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5张PPT)
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
考点1 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2025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资料
考点切片
考向1 水循环原理
(2025福建永春一中一模)大尺度流域易形成复杂的水汽自循环。若流域两端海拔相差
较大,在温差和气压差作用下,大气会从低海拔向高海拔流动,实际效果与“烟囱效应”
类似,一定程度上会对水汽产生影响。下图示意干旱半干旱区大高程差流域水循环模型。
据此完成1—3题。
1.“烟囱效应”直接加强了( )
C
A.地表蒸发 B.大气降水
C.水汽输送 D.地表径流
【解析】 C(√)由图文材料可知,“烟囱
效应”驱动大尺度流域内大气从低海拔的中
下游地区向高海拔的上游地区流动,大气流动过程中会挟带一定量的水汽,因而“烟囱
效应”增强了水汽输送。
A、B(×)地表蒸发是水汽垂直向上的运动,大气降水是水汽垂直向下的运动,受 “烟
囱效应”影响不大。
D(×)地表径流由高处向低处流,与“烟囱效应”驱动的大气运动方向相反。
2.随着流域地表植被的增多,中下游地区地表反而
呈现干裂化现象。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
A.中下游地区水分因蒸腾迁移而失衡
B.上游地区地下水蒸散量大于补水量
C.流域内植被恢复增大了水汽蒸腾量
D.“烟囱效应”将上游水分输送至下游
【解析】 A(√)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烟囱效应”
驱动大尺度流域内的水汽从低海拔的中下游地区向
高海拔的上游地区流动,因而中下游地区植被蒸腾
的水汽也向上游地区流动,故中下游地区地表因水
分减少且得不到及时补充,而出现干裂化现象。
B(×)上游地区地下水蒸散量大于补水量,会导致上游地区地表干裂。
C(×)流域内植被恢复会增大水汽蒸腾量,使气候变湿润,降水增多,地表不应出现
干裂化现象。
D(×)“烟囱效应”会导致大气挟带水汽从低海拔的中下游地区向高海拔的上游地区流
动,并阻滞大气水分向下游输送。
3.要缓解局部干裂缺水状况,中下游地区适
宜( )
B
A.降低植被覆盖率
B.进行生态调水补水
C.增加人工降雨量
D.降低流域两端高差
【解析】 A(×)降低植被覆盖率会导致中
下游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局部干裂缺水状况
加剧。
B(√)要缓解中下游地区局部干裂缺水状
况,应设法增加水源补给,进行生态调水补
解后反思
水汽向高海拔的上游地区输送,上游水汽的补给量会增加,降水增加,地表水下渗增多,
而上游地下水埋藏总体较深,地下水蒸散量相对较小,地下水蒸散量小于补水量。
水。
C(×)人工降雨需要具备一定的气象条件,干旱半干旱区人工降雨的气象条件较差,
难以增加人工降雨量。
D(×)降低流域两端高差不切实际。
4.(2023浙江卷,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一个特定区域的大气降水主要由水汽输入与水汽输出决定。长江流域多年平均
水汽输入、输出和径流量之间基本平衡。长江流域受季风影响,降水年际变率较大。
2022年长江流域出现了“主汛期反枯”、长期高温少雨的大面积干旱现象,中下游的许多
支流和湖泊干涸。
材料二 下图为长江流域水循环简图及长江流域示意图。
(1) 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8月降水年际变率大
的原因。(4分)
【答案】 副热带高压控制位置、强度变化大,
夏季风不稳定;台风雨占比高,年际变率大。
(每点2分,共4分)
【解析】 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与洋流等。长江中下游地
区降水年际变率大的原因可以从夏季风降水和台风雨两个角度分析。
夏季风降水角度,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强度及夏季风强弱方面来回答;台风雨角度,
从所占比例及变率方面来回答。
(2) 针对2022年长江流域干旱状况,专家认为仅调长江上游水库的水无法有效解决中
下游农业缺水问题,试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原因。(6分)
【答案】 汛期降水少,上游水库蓄水量少;输水距离远,沿途蒸发、下渗多;支流灌
区农田海拔高,地表水无法自流灌溉;河口海水倒灌,可供灌溉的地表径流减少。
(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解析】 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原因”,可以从降水、蒸发、蒸腾、
下渗、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角度进行分析。
农业缺水,可从水源型缺水与水质型缺水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降水来看,2022年长江
流域出现了“主汛期反枯”现象,可知长江上游汛期降水少,水库蓄水量有限;从蒸发与
下渗角度来看,调水至中下游的过程中,水分蒸发、下渗多,水分损耗严重;从径流角
度来看,图中支流灌区农田海拔高,地表水无法自流灌溉,需建设输水工程,难度与成
本较高;河口海水倒灌,可供灌溉的地表径流减少。
考向2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025浙江余姚中学月考)萨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统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该地平均
海拔在4 000米以上,年降水量150—300 mm。蓄水池主要采用石料建造,敞口设计。
如图是该市冲曲河谷及河谷内某蓄水池景观图,该河段沿岸是当地主要的青稞种植区。
据此完成5—6题。
5.蓄水池中水的主要来源是( )
B
A.地下水 B.高山冰雪融水 C.雨水 D.季节性积雪融水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日喀则市位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 4 000 m以上,年降水
量150—300 mm(【敲黑板】海拔高,降水少,山地冰川和终年积雪多),因此蓄水池
的补给水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B正确,C、D错误;该地区海拔高,地下水补给少,
A错误。
6.蓄水池采用敞口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C
A.增大蓄水量 B.降低含沙量 C.提高水温 D.增大含氧量
【解析】 如果想要增大蓄水量,也可以挖深蓄水池,并非一定要敞口,A错误。该区
域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热量条件差,蓄水池的水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水温低,不适合直接灌溉,蓄水池设计成敞口状,会增大水与太阳光的接触面积,有利
于提高水温,C正确。敞口设计与含沙量、含氧量关系不大,排除B、D。
易错警示
区分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
(1)季节性积雪融水一般出现在中高纬度地区,这些地区冬季降雪量大,气温低,在
山坡形成积雪,来年春季气温升高,积雪融化。季节性积雪融水受前一年降雪量大小影
响,形成的径流量不稳定,一般会形成春汛,如我国的东北地区。随着气温持续升高,
积雪融化殆尽,季节性积雪融水就会消失。
(2)冰川融水一般出现在高山高原地区,这些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广布,夏季
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形成冰川融水,如我国的西北地区。冰川融水量主要受气温影响,
随着气温持续升高,冰川融水量不断增大。
(2025山东淄博期中)山东某市市区采用挂袋滴灌法(树下绑水
袋,水袋下方扎孔进行漫灌,如图)给大树“解渴”,该方式比
水车直灌节水约60%。据此完成7—8题。
7.水循环环节中与挂袋滴灌法类似的是( )
C
A.植物蒸腾 B.地表径流 C.降水 D.水汽输送
【解析】 水循环环节中与挂袋滴灌法类似的是降水,相当于小强度的降水缓慢地渗入
地下,给大树补给水源,C正确;挂袋滴灌法与植物蒸腾、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不同,
排除A、B、D。
8.该方式比水车直灌节水的原理是( )
C
①减少了灌溉水量 ②提高了灌溉效率
③减少了植物蒸腾 ④延长了灌溉时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利用挂袋滴灌法给大树浇水,延长了灌溉时间,减少了灌溉水量,增加了下
渗量,①④正确。与水车直灌相比,挂袋滴灌法灌溉效率较低,②错误。植物蒸腾与灌
溉方式没有直接关系,③错误。故选C。
(2025山东潍坊昌乐中学检测)地下水库是
修建于地下并以含水层为调蓄空间的蓄水实
体,是具有地下水拦蓄—调节—开发利用功
能的水利工程,滨海地区常采用有坝地下水
库以阻止海水侵入。如图为地下水库区内盐
度随时间变化立体示意图。完成9—10题。
9.与地上水库相比,地下水库的优势有
( )
C
①施工难度小 ②水质较稳定 ③蒸发损失
小
④综合效益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由材料可知,地下水库是修建于地下并以含水层为调蓄空间的蓄水实体,故
与地上水库相比,地下水库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①错误;地下水库受外界干扰小,
水质较稳定 ,蒸发损失小,②③正确;二者综合效益都较高,④错误。故选C。
10.能正确反映有坝地下水库阻止海水入侵
后盐度变化过程的是( )
A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乙—甲—丙—丁 D.乙—甲—丁—丙
【解析】 由材料可知,滨海地区常采用有
坝地下水库以阻止海水侵入。读图可知,颜色越深,盐质量浓度越高,图甲中盐水进入
库区的面积最大,颜色最深,故为最开始阶段;随着坝体的阻拦,库区盐水面积逐渐缩
小,故变化过程为甲—乙—丙—丁,故选A。
考向3 水量平衡原理及应用
对应练习
解题觉醒
依据水量平衡原理,对于任意研究单元,水量平衡通用公式可以表示为收入量=支出量
+储水变化量。
收入量包含降水、地表径流输入、地下径流输入;
支出量包含蒸发(蒸腾)、地表径流输出、地下径流输出;
储水量包含植被截留蓄水量、地表蓄水量、地下蓄水量。
(2023海南卷)水源涵养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其特有结构与水相互作用,将水分保持在生
态系统的过程与功能。海南岛降水量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如图示意1996—2020
年海南岛降水量、蒸散量、水源涵养量的年际变化。据此完成11—12题。
11.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相反
B.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反
C.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D.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解析】 读图可知,海南岛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明显呈正相关,二者变化趋势大致相
同,D正确,B错误;蒸散量曲线较平缓,与水源涵养量相关性不明显,A、C错误。
12.据材料推测,海南岛水源涵养量的分布特征是( )
B
A.东部低西部高 B.东部高西部低 C.自北向南递减 D.自南向北递减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海南岛的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明显呈正相关,降水量呈
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降水量为收入量),因此水源涵养量(水源涵养量为储水量)
也应呈现东部多、西部少(收入量越大,储水量越大)的特点,B正确,A、C、D错误。
(名师原创)石羊河流域位于河西走廊东部,自20世纪50
年代以来,受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流域内水资源开
发利用矛盾异常突出。图1、图2分别示意石羊河流域三个
观测站逐月累积蒸发量及年蒸发量累积距平(即距平值的
累加)变化。据此完成13—15题。
13.乌鞘岭站( )
D
A.1960—1970年的年蒸发量最大
B.1980年的年蒸发量累积距平最小
C.1990年的蒸发量与平均值相同
D.1995—2010年的年蒸发量变化较小
【解析】 分析如下图:
14.与永昌站相比,民勤站1970—1990年的年蒸发量变化差异
可能取决于( )
C
A.气温变化 B.风速大小 C.水源供应 D.植被覆盖
【解析】 民勤站1970—1990年的年蒸发量累积距平总体呈
增长趋势,但与永昌站相比,增速较慢,说明民勤站的蒸发增
长量比永昌站少。据图可知,民勤站逐月累积蒸发量最大,说
明民勤站气候较永昌站干旱,因此可判断出民勤站水源供应不
足(储水量=收入量-支出量,支出量增大,储水量变小)。
即在1970—1990年年蒸发量总体增长的情况下,民勤站因水源
供应不足,实际年蒸发量的增长速度比永昌站慢。故选C。
15.根据2000年以来石羊河流域三个观测站年蒸发量累积距平变
化可推断出该流域( )
B
A.旱涝灾害加剧 B.尾闾湖泊扩大
C.植被类型减少 D.绿洲快速扩张
【解析】 2000年以来,石羊河流域三个观测站年蒸发量累积距
平呈下降趋势,说明蒸发量呈下降趋势,这可能会使石羊河的径流
量增大,湖泊来水增加,尾闾湖泊(释义:内流河河流末端形成的
湖泊)面积进一步扩大,B正确。石羊河径流量增大,干旱会有所
缓解,沿岸植被生长条件也会有所改善,植被类型可能会增多,A、C错误。石羊河流域位
于干旱的西北内陆地区,虽然河流径流量有所增大,但绿洲很难快速扩张,D错误。
16.(2024福州四校期中,6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达里诺尔湖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二大内陆湖,是东北亚重要的候鸟迁徙集散地。该
湖周边的熔岩台地上分布着上百座古火山遗址,凝固的熔岩填充了曾经流出湖的古河谷,
使这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湖泊。湖区平均水深6.7米,主要靠周边的四条入湖河流补给。
近年来达里诺尔湖面积萎缩较快,水质不断下降,影响了周边生态环境。图1为达里诺
尔湖位置示意图,图2示意2008—2017年达里诺尔湖湖水天然变化量。
图1
图2
从水平衡角度分析近年来达里诺尔湖萎缩的自然原因。
图1
图2
【答案】 达里诺尔湖湖水收入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该地气候干旱,降水量少,
入湖径流量较少;支出主要为湖水的蒸发,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大;近年来该
湖泊支出量大于收入量(或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和入湖径流量之和)。(6分,每点2分)
【解析】 该湖属于内陆湖,分析湖泊面积增缩主要看水量收入与水量支出的大小。结
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地水量收入与水量支出。
达里诺尔湖主要的水量收入来自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该湖地处我国内蒙古高原地区,
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相对较少,入湖径流量较少。
水量支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平均气温有所上升,该湖地处内陆地区,其蒸发较
为旺盛,湖泊支出相对较多。
结合材料分析该地水量收入与水量支出。
由达里诺尔湖湖水天然变化量可知,该地湖水蒸发损失量远大于补给量,说明水量支出
远大于水量收入,故达里诺尔湖日渐萎缩。
图1
图2
觉醒集训
(2025福建龙岩部分学校联考)大窝凼是面积较大的喀斯特洼地,周围峰丛封闭,没有
地表出水口,大气降水只能通过洼地内的落水洞、岩石裂隙等排入地下河,遇到暴雨天
气时,易形成洼地内涝。为减少内涝发生,“天眼”建设者对该区域进行了封山育林。下
图示意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岩溶水文模式。据此完成1—2题。
1.平塘县大窝凼遇到暴雨天气易发生内涝的原因可
能是( )
C
A.地下水大量涌出地表 B.地表坡度小,排水慢
C.地下河排水能力较差 D.地势高,雨水蒸发弱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大窝凼是喀斯特地貌区的洼地,图示地区位于贵州省,当地
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天气。
A(×)暴雨天气,洼地易积水,发生内涝,积水来自大气降水,不是来自地下水。
B(×)图中喀斯特地貌区坡度大,地表径流汇聚快。
C(√)结合材料可知,大窝凼是洼地,周围峰丛封闭,没有地表出水口,依赖地下河
排水,而地下河系统排水能力差,大窝凼积水不易外泄。
D(×)大窝凼发生内涝是短时间内强降雨造成的,蒸发量对内涝影响不大。
2.通过封山育林可减轻喀斯特洼地内涝的地理原理
是( )
D
A.增加叶面蒸腾,减少洼地地表积水
B.降低山坡气温,减少对流雨降水量
C.促进地表水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
D.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堵塞渗水通道
【解析】 A(×)洼地内涝是短时间内强降雨造成的,叶面蒸腾作用对内涝影响较小。
B(×)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封山育林对减少当地降水量的作用
不大。
C(×)喀斯特地貌区土层浅薄,土壤蓄水能力差。
D(√)大窝凼是洼地,积水主要靠地下河排出,封山育林有利于保持水土,防止暴雨
天气下泥沙、石块等堵塞渗水通道,保障地下水系排水能力。
(2025山东日照检测)城市内涝是指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
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下表为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水循环数据表
(单位:mm)。据此完成3—4题。
地区 年平均降 水量 转化为径流的 总降水量 转化为地表径 流的降水量 转化为地下径 流的降水量 年平均蒸
发量
城市中心区 675 405 337 68 270
郊外平原区 644.5 267 96 171 377.5
3.与郊外平原区相比,该城市中心区易发生内涝的主要原因有( )
C
①降水多 ②蒸发量小 ③地表径流量大 ④城区排水能力差 ⑤路面硬化多,下渗量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解析】 结合表格信息可知,城市中心区降水多,但由于城市建设,多水泥柏油路面,
地表硬化面积大,下渗量少,地表径流量大,超过了城市的排水能力,形成内涝,①③
⑤正确;中心城区蒸发量较小,但这不是其发生内涝的主要原因,②错误;与郊外平原
区相比,中心城区排水能力并不差,④错误。故选C。
4.为缓解城市内涝,该城市增建了数个湿地公园。公园建成后,该城市中心区显著增多
的是( )
B
①年均降水量 ②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量
③年平均蒸发量 ④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该城市增建了数个湿地公园,年平均蒸发量会显著增加,同时湿地公园可以
蓄积雨水并将雨水通过下渗转化为地下径流,从而可以缓解内涝,③④正确;蒸发量增
大,区域的降水量不一定会明显增加,①错误;湿地公园增加,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
量减少,②错误。B正确。
(2025湖南衡阳二中月考)荷兰濒临大西洋,易遭受洪涝灾害的侵袭。在与水共生的漫
长历史中,荷兰经历了从“安全抵御洪水”到“与洪水安全共存”的转变,全面提升了城市
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提高了城市应对灾害的韧性。下图示意荷兰某城市的韧性水系统。
据此完成5—7题。
5.荷兰易遭受洪涝侵袭的主要原因是( )
D
A.濒临海洋,降水丰沛 B.河流短促,排泄不畅
C.雨季较短,降水集中 D.水网密布,地势低洼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荷兰位于莱茵河下游,
水网密布,地势低洼,且部分土地是填海造陆获得的,海拔低,一旦出现暴雨或连续性
降水,河流排水不畅,就会出现洪涝灾害,D正确。荷兰濒临海洋,气候湿润,降水量
大,但如果地势较高,或落差大,地面径流能快速入海,也不会造成洪涝灾害,A错误;
河流短促并不是当地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B错误;荷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
湿润,降水分配较为均匀,C错误。
6.图示城市韧性水系统首先干预的水循环环节是
( )
B
A.降水 B.地表径流 C.地下径流 D.下渗
【解析】 由图可知,该城市韧性水系统包括绿色屋
顶、水广场、开放水域、公园等,首先显著影响了当地地表径流,进而影响下渗和地下
径流。B正确。
7.该城市水广场和开放水域的生态功能是( )
B
A.繁殖鱼类,吸引候鸟 B.净化水体,调节小气候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拦蓄洪水,减轻危害
【解析】 水广场和开放水域形成城市湿地,因此具有湿地所具有的生态功能,可以净
化水体,调节区域小气候,B正确;读图可知,水广场和开放水域位于城区,面积小,
对繁殖鱼类、吸引候鸟作用不大,A错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是植物的生态功能,C
错误;拦蓄洪水、减轻危害,属于社会功能,D错误。
8.(2025海南农垦实验中学摸底,20分)某
校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形式,
开展永定河流域研学活动。如图为该流域示
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 考察防潮闸
永定河是海河水系的最大支流,20世纪
50年代以来,针对永定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
害,我国在永定河西北部修建了多个水库,
在东部新开了永定新河,并在入海口建设了
防潮闸。
任务二 调研水文站
2023年7月28日至8月1日,受台风“杜苏芮”“卡努”和地形等因素影响,永定河流域
出现特大暴雨,并引发特大洪水,永定河防洪工程体系经受住了全面考验。下表为邵七
堤水文站水位监测数据统计表。
日期 7月29日 8月2日 8月4日 8月8日 8月12日 8月18日
水位/m 7.74 9.85 10.53 10.48 10.21 8.99
任务三 探究流域生态治理
“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环绕北京湾……”,随着大规模引黄河水进京等生态补水工
程的实施,2021年,断流26年的永定河全线贯通入海。
(1) 说出防潮闸的主要功能。(6分)
【答案】 阻挡潮水倒灌进入河道;拦蓄内
河淡水,防旱;泄洪、排涝;冲淤、挡沙。
(6分,任答3点即可)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永定河流域旱涝
灾害频发,洪水期涨潮时,海水的顶托作用
不利于河水下泄,会加剧洪涝灾害,防潮闸可以阻挡潮水倒灌进入河道;潮水回落后开
闸,利于河流泄洪、排涝,同时能够起到冲淤、挡沙的作用;枯水期防潮闸可以拦蓄内
河淡水,起到防旱作用。
(2) 概括该水文站的水位变化特点,并分
析其原因。(8分)
【答案】 特点:7月29日至8月4日水位上升,
(1分)8月4日之后水位下降,水位变化较
大。(1分)
原因:受台风影响,流域内降水量大;中上
游地区以山地为主,暴雨时径流量大;水系支流多,汇水量大;该水文站位于平原地区,
排水不畅。(6分,任答3点即可)
【解析】 根据表中信息可知,7月29日至8
月4日河流水位不断上升,8月4日之后水位
开始回落,水位变化较大。原因是2023年7
月28日至8月1日,受台风和地形等因素影响,
永定河流域出现特大暴雨,流域内降水量大;
中上游地区以山地为主,暴雨时径流量大,
上游来水快;上游支流众多,汇水量大;该水文站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3) 简述“引黄入京”工程对北京生态环境
的影响。(6分)
【答案】 河流水量增大;地下水增多;水
质改善;生物多样性增多,生态环境改善;
等等。(6分,任答3点即可)
【解析】 “引黄入京”工程将黄河水引入北
京,使北京河流水量增大;下渗增多,地下水增多;水体的自净能力增强,水质改善;
生物多样性增多,生物量增加,生态环境改善等。