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2张PPT)
专题三 地球上的大气
考点1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受热过程
2025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资料
考点切片
考向1 大气的垂直分层
(2025云南昆明阶段练习)北京时间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搭
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于甘肃酒泉发射升空。右图示
意大气的垂直分层。据此完成1—2题。
1.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在发射过程中( )
A.气压一直在升高
B.气压经历降低—升高—降低—升高
C.气温一直在升高
D.气温经历降低—升高—降低—升高
D
【解析】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在发射过程中,依次经过
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在对流层,随着高度升高,气温逐
渐降低;进入平流层后,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继续上升到高
层大气,气温先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然后又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综上所述,气温经历降
低—升高—降低—升高,D正确,C错误。对流层的气压随着高度升高而降低,平流层
的气压同样随高度升高而降低,但降低的幅度相对对流层较小,高层大气气压极低,随
高度变化较为复杂,A、B错误。
2.火箭发射过程中经过的各大气层特点正确的是( )
B
A.①—臭氧含量最大 B.②—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
C.③—利于飞机高空飞行 D.④—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解析】 ①对流层中臭氧含量极少,臭氧主要分布在②平流层,
A错误。②平流层的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适合飞机飞行,B正确,
C错误。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而④高层大气中的空气稀薄,
水汽和杂质极少,天气现象相对简单,D错误。
(2024四川内江阶段练习)晴朗的天空,喷气式飞机在高空飞
行时,飞机发动机排出来的高温高湿的废气与周围环境空气混
合后,水汽凝结而成的特殊云系,被称为飞机尾迹。通常只有
当环境温度在-60—-41 时,才有可能出现飞机尾迹。飞机尾
迹出现的频率和高度有一定的季节差异。右图为飞机飞过北京
市上空的飞机尾迹景观图。据此完成3—4题。
3.1月份,在北京市上空出现的飞机尾迹最可能位于( )
A
A.对流层 B.平流层 C.电离层 D.散逸层
【解析】 由材料可知,飞机尾迹是由水汽凝结而成的特殊云系,
且通常只有当环境温度在-60 —-41 时,才有可能出现。对
流层集中了大气圈几乎全部的水汽,并且对流层顶部气温可降
至-60 ,因此北京市上空出现的飞机尾迹最可能位于对流层,A正确。
4.一年中,北京市上空飞机尾迹下限高度最高的季节是( )
B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 北京市位于北半球,夏季气温最高,此时气温在-60
-41 的大气层的高度为一年中最高,即形成的飞机尾迹下限
高度最高,B正确;冬季反之,春、秋季温度比夏季温度低,飞
机尾迹的下限高度比夏季低,比冬季高,A、C、D错误。
【解析】 北京市位于北半球,夏季气温最高,此时气温在-60 -41 的大气层的高度为一年中最高,即形成的飞机尾迹下限
高度最高,B正确;冬季反之,春、秋季温度比夏季温度低,飞机尾迹的下限高度比夏
季低,比冬季高,A、C、D错误。
拓展延伸
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底层,平均厚度约为12千米,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
纬度和季节变化而变化。对流层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千
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0—12千米,在高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8—9千米,并且夏
季高于冬季。
(2024陕西长安一中质检)为减少近地轨道的报废卫星对正常工
作卫星的影响,科学家研制了离轨帆。卫星报废后,离轨帆展开
(下图),增加了卫星受到的阻力,加快了卫星减速降轨,使其
在距地近百千米的大气层中开始销毁。据此完成5—7题。
5.报废卫星对正常工作卫星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
D
A.阻挡光照 B.干扰信息传输 C.阻碍观察 D.增加撞击风险
【解析】 一般情况下,报废卫星会继续在近地轨道上绕地球运转,而报废卫星数量增多
后,它们与正常工作卫星发生撞击的风险会增大,D正确;卫星体积相对较小,阻挡光
照、干扰正常卫星与地面信息传输和阻碍正常卫星观察的作用弱,A、B、C错误。
6.加快报废卫星减速降轨的动力主要来源于离轨帆受到的
( )
C
A.地球引力 B.太阳辐射 C.空气阻力 D.天体撞击
【解析】 加快报废卫星减速降轨的动力主要来源于离轨帆展
开后受到的阻力。高层大气虽然稀薄,但仍有部分气体存在,
会对报废卫星施加阻力。C正确,A、B、D错误。
7.报废卫星开始销毁于( )
A
A.高层大气 B.平流层 C.臭氧层 D.对流层
【解析】 报废卫星是在距离地面近百千米的大气层中开始销
毁的,应处于高层大气中,A正确。
考向2 大气受热过程及其应用
(2025福建厦门外国语月考)研究发现,鸟粪可以降低北极的气温。每年迁徙至北极地
区的鸟类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大量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
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尘埃颗粒物在整个北极均有
分布。图1示意北极地区的海鸟,图2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8—9题。
图1
图2
8.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
图1
图2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不变
【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大量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
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使得①大气对太阳辐
射的反射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最终使得北极气温降低,A正确;②表
示射向宇宙的大气辐射,④表示大气逆辐射,②④均为大气辐射,气温降低,大气辐射
应减弱,②④会减弱,B、D错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温降低,③地面辐射
会减弱,C错误。
图1
图2
9.该影响最明显的时段为( )
C
图1
图2
A.1—2月 B.3—4月 C.7—8月 D.10—11月
【解析】 由材料“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可知,该影
响最明显的季节应为微生物最活跃的季节。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夏季气温较高,
微生物较活跃,鸟粪被微生物分解的量较多,形成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物较多,对
降温影响最明显,C正确。
图1
图2
(2025天津五区重点中学联考)草莓喜温凉气候,喜光,不耐涝,根生长的适宜温度为
5—30 ,茎叶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 。冬季农户用白色塑料膜搭建大棚,用黑
色塑料膜覆盖草莓根部土壤,以保证冬草莓的正常生长。图1示意地—气系统的热量传
递,图2示意重庆市某草莓园。据此完成10—11题。
图1
图2
10.图1中( )
C
图1
图2
A.①为对流层大气直接、主要的热源 B.④只有水汽、二氧化碳可以吸收
C.④、⑤均属于长波辐射 D.⑤只在夜晚存在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直接、主要的热源,而①为太阳
辐射,A错误;④为地面辐射,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可以吸收,但不是只有它们
可以吸收,B错误;④为地面辐射、⑤为大气逆辐射,两者均属于长波辐射,C正确;
⑤为大气逆辐射,白天夜晚都存在,气温高时强,一般白天强于夜晚,D错误。
图1
图2
11.图2中白色塑料大棚和黑色地膜分别可以( )
C
图1
图2
A.增加①、减少④ B.增加③、减少⑤
C.减少③⑥、保持地温 D.减少②④、降低土温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透明白膜对①太阳辐射起削弱作用,A错误;②反映的
是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与白膜无关,排除D;白膜具有阻挡地面辐射及大气辐
射热量损失的作用,即减少③④⑥,黑膜白天可阻挡太阳辐射,夜晚可以减少地面辐射
的散失,保持地温,B错误,C正确。
图1
图2
拓展延伸
大气受热过程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三个过程。太阳辐射在传播到地面
的过程中一部分被大气吸收、反射、散射,大部分通过可见光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同时以地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近地面大
气吸收地面辐射,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偿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2024新疆石河子一中月考)下图为乌鲁木齐大气热力作用中的三种辐射变化统计图。
据此完成12—13题。
12.依次代表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的是( )
C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③②①
【解析】 太阳辐射只在白天存在(【敲黑板】若不考虑天气、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一
天中太阳辐射从日出开始,日落消失),图中①②全天候均有分布,③只有部分时段存在,
故③为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A、B错误。地面辐射把热量传递给大气,大气收到热量
后将一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另一部分返还给地面,即大气逆辐射,故地面辐射通量大于
大气逆辐射通量,①为地面辐射,②是大气逆辐射,C正确,D错误。
13.该日是( )
C
A.夏季晴天 B.冬季晴天
C.夏季阴天 D.冬季阴天
【解析】 若只考虑地球运动,太阳辐射存在的
时间段为日出至日落,计算可知,该日当地昼
长不短于15小时,昼长夜短,应为夏季,B、D错误。由图可知,该日,地面反射的太阳辐
射量较小,应为阴雨天气,C正确,A错误。
(2023浙江卷)当空气经过较暖的下垫面时,底部的大气增温形成比周边温度高的“热
泡”,并不断向上运动,这是一切对流现象的基础。“热泡”超过凝结高度就会形成云层,
海面上的云层在夜间常常会发生强烈对流,形成雷雨天气。下图为甲地下垫面附近“热
泡”上升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若甲地上空1 000米以下受到相同气压系统控制,则符合图示“热泡”运动的等压线
(数值a>b>c>d)分布是( )
A. B. C. D.
D
【解析】 “热泡”运动方向即风向,1 000米高空的风向受水平
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三重影响。读图可知,甲
地上空1 000米以下有两个“热泡”,由“若甲地上空1 000米以下
受到相同气压系统控制”可知,甲地上空1 000米以下的风向既
要满足“热泡1”的西北风,又要满足“热泡2”的偏西风。
A(×)A项图中甲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东北指向西南,
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应形成偏东风,不会形成西北
风。
B(×)B项图中甲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南指向北,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
应形成东南风,不会形成西北风。
C(×)C项图中甲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南指向北,结合
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形成西南风,不会形成西北风。
D(√)D项图中甲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西北指向东南,
0—400米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和摩擦力的影响,形成西
北风,符合“热泡1”运动方向;600—800米的摩擦力较小,形
成偏西风,符合“热泡2”运动方向。
15.夜间海面上云层强烈对流的原因有( )
A
①云底接受海面辐射,降温慢 ②云顶长波辐射,冷却剧烈
③云底向下垫面辐射,对流强 ④云顶气温较高,蒸发较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云层发生强烈对流说明:云层底层温度高,顶层温
度低;顶层和底层温差大。
具体分析如下:
云底受海面辐射影响大→海洋比热容较大→夜晚海洋降温慢→
云底降温也慢→①正确;
云顶向高层大气释放长波辐射→冷却剧烈→气温较低→②正确;
云底向下垫面辐射→下垫面温度低→对流弱→③错误;
云顶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水汽蒸发较少→④错误。
综上,①②正确。故选A。
考向3 热力环流
对应练习
解题觉醒
(2025山东泰安新泰一中期中)云南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平均海拔约3 300
米。这里太阳辐射强,但气温较低。当地居民利用太阳能,在房屋南面用玻璃搭建绝热
暖棚,在冬季晴朗的白天,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
(见下图)。据此完成16—17题。
16.香格里拉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的直接原因是( )
A.所处纬度低,海拔高
B.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弱
C.地处高原,空气稠密
D.大气吸收作用与保温作用强
B
【解析】 根据材料“云南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
平均海拔约 3 300米”可知,该地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作用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故香格里拉太阳辐射强、气温低。B正确。
17.冬季,通风口1和通风口2的作用分别是( )
B
A.通风口1向外输出暖气流 B.通风口2向外输出冷气流
C.通风口1向内输入冷气流 D.通风口2向内输入暖气流
【解析】 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暖棚受热多,空
气膨胀上升;内室受热少,空气冷却下沉;于是上层空气
由气压高的暖棚顶部通过通风口1向气压低的内室顶部流
动;下层空气由气压高的内室底部通过通风口2向气压低的暖棚底部流动,形成一个顺
时针流动的环流系统。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判断,冬季通风口1向内输入暖气流,通风口2
向外输出冷气流。B正确。
(2023福建卷)局部强降雨后,在某些角度,光通过水汽的折射,形成彩虹奇观。结合
下图完成第18题。
18.我国华南地区彩虹出现频率较高的原因
是( )
C
A.锋面活跃 B.太阳辐射强
C.对流运动频繁 D.地形复杂
【解析】 A(×)由材料可知,彩虹是在局
部强降雨后形成的,锋面雨降雨强度小,涉
及范围广。
B(×)彩虹的形成与太阳辐射强度关系不大。
C(√)大气对流运动频繁,易形成局部地区的强降雨,使彩虹出现频率较高。
D(×)地形复杂不一定会形成局部强降雨。
(2022全国乙卷)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下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
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9—21题。
19.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氦气球,观测它在
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飘,然后逐渐转向西南。
释放气球的时间可能为( )
C
A.1时 B.7时 C.13时 D.19时
【解析】 氦气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飘,然后逐渐转向西南,说明该观测场近地面
风向为偏南风,高度升高后,变成东北风。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风旗中画有风羽的一端
表示风的来向,下图标注了选项中不同时刻
不同高度的风向:
结合图示可知,13时,近地面风向为偏南风,
距离地面500米时,风向转为东北风,故选C。
20.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
D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解析】
21.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场的特点是( )
B
A.北高南低,梯度大 B.北高南低,梯度小
C.南高北低,梯度大 D.南高北低,梯度小
【解析】 结合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判断气压
场需要相对稳定的气压,近地面气温变化较快,
低空气压相对于高空气压来说不稳定,因此需根据高空的风向判断该地的气压场特点。
由图中风向分布可以看出,该地1 000 m高度以偏北风为主,根据风从高压吹向低压的规
律可判断,北侧气压高于南侧;此外,无论是高空还是低空,当日该市的风力均不大,说明气
压梯度较小,B正确,A、C、D错误。
觉醒集训
(2025四川石室中学月考)驾驶氢气球环游地球是许多人向往的事情。动画片《飞屋环
游记》讲述了退休气球销售员卡尔与少年罗素乘坐“飞屋”前往南美洲“天堂瀑布”冒险的
故事,剧中“飞屋”被成千上万个五颜六色的氢气球牵引,从北极出发飞越云层,上升到
1万米高空后,带着二人遨游天际,飞向远方。读《飞屋环游记》剧照,完成1—2题。
1.二人在升空过程中,“飞屋”温度变化趋势为( )
D
A.越来越冷 B.越来越热
C.先变热后变冷 D.先变冷后变热
【解析】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剧中“飞屋”被成千上万个五颜
六色的氢气球牵引,从北极出发飞越云层,上升到1万米高空
后,带着二人遨游天际。北极地区纬度较高,对流层高度约为8—9 km,1万米的高空
已经由对流层进入平流层。由于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
而增加,故二人在升空过程中,“飞屋”温度变化趋势为先变冷后变热,D正确。
2.若“飞屋”保持约1万米的高度从北极上空飞往赤道上空,二人
途中的感受是( )
B
A.一直平稳 B.先平稳飞行,后上下颠簸
C.先上下颠簸,后平稳飞行 D.一直颠簸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厚度在不同纬度有差异,高纬度地区对流层厚度
约为8—9千米,低纬度地区对流层厚度约为17—18千米,若“飞屋”保持约1万米的高度
从北极上空飞往赤道上空,则其由平流层进入对流层,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对
流层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故二人途中的感受是先平稳飞行,后上下颠簸,B正确。
(2025山东菏泽一中月考)寒假期间,小明乘飞机从哈尔滨到广州,旅途日记中写道:
“天空下着小雪,飞机开始顺着机场的跑道慢慢上升,窗外的建筑物向后而去,飞到万
米高空时,飞机平稳飞行,天气突然变得晴朗,窗外的天蓝得似水,大片的云海,犹如
雪白的棉花糖,真想走到窗外在云端遨游一番。”据此完成3—4题。
3.为降低成本,同时保证旅途中飞机始终平稳飞行,( )
A
A.如果行程在暑假,飞行高度应上升 B.从广州到哈尔滨,飞行高度应上升
C.如果行程在暑假,飞行高度应下降 D.从哈尔滨到广州,飞行高度应下降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飞机在平流层飞行平稳,由于纬度不同,对流层厚度存
在差异,从哈尔滨到广州,对流层厚度逐渐变厚,因此要使飞机一直处于平流层,飞机
飞行高度应该上升,同理,从广州到哈尔滨,飞机飞行高度应该下降,B、D错误;对
流层的厚度还存在季节差异,夏季气温高,气流上升较冬季旺盛,因此同一地区对流层
的厚度夏季较厚、冬季较薄,如果行程在暑假,飞行高度应该上升,A正确,C错误。
4.小明在哈尔滨万米高空看到天气变晴的原因是( )
B
A.臭氧层可以吸收紫外线,温度上升使水汽蒸发
B.水汽和固体尘埃含量少,难以成云致雨
C.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上升,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
D.大气散射和反射作用强,出现蓝天白云
【解析】 哈尔滨纬度较高,万米高空可能位于平流层,由于平流层中的水汽和固体尘
埃较少,因此一般平流层难以成云致雨,B正确;平流层中存在臭氧层,可以吸收紫外
线,但是该层的水汽含量也很低,不存在温度上升使水汽蒸发,A错误;平流层气温随
高度上升而上升,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C错误;天气晴朗时云层较少,反射作用弱,
D错误。
(2024河北阶段练习)树林涂白(见右图)是指用涂白剂
(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黄等)将树干涂成白色,是树体保护
的一项重要措施,它既可以消灭越冬害虫和病菌,也可以防止
日灼病,同时还能推迟开花期,避免晚霜冻害。据此完成5—6
题。
5.树木涂白的主要作用有( )
D
①美化环境 ②防冻保温 ③杀虫杀菌 ④增大树干昼夜温差 ⑤减少树干昼夜温差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解析】 由材料可知,树木涂白既可以消灭越冬害虫和病菌,也可以防止日灼病,避
免晚霜冻害,所以树木涂白具有防冻保温、杀虫杀菌及减小树干昼夜温差的作用,综上
所述,D符合题意。
6.我国东部季风区树木涂白的时期( )
D
A.正值隆冬 B.正值初春
C.南方早于北方 D.北方早于南方
【解析】 由材料可知,树木涂白是为了消灭越冬害虫和病菌,避免晚霜冻害,所以应
当在秋季进行,且北方地区入秋时间早于南方,所以涂白时期北方早于南方,D正确。
(2022辽宁卷)为保障2022年北京冬奥会顺利进行,气象部门提前在云顶和古杨树赛场
建立自动观测气象站。图1示意云顶赛场甲、乙气象站和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的位
置。图2为四个气象站2019年1—3月平均气温的日变化图。据此完成7—9题。
图1
图2
7.据图可知,( )
D
图1
图2
A.白天古杨树赛场比云顶赛场平均气温最高值低
B.傍晚云顶赛场比古杨树赛场降温速率快
C.夜间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D.古杨树赛场比云顶赛场昼夜温差大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
8.丙气象站夜间气温低是由于( )
A
图1
图2
A.冷空气聚集多 B.水汽蒸发强 C.海平面气压低 D.降水量较大
【解析】
9.古杨树赛场夜间气温的垂直变化多出现在天气图中的( )
A
图1
图2
A.等压线稀疏区 B.气旋大风区 C.等压线低值中心 D.气旋降水区
【解析】 由图可知,古杨树赛场丙、丁两气象站均位于谷地。读图可知,丁地海拔略高
于丙地,但夜间气温高于丙地,说明该地可能出现逆温现象。由所学知识可知,该现象主要
发生在无风或微风的晴朗天气下,在夜间由于山坡降温较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逐渐在谷
底聚集,而谷底原本的暖空气被迫抬升,因而出现海拔低处气温低,海拔高处气温高的逆温
现象。选项中只有等压线稀疏区能出现无风或微风的晴朗天气,A正确。气旋大风区、等
压线低值中心、气旋降水区都是低压中心,近地面为热源,对流运动强烈,不符合该地
在垂直方向上的气温变化,B、C、D错误。
图1
图2
(2022广东卷)汞是一种易挥发的重金属元素,大气汞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南岭周边
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分布区。在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某山顶附近监测得知,
该地大气汞含量日变化明显,最高值在午后出现;秋冬季比春夏季大气汞含量高且变幅
大。据此完成10—11题。
10.该地大气汞含量在午后出现最高值的原因是午后( )
C
①对流雨多发 ②谷风环流较强 ③植被蒸腾较弱 ④地面蒸发旺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由材料可知,汞是一种易挥发的重
金属元素,大气汞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午
后气温较高,地面蒸发旺盛,植被蒸腾较强,
且该地位于山顶,此时谷风环流较强,故该
地大气汞含量在午后出现最高值,②④正确,
③错误;对流雨多发,大气中的汞会随雨水降落到地面,大气汞含量会有所下降,①错
误。故C正确。
11.该地秋冬季比春夏季大气汞含量变幅大,原因可能是秋冬季( )
B
A.土壤汞排放量更多 B.南下冷空气更频繁 C.准静止锋更加强盛 D.植被的覆盖度更低
【解析】 A(×)由材料可知,该地土壤中的汞应主要来自周边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的排
放,但工业生产受季节变化影响不大。
B(√)气温高有利于汞的挥发,大气汞含量较大,反之则较小。由材料可知,该地位
于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某山顶附近,地势较高,且夏季植被覆盖度较高,气温相对较低,
春季气温回升较快,使该地春夏季温差较小;冬季南下冷空气更频繁,且南下冷空气受
东西走向的南岭山脉阻挡,冷空气易在该地堆积,因此该地秋冬季比春夏季大气汞含量
变幅大。
C(×)南岭准静止锋多出现在冬春季,秋季出现较少。
D(×)南岭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秋冬季植被覆盖度并不低。
深度解读
山谷风: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升温快,气流上升,气压低,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
风;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温快,气流下沉,气压高,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