、B是并列关系,B包含C,若B是化合物,则C是氧化物,所以属于氧化物的是②④⑦,A是单质,属于单质的是⑥⑨。
故答案为:(1)⑤⑥;②④⑥⑦⑧⑨;
(2)②④⑦;⑥⑨。
题型二 物质的简单分离方法
将粗盐溶解,并用漏斗和滤纸搭建的过滤装置去除其中的泥沙,正确过滤后,展开滤纸,若灰色代表泥沙,白色代表滤纸上没有泥沙,则看到的情况最接近图中的( )
A. B.
C. D.
【解答】解:过滤器的制作过程是先将滤纸对折成半圆,然后折成四分之一圆制成一个圆锥形,且过滤时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所以难溶物在滤纸上的分布情况是小于滤纸的半圆,则过滤后展开滤纸,若灰色代表泥沙,白色代表滤纸上没有泥沙,则看到的情况最接近图中的B。
故选:B。
(2024 湖州模拟)工业上可以用食盐和石灰石为原料制取纯碱(Na2CO3),生产的关键是在沉淀池中让NaCl、NH3、CO2和H2O尽可能多地转化成NaHCO3(固体沉淀物)和NH4Cl(溶液)。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已知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1)若在实验室里分离“设备(Ⅰ)”中的混合物,用到的操作的名称是 。
(2)“沉淀池”中的反应是在加压的条件下不断向食盐水和饱和氨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试分析该流程需要加压条件的原因是: 。
(3)对“设备(Ⅱ)”中的母液处理后,除水以外可在本流程中再利用的物质有 (填写化学式)。
【解答】解:(1)固液分离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进行;把“设备(I)”中的混合物分离成碳酸氢钠固体和母液,因此操作的名称为过滤;
(2)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较小,增大压强,气体的溶解度增大;该流程需要加压条件的原因是:增加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使反应更充分;
(3)进入“设备(Ⅱ)”的物质有氧化钙、氯化钠、氯化铵及水,发生的反应有H2O+CaO=Ca(OH)2、Ca(OH)2+2NH4Cl=2NH3↑+2H2O+CaCl2,最终产物有氯化钠、氯化钙、氨气,其中氯化钠、氨气可再利用;
(2024 宁波模拟)如图为实验室分离水和酒精的装置图,其中B是冷凝管。冷凝管中的内管是分离出来的酒精,外管通入冷水。下面根据如图来回答:
(1)此时分离水和酒精的原理是利用它们 的特点来分离的。
(2)为了达到较好的冷却效果,冷水的进水口应是 (填“甲”或“乙”)。
【解答】解:(1)冷凝管中的内管是分离出来的酒精,图中是蒸馏操作,此时分离水和酒精的原理是利用它们沸点不同的特点来分离的。
(2)制取蒸馏水时,为增强冷凝效果,下端管口是进水管,上端管口是出水管,即冷水的进水口应是乙。
故答案为:
(1)沸点不同;
(2)乙。
题型三 单质与化合物发区分
(2024 浙江模拟)据报道,杭州亚运会火炬“薪火”是以生物质燃气为燃料。生物质燃气是以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等含有生物质体的物质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制成含有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的生物质燃气。其中的一个反应是水蒸气和碳在高温条件产生一氧化碳和氢气。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物质燃气中只有无机物
B.产生一氧化碳的反应中,碳具有还原性
C.生物质燃气中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D.生物质燃气燃烧是吸热反应
【解答】解:A、生物质燃气中的氢气属于单质,一氧化碳属于无机物,甲烷属于有机物,故A说法错误;
B、水蒸气和碳在高温条件产生一氧化碳和氢气,在该反应中,碳夺取了水中的氧元素,体现了碳的还原性,故B说法正确;
C、生物质燃气中的氢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C说法错误;
D、燃烧都放热,因此生物质燃气的燃烧是放热反应,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2024 西湖区校级模拟)青铜是冶铸史上最早出现的Cu、Sn(锡)合金,与纯铜相比,耐磨且耐腐蚀,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青铜是Cu和Sn(锡)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化合物
B.将青铜屑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会有气泡产生
C.用CuSO4溶液能验证Cu、Sn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D.青铜是铜的合金,因此青铜属于金属材料
【解答】解:A、铜和锡在形成合金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各自的化学性质不变,青铜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B、锡的活动性位于H前,可以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故正确;
C、锡可以从硫酸铜溶液中得到铜,可以验证金属Cu、Sn的活动性,故正确;
D、青铜是Cu、Sn(锡)合金,因此青铜属于金属材料,故正确。
故选:A。
证据推理是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NaOH、Na2CO3等溶液都使酚酞试液变红,使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
C.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解答】解:A.单质只含一种元素,但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等,故A错误。
B.NaOH、Na2CO3等溶液都使酚酞试液变红,使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故B正确。
C.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或碳酸盐不属于有机物,故C错误。
D.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但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为置换反应,如CO+CuOCu+CO2,故D错误。
故选:B。
题型四 氧化物、酸、碱、盐的区分
(2024 瑞安市模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被评为202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出土大量文物,含有多种瓷器、木器等,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提供重要见证,回答问题。
图为本次出土的北宋龙泉窑瓷炉。瓷器由瓷胎和釉面组成,瓷胎成分为Na2SiO3,从物质分类看它属于( )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解答】解:Na2SiO3是由钠离子和硅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故选:D。
(2024 上城区一模)敦煌壁画色彩艳丽,矿物颜料功不可没,其蓝色源于孔雀石,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相对分子量为222),它能与酸发生反应。某同学利用以下反应实现物质间转化,分析正确的是( )
碱式碳酸铜CuCl2Cu(OH)2CuOCu
A.碱式碳酸铜属于碱
B.转化①可选用HCl溶液
C.转化③是置换反应
D.若有222克碱式碳酸铜,理论上可制得64克铜
【解答】解:A、碱式碳酸铜是由铜离子、氢氧根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是碱,故选项说法错误;
B、碱式碳酸铜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能与稀盐酸中的氢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故转化①可选用HCl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转化③是氢氧化铜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则可得以下关系
Cu2(OH)2CO3~2Cu
222 128
则若有222克碱式碳酸铜,理论上可制得128克铜,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024 温州模拟)氧气珠的有效成分为过氧化钙(化学式CaO2),放入水族箱可增加水中溶解氧。已知常温下CaO2为固体粉末,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则CaO2( )
A.属于碱
B.需干燥保存
C.与水反应所得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D.可用来改良碱性土壤
【解答】解:A、过氧化钙是氧化物,不是碱,该选项不正确。
B、过氧化钙能和水反应,因此应该干燥保存,该选项正确。
C、过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石蕊变蓝色,该选项不正确。
D、过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氢氧化钙是碱,不能用过氧化钙改良碱性土壤,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B。
基础巩固
如图表示构成物质的模型,“”和“〇”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可以表示单质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A正确;
B、由两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B错;
C、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C错;
D、由两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A。
实验室制取氧气所用的双氧水溶液,其溶质和溶剂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都属于氧化物 B.化学性质相同
C.都含有氢分子 D.氧元素质量分数相同
【解答】解:A、双氧水溶液中溶剂是水,溶质是双氧水,都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故A分析正确;
B、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由分子的模型图可知,水和双氧水的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B分析不正确;
C、由分子的模型图可知,都含有氢原子,不含有氢分子,故C分析不正确;
D、水的化学式是H2O,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88.9%,双氧水的化学式是H2O2,双氧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94.1%,氧元素质量分数不相同,故D分析不正确。
故选:A。
下列性质中,可以确定某种物质属于酸的是( )
A.溶液的pH<7
B.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解答】解:A、氯化铵是盐,氯化铵溶液显酸性,pH小于7,故选项不正确。
B、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是酸,故选项正确。
C、氯化铵是盐,氯化铵溶液显酸性,也能使石蕊变红色,故选项不正确。
D、二氧化碳不是酸,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B。
(2024 上城区校级三模)“灰汁团”是浙江传统小吃,制作过程中要用到大米和“灰汁”。“灰汁”制取方法如资料卡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资料卡 传统方法:稻草烧灰一加水溶解→静置沉淀→过滤取汁
现代方法:将食用碱(纯碱和小苏打的混合物)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汁
A.大米中含有的淀粉属于有机物
B.稻草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C.传统方法制得的“灰汁”是混合物
D.现代方法制得的“灰汁”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解答】解:A、大米中含有的淀粉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说法正确;
B、稻草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说法正确;
C、传统方法制得的“灰汁”中含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说法正确;
D、现代方法制得的“灰汁”中含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它们水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法错误。
故选:D。
分类是我们经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若用图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则表中的选项与图相符的是( )
选项 甲 X Y Z
A 有机物 甲烷 酒精 脂肪
B 合金 铝合金 钢 氧化铁
C 难溶性盐 硫酸钡 氯化银 氢氧化铁
D 常见的碱 烧碱 纯碱 熟石灰
【解答】解:A、甲烷、酒精、脂肪都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有机物,选项与图示相符,故A正确;
B、铝合金、钢都是合金,而氧化铁属于氧化物,不属于合金,选项与图示不符,故B错误;
C、硫酸钡、氯化银都属于难溶性的盐,而氢氧化铁属于难溶性的碱,与图示不符,故C错误;
D、烧碱(氢氧化钠)和熟石灰(氢氧化钙)都是碱类,而纯碱的化学式为Na2CO3,属于盐类,选项与图示不符,故D错误;
故选:A。
【新素材】(2024 西湖区校级三模)医用防护口罩的核心材料是“熔喷布”(主要成分为聚丙烯[(C3H6)n]),鼻梁压条的材料是金属铝;因其对带病毒气溶胶和有害微尘的阻隔效果显著,故在预防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熔喷布”的主要成分聚丙烯属于无机物
B.制作鼻梁压条的金属铝是由铝分子构成的
C.用金属铝制作鼻梁压条是利用其导电性
D.医用防护口罩起阻隔作用的原理类似于过滤
【解答】解:A、聚丙烯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错误;
B、制作鼻梁压条的金属铝是由铝原子构成的,故B错误;
C、用金属铝制作鼻梁压条是利用其韧性,故C错误;
D、医用口罩对细菌、病毒有较强的阻隔作用,其作用原理相当于过滤,故D正确。
故选:D。
如图是一瓶饮用天然水标签的部分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饮用天然水特征性指标
部分成分含量(μg/100mL) 钙≥400 镁≥50 钾≥35 钠≥10 偏硅酸≥180
pH(25℃) 7.3±0.5
A.该饮用天然水属于混合物
B.该饮用天然水标签中的钙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C.该饮用天然水中含有钙、镁、钠、钾等金属元素
D.100mL该饮用天然水中含偏硅酸不低于180μg
【解答】解:A、该饮用天然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说法正确;
B、该饮用天然水标签中的钙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故B说法错误;
C、该饮用天然水中含有钙、镁、钠、钾等金属元素,故C说法正确;
D、由标签信息可知,100mL该饮用天然水中含偏硅酸不低于180μg,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新素材】在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上,许多场馆的建设和运动器材中均采用多种新型材料,下列新型材料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合成塑料 B.合成纤维 C.合成橡胶 D.合金材料
【解答】解:A、合成塑料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不符合题意;
B、合成纤维是用纤维制成的,纤维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B不符合题意;
C、合成橡胶是用橡胶制成的,橡胶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C不符合题意;
D、合金材料是用合金制成的,合金是由金属与金属(非金属)融合而成,不属于有机物,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能力提升
如图所示为三种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进行如图甲所示的过滤操作,可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固体
B.进行如图乙所示的蒸发操作,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C.如图丙所示的蒸馏操作,用于提取食盐水中的食盐
D.在粗盐提纯实验中,需要用到图示甲、乙、丙三种操作
【解答】解:A、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进行如图甲所示的过滤操作,不能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故选项说法正确。
C、蒸馏是通过加热汽化的方法而将物质分离的一种方法,不能用于提取食盐水中的食盐,故选项说法错误。
D、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氯化钠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氯化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得到精盐的过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023 天台县一模)某兴趣小组开展蔬菜染色再生纸的项目化学习,经历了以下三个环节的探索。
①制作红色紫甘蓝提取液:紫甘蓝粉碎,加入稀盐酸,充分搅拌后过滤取滤液备用。
②制作原色纸浆:废纸剪碎,热水浸泡成糊状后加入淀粉,搅拌得到原色纸浆。
③制作染色纸张:
制作染色纸张的过程中,“抄纸”这一固体与液体分离的过程类似于( )
A.过滤 B.沉淀 C.结晶 D.蒸馏
【解答】解: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抄纸”能将固体与液体分离,原理类似于过滤。
故选:A。
戴口罩是防止雾霾颗粒物进入人体的一种有效措施,市场上口罩品种繁多。为探究口罩的防护功能,小敏在三只如图丙所示瓶内装少量激光打印粉,将A,B,C三种口罩分别在瓶口系紧,外面覆盖一张餐巾纸,通过打气筒打气,使粉末飞扬。实验结果如图丁,则防护功能最好的口罩为 口罩。
【解答】解:由图可以看出C口罩上没有激光打印粉,说明过滤效果最好,所以防护功能最好的口罩为C口罩。
故答案为:C。
【设问的创新】(2024 绍兴三模)人类对酸碱的认识,从最早靠味觉作为标准到近代的酸碱质子理论,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请回答:
(1)已知硫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根据酸碱质子理论,NaHSO4可称为 (填“酸”或“碱”)。
(2)关于酸碱的认识,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能使酚酞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
B.酸碱电离理论只能适用于水溶液
C.人类对酸碱的认识过程是一个逐步发展、延伸和完善的过程
【解答】解:(1)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都是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NaHSO4在水溶液中电离出H+,故NaHSO4可称为酸;
(2)A.能使酚酞变红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但碳酸钠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B.酸碱电离理论不仅适用于水溶液,也适用于熔融状态,不符合题意;
C.人类对酸碱的认识过程是一个逐步发展、延伸和完善的过程,符合题意。
故选:C。
故答案为:
(1)酸;
(2)C。
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主要成分CaCO3),并把这种灰称为“蜃”(主要成分为CaO),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组成上看,“蛎房”和“蜃”都含有钙 (选填“元素”或“原子”)。
(2)从类型上看,CaCO3和CaO都属于 (选填“氧化物”或“化合物”)。
(3)从产物上看,煤饼燃烧后将产生二氧化碳,检验该气体的常用方法是将其通入 中。
【解答】解:(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从组成上看,“蛎房”和“蜃”都含有钙元素。
(2)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从类型上看,CaCO3和CaO都属于化合物。
(3)从产物上看,煤饼燃烧后将产生二氧化碳,检验该气体的常用方法是将其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1)元素。
(2)化合物。
(3)澄清的石灰水。
(2024 鹿城区二模)茶作为中国的传统饮品,历史悠久,泡茶过程如下图所示。茶汤的滋味取决于茶多酚的含量。茶多酚是一种白色粉末,易溶于热水、乙醇等,在碱性环境中不稳定。
(1)茶多酚(C17H19N3O)在物质分类中属于纯净物中的 。
(2)泡茶过程中茶具的温度会升高,其原因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内能。
(3)洗茶可以去除杂味,让茶汤更清香。为了减少茶多酚的损失,请结合其性质写出一条洗茶操作的建议: 。
【解答】解:(1)茶多酚的分子式为C17H19N3O,有固定的组成,属于纯净物或化合物;
(2)泡茶过程中茶具的温度会升高,其原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
(3)茶多酚易溶于热水,故可以采用用凉水快速冲洗。
(2023秋 拱墅区校级期中)小璐同学从学校附近中河里取出浑浊水样进行实验。
①将水样静置,用如图装置进行过滤,其操作不规范的是 (填序号)。
a用玻璃棒引流
b滤纸边缘高出漏斗
c漏斗末端颈尖紧靠烧杯内壁
d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e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
②向过滤后所得水样中加入一定量活性炭,利用活性炭的 性除去杂质和异味。
③生活中常用 (填“煮沸”“静置沉淀”或“过滤”)的方法进行杀菌消毒。
④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必须爱惜水。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填序号)。
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B.提倡使用节水器具
C.工业上冷却水重复利用
D.收集雨水冲厕所
【解答】解:①a用玻璃棒引流,原说法正确;
b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边缘,原说法错误;
c漏斗末端颈尖紧靠烧杯内壁,以防滤液溅出,原说法正确;
d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原说法正确;
e不能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以防滤纸破损,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e;
②向过滤后所得水样中加入一定量活性炭,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杂质和异味;
故答案为:吸附;
③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静置沉淀可以除去水中较大的难溶性杂质,都不能起到杀菌消毒的目的;煮沸可以起到杀菌消毒的目的;
故答案为:煮沸;
④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故A不合题意;
B.提倡使用节水器具可以节约用水,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故B符合题意;
C.工业上冷却水重复利用可以节约用水,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故C符合题意;
D.收集雨水冲厕所可以节约用水,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