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功能
第二节
第二章 循环系统与物质运输
(冀少版)七年级
下
01
学习目标
02
激情导入
03
观察思考
04
新知探究
08
作业布置
06
课堂练习
05
归纳总结
07
课堂小结
09
板书设计
学习目标
01
阐述血液循环的概念,概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理解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构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通过分析血液循环模式图,培养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能从图表中获取关键信息,解决血液循环相关问题。
通过阅读分析资料总结血液循环的途径,提升阅读能力培养探究精神。
关注血液循环与健康生活的联系,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意识到健康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生命观念
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将能够:
1.认识体循环
2.认识肺循环
3.认识血液循环的途径
4.认识血液循环的意义
学习目标
01
激趣导入
02
通过肌肉注射药物进行治疗时,注射的部位多在臀部。从臀部进入人体的药物是如何到达患病部位的 血液循环有什么功能
阅读思考
03
阅读以下资料,重点关注揭开血液循环之谜的过程。
16世纪中叶,西班牙医生米凯尔·塞尔维特(M.Serveto,1511一1553)通过解剖发现,血液从右心室流入肺部,经空气净化后,通过曲折的路径,又从肺流入左心房。
17世纪初,英国医生哈维(W.Harvey,1578--1657)用蛇做了实验:他把蛇解剖后,用镊子夹住大动脉,发现镊子以下部分的血管很快瘪了,而镊子与心脏之间的动脉和心脏本身却越来越胀;去掉镊子后,心脏和动脉很快恢复正常。接着,他又用镊子夹住大静脉,发现镊子与心脏之间的静脉几乎立刻就瘪了,同时心脏体积变小,颜色变浅:去掉镊子后,瘪下去的静脉马上就有血液流过,心脏的大小也恢复正常。
17世纪60年代,意大利的生理学家马尔切罗·马尔比基(M. Malpighi,1628-1694)用显微镜观察到了毛细血管的存在,正是这些肉眼看不到的微小血管,把动脉和静脉连接成了一个“可以循环的管道”。
阅读思考
03
根据获得的证据思考下列问题。
1.这三段资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2.血液循环的途径是怎样的 3.血液循环有什么意义
塞尔维特通过他的研究发现血液在心脏和肺之间的循环。
哈维的实验说明心脏里的血液被推出后,必定是流到了动脉里;而静脉里的血液,一定是流回了心脏。动脉与静脉里的血液应该是相通的,血液在体内是循环不息的。
马尔比基发现毛细血管把动脉和静脉连接成一个可循环的管道,进一步证明血液循环的存在。
新知探究
04
1.概念:血液在心脏与全身各组织器官之间的循环称为体循环。
血液由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经各级动脉,到全身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血液由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为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静脉血再经各级静脉,最后汇合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
一、体循环
主动脉
左心室
上、下腔静脉
全身毛细血管
右心房
各级动脉
各级静脉
2.流程图:
新知探究
04
红细胞
来自动脉
氧
营养物质
二氧化碳
代谢废物
流向静脉
一、体循环
3.功能:
在体循环中,血液流经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网时,将运输的氧和营养物质供给细胞利用,同时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废物运走。
主动脉
左心室
上、下腔静脉
全身毛细血管
右心房
各级动脉
各级静脉
2.流程图:
组织细胞
O
营养
CO
废物
新知探究
04
1.概念:血液在心脏与肺之间的循环称为肺循环。
静脉血由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进行气体交换,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为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动脉血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二、肺循环
2.流程:
右心室
左心房
肺静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动脉
新知探究
04
3.功能:
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二、肺循环
右心室
左心房
肺静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动脉
O
CO
肺泡
新知探究
04
思考: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这种说法对吗
二、肺循环
答:不对。因为动脉和静脉是以血流方向来定义的,以心脏为标志,流出心脏的血液经过的血管叫动脉,将血液输送回心脏的血管叫静脉。而动脉血和静脉血是以血液的含氧量多少来定义的,含氧多的叫动脉血,含氧少的叫静脉血。如肺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中流的是动脉血。
新知探究
04
1.体内物质的运输是通过血液循环来完成的。体循环和肺循环沿各自路线进行,在心脏处又连通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身体上部毛细血管
肺部毛细血管
肺动脉
左肺静脉
左心房
左心室
身体下部毛细血管
右肺静脉
主动脉
上腔静脉
右心房
下腔静脉
右心室
三、血液循环
心脏左边流动脉血,右边流静脉血。简称“左流动,右流静”
新知探究
04
2.血液循环的功能:
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和激素等物质。
三、血液循环
新知探究
04
三、血液循环
新知探究
04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就是血压。
血压通常用血压计测量获得的两个数值来表示,第一个数值是收缩压,第二个数值是舒张压。
血压过高,心脏射血阻力大,不仅增加心脏负担,还对血管造成损伤,与动脉硬化也有密切关系;血压过低,不利于推动血液向前流动,影响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心脏和血管的损伤会引起血液循环系统障碍,影响身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四、血压
项目 收缩压(高压) 舒张压(低压) 单位kPa 单位mmHg 单位kPa 单位mmHg
正常范围 12.00-18.53 90-139 8.00-11.86 60-89
高血压 >=18.66 >=140 >=12.00 >=90
低血压 <12.00 <90 <8.00 <60
归纳总结
05
根据所学知识,补充结构名称,用箭头表示出血流方向,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动脉血和静脉血在血管和心腔的分布情况,完成血液循环概念模型。
肺部毛细血管
肺动脉
右心房
左心房
右心室
左心室
上下腔静脉
各级静脉
身体各部毛细血管
肺静脉
主动脉
各级动脉
课堂练习
06
D
1.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管道中周而复始地流动,以下流动的顺序不可能发生的是( )
A.心脏→肺→心脏
B.心脏→全身各处→心脏
C.心脏→肺→心脏→全身各处→心脏
D.心脏→肺→全身各处→心脏
课堂练习
06
2.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下面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动脉血到静脉血的转换在体循环完成
B.静脉血到动脉血的转换在肺循环完成
C.体循环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肺循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D.体循环是心脏与各组织器官之间的循环,肺循环是心脏与肺之间的循环
C
课堂练习
06
3.某人得了急性肠胃炎,血常规检查表明其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比正常值高出很多,输液治疗后逐渐康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药物从前臂静脉输入,简要写出药物到达肠胃的血液运输路线。
前臂静脉→上肢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肠胃处毛细血管。
(2)药物通过输液进入静脉到小肠中发挥作用,需要经过心脏几次
两次
课堂练习
06
心脏
动脉
(3)根据对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等相关概念的理解填充下图。
毛细血管
静脉
课堂练习
06
(1)口服
优点:使用方便,患者可自行服用,无需专业医护人员操作;相对安全,避免了注射带来的感染等风险;成本较低,包括药物及治疗费用;有多种剂型可选,如片剂、胶囊、口服液等,可满足不同患者需求。
缺点:药物需经胃肠道吸收,起效相对较慢;可能受食物、胃酸、消化酶等影响,导致吸收不稳定,药效发挥可能不完全;某些药物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引发恶心、呕吐、腹痛等不良反应;昏迷、吞咽困难等患者难以使用。
(2)输液
优点: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起效迅速,能快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适用于危急重症患者;可精确控制药物剂量和输入速度,便于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对于不能口服或口服吸收差的药物,输液是更好的给药途径。
缺点:需要专业医护人员操作,存在穿刺失败、药物渗漏等风险;可能引发感染,如穿刺部位感染、静脉炎等;药物不良反应可能更严重,一旦出现过敏等问题,反应往往较迅速且严重;长期输液可能损伤血管;费用相对较高。
(4)如果药物治疗时,口服和输液都可以,比较两种方式的优缺点。
课堂小结
07
肺部毛细血管
肺动脉
右心房
左心房
右心室
左心室
上下腔静脉
各级静脉
身体各部毛细血管
肺静脉
主动脉
各级动脉
肺循环
体循环
布置作业
08
绘制简单的血液循环示意图,并标注血液成分变化;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知识。
板书设计
09
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功能
一、血液循环途径
1.体循环: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身体各部毛细血管 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二、血液循环功能
运输物质、参与气体交换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